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焦建利教授給他的學生的《文獻研讀的50個建議》
轉載原文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焦建利教授給他的學生的《文獻研讀的50個建議》作者:海洋的公園
文獻研讀的一些建議
文獻研讀通常比我們想像地複雜;
閱讀必須和批判性思考相結合,沒有批判性思考的閱讀,無異於用眼睛不假思索地掃描。
分類按主題研讀文獻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你的選題極為重要;
文獻研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向他人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在研讀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處理。
在閱讀文獻時思考的問題
作者解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些問題是重要的
作者真正做了些什麼?(與作者聲稱的相對照)
這個研究工作的貢獻是什麼?(對領域來說是新的或者有趣的東西有哪些)
作者使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具體數據收集)?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篇研究報告的邏輯是否嚴謹完整?
這篇報告的結論是什麼?是否完成了預定目標?
文獻閱讀必須與寫作相結合。將你的靈感、評論、感言、想法寫下來,這非常重要。
閱讀與檢索相結合,這往往是閱讀的經常伴隨狀態。
文獻研讀之後,如必要,可以與作者進行聯繫交流和討論。
你不必從頭到尾地閱讀。建議的閱讀順序是:標題、摘要、引言(或問題的提出)、審視文章的結構、結論、文章主體、通讀。如果必要再重點研讀和重讀。
閱讀技巧
閱讀標題(這篇文章是關於什麼的?)
閱讀摘要(將會給你一個梗概)
閱讀引言(看看動機、相關的其他工作、更詳細的背景)
看看文章的結構(剩餘部分主要強調的是什麼?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繫)
閱讀結論(它們的結論是什麼?新知識?)
閱讀文章的主體(細節重讀、研讀、查讀)
參考文獻並非可有可無。有的時候,對你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在參考文獻中。
閱讀文獻就是學習。學習該研究發現的新知識(結論),學習作者提出問題的方法、學習作者對問題的表述、學習作者是如何收集和處理數據的(研究方法)。
文獻研讀的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高質量的文獻;
有些教育碩士,讀文獻就只讀以前的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這樣自己的論文水準能提高多少?值得懷疑。
有些同學選擇文獻只依照方便原則。
文獻不夠集中。
什麼樣的文獻是高質量的文獻?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一般而言,我提倡讀:
新近的文獻、刊物上的文獻、英文的文獻。
優質文獻和上乘作品
在某領域中有重要意義的文獻;
有創新性的文獻;
對自己研究工作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文獻;
研究思路或論文撰寫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獻。
優質文獻要麼解決了緊要的現實問題和重要的議題,要麼選擇了針對性強的好的研究方法,要麼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對研究生而言,在選擇文獻的時候,必須解決兩個需要:一是你學習的需要,你應該選擇多樣性的文獻(問題多樣,方法多樣)。二是課題研究的需要,你應該讀比較集中的(問題集中,方法多樣)的文獻。
不少研究生聲稱找不到文獻,或者沒有文獻。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因為你不會檢索文獻。
以SCNU為例,學校購買力上百種資料庫,可是許多研究生基本沒有使用過幾個就畢業了。這實在是可惜啊!
文獻研究必須首先找到文獻,獲得文獻,但是覺得不能做噹噹族。一旦擁有,別無所求!對珠寶可以,對文獻不行!
