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事工系列⑦事奉問題解答
06-25
中國學人培訓材料事工系列⑦事奉問題解答王永信等前言第一課 從蒙召到全職──從舉手奉獻到抵達事奉工場,需要經過哪些考驗? 一、成長之考驗 二、選擇之考驗 三、心志之考驗(過五關) 1. 家人 2. 事業 3. 膽量 4. 文化 5. 某些教會 四、裝備之考驗 五、事奉的考驗 六、品格之考驗第二課 如何處理衝突 前言 一、為什麼會有衝突? 1. 一般性的原因 2. 屬靈生命的原因 3. 今日教會中衝突的原因 二、聖經中對處理衝突的一般原則 1. 約翰福音十三章卅四至卅五節 要有彼此相愛的心。 2. 羅馬書十二章十八節 在可能的情況,儘力與人和睦。 3. 羅馬書十二章十九節 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4. 雅各書一章十九節 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5. 腓立比書二章一至五節 凡事不可結黨;又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6. 以弗所書四章十五節 唯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7. 彼得前書五章三節 作榜樣。 8. 以弗所書四章廿六節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三、一些處理衝突的具體建議 四、如何處理歧見第三課 事奉的原則 前言 一、事奉的道路是什麼? 二、事奉的動機要如何?事奉要有純正真誠的動機。 三、事奉的動力是什麼? 四、事奉的攔阻有哪些? 五、事奉的根基在哪裡?第四課 屬靈戰爭的認識與實踐 前言:什麼是屬靈戰爭? 1. 屬靈戰爭的定義 2. 屬靈戰爭的事實 3. 重視屬靈戰爭 一、如何認清仇敵? 1. 黨魁禍首 2. 邪惡外敵 3. 狡詐內奸 二、屬靈戰爭有哪些類別? 1. 向外──佈道與差傳 2. 向內──行道與成聖 3. 多向度──守道與衛道 三、屬靈戰爭有哪些層面及過程? 四、屬靈戰爭需要什麼裝備? 1. 全副軍裝 2. 全面戰爭 3. 隨時迎敵 五、屬靈戰爭需要哪些具體的行動? 1. 兩類方法 2. 基本過程 六、結論第五課 禱告操練第六課 內在醫治 一、為什麼需要內在醫治? 二、內在醫治的定義 三、內在醫治的聖經基礎 四、內在醫治對事奉者的重要性 五、內在醫治的方法 ·操練神臨在的禱告 ·棄絕自恨的禱告 · 聆聽的禱告 註:第七課 事奉者的裝備 前言 一、從神而來的託付(24,25) 二、如火一般的心志(20-27) 三、強有力的真理信息(24-27,32) 四、有榜樣的生活見證(18,19,33-35) 五、出自內心的事奉(28-32)第八課 宣教異象── 神的心意,我們的使命 ── 前言 一、在舊約中已有了普世宣教的概念嗎? 二、普世宣教在初期教會是個新觀念嗎? 三、普世宣教的行動,在保羅之後是如何持續的? 四、近代的宣教運動是如何進展的? 五、今日的宣教策略是否有所突破? 六、結論答案 第一課 從蒙召到全職 第二課 如何處理衝突 第三課 事奉的原則 第四課 屬靈戰爭的認識和實踐 第五課 禱告操練 第六課 內在醫治 第七課 事奉者的裝備 第八課 宣教異象前言聖經中羅馬書第十二章,一開頭便教導我們,事奉神是要將自己具體的獻上;獻上的內容,是在消極方面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在積極方面,則是要不斷地為了察驗神的旨意,而更新自己的心意。一旦我們要在事奉中不效法世界、更新心意,並察驗神的旨意時,許多問題便應時而產生了,如:從蒙召到全職事奉,會經歷哪些考驗和困難?在教會中,我們當如何處理一些人際關係的衝突?有哪些事奉法則是可以遵行的?在屬靈戰爭上,我們該注意什麼?如何操練在聖靈里的禱告?如何在基督里醫治心靈的創傷?如何被主裝備?以及,對宣教需有哪些基本而整體的認識?這本材料希望就以上的範疇,替讀者打下一個完整的基礎,好「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第一課 從蒙召到全職──從舉手奉獻到抵達事奉工場,需要經過哪些考驗?在三國演義裡面,關公為要逃離曹營,前往古城與結拜兄弟張飛及劉備相會,他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突圍出走。今天一個基督徒從舉手奉獻到實際抵達事奉工場,也是一條漫長而坎坷的路;必須過關斬將,要斬的六將是(六重考驗──成長、選擇、心志、裝備、事奉、品質)。而心志的考驗還需要過五關(家人、事業、膽量、文化、教會),這樣才能衝出世界與魔鬼所設的重重埋伏與陷阱,至終成為神所能使用的一個平衡適中的工人。究竟從蒙召到全職事奉,通常需要經過哪六重的考驗呢?一、成長之考驗青年人被稱為「時代的良心」,他們的觸角敏銳,行動迅捷,他們為個人的理想而燃燒,並願為理想而付出無比代價。但是,有時青年人的理想尚未成熟,未經考驗,偶有偏激、容易衝動,因此也易被人利用。二、選擇之考驗青年人抱著滿懷理想進入人群,進入社會,進入教會,不久會發現有很多地方是他們所「看不順眼」的,應該革新,應該改進。但當他們要倡議改革時,就會發現阻力重重:第一,當權者不一定願意接受後進者的意見;第二,青年們往往只看見事情的表面錯誤,而沒有一套深入改進或補救的辦法。再加上代溝及情緒的影響,而常常使這種改革的進行難上加難。青年們面對這種阻力衝擊的時候,通常有三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反應是鋌而走險,以反叛與暴亂作為改革的途徑。四○年代末期,抗戰之後,萬千的學生罷課、絕食、遊行;到了一九八九年六月,又是罷課、絕食、遊行。第二種極端反應是消極頹廢,青年們看出了成年一代的種種毛病,但又無力改革,於是走上了逃世厭世之路。六○年代應時而起的英國青年披頭四以低沉悲啞的樂聲唱出了戰後一代的輓歌。他們這種萬念俱灰、自我憑弔、遊戲人間的人生哲學一瀉千里,東西方世界的青年,直接間接盡受其染。我們為第三種反應感謝主,就是不少的青年們,看見了政治的黑暗、社會的敗壞及教會的冷淡,他們既不反叛,也不頹喪,乃是振臂而起,挺身而出,將自己的一生擺在祭壇上,以一種「我不上十架,誰上十架」的心態投身於前面艱鉅的使命中,奔走、呼喊、建設、成全。這正是今天在政治、社會及教會中所需要的「有心人」。三、心志之考驗(過五關)1. 家人家人是愛我們的人,但家人的「愛」有時是以屬人的愛來愛,如此有時則成為屬靈事奉的攔阻。例如:有些基督徒父母很高興看見兒女信主得救,但是當兒女得到神的呼召要作傳道人時,父母卻大大反對。因為傳道人要吃苦、待遇不高,生活不富裕。有時父母雖同意,妻子卻不贊成,不願走這條十字架的道路。在這種情形下,基督徒要耐心禱告,用愛心感動他們,求主在多方面動工,使他們看見作主僕人或使女之尊貴及價值。2. 事業一個基督徒有事業心原本沒有什麼不可。很多基督徒在事業上非常成功,並且通過他的事業大大幫助主的工作,這種例子我們看見很多。但是當主呼召我們放棄我們的事業而全時間事奉神時,這乃是呼召我們進入一個更高的「事業」,一個天國的事業。3. 膽量在事奉主的事上,膽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論在舊約、新約,以及教會歷史中,被主使用的人,都是有膽量的人。在主的事工上,即使有很多恩賜但膽怯的人,仍是主所不喜悅、不能用的人(申廿3,8;士七3;提後一7)。4. 文化華人傳統文化是家文化,重男輕女,望子成龍,希望兒子(特別是長子)能夠衣錦榮歸,頂門立戶,光宗耀祖,這是華人家族無上的喜樂與光榮。這種傳統本來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說,其先後次序則需要重整。我們一生最高的使命和目的是榮耀神的名,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及完成神的大使命。個人家族之事的優先性是要放在後面的。5. 某些教會很多的華人教會非常鼓勵少、青、中年人奉獻事主。但是有一些教會卻好像沒有這方面的異象與負擔。他們很少鼓勵造就工人,更不願投資於訓練工作之上。不清楚需要付上代價,才能操練出一個可用的工人。四、裝備之考驗一個奉獻的基督徒衝過以上「五關」而仍然心志旺盛,事奉之心有增無減時,我們真要為他感謝主。對於一個事奉主的人,裝備與訓練非常重要,第一因為社會的問題越來越繁雜,第二因為信徒們的程度日漸提高,所以傳道人本身需要良好的聖經、神學、靈性及宣教方面的訓練,對這個世代的各方面也應有相當的了解。同時,在追求神的旨意、確定事奉的方向、選擇合適的神學院,以及持定純正信仰等方面的努力上都會經歷考驗。五、事奉的考驗經過數年艱苦裝備之後,奉獻者進入工場,這是真正工作考驗的開始。有的人深受某些神學院的影響,成為極端保守,以致走入自以為義,故步自封的事奉態度,不與其他教會合作,也不願參與教會聯合性事工。有的人則走向極端自由派與社會福音的路,過於放鬆,過於敞開,以致失去了標準。也有的人則以保衛「真理」的熱情來保衛「傳統」或某些獨特的著重點,在一些非救恩性的教條上分門別類,製造圍牆,使主的身體之整體性受到虧損。但是感謝主,也有一些人放眼整個教會,以廣大的心待人處事,以悲憫之懷觀看這世界,以「先天下而憂,後天下而樂」的態度從事事奉。他們的信仰、人生觀及世界觀不偏左右,合乎聖經。這些工人與使女正是今天的教會所需要的工人。六、品格之考驗這是更深更重要的考驗。我們看見有些神的工人們失敗了,他們的失敗不是在能力上、工作上,他們是在品格上、生活上失敗了。神很注意我們所作的(what we do),但是神更注意我們所「是」的(what we are)。事主(to serve)誠然重要,像主(to be)卻是更重要。在品格方面,我們仍然看見至少三方面的狀態。一方面是放縱與鬆弛,另一方面是極端與苛刻;第三種,就是一個心懷普世,不斷更新的平衡工人,是神親手千錘百鍊的精品(弗二10)。從一個奉獻者「過五關,斬六將」的「身路歷程」中,我們看見在每一階段里都有多少流失的人,所以一個終於成為合乎主用的工人是何等的貴重而必須加以珍惜! 作業(討論題目):試將本文之「過五關、斬六將」作成一流程表。第二課 如何處理衝突前言今天在教會裡或在社會工作的環境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爭論與不和睦的事。在教會裡,不單是在會眾中有不同意見,就是在長執和教牧之間,發生爭論也是常有的;在社會工作的環境中,同事之間,因著誤會或爭功奪利而勾心鬥角更是屢見不鮮。所以在基督徒中間發生爭論與衝突,並不是一件新事,但我們應當怎麼去處理呢?首先,我們來思想一下,什麼是衝突?衝突的定義,應該說是因意見不同,而互相爭辯或彼此抵觸。聖經沒有直接用到「衝突」這個詞,但是卻描寫到衝突的各種表現:包括惱怒、發怨言、分爭,辯論、抵擋、爭論、不同心等等;無論是為著據理力爭的辯論,或是處在彼此敵對的情緒之中,都會導致這些表現。一、為什麼會有衝突?衝突的發生是自古以來就難免的,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衝突呢?1. 一般性的原因我們人都會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常常又以為自己的看法是最客觀最合情合理的,於是就會引起爭論。另外有一種常見的情形,是一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由於各地的習俗不同,表達的方式也可能不大一樣,若不特別留意,很容易就引起誤會。例如,中國人請吃飯,就會客氣地說:「今天沒什麼好菜請你吃」;那麼西國客人就會想,那你為什麼要今天請我吃飯呢?總括來說,衝突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不同的意見、觀點,·不同的文化、習俗,·愛之深、責之切(期望也高):所以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起衝突。·熱心參與同一件工作的,也往往更容易起衝突。2. 屬靈生命的原因哥林多前書三章三節說:「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么?」這裡告訴我們,在我們中間有嫉妒分爭,最主要的根由,是我們常常回到屬肉體的景況,照著屬世的樣子去行。聖經中記載了很多衝突的實例,主要都是因信徒都有屬肉體的習性,沒有完全靠主勝過(詳見作業一及答案)。3. 