【科技】太陽係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小行星?
【科技】太陽係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小行星?
八大行星以及太陽系中的無數小天體都圍繞太陽運轉。這些天體中的小行星形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群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圍繞著太陽運轉,另外有一部分的軌道和地球軌道相交。 科學家估計,直徑超過1000米的小行星至少有100萬顆。
小行星與通過吸積形成行星的星雲物體在本質上很相似,但在某些小行星黏在一起形成更大天體之前,他們受到太陽和其他行星的引力影響而被置於傾斜的長跪道上,所以它們最終沒能夠形成大行星。 木星強大的引力肯定會抑制現存的小行星帶中一顆主要行星的成長。它們的引力影響會使一些物質飛向木星(發生碰撞形成隕坑),另一些物質則完全脫離太陽系,那些擁有和地球相交軌道的小顆粒就叫做流星。
通過望遠鏡,人們可以看到很多小行星的亮度會發生變化,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們的不規則形狀造成的,也有部分是由各側面的反射率不一樣造成的。小行星型是C型(或碳質類),這些星體比煤還暗,主要位於小行星帶的外圍區域;位於小行星帶中間區域的主要是S型星體,富含硅,其反照率處於中間水平;而M型金屬(性)星體的反射率一般,M型小行星很可能是更大的不同母體行星解體了的富含金屬的內核。
流星體的數量甚至比小行星還多,而且它們的化學成分也相似。當他們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墜入地球大氣層時,摩擦力的作用會使它們的溫度升高,然後人們就能看到一個火球或流星。大多數這類星體會在大氣層中解體,但有些大的碎片有可能墜落到地球表面成為隕星,給行星科學家提供了早期太陽系珍貴的地質化學資料。 按照傳統,流星體被分為石質、鐵質或石—鐵混合物三類(區別於小行星群的分類法),但一種更有意義的分法是將其分為「差別」類和「無差別」類。「無差別」類中主要是球粒狀隕石,它們包含和太陽成分相似的化學元素。「差別」類流星體經歷了化學變化,並被認為是更原始的行星物質熔融與分離的產物。一些教年輕的星體,如SNC族隕星,和火星表面的物質很相似,也是它們就是在某次撞擊中從火星表面脫落的。
球粒狀隕石是由高溫富鋁物、揮發性物質和被叫做「隕星顆粒養體」的特殊球狀顆粒組成的,「隕星粒養體」是原始熔岩熔融的產物。這些成分證實了在行星吸積時期,組成太陽星雲的那些物質很好地混合在一起。 通過拍攝到的許多流星體的精確照片,能計算出他們的軌道。科學家發現,這些流星體的軌道與那些和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例如阿波羅和伊卡魯斯的軌道非常相似。 據推測,這些流星體曾屬於小行星主帶,但在強大而不穩定的木星引力影響下,它們最終脫離小行星帶變成了流星體。 大多數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行星帶上,並且繞太陽運轉。特洛伊小行星群的運行軌道和木星軌道是一致的,其中一組位於木星前方60°處,還有一組位於木星後方60°處,還有一組位於木星後方60°處。另一些小行星如希達爾戈的偏心軌道與太陽系平面的傾角角度很大。
本帖內容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火星地面平坦而金星地表崎嶇不平?
※最全的行星逆行解析
※三說尋星——尋找天王星
※同一恆星的不同行星的公轉方向是否會相反?
※五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