檢索文獻、研讀文獻、閱讀筆記、引用文獻這幾個環節必須以一貫之。檢索到、下載了,就要管理好,為引用的時候做好準備。這非常重要,而又常常為國人所忽視。
要求大家研究的 Note Express和EndNote,是非常值得你花時間學習的文獻管理系統。
在研究過程中,收集文獻資料
從資料庫檢索,篩選信息
直接導入到EndNote(以資料庫Web ofKnowledge為例)
從資料庫下載純文本數據導入EndNote
支持582種資料庫的格式
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定義格式
在圖書館瀏覽紙本期刊、書籍時,收集到的信息
手工操作導入EndNote
直接從EndNote連接資料庫進行檢索、下載相關信息
支持直接連接865種資料庫
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定義格式
EndNote/ReferenceManage/Procite
個人資料庫的管理:
可以按課題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隨時檢索自己收集到的所有文獻
通過檢索結果,準確調閱出需要的PDF全文、圖片、表格
為不同的課題查新創建不同的資料庫,並隨時可以檢索、更新、編輯
將不同課題的資料庫與工作小組成員共享
Writing撰寫文章
配合Word或WordPerfect等文檔處理軟體寫文章
在文章內文中插入參考文獻
自動生成參考書目列表
可配合多種期刊格式並更改
可自行設定新期刊投稿格式
撰寫文章
撰寫論文時,可以隨時從Word文檔中調閱、檢索相關文獻,並將重要的文獻自動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放在正在撰寫論文的參考文獻處。
撰寫論文時,可以很快地找到相關的圖片、表格,將其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插入論文相應的位置。
在轉投其他期刊時,可以很快將論文格式轉換成轉投其他期刊的格式
文獻研讀的目的是進一步發現問題,找到你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其功利性目的是為了你自己寫作,其目的不僅僅是學習和欣賞。因此,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題目的擬定
問題的表述
文獻綜述
研究的設計
論文題目
Teaching and Learningto Program: A Qualitative Study ofHong Kong Sub-degree Students
典型的西方學位論文題目
簡潔明了,一目了然
不僅交代了要研究什麼,而且交代了如何研究
主標題和副標題
類似的題目
I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Necessary for ReformedScience Teaching?: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Study
研究目的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Hong Kong sub-degreestudents in learn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explores ways to helpthe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開門見山,開宗明義
研究方法
A theory-seeking case study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students』learning of programming.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analysed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ther datasources-acitv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reflective memos, andanalysis of students』 programming assignments and examination-areused to triangulate the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研究方法表述的清楚與否,基本上可以判定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楚。
不能只是簡單的羅列研究方法
–收集什麼數據?
–為什麼要收集這些數據?
–如何收集數據?
–對這些數據如何進行加工處理?
問題的提出
許多學生的問題提出部分,沒有問題。
問題必須是真正的問題,有意義的問題,適中的問題(不會過於籠統,又不會過於具體;不能過於宏觀,又不能過於微觀)
問題應該是符合邏輯地提出
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可行的可操作的有意義的
問題的具體化合明確化
問題表述的邏輯思考
問題、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應該綜述你的問題以及各個子問題的研究
研究方法的考慮和安排應該回應你的問題和子問題
文獻研讀必須抓好三個聯繫:
聯繫教育實踐實際,脫離實際的研究是沒有意義的;
聯繫相關研究,其他人的研究,多進行比較分析鑒別;
聯繫你的課題。文獻是為你服務的。
不能為文獻而文獻!
文獻研讀的核心與關鍵之一是批判性思考。沒有批判性思考,文獻研究就變成盲目地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邊讀文獻,一邊寫評論,這應該是研究生生活的真實而應有的狀態。
定期歸納總結你的評論,在SEMINAR上彙報,不僅是幫助你整理思路,而且也是其他人快速了解課題的重要途徑。
閱讀策略:由點到面,由雜到精,先易後難,逐步縮小包圍圈。
閱讀文獻要養成好習慣:每看完一篇文章後可以划出個技術路線圖,了解他人的科研思路。
閱讀文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要浮躁。
比較閱讀,對照閱讀,讓不同觀點在你的腦海里交鋒。
先看綜述,後看論著;重點看刊物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
文獻閱讀的四種類型:
無主題的廣泛閱讀(求知識面廣)
定期瀏覽一種重要期刊
圍繞研究方向泛讀
精讀上乘作品和專題文獻
讀文獻要敢於想像、猜測和質疑。讀論文不是教科書,即便是教科書,也應該予以質疑。
想像:其他情景下、對象、材料、工具、控制,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猜測:如果沿著這個思路解決另外一個問題,會是什麼樣子?
質疑:這樣做還有那些缺陷和不足。
35.帶著問題去研讀文獻
這篇論文最主要的創意或者閃光點是什麼?