今日教會中衝突的原因今日教會中的衝突,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真理教義或神學細節上的分歧,文化背景或生活習俗上的分歧,和人事制度或權利地位上的分歧。在這三類裡面,我所看到的,由於「真理教義或神學細節上的分歧」引起的爭論或衝突較少,而由於「文化背景或生活習俗上的分歧」及「人事制度或權利地位上的分歧」引起的爭論或衝突好像比較多。二、聖經中對處理衝突的一般原則聖經上有許多有關如何與人相處的教導,大多是以彼此相愛,和睦相處為前提;1. 約翰福音十三章卅四至卅五節 要有彼此相愛的心。「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聖經里許多地方強調弟兄姊妹要彼此相愛;有愛就能彼此包容,也能遮掩許多的過錯;這樣,自然就減少了衝突。2. 羅馬書十二章十八節 在可能的情況,儘力與人和睦。「若是能行,總要儘力與眾人和睦」。這裡既然是說要與「眾人」和睦,那就應該是泛指主內和教外的眾人,我們都應當與之和睦相處;而且要儘力,付代價。3. 羅馬書十二章十九節 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這不是消極的人生,而是對主信心的考驗;讓步就是有理也不要力爭,有什麼不公平的地方,讓主來處理。4. 雅各書一章十九節 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經節對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當我們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一定要「聽完」、「聽清楚」,而且「聽明白」,聽懂了之後才作定論。5. 腓立比書二章一至五節 凡事不可結黨;又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麼……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裡所說,能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強,也就是看到別人的優點,可是又能不單顧自己地去服事別人,基督已經作了我們的榜樣,神什麼都比我們強,卻仍然不輕看我們,我們基督徒要向這境界不斷地操練。6. 以弗所書四章十五節 唯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雖然我們與人會有不同的意見,仍然要以誠待人,不用手段,更以愛心來包容。7. 彼得前書五章三節 作榜樣。「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8. 以弗所書四章廿六節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人心中的怒氣留得愈長,就會醞釀出愈多的怨恨、報復,與惡毒的念頭,這時候哪裡還會想到要與人和睦;所以聖經幾乎是命令式地說:「『不可』含怒到日落」。三、一些處理衝突的具體建議筆者多年在美國商界工作,發現商業管理中,當兩個企業被合併之際,常也是衝突高潮的時候。在這些經驗中,筆者搜尋、應用,並整理出一些與聖經原則相仿的解決方針。基本上是取材於一本書「員工在公司被收購及合併時的生存指南(The Employee Survival Guid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這些原則被稱為『生存法則』(The Steps Toward Survival):1. 克制你的態度(Control Your Attitude):態度通常能影響整個局面,不論在意見上有多麼不同,仍然以尊重對方的態度應對,這正和聖經中「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相符合。2. 寬容在管理上發生的錯誤(Be Tolerant of Management Mistakes):沒有人不犯錯誤,因此要能彼此包容,這又與聖經中弟兄姊妹應用溫柔的心彼此彌補幫助(加六1)相吻合。3. 接受改變並主動促成改變(Expect Change and Be A Change Agent):在任何事上,對新的觀念、新的衝擊,盡量保持彈性,聖經教導我們,要靈巧像蛇;在什麼人中,就作什麼人。4. 避免將你的不滿,都怪罪於業務主管(Don"t Blame Everything You Don"t Like on the Manager)。5. 要預備接受心理上的不適(Be Prepared for 「Psychological Soreness」):因為一般人通常在本性上不喜歡被改變。6. 儘力去了解對方(Get to Know the Other Company):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彼此了解之上。7. 視公司合併為成長的機會(Use the Merger as an Opportunity for Growth):不要因此而認為是挫折失敗。8. 要有幽默感,保持輕鬆樂觀(Keep Your Sense of Humor):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泰然處之。9. 操練控制外來壓力的技巧(Practice Good Str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在心裡得享真正的安息(詩四十六10)。10. 按部就班的進行每日當作的工作(Keep Doing Your Job):持續做當做的工作,不閑懶,業績上有好的表現,我們一切所做的,要如同是為天上的主做的。四、如何處理歧見除此之外,對於在觀點看法上的歧見,在處理上有以下的幾點建議:1. 不斷加強自己處理衝突的技巧與風格。2. 用更多的傾聽來降低衝突的可能性與層面。3. 用更多的討論,來發現那引起衝突的真正原因。4. 儘力化敵為友,因為只有撒但才是我們真正及唯一的敵人。5. 建立共同目標,一起朝著目標前行。6. 避免同一衝突事件的重複出現。7. 在人與人之間作調和的工作。基督徒是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如此,相信我們在不斷地禱告與操練之中,靠著聖靈,必能逐漸達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使我們「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參弗四1-3),化衝突為合一,在這個衝突不斷的世界中,有好的見證。 作業(討論題目):一.請從新約聖經中,找出一些有關衝突的記載。二.在今天的教會與工作的環境中,遇到衝突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處理?第三課 事奉的原則前言神的工人蒙召就是為著事奉神,然而這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主耶穌曾對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撒但不會甘心讓我們事奉神,它要製造許多的陷阱危機,讓我們落入其中,把我們從事奉的路上篩掉。我們必須熟悉事奉的法則,才不至於落入撒但的圈套。一、事奉的道路是什麼?事奉的道路是舍己、卑微、十字架的道路。這是一條愈走愈卑微的路,不要幻想在事奉的路上升高。門徒爭論誰為大時,屬靈的事奉就完全破產了。社會上升遷的觀念一帶進教會就是悲哀(例如:某牧師「榮升」某大教堂的主任牧師,會友恭賀云云)。我們在事奉的路上也無所謂升降,沒有職位之分,只有職份不同,沒有大小高低,我們乃是走主所走的路,跟隨主的腳蹤行(腓二6-8本有→不以→反倒→成為→以至於死)。例如:校園團契總幹事卸任後,是調任其他部門工作,並無所謂的升降之分。人怎麼可能舍己?除非看到十字架的榮耀和使命,像主耶穌一樣。主曾問門徒:「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你們必要喝。」主所喝的杯是苦杯,是徹底舍己的杯,我們也要喝(太廿22-23)。因此,十字架不單是消極的對付,亦是積極的使命的遵行,如此,我們才會舍己。二、事奉的動機要如何?事奉要有純正真誠的動機。不要讓名、利、地位、權勢、領袖慾、表現欲沾染了我們事奉的純凈。事奉不是一種自我表現,或事業雄心之一展抱負,也不是情感發抒,個人興趣。事奉是順服上帝的呼召,將自己獻給上帝讓神調度使用。基哈西為利(王下五20-27),亞拿尼亞為名(徒五1-11),門徒為權(太廿20-28)。事奉主的路上充滿了多少仇敵的試探,我們豈能不小心、謹慎、儆醒?我們要常常求聖靈檢查我們內心深處事奉的動機,是否有一絲一毫不討主喜悅。(例如:校園團契同工生活費的五「不」:不固定,不分學歷,不計年資,不分職份,不按恩賜,因此沒有為「利」的動機而事奉之慮。某一機構同工來訪問我:若同工生活費都一樣,那資深同工的事奉是否會失去動力?有人以為事奉的成就感就是事奉的動力,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動力是上帝的呼召)。三、事奉的動力是什麼?事奉者需要滿有負擔及愛的生命(如同汽車要有油才有動力),不是責任感,情緒衝動,環境需要來催逼我們作工,而是那不能止息之生命的負擔及對神對人的熱愛,如火一般在心中燃燒的大能,使得我們向前賓士事奉,如耶利米先知一樣。(耶廿9)1. 負擔:是一種異象,是對上帝,及神國度永恆計劃的認識之回應,並為此而蒙召,而獻身,因而有一非常明確的目標。像保羅的事奉就是滿了負擔異象(徒廿六12-20),苦難、反對、逼迫都打不倒他。主耶穌更是如此,神知道父神差神到世上來的目的,所以即使有苦難等著神,神仍然面向耶路撒冷而行(路九51-53)。(例如:早期宣教士離鄉背井,工作多年都無果效,卻仍然能堅持。)2. 愛:愛是一種很大的力量。母親對兒女的愛極大,超越一切的攔阻,不必勉強,不必說服自己,甚至可以超越生死之界限。(例如:妹妹小時得白喉,媽媽不顧被傳染的危險,日夜照顧。)我們事奉主最大的動源就是愛,是主愛的激勵,我們以愛為回報。我們愛主就是遵守主的命令,順服主,事奉主。(林後五14;約十四21)有愛的服事是享受,沒有愛的服事是忍受,我們迫切需要愛的呼召,愛的激勵。有愛就有奉獻、犧牲、捨棄,而且不以為苦,反以為榮耀。四、事奉的攔阻有哪些?「罪」是事奉最大的仇敵,「己」是事奉最大的攔阻。1.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罪會漏失一切事奉的能力。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提後二21;詩六十六18)。罪就是不順服(羅六16),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可見罪就是不順命,是對上帝的悖逆。亞當的罪並非道德的罪而是背叛上帝的統管權,沒有順服上帝的命令。因此,不順服上帝的人,怎麼能事奉上帝?!2. 「己」是最大的攔阻:在事奉中最大的問題是「己」。「己」太強就不能受批評,無法與人合作,會要爭出頭,自以為義,自我中心並爭自己的利益。以利亞逃命時仍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只剩下我一個人。」如此工作就完了,因他只看見自己的熱心和忠心,但看不見自己的軟弱與失敗,也看不見神所留下的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他的眼中只有自我,是多麼可悲的一幅圖畫。「自我中心」會使上帝的工作受到最大的虧損,人多麼注意自我(例:看團體照先找自己),人多麼會虛偽地批評自我,其實是保護自我(例:禱告會中自我批判是罪人中的罪魁,但會後不能容忍別人一點點的勸告)。除非我們願將自己的慾望、尊嚴、前途、利益……置於死地,否則我們很難讓基督的生命透過我們彰顯出去(林後四10-12)。五、事奉的根基在哪裡?事奉的根基是禱告。沒有禱告,就沒有事奉可言。我們的危機、病態,是禱告很輕鬆,工作很艱苦。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有勝利的禱告,就有加略山勝利的十架;摩西、以斯拉、尼希米、但以理都是以有能力的禱告為根基,才建立了有能力的事奉。禱告的本身不是能力,但禱告是開啟能力之鑰。禱告不是能源,能源是上帝自己;但禱告可以使我們與上帝連接,上帝的能源可以涌流到我們的生命中。 作業(討論題目):事奉者的禱告應注意哪些原則?第四課 屬靈戰爭的認識與實踐前言:什麼是屬靈戰爭?1. 屬靈戰爭的定義正邪兩種屬靈勢力,光明與黑暗兩種敵對範疇抗衡互爭的現象,便是「屬靈戰爭」。這包括三一真神、順命天使及屬神兒女,對仇敵的戰爭互斗。「仇敵」包括叛逆神的魔鬼撒但、眾多墮落的天使及不信神的罪人。(註:篇幅所限,經文從略)2. 屬靈戰爭的事實自從魔鬼撒但背叛神後,試探引誘始祖犯罪,被造一切受罰後,直至新天新地前 (啟廿至廿一章),這期間是為屬靈戰爭時期。這是聖經教導的真理,也是信徒生活的體驗。所以屬靈戰爭絕非空談理論,而是具體事實。3. 重視屬靈戰爭輕敵者最易被擊敗,大敵犯境卻全不知情,更是可憐。若能知己知彼,定必節節勝利。一、如何認清仇敵?1. 黨魁禍首魔鬼撒但原為被造天使,卻自傲背叛神,後串連其他墮落天使,合成一股黑暗勢力,與神為敵,誘敗人類,破壞被造一切。2. 邪惡外敵人類內心世界之外,空中有邪惡幽暗的「靈界」;另有違抗神迫害信徒的潮流「世界」,二者構成屬靈戰爭的「外敵」。3. 狡詐內奸教會內稗子與麥子混雜,山羊與綿羊共存,假師傅與假先知繼起等,均屬「狡詐內奸」。且信徒心中有情慾發動,是內心世界的內奸。由此可見,屬靈戰爭並非等閑之事、輕率之言。信徒表裡遇敵,仇人內外夾攻。戰爭猛烈,勢力甚凶。二、屬靈戰爭有哪些類別?就信徒的立場而言,屬靈戰爭可分為三類:向外、向內、多向度。1. 向外──佈道與差傳信徒在世生活,「個人」要拒絕魔鬼的試探,儆醒防備邪靈的攻擊,拒絕與世人同流合污。「集體」要勇抗敵對神的黑暗勢力──世界,迎戰魔鬼及差役的侵佔,堅拒引誘及試探,這是消極方面。積極方面包括佈道與差傳,攻破敵方營壘,搶救失喪亡魂歸向光明,作主精兵。2. 向內──行道與成聖「個人」方面,向內的屬靈戰爭,消極方面是禁戒情慾,抗拒撒但的試探及控訴。積極方面是遵從真理,順從聖靈,歸從基督以致成聖。「集體」方面,積極地讓主作王為首,實行真理,以致能消極地不受異端及假先知誤導,不受敵基督的靈及假信徒絆倒,在真道上自建及肢體彼此建立,集體合力,迎拒仇敵侵擾及攻擊。3. 多向度──守道與衛道面對異端邪教的挑戰,面臨惡魔邪靈的擾犯,屢經頹風敗俗的衝擊,多方被試受攻的禍害,信徒要守道、衛道、遵行主道、順從聖靈……這是多向度的屬靈戰爭,過程複雜內容繁瑣。現只選取信徒與邪靈間爭戰及互動一方面略加解說,目的是讓信徒洞悉仇敵的詭計,以求得自由、得勝利及得成聖。三、屬靈戰爭有哪些層面及過程?參閱圖一,邪靈活動分內界及外界層面。非基督徒死在罪惡過犯中,全無屬靈生命,全由魔鬼擺布及「擁有」。幸有神的「普通啟示」(General Revelation內里良心本智及外面創造世界)及「普及恩典」(Common Grace and Providence普通恩惠及護理──神在自然界及普世所顯的恩典、照管及護理)。圖一 邪靈活動及屬靈戰爭過程對象靈性狀況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非基督徒邪靈活動程度干擾Oppression迷惑Obsession佔據Inhabitation擁有Possession屬靈戰爭過程〈………成聖/得勝〈………得救…〈…………(正向)………〉跌倒/失敗………〉………失喪……〉(負向)活動層面外 界內 界圖一:亦顯示邪靈活動是從外至內,由淺入深。屬靈戰爭過程正面是得救、得勝及得以成聖。負面是跌倒、失敗及墮落(按「亞米尼派」甚至失喪)。圖二:簡列邪靈侵擾進程分三個階段及所顯徵兆:干擾 →迷惑 → 造訪或佔據。耶穌在世時屢受試探,卻沒有犯罪,故為誠信更美的大祭司。信徒亦常受試探,被攻擊及引誘,這是「干擾」。信徒經「干擾」後失敗,便升級至「迷惑」的階段;如掃羅王嫉恨大衛,大衛王貪戀拔示巴、信徒迷戀名譽、財利、權勢……等,後果堪虞。邪靈侵擾(Demonization)的最初兩個階段均限於外界。神容許試煉臨到約伯,讓他學習忍耐、使信徒操練信心,不一定因為個人犯罪。但若罪上加罪,由「干擾」進入「迷惑」中,如不洞悉魔鬼詭計,不儆醒謹守,不憑信心堅決抵擋、不順從聖靈指責及感動……而在屬靈戰爭中屢戰屢敗,邪靈活動便由外進內,墮落至「佔據」或「造訪」困境。信徒由聖靈重生得救,有聖靈內住,生命主權屬神、身體為聖靈居所,這是聖經真理。但信徒若迷戀罪惡,為魔鬼留地步,屢次消滅聖靈的感動,明知故犯,且常被情慾所控,甘受邪靈所制……邪靈便如「非法居民」般作局限性的霸佔領域,這是具體又多見的現象,信徒在屬靈戰爭中不可不防。當人類被造乃按神形象,卻具可見的層面(即身體、語言、行動)及不可見的層面(即知、情、意、靈魂、思想、感覺)。此外可再加細分:按動態可三分為知識、情感、意志;按向度可三分為靈里、魂里、體里;按表現可三分為思想、感覺、言語行動。人是一個整合體而具整合性,故上述各方面是相連互動的。聖靈及邪靈在個人內運作的進程非常類似。譬如聖靈動工使人信主,按各該對象的性格、遭遇、處境而異,可能依循:情感→知識→意志;或知識→情感→意志……等多樣式,多變化。同理,邪靈入侵進程亦是花巧難測,變化多端。但卻在戰敗信徒時乘勝進來,直至信徒多方面、多向度……地大敗摧殘。圖二 邪靈侵擾進程及徵兆程度層面對象類別及階級徵兆干擾 (Oppression)魔鬼邪靈黑暗勢力的攻擊、試探、引誘身心靈沉重,感受壓力、情緒低落、失落失意、心神恍惚,不易專註等表現淺↓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迷惑 (Obsession)不是出於神及不合乎聖經真理的意念、感覺、行動,像不由自主地不斷出現長期或周期性地在:思想上:受人與物困擾情感上:恨、怒、自卑、自憐意志上:薄弱低降、靈性倒退……等表現↓深內佔據 (Inhabitation)造訪 (Visitation)魔鬼邪靈入侵,非法地暫時入占內心,在不同層面/程度上有限度支配知、情、意、靈性反覆地作出不由自主、異於尋常……等表現非基督徒擁有 (Possession)魔鬼邪靈入侵,不但支配控制,且具擁有權,在敵對神的黑暗勢力中異常的表現超然的能力失控的經歷等表現圖三顯示邪靈入侵三個向度相應顯示正、負面徵狀。表列供信徒自察及輔導者參考之用。圖三 邪靈入侵後所顯徵狀向度正面徵狀負頁徵狀身里(生理)·過人力氣及本領·生理失調或體能失缺,如盲、聾、啞、痙攣、暈厥,口吐唾沫,聲調或性格變易等。魂里(心理)·超凡的能力及知識。例如論述過去,預知未來,占卜祈福,心靈療治能力,精神感力移形換物。·不安恐懼,情緒低潮,反叛抗拒,意志薄弱,孤僻離群,毀傷自殺,鬧事破壞等。靈里(靈性)·虛假虔誠,仿效屬靈,恩賜膺品,假冒先知。·個人方面:褻瀆聖靈的思念言行。靈修或聽道時不能集中,懼怕或憎恨基督,拒絕屬靈活動,對「主基督的名」有不尋常的反應,對罪惡污穢麻木失覺,失去平安喜樂,靈性倒退無法成長,不能又不肯禱告,不願認罪悔改等。·集體方面:妨礙崇拜及福音工作的進行及攪亂程序,使信徒間關係破裂。紛爭結黨分裂教會,絆倒他人,羞辱主名等。四、屬靈戰爭需要什麼裝備?1. 全副軍裝要穿戴神所賜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弗六10-20)。2. 全面戰爭從個別信徒至教會團體,從內部團結至外面組織。從個人全心歸主,家庭全體同心,教會全隊同心,總動員全面戰爭。3. 隨時迎敵家中老幼接受屬靈戰爭的教導,教會中作正面的積極講道及個別引導,受靈界侵擾者接受輔導,參與屬靈戰爭者接受臨床指導等。以便隨時迎敵。五、屬靈戰爭需要哪些具體的行動?1. 兩類方法輔助受邪靈侵擾的事工(Deliverance ministry),就方法而論概分兩類:能力抗衡法(power encounter)及輔導治療法(therapeutic / counseling)。前者多於緊急時期(crisis management),無暇按部就班,未及查問病歷,及未得邪靈侵擾者同意,急切地唱詩、禱告、奉主名趕鬼驅邪。此法屬急工猛招,於危困時速戰速決,但以少用為佳。有辨別諸靈恩賜者(林前十二14)較為合宜,否則應多用輔導治療法。2. 基本過程採用輔導治療法時,基本過程是先查問病歷近況,由具專業訓練及臨床經驗者執行,將認罪悔改、清楚得救等屬靈處方,與培靈、輔導、家庭關顧、心靈醫治、行為療治……等多法配合,多方導引,多時關顧,多向度的了解及導引,始能根治痛苦,無後遺之憂,無重演之弊。當然受害者及與事者,個人均須清楚得救,靈修,與神/人關係良好,省察認罪及堵塞靈命破口,作禁食禱告(太十七21;可九25-29),及試驗諸靈的查察(約壹四1-6),並「奉主名」趕斥(徒十六18)。若輕率行事將自招損害,貽羞主名(徒十九13-17)。查問病歷,有助診斷(diagnosis)、趕鬼(deliverance)及療治(healing)。有時是父母犯罪或病毒遺傳,有時是個人曾交鬼、「玩碟仙」、幼時受虐,或信主前曾淫亂墮胎,吸毒酗酒,極度驚傷(trauma),掌相占卜……等。且須注意,引發時出自某方面,卻可能移至他方面,情況複雜。計有生理上(如睡眠過度、不足,內分泌失常……),心理上(如憂鬱自殺、未解情結complex,人格分裂MPD),社交上(如破碎家庭disfunctional family……),靈性上(如驕縱任性、財迷心竅、色亂情迷、拜鬼請邪……)等多方面的交替累積,情結混雜。當然上述各項不是專家學者們的專利。是有心追求,有意助人,與神關係無罪阻隔且已認罪蒙赦,靈性壯健的信徒,均可按情辦理,「奉主名」謹慎進行。六、結論在屬靈戰爭的真理上,使信徒有基本認識,主門徒在屬靈戰爭的真實中必須體驗。在尋求聖潔,渴求勝利,追求成聖的信徒們,必須在屬靈戰爭方面聽聞講道、接受教導,參戰者得著個別指導,受害者接受輔導,使信徒由得救而成長,既得勝又成聖。這都是作者與讀者分享的目的,及真誠的禱願。 作業(討論題目):一.基督徒會受邪靈侵擾嗎?二.受邪靈侵擾的信徒,能自己處理解決嗎?三.我若得釋放蒙解脫之後,會有後遺症嗎?要注意什麼?第五課 禱告操練筆者在各處交通禱告操練,許多弟兄姊妹對這一題目既有興趣又深感困惑,以下是所遇到的二十個最常見的問題:一、問:禱告是怎麼一回事?答:用明白通俗的話來說,禱告就是(1)敬虔來到神面前,(2)對神述說,(3)向神祈求,(4)接受神的啟示、光照、潔凈和引導等,最終到達 (5)神和人的交通與聯合。換句話說,禱告就是人在心靈的深處向神伸出手來,神也在人的心靈深處伸出神慈愛的手。最終,神和人緊緊地聯在一起。這樣的神人聯合,可以發生在雙膝跪下的密室里,也可以發生在人聲鼎沸的鬧市人行道上。可以發生在千鈞一髮的手術台上,也可以發生在豐收在望的農田中。禱告是可以無時不刻的,是雙向的,是一種超然的人生經歷。二、問:神真的聽禱告嗎?答:神真的聽禱告,並且神聽得很認真。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神在聽我們每一個人的禱告。這就是,每一次我們虔誠地禱告之後,我們發現自己都變了。我們變得靠近神而不是遠離神,變得有平安和有歸宿,而不是煩躁不安。我們在禱告之後被提升了,而不是被壓制了。這就是聖經向我們保證說:(神)「賞賜那尋求神的人」(來十一6)。無論我們所求的事情結果如何,這一個心靈深處被神超然之愛安慰,扶持和引導是確定的。這就是神向我們兌現神的應許、神的合約。虔誠的禱告,無一次例外。三、問:神為什麼要聽禱告?答:如前所述,禱告就是與神聯合,因著神慈愛的本性。父親如何希望聽到兒女的聲音,神照樣喜悅聽到我們人對神說話。我自己的父母想盡一切辦法要與我交談,我因著忙很難有時間寫信,他們甚至還幫我準備好回郵信封。另一方面,照著神公義的本性,神要將我們引領到神喜悅的正道上來。因此,向神禱告也就是向神回頭、迴轉,是從某種失落的光景悔改到神的懷抱中來。神藉著我們的禱告就將我們潔凈和領回。四、問:可不可以為具體的事祈求?在您個人的禱告經驗中,神成就禱告的比例有多高?答:可以為直接關係到你人生最重要的決定而祈求引導,也可以為你每日生活中那些自己難以勝過的難處祈求幫助。如果一定要用數字和比例來表達,則可以說我自己在大事和小事上神成就禱告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更高。並且,這種經驗是常常的,甚至是天天的。其實,許許多多的人都有同樣的經驗。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稀奇的應當是你的靈眼被打開,認識了神的真實、無限,和神奇妙的愛。五、問:禱告中說什麼樣的話才是標準的禱告?答:基本上,你向最尊貴的人和最親密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你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向神禱告。禱告絕不需要用特殊的術語和辭藻。不在乎你的話,而在乎你的心。另一方面,有一些的表達方式肯定是神喜悅的,例如聖經中詩篇里的禱告。