這些創意在應用上有什麼好處?
這些創意和應用上的好處在那些條件下才能成立?
還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探討嗎?
這篇論文最主要的缺點或局限是什麼?
這些缺點或局限在應用上有什麼壞處?
這些缺點和應用上的壞處是因為那些因素引入的我們能克服嗎?如何克服?
這篇論文的那些部分(點子)值得參考?
對自己的研究,有哪些指導意義和啟示
研讀文獻,應該先讀懂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後學習分析的方法,最後學習寫作技巧和寫作語言方式。
研讀文獻應該與文獻的檢索過程同時或者是交錯進行。在檢索到文獻的同時就應該開始進行文獻的研讀了。同時,在研讀文獻的同時就應該根據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新線索進一步去檢索和收集新文獻。
38.研讀刊物論文的4種境界
境界1:「知事」
What had beendone?
What was theresult?
境界2:「知人」
這個研究者的背景、他的研究興趣與方向、以往的成果積累。
境界3:「知因」
就是在讀到一篇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的時候,應該通過自己的思考,嘗試回答三個問題:
1、為什麼研究者能夠想到做這個研究。
2、研究者為什麼這樣設計研究。
3、讓我自己來做的話,我會怎麼設計這個研究。
境界4:「知短」
要看出研究的破綻和缺陷,找出未解決的問題,思考自己前進的方向。
39.文獻研讀中的跟蹤
大凡一個領域的行家,都會長期「跟蹤」一個領域的研究進展。而新手由於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因此在研讀文獻的時候往往會犯「東瞅瞅西看看」的錯誤。
跟蹤的途徑很多。盯著一本刊物、「監控」一個學者、關注一個機構……。這些都是常見的跟蹤方法。
40.文獻研讀要「善入善出」
所謂「善入」,就是要鑽進去,窮極義理。
所謂「善出」,就是要出得來,能夠聯繫實際。
重視文獻,不沉迷文獻。
41.閱讀、分享與研討
自己埋頭閱讀固然重要,但是和其他人分享你的研讀心得,大家一起研討,往往又能取得比自己一個人讀更好的效果。
在台灣的一些大學,教授做導讀者,帶領學生一起研讀文獻,是研究生培養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你自己讀了,講出來比自己閱讀更能加深理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42.文獻研讀與交流
在研讀了一組文獻之後,你可以嘗試:
與你的同學交流分享;
聽聽你的導師的意見和建議;
與作者或者其他高度相關的學者交流;
佔有並認真研讀了有關領域的一定量文獻之後,你可以嘗試撰寫一篇綜述文章,投寄刊物發表。這也是一種交流。
43.在閱讀中,思考並實踐。在思考和實踐中閱讀。
閱讀和研究的目的:
個人的目的
實踐的目的
學術的目的
44.文獻研讀與寫作
閱讀與寫作是人與外部交互的兩種方向相反的過程。
只有與寫作相配合的閱讀,才能是深度加工的閱讀。
文獻研讀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寫:
研讀日誌(博客)
Summary
文獻綜述
多讀多寫,勤能補拙
45.文獻綜述的撰寫
綜述,
綜,是歸納總結概括的意思;
述,是敘述和評論的意思
思路清晰,結構清晰、邏輯清晰
概括歸納,有理有據
不誇大,不臆斷。
文獻綜述的常見錯誤
隔靴撓癢,畫龍不點睛。
不扣題,在外圍兜圈子。
只羅列,沒歸納,沒概括。
主觀臆斷,信口開河,沒根沒據。
雜亂、零散,缺乏自己的主線。
46---49
50.文獻研讀,法無定法
這50個建議,純粹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認識。
它們都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
這些建議,未必全部對你有效。
因此,它們只具有參考價值。
推薦閱讀:
※9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獻!
※【好文推薦】citespace應用
※2014年新年獻礼{6}二0一四年安奉太歲符須知之文獻
※中國唐前現存文獻目錄
※古今詹姓源流文獻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