熟讀詩篇一百五十首,不會禱告也會禱告。六、問:禱告時人身體的姿勢應該如何?答:基本上來說外部的姿勢不太重要。但是,高高翹著腿不是敬虔的態度。假若沒有什麼不方便或限制,應該常常有跪下來的禱告。神是永遠值得我們俯伏敬拜的神。七、問:可以不出聲禱告嗎?答:個人的禱告也可以不出聲。有的人不出聲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另一些人出聲後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出聲不出聲應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但是,學習出聲禱告是有必要的,因為出聲禱告可以造就其他一同參加禱告的人。八、問:禱告是否要哭才能感動神?答:不是因為我們哭,神才被感動;相反,是因為神感動我們,我們才會哭。換句話說,神並不需要我們做任何的事去感動神。九、問:什麼樣的禱告才是神喜歡聽的禱告?答:在真理和聖靈里的禱告是符合神心意的禱告。所以,我們需要認識真理和聖靈。另外,神喜悅我們憑著信心和誠心向神禱告。十、問:禱告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答:禱告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信心、禱告和明白神的旨意。沒有信心和不相信神,人不會向神禱告。禱告不明白神的旨意就難免落入人的主觀里。而若不將信心和對神的認識落實於禱告里,則不能達到神藉著神人聯合自由運行的目的。十一、問:什麼樣的情況下神不聽人的禱告?答:聖經上說,心裡注重罪孽的,神不聽他的禱告。十二、問:當一件事情禱告很久後仍無動靜,怎麼辦?答:繼續禱告,直到你完全清楚神是否要成就你所禱告的事情。有的時候,是需要等到事情結束才停止為這件事祈求。十三、問:每天應該禱告多長時間?答:禱告既然對我們如此重要並帶給我們巨大的祝福,我們就當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操練禱告,成為一個禱告的人。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初學的時候可能每天十五分鐘至半小時不等的固定禱告。老練成熟的人每天不會少於一小時,其中不包括隨時隨地向神的禱告。十四、問:如何進行個人的禱告操練?答:禱告操練如果抓住以下要訣,則最終會使你變得成熟和有經驗,並且也當成功。(1) 禱告既然是認識神的一種方式,則讀聖經更能幫助你認識神。所以,禱告的內容應該以符合聖經的教導為最終衡量標準。只禱告不讀聖經的人遲早會出事的,因為禱告引導你進入真理,但真理更要引導你的禱告。(2) 最老練的人,他們的禱告也經常是起因於某個具體的需要。禱告從需要入門不為錯,但禱告的結束,或事情的成就並沒有使人從需要的憂慮中獲得自由,則這樣的禱告對人無多大的益處。不要專註在事情上,而要專註在神的身上,神若為你成就了一件事,其結果應當使你更信靠神,更敬畏神,並在神的裡面得著更多的自由。所以,禱告應該以認識神為最終的目的。(3) 禱告不單是人向神傾心吐意,也是神向人傾倒神的祝福和慈愛,因此在禱告中必須漸漸敏感和學習到神藉聖靈對我們說話。這個學習的關鍵就是要將自己的手鬆開,將自己抓緊的人和事交託給主,讓神按照神看為最好的帶領我們。所以,禱告應該以順服聖靈的帶領為前提。(4) 神聽我們人禱告的原因有很多,但以下的各點我們須時時牢記:· 神是說話算數的神。所以抓住了神的話,就等於抓到了一個合同,神藉著聖經和聖靈對普世的人說話,也對每一個人親自說話。這兩種說話的方式是不同的。很多初學者栽跟頭是因為不會分辨,也不願意請教有經驗的屬靈長輩。神對你所說的話就是對你所求的事情的旨意。但是,在開始的時候,這個學習是會經過一些枯燥難熬的摸索的。·向神禱告的時候總要知道自己是在手潔心清的光景中。若不是這樣,當儘可能解決在神和人面前的虧欠。心術不正、心懷怒氣、良心不安都是禱告的大阻礙,這時應當求神用神的話和靈來使自己得著潔凈。主耶穌的寶血是為我們流的,可以洗凈我們的污穢。·不要等到發生了大事才禱告。禱告如同能力和經驗的積累,是需要天天和隨時的操練。禱告並不妨礙工作或學習,反倒幫助你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每天所遇到的各個事務環境中常常學習在裡面默默禱告,祈求神的幫助和帶領。你會發現你人生最難以置信的經歷,即永恆的神時時與你同在。(5) 在禱告的具體操練上可以常常注意以下的各點:·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虛心學習和請教有經驗的人。·不要怕錯和失敗,但儘可能避免反覆出現同樣的錯誤和失敗。·向天父祈求要奉耶穌的名,也要靠耶穌的血使自己得潔凈。·禱告當迫切,不可浮躁或如同履行公事。不能安下心來則禱告是無益的。十五、問:帶領人接受主的禱告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答:接受主的禱告應當包括:(1)承認自己的罪,(2)祈求神的赦免和潔凈,(3)表達相信和願意接受神藉耶穌基督所賜的救恩,(4)願意悔改,脫離神所不喜悅的人和事,(5)照著神的引導和教導來過一個重生新造的生活。十六、問:對於絕症病人當如何禱告?答:小孩子拿不動重東西,但小孩子會在父親面前哭。一個絕症的病人是個重物,是初學禱告的人拿不動的。但是,他可以在父親的面前哭泣。十七、問:禱告找不到感覺怎麼辦?答:裡面的感覺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重要的,甚至是不能沒有的。但是感覺是很難把握的,也不一定反映了客觀的事實。禱告是要憑信心,而不是憑感覺。十八、問:禱告的作用和氣功的作用有何不同?答:禱告是屬靈的和超然的經歷,氣功是屬「體」的。如果氣功是有屬靈的成分,則是與聖經相違背的。十九、問:向其他的神明禱告可以嗎?答:宇宙當中只有一位神,沒有其他的神明。獨一的真神是忌邪的神,神不允許假冒神的存在。二十、問:可不可以求神幫我弄一張假的證明?答:神愛罪人,但是恨惡罪惡。 作業(討論題目):當基督徒聚集,有禱告聚會時,應注意哪些事項?第五課 禱告操練筆者在各處交通禱告操練,許多弟兄姊妹對這一題目既有興趣又深感困惑,以下是所遇到的二十個最常見的問題:一、問:禱告是怎麼一回事?答:用明白通俗的話來說,禱告就是(1)敬虔來到神面前,(2)對神述說,(3)向神祈求,(4)接受神的啟示、光照、潔凈和引導等,最終到達 (5)神和人的交通與聯合。換句話說,禱告就是人在心靈的深處向神伸出手來,神也在人的心靈深處伸出神慈愛的手。最終,神和人緊緊地聯在一起。這樣的神人聯合,可以發生在雙膝跪下的密室里,也可以發生在人聲鼎沸的鬧市人行道上。可以發生在千鈞一髮的手術台上,也可以發生在豐收在望的農田中。禱告是可以無時不刻的,是雙向的,是一種超然的人生經歷。二、問:神真的聽禱告嗎?答:神真的聽禱告,並且神聽得很認真。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神在聽我們每一個人的禱告。這就是,每一次我們虔誠地禱告之後,我們發現自己都變了。我們變得靠近神而不是遠離神,變得有平安和有歸宿,而不是煩躁不安。我們在禱告之後被提升了,而不是被壓制了。這就是聖經向我們保證說:(神)「賞賜那尋求神的人」(來十一6)。無論我們所求的事情結果如何,這一個心靈深處被神超然之愛安慰,扶持和引導是確定的。這就是神向我們兌現神的應許、神的合約。虔誠的禱告,無一次例外。三、問:神為什麼要聽禱告?答:如前所述,禱告就是與神聯合,因著神慈愛的本性。父親如何希望聽到兒女的聲音,神照樣喜悅聽到我們人對神說話。我自己的父母想盡一切辦法要與我交談,我因著忙很難有時間寫信,他們甚至還幫我準備好回郵信封。另一方面,照著神公義的本性,神要將我們引領到神喜悅的正道上來。因此,向神禱告也就是向神回頭、迴轉,是從某種失落的光景悔改到神的懷抱中來。神藉著我們的禱告就將我們潔凈和領回。四、問:可不可以為具體的事祈求?在您個人的禱告經驗中,神成就禱告的比例有多高?答:可以為直接關係到你人生最重要的決定而祈求引導,也可以為你每日生活中那些自己難以勝過的難處祈求幫助。如果一定要用數字和比例來表達,則可以說我自己在大事和小事上神成就禱告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更高。並且,這種經驗是常常的,甚至是天天的。其實,許許多多的人都有同樣的經驗。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稀奇的應當是你的靈眼被打開,認識了神的真實、無限,和神奇妙的愛。五、問:禱告中說什麼樣的話才是標準的禱告?答:基本上,你向最尊貴的人和最親密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你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向神禱告。禱告絕不需要用特殊的術語和辭藻。不在乎你的話,而在乎你的心。另一方面,有一些的表達方式肯定是神喜悅的,例如聖經中詩篇里的禱告。熟讀詩篇一百五十首,不會禱告也會禱告。六、問:禱告時人身體的姿勢應該如何?答:基本上來說外部的姿勢不太重要。但是,高高翹著腿不是敬虔的態度。假若沒有什麼不方便或限制,應該常常有跪下來的禱告。神是永遠值得我們俯伏敬拜的神。七、問:可以不出聲禱告嗎?答:個人的禱告也可以不出聲。有的人不出聲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另一些人出聲後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出聲不出聲應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但是,學習出聲禱告是有必要的,因為出聲禱告可以造就其他一同參加禱告的人。八、問:禱告是否要哭才能感動神?答:不是因為我們哭,神才被感動;相反,是因為神感動我們,我們才會哭。換句話說,神並不需要我們做任何的事去感動神。九、問:什麼樣的禱告才是神喜歡聽的禱告?答:在真理和聖靈里的禱告是符合神心意的禱告。所以,我們需要認識真理和聖靈。另外,神喜悅我們憑著信心和誠心向神禱告。十、問:禱告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答:禱告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信心、禱告和明白神的旨意。沒有信心和不相信神,人不會向神禱告。禱告不明白神的旨意就難免落入人的主觀里。而若不將信心和對神的認識落實於禱告里,則不能達到神藉著神人聯合自由運行的目的。十一、問:什麼樣的情況下神不聽人的禱告?答:聖經上說,心裡注重罪孽的,神不聽他的禱告。十二、問:當一件事情禱告很久後仍無動靜,怎麼辦?答:繼續禱告,直到你完全清楚神是否要成就你所禱告的事情。有的時候,是需要等到事情結束才停止為這件事祈求。十三、問:每天應該禱告多長時間?答:禱告既然對我們如此重要並帶給我們巨大的祝福,我們就當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操練禱告,成為一個禱告的人。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初學的時候可能每天十五分鐘至半小時不等的固定禱告。老練成熟的人每天不會少於一小時,其中不包括隨時隨地向神的禱告。十四、問:如何進行個人的禱告操練?答:禱告操練如果抓住以下要訣,則最終會使你變得成熟和有經驗,並且也當成功。(1) 禱告既然是認識神的一種方式,則讀聖經更能幫助你認識神。所以,禱告的內容應該以符合聖經的教導為最終衡量標準。只禱告不讀聖經的人遲早會出事的,因為禱告引導你進入真理,但真理更要引導你的禱告。(2) 最老練的人,他們的禱告也經常是起因於某個具體的需要。禱告從需要入門不為錯,但禱告的結束,或事情的成就並沒有使人從需要的憂慮中獲得自由,則這樣的禱告對人無多大的益處。不要專註在事情上,而要專註在神的身上,神若為你成就了一件事,其結果應當使你更信靠神,更敬畏神,並在神的裡面得著更多的自由。所以,禱告應該以認識神為最終的目的。(3) 禱告不單是人向神傾心吐意,也是神向人傾倒神的祝福和慈愛,因此在禱告中必須漸漸敏感和學習到神藉聖靈對我們說話。這個學習的關鍵就是要將自己的手鬆開,將自己抓緊的人和事交託給主,讓神按照神看為最好的帶領我們。所以,禱告應該以順服聖靈的帶領為前提。(4) 神聽我們人禱告的原因有很多,但以下的各點我們須時時牢記:· 神是說話算數的神。所以抓住了神的話,就等於抓到了一個合同,神藉著聖經和聖靈對普世的人說話,也對每一個人親自說話。這兩種說話的方式是不同的。很多初學者栽跟頭是因為不會分辨,也不願意請教有經驗的屬靈長輩。神對你所說的話就是對你所求的事情的旨意。但是,在開始的時候,這個學習是會經過一些枯燥難熬的摸索的。·向神禱告的時候總要知道自己是在手潔心清的光景中。若不是這樣,當儘可能解決在神和人面前的虧欠。心術不正、心懷怒氣、良心不安都是禱告的大阻礙,這時應當求神用神的話和靈來使自己得著潔凈。主耶穌的寶血是為我們流的,可以洗凈我們的污穢。·不要等到發生了大事才禱告。禱告如同能力和經驗的積累,是需要天天和隨時的操練。禱告並不妨礙工作或學習,反倒幫助你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每天所遇到的各個事務環境中常常學習在裡面默默禱告,祈求神的幫助和帶領。你會發現你人生最難以置信的經歷,即永恆的神時時與你同在。(5) 在禱告的具體操練上可以常常注意以下的各點:·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虛心學習和請教有經驗的人。·不要怕錯和失敗,但儘可能避免反覆出現同樣的錯誤和失敗。·向天父祈求要奉耶穌的名,也要靠耶穌的血使自己得潔凈。·禱告當迫切,不可浮躁或如同履行公事。不能安下心來則禱告是無益的。十五、問:帶領人接受主的禱告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答:接受主的禱告應當包括:(1)承認自己的罪,(2)祈求神的赦免和潔凈,(3)表達相信和願意接受神藉耶穌基督所賜的救恩,(4)願意悔改,脫離神所不喜悅的人和事,(5)照著神的引導和教導來過一個重生新造的生活。十六、問:對於絕症病人當如何禱告?答:小孩子拿不動重東西,但小孩子會在父親面前哭。一個絕症的病人是個重物,是初學禱告的人拿不動的。但是,他可以在父親的面前哭泣。十七、問:禱告找不到感覺怎麼辦?答:裡面的感覺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重要的,甚至是不能沒有的。但是感覺是很難把握的,也不一定反映了客觀的事實。禱告是要憑信心,而不是憑感覺。十八、問:禱告的作用和氣功的作用有何不同?答:禱告是屬靈的和超然的經歷,氣功是屬「體」的。如果氣功是有屬靈的成分,則是與聖經相違背的。十九、問:向其他的神明禱告可以嗎?答:宇宙當中只有一位神,沒有其他的神明。獨一的真神是忌邪的神,神不允許假冒神的存在。二十、問:可不可以求神幫我弄一張假的證明?答:神愛罪人,但是恨惡罪惡。 作業(討論題目):當基督徒聚集,有禱告聚會時,應注意哪些事項?第六課 內在醫治一、為什麼需要內在醫治?我們不難在教會裡發現容易情緒波動或抑鬱沮喪的基督徒,也會耳聞或目睹弟兄姊妹間發生各種人際衝突,更常見的是重生得救的信徒無法活出新生命的自由和喜樂。事實上,活在一個被罪惡敗壞了的墮落世界,人人都無可避免地因自己或別人的罪而受創負傷。長期備受創傷、恐懼、罪疚、憤怒、缺失或情慾掙扎等困擾和折磨的心靈,導致負面的自我形象、感受、態度和行為,妨礙我們健康整全地生活和成長。我們需要接受內在醫治。二、內在醫治的定義透過禱告來幫助人處理心靈創傷,是教會源遠流長的服事。近代興起的內在醫治禱告操練,最初被稱為「記憶的醫治」(healing of memories),著重處理記憶中的創傷。由於受創的經驗不會被時間沖淡或自行癒合,而記憶更重複其殺傷力,日益蠶食心靈,我們需要運用禱告和輔導來追溯個人經歷,邀請耶穌基督一起重返記憶,讓神治療過去的創傷及後遺不良影響。但有些心靈受創的病態表現,未必直接歸咎於某件特定事故,而是日久養成的負面態度和習性。因此,內在醫治更積極的目標和更深層的意義是正視心靈的狀況,尋求基督徒生命整全的發展和成長,真正實踐與神與人重建關係。內在醫治不是一般心理輔導協談服務,也不是強調追求方言和身體醫治的靈恩派活動,更非「新紀元」(New Age)運動所倡導的超覺冥想,而是把握聖經的教導和應許,順服聖靈的引導,在父神的保守和主耶穌的權能下進行心靈重整與更新。三、內在醫治的聖經基礎醫病是耶穌在世傳道的主要事工之一。神的醫治除了肉體的疾病、鬼附外,也包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病症與困擾。福音書作者以兩個希臘文名稱來區分「不潔的靈」(the unclean「akathartos」spirits)和「邪靈」(the evil「peneros」spirits),這些靈體具有使人心智失常及情緒困擾的破壞力量。耶穌能辨別諸靈,因應情況而採取適當的措施。此外,耶穌又釋放被罪疚捆綁的心靈。稅吏撒該從訛詐貪財到慷慨捐輸(路十九1-10),獨自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從遠避人群到進入鬧市(約四5-30),被拿的淫婦從犯罪蒙羞到獲赦罪和得勉勵(約八3-11),還有三次不認主的彼得三次面對主質詢和託付(約廿一1-22),他們的經歷正是耶穌施行內在醫治的例證。「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卅四18)「神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一四七3)《詩篇》是一卷心靈禱告集,到處都可找到詩人祈求神憐恤內心困苦的呼喊1和得蒙安慰的喜樂2。內在醫治建基在神全知、全在和全能的屬性上。四、內在醫治對事奉者的重要性對己對人嚴厲苛索的批判精神,以強烈完美主義對己對人作出力不可逮的要求,對未來極度恐懼,面臨抉擇時感到孤單和被棄,經常被個人罪疚所捆綁,以及強制性地競爭地位與成就,都是需要接受內在醫治的警號。這些心理不平衡的表現,對基督徒追求靈命成長和投入團契相交造成障礙,而參與事奉的人更往往把這些掙扎和陋習帶到事奉中,導致一波波虛耗心力的衝突與紛爭,造成更多彼此傷害的悲劇。不論轉換多少個崗位或群體,始終無法脫離一貫的軌跡。然而,心靈受創的人仍然可以成為被主使用的人,關鍵在於主的醫治。耶穌在預言彼得將會跌倒時,早已切切期許:「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去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誠如盧雲(Henri Nouwen)所言,事奉者應當是個「負傷的醫者」(wounded healer):以過來人的體驗與受傷求助的弟兄姊妹相伴隨行。「負傷的醫者」首先是個得醫治的傷者,勇於承認和面對曾受傷的事實,能認同受傷的感受,也能見證醫治的實效,所以在回頭以後,能堅固弟兄。接受過醫治的醫者明白施行醫治的權柄和能力不在自己,代禱的手或安慰的口都是主的工具,醫治的工作是主耶穌的作為。五、內在醫治的方法彭麗安(Leanne Payne)是內在醫治的代表性人物,她的著作對內在醫治作出精闢的解說。她指出影響我們追求基督里的完全之最大障礙是:不接納自己、不寬恕他人和不接受寬恕。處理這三方面的失敗是內在醫治的焦點所在。內在醫治是一個過程,透過重複的操練,一次比一次更認清真相,經歷更深層的醫治。以下是供參考的禱告建議:·操練神臨在的禱告1. 為扭曲的心靈認罪悔改,並向所依附的對象說不。2. 挺直向准神,為軟弱的意志求醫治和與神的意志合一。3. 邀請耶穌臨在。4. 一手按胸口,堅固耶穌同在的信念,另一手高舉,讚美耶穌同在的真實。5. 若心中浮現尚未認清的罪,均逐一承認和悔改。6. 想像耶穌帶領進入一座花果豐盛的園子,在那裡接受耶穌的代禱。·棄絕自恨的禱告1. 感謝:逐一感謝聖父、聖子、聖靈的作為。2. 若捆綁你的不良習性浮現,讓它們逐一流到耶穌的十架前,耶穌帶同它們死在十架上,復活、升天,為你向父神代求,傾注神的靈在你身上,賜下更新生命和重整心靈的話語。為此獻上感謝。3. 祈求:為個人心靈的實況祈求,承認驕傲的罪,感謝神的赦免和釋放。4. 棄絕:「主,現在奉禰的名,靠禰賜給我的恩典,我棄絕自恨的罪。」5. 安靜感謝神的赦免和接受神的肯定。6. 記下禱告札記,包括曾浮現的罪、控訴、不良習性和病根,聆聽神賜下取代其位置的話語。若被過去某特定事件困擾不息,則操練醫治記憶的禱告。· 聆聽的禱告1. 邀請耶穌臨在。2. 選用一段聖經經文重複誦讀,凝聚在心靈中,反覆回應和聆聽。3. 求主光照,揭露為何你會擁有一貫常有的情緒和行為。4. 在禱告札記記下浮現的每一項負面的、虛偽的、非理性的思想和習性。5. 聆聽耶穌賜下正面的、真誠的、醫治安慰的話語,回應先前所擁有的。6. 承認你確曾擁有那些負面的東西,逐一交給主,領受剛才聆聽的結果來取代其位置。記下禱告札記。(許多時候,要經過多番掙扎才願意放下和交換。)註:1參詩6:6-9;25:16-18;51篇;69:20,29;77:1-4;102:4;109:21-22;119:28;142:1-3;143:4等。2參詩4:1,7;13:2,5;30:2,5,11;31:7;42篇;94:19;126篇等。 作業(討論題目):一.請就你的經歷,與小組組員分享你所知道的,有關神全知、全在和全能的屬性。二.不接納自己,不寬恕他人和不接受寬恕,是我們追求在基督里完全的最大障礙。請試著想想,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三.有時記憶是我們難以脫離控告的原因之一,請問該如何解決?第七課 事奉者的裝備前言使徒行傳廿章十七至卅八節保羅在米利都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請來,向他們作了一次個人事奉的自我表白,此時已是他第三次旅行佈道的末期,他知道自己的前途有捆鎖與患難等待,但我們看不見一絲悲觀的情景,也沒有一點自怨自艾,只感覺他如一團熱火在燃燒,一道強光在照耀,一股奔騰的洪流,在三十餘年事奉的歲月里,雖然孤單、勞苦、患難、逼迫經常伴隨,然而卻不能摧毀他那具有爆炸性的能力,他的事奉秘訣在哪裡?工人的裝備當以保羅為楷模。一、從神而來的託付(24,25)保羅是有異象的人,他從主耶穌領受了職事,要他去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他便到處去傳講神的國。有異象的人,就是有從神而來的託付,他擁有的,是一個具有使命感的人生。因此,後來保羅到了該撒利亞,向亞基帕王分訴時,能作見證說明神的呼召及託付,並強烈的表明,他從未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6-19)。若是人有從神而來的託付,他就有使命感,多大的艱困也難不倒他,多少的險阻,他仍會全力以赴,奮力前行。我們應該自問,到底是我自己選擇了這條路而已,還是清楚是神的呼召託付;若是神呼召那就必然會義無反顧,甘心樂意的走下去。二、如火一般的心志(20-27)保羅為神的國,心甚迫切:為了成就主所託付的職事,他可以不顧性命。他能輕看生命,是因對他而言,最寶貴的就是當他走完人生的路程時,能完成證明福音的職事(finish the race and complete the task──the task of testifying to the gospel of God"s grace)。為神的旨意,為人的好處,他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他所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利益;他所在乎的是神的旨意,他人的益處。一個事奉主的人若沒有火一般的心志,將自己完全捨棄,來熱切的跟隨主、服事主,那麼他所傳講的真理,只會變成冷酷的教條;絲毫沒有能力,也一點沒有感力。三、強有力的真理信息(24-27,32)保羅是新約書信最主要的作者,他有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真理架構。他對舊約知之甚詳,下過很深的功夫。他能將舊約的真理,和他從神所領受的啟示融會貫通,成為新約重要的教義。在此篇自白中,處處可見他提到「神恩惠的福音」,「神的國」,「神的旨意」 ,「神恩惠的道」等。他對神的道,神的心意、計劃有很深刻、很清楚的認識,所以他有信息可傳,而且他傳的時候沒有一樣是避諱不說的。對傳神的道而言,他是深感匹夫有責,所以他也是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提後四2)。我們蒙召作傳道,就必須對聖經痛下功夫,不但要熟悉聖經還要能正確的解經,才可給這個時代一個正確的指引(提後二15)。除此之外,我們更要建立一個合於聖經原意的教導真理架構,才不至於受異教異端的動搖。我們當在神的話語上,為全群謹慎。四、有榜樣的生活見證(18,19,33-35)生活是一個事奉主的人事奉的根基。生活失敗,就是根基毀壞,一切事奉都免談了。保羅敢說:「你們知道……我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真不簡單,他的生活是沒有隱藏的擺在眾人眼前:自我方面:凡事謙卑對人方面:親手服事人,供給同人的需用,扶助軟弱的人,樂於施捨。對物方面:不貪圖金銀衣服,過簡樸生活,施比受更有福。他能說: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這是最不容易說的一句話。保羅有了成功的生活,就有成功的工作。我們今天要事奉主,必須先謹慎自己的言行。生活失敗,就沒有人要聽我們所傳的道,事奉便好像有了一個大破口,一切的能力都從破口漏掉。因此保羅曾勸勉提摩太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要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五、出自內心的事奉(28-32)保羅的事奉是一種出自內心的負擔,而不是好像被分派了一個工作,因之不得已,只好應付了事。他在以弗所的事奉是盡心竭力,三年之久晝夜不住流淚勸戒人。他的事奉包括:牧養:愛惜羊群,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守望:警告有凶暴的豺狼,有人說悖謬的話,引誘門徒。教導:有關神的旨意和人的好處,沒有不傳講的,並勸戒眾人,傳講神國。禱告:把信徒交託神和神恩惠的道。他的書信常常寫到一半就進入禱告之中。保羅的事奉是真的事奉,是全面關懷的事奉,是永不止息的事奉,同時也是帶出生命影響力的事奉。他講完之後與眾人跪下禱告,大家抱頭痛哭,其中最傷心就是以後不能再見面──他是一個讓人捨不得的人。今日的中國教會需要像保羅這樣的工人,而工人需要以上的裝備。我們今天事奉主要追求什麼裝備?有人覺得學位才是傳道資格的保障,才有事奉的安全感,真是十分可悲。求主讓我們看見一個真正的工人、合神心意的工人、能產生屬靈影響力的工人,應該是以保羅在使徒行傳廿章十七至卅八節的自白為藍本,竭力追求,裝備自己,以合乎主用。 作業(討論題目):一.請仔細思考,試著用自己的話,列出一個事奉者可以追求的品格,與服事的態度(徒廿17-27)。二.請從使徒行傳廿章十七至廿七節試著列表以弗所教會的危機,當代教會的危機,並討論如何預防。第八課 宣教異象── 神的心意,我們的使命 ──前言自從創世以來,神定意要賜福按神形象被造的人類(創一28,五2);可惜始祖不聽神的吩咐,從此罪就進入世界,成了人的本性(創三,六5-12,八21下)。雖是如此,神仍然顧念人類,在創世記第三章十五節神已預告神的救贖計劃。洪水消退後,挪亞全家離開方舟。神再次賜福人類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九1)用語一如昔日神賜福亞當、夏娃一樣(參閱創一28)。可惜,挪亞的子孫又越軌,要建造巴別塔來尊榮自己(創十一4),神只好變亂他們的口音,將他們分散。但是神仍希望世人迴轉,並不因人類的悖逆而放棄。一、在舊約中已有了普世宣教的概念嗎?巴別塔之後,神揀選了閃的後裔亞伯蘭,帶他離開吾珥往迦南去,並應許地上萬族因他得福(創十二1-3)。明顯地,神不但賜福亞伯蘭,並且要求亞伯蘭「叫別人得福」,而且神的目標是「地上萬族」。這萬族的概念與新約時代主耶穌的吩咐:「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源出一轍。可惜,以色列人沒有往普天下去叫萬族尊耶和華為神,只吸引了少數外邦人「來」歸向耶和華。詩篇中屢屢提及萬民、列邦,甚至說:「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神。列國的萬族,都要在禰面前敬拜。」(詩廿二27)詩篇六十七篇更被喻為宣教之詩。可見以色列人心中明白,神賜福給他們,目的是要藉著他們叫世界得知神的道路,萬民接受神的救恩。但以色列人因民族的優越感而不願「叫別人得福」。先知約拿就是一個例子(參約拿書)。因此神只好揀選另一個族類──教會來達成神救贖的目標。於是開始了新約時代。二、普世宣教在初期教會是個新觀念嗎?以賽亞先知在舊約中清楚宣告主耶穌降世的使命:「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四十九6)司提反遇害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大受逼迫,門徒四散,在移居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等地時,開始向希臘人傳耶穌的福音(徒十一19-21)。接著,被稱為外邦人使徒的保羅,則本著不傳福音就有禍了的心態和還債的迫切感,足跡遍及當時羅馬帝國的四個主要行省。「往普天下去」的宣教行動由此開始。三、普世宣教的行動,在保羅之後是如何持續的?雖然我們對初代教會擴展的史料所知不多,但我們確知福音是借重羅馬帝國的聯絡網,向東南西北開展。到第五世紀末葉,從印度到西班牙,從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到愛爾蘭,都有為數可觀的教會。值得一提的是北非的教會,他們曾有輝煌的歷史,占當時教會總數的四分之一。第六、七世紀,愛爾蘭是最大的差傳教會。他們將福音傳至蘇格蘭、英格蘭及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從北海到義大利北部,從萊茵河到法國西北部都有他們的腳蹤。第九世紀,北歐海盜成為英國教會向外宣教的威脅。他們屢屢南下搶掠修道院和教會;但神卻藉著幾位北歐海盜首領信主,及宣教士們百折不屈的精神,使福音在這些北歐國家中生根。丹麥、挪威和瑞典在十二世紀初,都一一成為基督教國家。主後1200年時,東歐的大部分人民也都成為基督徒了。然而,因著回教火速擴張,加上十字軍東征的失策和失敗,基督教節節失守;北非即為一例。而且因著十字軍事件,造成基督教和回教的裂痕,甚至影響日後中東的宣教工作。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歐洲大陸的教會多數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於是羅馬天主教積極向海外發展,差派宣教士前往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進行宣教工作。主要的差會計有:方濟會、道明會、奧古斯丁會和耶穌會等。十七世紀,德國的敬虔派開始推動宣教事業,在哈勒大學成立第一個基督教差會,命名為丹麥哈勒差會。1705年十一月曾派兩名宣教士到東印度的特蘭貴帕(Trangueber)。他們的工作間接影響了莫拉維差會的成立,成為十八世紀兩個主要的宣教中心。莫拉維差會主要的領袖是親岑多夫(Micalaus Ludwig Zinzendorf);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曾差出約三千名宣教士到十多個國家去,足跡遠至西印度群島、格陵蘭、南非、蘇利南、牙買加,甚至也曾到過北美洲。十八世紀,在英國由約翰衛斯理及懷斐特發起的復興運動,以及美國愛德華滋所推動的復興運動,點燃了兩個本地傳道和海外宣教的火花。十九世紀,在歐洲有十五個差會相繼成立,各地教會掀起一股宣教熱忱。四、近代的宣教運動是如何進展的?1792年英國浸信會的牧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發表「基督徒對異教徒悔改的責任」(An Enquiry into the Obligation of Christians to Use Mea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hens)一文後,揭開近代宣教的序幕。這位被尊為「宣教之父」的威廉克理於1793年成立浸信會宣教差會(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隨即啟程前往印度。在繼後的二十五年內,十多個宣教團體在歐洲及美國成立。例如英國的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795),Anglican Evangelical Church(1799)和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1804);瑞士的Basel Mission(1815);德國的Berlia Society(1824)等。此外,丹麥(1821)、法國(1822)、挪威(1824)、瑞典(1835)也紛紛加入宣教行列。美國方面,五位大學生受威廉克理的影響,萌生對宣教的興趣,舉行定期的宣教異象禱告會,這就是有名的「乾草堆禱告會」(Haystack Prayer Meeting)。1810年成立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Foreign Mission,開啟了學生的宣教運動。在這時期,宣教的主力仍是歐洲的教會,他們主要的工場是亞洲和非洲的海岸,而不敢深入蠻荒的內陸。溫德(Ralph Winter)稱這時期為宣教的第一波──海岸地區的宣教。差會多由宗派組織及支持。英國的青年戴德生於1854年到中國宣教。他受感要深入中國內陸宣教,於1865年成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開始了第二波的宣教運動──內陸宣教。戴德生更到歐美各地呼籲教會看重內陸的宣教,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有超過四十個信心差會(Faith Mission)成立:例如Sudan Interior Mission, Africa Inland Mission, Heart of Africa Mission, Unevangelized Field Mission, Regions Beyond Missionary Union等。這些信心差會多是超宗派的組織,憑信心仰賴神藉教會和個人的自由奉獻支持。美國教會和信徒是第二波宣教運動的主力。而第三波的宣教運動始於1934年,是由克麥隆湯生(Cameron Townsend)和馬蓋文(Donald McGarran)所發起的。他們兩人原是第二波宣教運動的宣教士,在工場時發現語言、文化、社會階級因素比地域(geographic)的隔閡更為重要;於是開始了語言、文化的研究。湯生更成立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積極為部落民族展開聖經翻譯的工作。馬蓋文的Homogeneous Unit(同文化單位)的觀念啟動了今日群體(People Group)的宣教策略。在第三波的宣教運動中,因科技的發達和對象的需要,產生了不少專門的宣教機構,吸納了不少有宣教負擔的專業人士;如福音廣播、影音佈道、醫療宣教、飛行佈道,甚至開井、築路、建房等服務,彰顯基督的愛。在過去二十多年,由於第三世界的教會漸漸成熟,體會宣教的負擔,開始投入宣教行動,與歐美教會並肩攜手。按裴拉利(Larry Pate)的統計,一九八○年代後期,亞洲地區差出宣教士最多的國家是印度,非洲則為奈及利亞,而拉丁美洲要算巴西。五、今日的宣教策略是否有所突破?自從馬蓋文在1974年的第一屆洛桑大會中提出群體的觀念後,宣教士及宣教學者紛紛認同;溫德在1980年的愛丁堡宣教會議中更強調隱藏之民(Hidden People)的前線工作(Frontier Mission)。群體的宣教策略成為今日宣教的焦點。按照洛桑福音事工委員會的定義,「群體(People Group)是一個數目相當大的人群,他們認為彼此間有著某些共通點,例如語言、宗教、血緣、居室、職業、階級/階層、處境,或數者之綜合。」而福音未及群體(Unreached People)的定義則為:「該群體中仍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若沒有外來(跨文化)力量的幫助,不能有效地向整個群體傳福音。」1989年不僅是世界政治舞台令人矚目的一年,(柏林圍牆的拆除、東歐共產國家的改變、甚至蘇聯的改革。)也是宣教運動值得紀念的一年,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AD2000 and Beyond Movement)正式開始,呼籲普世教會有計劃、有目標地在各地未得之民中遍傳福音,更提出10/40 之窗的觀念。六、結論我們的神不願意一人沉淪,乃願意萬人得救。求神幫助我們靈活地結合舊約「來」的觀念和新約「去」的行動,記取歷代宣教運動的教訓,善用神所賜的各樣資源,將福音帶往所有未得之地,傳給所有未得之民。 作業(討論題目):一.什麼是10/40之窗?二.試著與小組員討論,我們如何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普世宣教事工。第八課 宣教異象── 神的心意,我們的使命 ──前言自從創世以來,神定意要賜福按神形象被造的人類(創一28,五2);可惜始祖不聽神的吩咐,從此罪就進入世界,成了人的本性(創三,六5-12,八21下)。雖是如此,神仍然顧念人類,在創世記第三章十五節神已預告神的救贖計劃。洪水消退後,挪亞全家離開方舟。神再次賜福人類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九1)用語一如昔日神賜福亞當、夏娃一樣(參閱創一28)。可惜,挪亞的子孫又越軌,要建造巴別塔來尊榮自己(創十一4),神只好變亂他們的口音,將他們分散。但是神仍希望世人迴轉,並不因人類的悖逆而放棄。一、在舊約中已有了普世宣教的概念嗎?巴別塔之後,神揀選了閃的後裔亞伯蘭,帶他離開吾珥往迦南去,並應許地上萬族因他得福(創十二1-3)。明顯地,神不但賜福亞伯蘭,並且要求亞伯蘭「叫別人得福」,而且神的目標是「地上萬族」。這萬族的概念與新約時代主耶穌的吩咐:「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源出一轍。可惜,以色列人沒有往普天下去叫萬族尊耶和華為神,只吸引了少數外邦人「來」歸向耶和華。詩篇中屢屢提及萬民、列邦,甚至說:「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神。列國的萬族,都要在禰面前敬拜。」(詩廿二27)詩篇六十七篇更被喻為宣教之詩。可見以色列人心中明白,神賜福給他們,目的是要藉著他們叫世界得知神的道路,萬民接受神的救恩。但以色列人因民族的優越感而不願「叫別人得福」。先知約拿就是一個例子(參約拿書)。因此神只好揀選另一個族類──教會來達成神救贖的目標。於是開始了新約時代。二、普世宣教在初期教會是個新觀念嗎?以賽亞先知在舊約中清楚宣告主耶穌降世的使命:「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四十九6)司提反遇害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大受逼迫,門徒四散,在移居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等地時,開始向希臘人傳耶穌的福音(徒十一19-21)。接著,被稱為外邦人使徒的保羅,則本著不傳福音就有禍了的心態和還債的迫切感,足跡遍及當時羅馬帝國的四個主要行省。「往普天下去」的宣教行動由此開始。三、普世宣教的行動,在保羅之後是如何持續的?雖然我們對初代教會擴展的史料所知不多,但我們確知福音是借重羅馬帝國的聯絡網,向東南西北開展。到第五世紀末葉,從印度到西班牙,從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到愛爾蘭,都有為數可觀的教會。值得一提的是北非的教會,他們曾有輝煌的歷史,占當時教會總數的四分之一。第六、七世紀,愛爾蘭是最大的差傳教會。他們將福音傳至蘇格蘭、英格蘭及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從北海到義大利北部,從萊茵河到法國西北部都有他們的腳蹤。第九世紀,北歐海盜成為英國教會向外宣教的威脅。他們屢屢南下搶掠修道院和教會;但神卻藉著幾位北歐海盜首領信主,及宣教士們百折不屈的精神,使福音在這些北歐國家中生根。丹麥、挪威和瑞典在十二世紀初,都一一成為基督教國家。主後1200年時,東歐的大部分人民也都成為基督徒了。然而,因著回教火速擴張,加上十字軍東征的失策和失敗,基督教節節失守;北非即為一例。而且因著十字軍事件,造成基督教和回教的裂痕,甚至影響日後中東的宣教工作。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歐洲大陸的教會多數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於是羅馬天主教積極向海外發展,差派宣教士前往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進行宣教工作。主要的差會計有:方濟會、道明會、奧古斯丁會和耶穌會等。十七世紀,德國的敬虔派開始推動宣教事業,在哈勒大學成立第一個基督教差會,命名為丹麥哈勒差會。1705年十一月曾派兩名宣教士到東印度的特蘭貴帕(Trangueber)。他們的工作間接影響了莫拉維差會的成立,成為十八世紀兩個主要的宣教中心。莫拉維差會主要的領袖是親岑多夫(Micalaus Ludwig Zinzendorf);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曾差出約三千名宣教士到十多個國家去,足跡遠至西印度群島、格陵蘭、南非、蘇利南、牙買加,甚至也曾到過北美洲。十八世紀,在英國由約翰衛斯理及懷斐特發起的復興運動,以及美國愛德華滋所推動的復興運動,點燃了兩個本地傳道和海外宣教的火花。十九世紀,在歐洲有十五個差會相繼成立,各地教會掀起一股宣教熱忱。四、近代的宣教運動是如何進展的?1792年英國浸信會的牧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發表「基督徒對異教徒悔改的責任」(An Enquiry into the Obligation of Christians to Use Mea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hens)一文後,揭開近代宣教的序幕。這位被尊為「宣教之父」的威廉克理於1793年成立浸信會宣教差會(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隨即啟程前往印度。在繼後的二十五年內,十多個宣教團體在歐洲及美國成立。例如英國的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795),Anglican Evangelical Church(1799)和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1804);瑞士的Basel Mission(1815);德國的Berlia Society(1824)等。此外,丹麥(1821)、法國(1822)、挪威(1824)、瑞典(1835)也紛紛加入宣教行列。美國方面,五位大學生受威廉克理的影響,萌生對宣教的興趣,舉行定期的宣教異象禱告會,這就是有名的「乾草堆禱告會」(Haystack Prayer Meeting)。1810年成立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Foreign Mission,開啟了學生的宣教運動。在這時期,宣教的主力仍是歐洲的教會,他們主要的工場是亞洲和非洲的海岸,而不敢深入蠻荒的內陸。溫德(Ralph Winter)稱這時期為宣教的第一波──海岸地區的宣教。差會多由宗派組織及支持。英國的青年戴德生於1854年到中國宣教。他受感要深入中國內陸宣教,於1865年成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開始了第二波的宣教運動──內陸宣教。戴德生更到歐美各地呼籲教會看重內陸的宣教,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有超過四十個信心差會(Faith Mission)成立:例如Sudan Interior Mission, Africa Inland Mission, Heart of Africa Mission, Unevangelized Field Mission, Regions Beyond Missionary Union等。這些信心差會多是超宗派的組織,憑信心仰賴神藉教會和個人的自由奉獻支持。美國教會和信徒是第二波宣教運動的主力。而第三波的宣教運動始於1934年,是由克麥隆湯生(Cameron Townsend)和馬蓋文(Donald McGarran)所發起的。他們兩人原是第二波宣教運動的宣教士,在工場時發現語言、文化、社會階級因素比地域(geographic)的隔閡更為重要;於是開始了語言、文化的研究。湯生更成立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積極為部落民族展開聖經翻譯的工作。馬蓋文的Homogeneous Unit(同文化單位)的觀念啟動了今日群體(People Group)的宣教策略。在第三波的宣教運動中,因科技的發達和對象的需要,產生了不少專門的宣教機構,吸納了不少有宣教負擔的專業人士;如福音廣播、影音佈道、醫療宣教、飛行佈道,甚至開井、築路、建房等服務,彰顯基督的愛。在過去二十多年,由於第三世界的教會漸漸成熟,體會宣教的負擔,開始投入宣教行動,與歐美教會並肩攜手。按裴拉利(Larry Pate)的統計,一九八○年代後期,亞洲地區差出宣教士最多的國家是印度,非洲則為奈及利亞,而拉丁美洲要算巴西。五、今日的宣教策略是否有所突破?自從馬蓋文在1974年的第一屆洛桑大會中提出群體的觀念後,宣教士及宣教學者紛紛認同;溫德在1980年的愛丁堡宣教會議中更強調隱藏之民(Hidden People)的前線工作(Frontier Mission)。群體的宣教策略成為今日宣教的焦點。按照洛桑福音事工委員會的定義,「群體(People Group)是一個數目相當大的人群,他們認為彼此間有著某些共通點,例如語言、宗教、血緣、居室、職業、階級/階層、處境,或數者之綜合。」而福音未及群體(Unreached People)的定義則為:「該群體中仍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若沒有外來(跨文化)力量的幫助,不能有效地向整個群體傳福音。」1989年不僅是世界政治舞台令人矚目的一年,(柏林圍牆的拆除、東歐共產國家的改變、甚至蘇聯的改革。)也是宣教運動值得紀念的一年,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AD2000 and Beyond Movement)正式開始,呼籲普世教會有計劃、有目標地在各地未得之民中遍傳福音,更提出10/40 之窗的觀念。六、結論我們的神不願意一人沉淪,乃願意萬人得救。求神幫助我們靈活地結合舊約「來」的觀念和新約「去」的行動,記取歷代宣教運動的教訓,善用神所賜的各樣資源,將福音帶往所有未得之地,傳給所有未得之民。 作業(討論題目):一.什麼是10/40之窗?二.試著與小組員討論,我們如何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普世宣教事工。答案第一課 從蒙召到全職第二課 如何處理衝突一.聖經中有許多爭論與衝突的記載,這些事件包括:1.「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可十41)。這是記載到雅各和約翰的母親要求主耶穌在神的國里,叫她兩個兒子一個坐在主右邊,一個坐在主左邊。那十個門徒聽見了,心中大不以為然,就惱怒雅各、約翰這兩兄弟。2.「那時,門徒增加,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徒六1)。當信徒增多教會興旺了,在照顧關懷上容易有忽略,就有怨言傳出來,教會不能像剛開始的時候那麼單純和諧。3.「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分爭辯論」(徒十五2)。這是記載有幾個從猶太下來的人、教訓弟兄們說,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就不能得救。保羅和巴拿巴認為他們在信仰真理上有偏差,就和他們大大的辯論。4.「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加二11)。這是因為磯法、也就是彼得,在猶太人面前裝假,彼得的行為與所信的道不相稱,因此保羅就當眾責備他。5.「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徒十五39)。這是在使徒行傳中,記載巴拿巴與保羅為了是否要帶馬可一起去旅行佈道,發生了衝突,甚至因此而彼此分開。6.「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腓四2)。根據傳統的記載,這兩位姊妹在教會裡都很熱心事奉,但或許是因為有什麼衝突,而彼此不能同心。二.聖經中給了我們許多一般性的原則,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要坦誠,要能作眾人的榜樣;在實際情況中,因衝突性質的不同,應當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以下是就三大類不同性質的衝突處理的一些建議:1.真理教義或神學細節上的分歧:一方面來說,我們要謹守所信的真道,正如加一8所說,無論是何人傳福音,與保羅在聖經中所傳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約二10更是強調,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只是有多少時候,我們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而堅持己見;這倒還好,要注意的是不要落入彼後三16的境況,變成強解,而自取沉淪。2.文化背景或生活習俗上的分歧:在這方面常是誤會多於真正的分歧,若是能多從對方的角度去了解,就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誤會。3.人事制度或權利地位上的分歧:有一位服事主多年的傳道人說過,教會裡最難處理的就是人事問題,特別是談到教會中的體制,各有各的看法,而聖經中沒有絕對的規定,甚至執事是在有這需要之後才訂定設立的;因此在這方面要加倍彼此包容不同的意見,用愛心彼此接納。第三課 事奉的原則一. 禱告的原則1. 為生活的禱告要交託(太六31-32)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上明明告訴我們: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求的,我們生活上的一切所需,天父都知道,所以我們其實就是在信心中交託,主必負責,所以我們不必掛心,不必擔憂。2. 求引導的禱告要順服(太廿六36-44)常常我們已有一個既定的計劃目標,而我們的禱告只是要神批准、簽字而已,不是一種開放的態度完全順服神的引導,若不是完全順服的態度神也不引導。3. 為國度的禱告要爭戰(弗六12)主耶穌在教導門徒禱告時就把對神國度的關切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禰的名、禰的國、禰的旨意(太六9-10),神又命令門徒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3)。我們必須先突破關愛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態度,才可能為神的國禱告,除非神的國、神的旨意成為我人生的中心、重點,否則我也不可能為神的國降臨禱告。撒但所作的就是要攔阻破壞神的國,因此我們是要與撒但正面交鋒,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爭戰,必須全力以赴。我們愈關心神的國,主也愈關心我們的一切,這就是信心之路。第四課 屬靈戰爭的認識和實踐一. 基督徒會受邪靈侵擾嗎?若「侵擾」的定義及範圍如上文所述,當然信徒亦會受「侵擾」,因為聖經多處明說信徒受試探的可能(如公禱文,太六13,雅一14……等)。連耶穌本人亦多受試探(來二17-18;太四1-11)。邪靈「侵擾」是從淺至深,由外至內,有不同程度的「干擾」→「迷惑」→ 「佔據」,因此信徒要儆醒,正如耶穌警告門徒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肉體……」(可十四38)。使徒彼得晚年時亦有類似的話:「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前五8)二. 受邪靈侵擾的信徒,能自己處理解決嗎?這得看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情況輕微、時日短淺的話,只要認罪悔改,恢復與神密切的關係,離罪拒惡後,可奉主名把邪靈趕掉。但若時日已久,情況嚴重及病因複雜,一般來說,邪靈因已久犯罪惡,多時困擾,常包括成功地愚弄、蒙蔽、迷惑……等情形,使受害者無法自拔,無意擺脫,無能自援;故此必須接受肢體援助,旁觀者清可作提點,領受靈命健壯者扶持,得到專業輔導員的襄助。三. 我若得釋放蒙解脫後,會有後遺症嗎?要注意什麼?這亦得按情形而定,不可一概而論。一般來說,病情及時日短淺者,後遺症可能性較少。但要脫罪拒惡,禁戒陋習,加倍儆醒,敬虔靠主;否則舊病複發,故態復萌,後果非常嚴重可怕(請翻閱路十一24-26經文)。認罪悔改後當然罪得赦免,但罪的惡果卻是難免。譬如有婦之夫淫亂妄為,認罪悔改後得神赦免及妻子寬恕,但染來性病或愛滋病(AIDS),卻是咎由自取,不能倖免。至於病情嚴重、病歷久遠、病因繁雜的情況,後遺症通常亦較普遍,且不易即時解決。當請有臨床經驗者謹慎處理,在靈里、魂里、體里、意志、情感、社交……等多方面關注,以求全面性全人療治(holistic)。且須時日作「扶立」(follow-up)協調康復。第五課 禱告操練有幾件事情常常破壞了聚會禱告的同心合意,我們不能不留心,不要因著個人的愚昧或糊塗熱心,打岔了禱告的同心。一. 禱告聲音要大禱告聲音太小,其餘的人就不知道你禱告什麼,就無法與你同心說阿們了。因此,禱告的聲音一定要大,叫同在一塊禱告的人都能聽見。二. 要祈求大事神的兒女合在一處禱告,因為有許多大事需要同心合意禱告才行,所以關於個人的、一般性的、瑣碎的事,在聚會禱告時提出來是不大合宜的,還是留在個人禱告時求主好些。零碎的禱告很不容易叫人同心合意的。三. 一個人的禱告不要長個人的禱告,時間是不受限制的。但在聚會禱告里,個人的禱告就不要長,如果長了,一面佔去了別人禱告的時間,另一面很容易禱告到零碎的事上去,就使禱告從活潑到沉悶,同心合意就受打岔了。禱告要透徹,卻不要長。四. 不要禱告別人不知道的事聚會禱告的事情,所有在一起禱告的人都應當在禱告前知道,如果你禱告別人不知道的事,別人就很難同心禱告了。在這裡提醒一下,對於不知道同心禱告的原則的弟兄們,我們不該存著挑剔的心意,不然的話,同心反會被挑剔的心破壞了。最好在禱告完了以後,在愛心裡給那些不知道的弟兄提醒就好了。禱告是一個爭戰,同心合意的禱告便是一個大的爭戰,因此我們要在禱告上十分蘇醒。頭一次在聚會裡禱告是有很大的掙扎的,這一面是人的膽怯,但也是撒但的壓制,所以在頭一次禱告時,要靠主衝過這掙扎。一次開口禱告了,第二次就更容易。第六課 內在醫治一.神是「全知的」,神知道我們過去的一切經歷和隱藏在各人內心深處的傷痕。神是「全在的」,神曾與我們共度過去的每一遭遇,也陪伴我們舊地重遊。神是「全能的」,神把最好的賜給我們,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必定成就。(詩一三九篇,一○三3,十六2)二.許多心靈受創和心理失調的積習,都源於當事人不接納自己。我們不接納自己是因為在人墮落後,心靈已扭曲,不再挺直向准造物的神,卻依附其他受造物(常常是身邊重要的人)來尋求自我價值,結果得到一套病態的自我認識,陷在自恨里。唯有當我們尋求神的時候,才能找到神所創造和喜悅的真我。因此,彭麗安特彆強調要憑意志經常操練「神的臨在」,逐漸轉化更新對自我的認識,因神的肯定而重新接納自己,靠聖靈的能力邁向成熟。至於不寬恕人和不接受寬恕,則攔阻我們走出過去的陰影,更使我們擺脫不掉、被記憶屢屢折磨,創傷和罪疚越積越深,也越遠離神。默想十架是幫助我們寬恕他人和接受寬恕的最佳操練。我們也要從記憶著手處理過去的傷痕。當我們操練回顧成長曆程時,可參考心理學的研究,嘗試了解一些問題的成因,但心理學只能幫助尋根究柢,未能提供正本清源的良方。心靈創傷到了核心還是屬靈的掙扎,只有回到神面前才能根治。三.醫治記憶的禱告1.邀請耶穌臨在,一起進入記憶深處。2.從在母腹成孕開始,回顧過去人生中的每個階段,每到一處都儘可能重組現場實況,並覺察耶穌臨在的位置。3.當記憶浮現,求主清楚顯明造成創傷的根源。4.察辨罪疚的源頭是自己犯罪,還是來自人(包括自己)的控訴或苛求所產生假的罪疚。5.若確定是自己犯罪,則具體向神認罪悔改。若被假的罪疚困擾,則靠主棄絕其捆綁。若是別人的罪傷害你,則具體地寬恕對方。若只因自己固執而硬要認定被別人傷害了,則認固執的罪和釋放自己。6.接受神徹底赦免所認的罪。求主赦免傷害你的人。7.求主撫摸傷處,施行醫治。8.求主捆綁對你造成傷害的罪,不再利用記憶發揮殺傷力,和釋放你脫離日久積習的後遺影響。9.奉主名驅趕利用負面習性和情緒壓制纏磨內心的諸靈,棄絕家族世襲相傳的陋習和偶像。10.求主以神聖潔的愛傾注你的內心,填滿過去的缺乏和被罪及創傷佔據的角落。11.可行的話,當儘力尋求與當事人和好,包括向對方表達寬恕或認罪及補償,重建關係。求聖靈預備對方和賜合宜機會。第七課 事奉者的裝備一.1.以生命、行為見證主,凡事謙卑。2.用流淚、苦心來牧養羊群,願忍受迫害、試煉。3.傳講全備的信息,殷勤教導;竭力為真道爭辯。4.願忠心行在神的旨意里,忠於所領受的職事。5.誠實傳道,盡心竭力講明福音。6.為自己、為全教會謹慎所行,務要牧養主的教會。7.為群羊儆醒,在真道上保護信徒。8.不可貪財,不可貪圖別人的利益,及要作榜樣,扶助軟弱的人。二.以弗所教會面臨的危機當代教會面臨的危機如何預防凶暴的外來攻擊者進入教會·異端、異教的攻擊·社會人文主義的攻擊·不信之人的攻擊·相對的道德觀·領人信主後立即就作栽培、跟進工作·持續的教導,養成日常靈修的習慣·牧者的保護,儆醒分辨是非悖謬的內在引誘者分離教會·講讒言挑撥離間·傳播不正確的信仰·為私人利益所驅使·新派不信派神學的影響·因內在不完全的未被對付與醫治,致行為動機隱藏著不安全感、嫉妒與過去傷害所帶來的苦毒。(請參考本書第六課「內在醫治」)·因社會文化而來的教會傳統,造成束縛與衝突·因教會世俗化,而帶來屬靈的困擾·有系統的主動教導·屬靈知識與行為的表裡一致·牧者的牧養與榜樣·持續地追求在聖靈里的更新(請參考書號516「靈命塑造」)·鼓勵在聖靈里的反省與思辨,在基督里能獨立思考、主動追求,與彼此問答。·追求聖潔──與世界分別,更像基督。·正確解經法的教導與操練第八課 宣教異象一.這個普世性的宣教運動鼓勵教會多注意北緯10度至40度之間,從北非到日本的地帶。這是眾所周知的福音硬土地帶,又是佛教、回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全球最貧窮的地方,85%以上未聞福音(Unevangelized)人口的居住地。他們鼓勵各國教會展開全國的福音遍傳運動,並儘力認領外地的未得之民,將福音遍傳。最近他們更發現在北緯35度至45度間,從馬其頓到中國新疆的土耳其族回教徒中,有福音的突破,而提出35/45土耳其族之窗(Turkic Window)。二.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按原定計劃於2001年初自動解散,但相信他們的異象:A Church for Every People, The Gospel for Every Person,將繼續鼓勵普世教會的宣教行動。展望廿一世紀普世宣教事工,我們相信有以下五條主要路線:1.在開放地區,可沿用傳統的佈道和植堂方法。2.在後共產地區,宜用整全的福音策略(Wholistic Ministry)。3.在10/40之窗內的創啟地區(Creative Access Nations),需要靈活地運用服務見證。4.在無母語聖經的部族中,繼續為他們翻譯聖經。5.在遠離家鄉、散居在各地的民族(Dispersed people)中,作佈道、植堂、培訓工作。最後更新時間: 2002 年 5 月 16 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江蘇男教師為了早日脫單,報名參加了一個教男人如何約女孩的培訓班,7天的學費就要7000塊!
※正宗子平八字基礎知識(培訓材料1)
※【螃蟹公考】關於一個面試100%崗位第一的培訓班
※誰來成就培訓管理者的明天
※學室內設計前景及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