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中常見的7個錯誤稱呼,看了讓你漲知識
近些年,古裝影視劇很受歡迎,但也出現了很多基本常識錯誤,比如稱呼的問題,小編羅列幾個常見的稱呼,以供觀賞。
1.臣妾
錯誤理解:廣泛應用後宮嬪妃對皇帝的一種自稱。
歷史淵源:先秦時期,男奴叫臣,女奴叫妾,比如《戰國策·秦四》記載: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
2.大人
錯誤理解:下級對上級的稱呼。
歷史淵源:清朝之前,一般是對父輩和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稱,但從雍正開始,多指對上級的獻媚稱呼,是一個貶義詞。
3.皇上
錯誤理解:大多影視劇中,不論是在隋唐,還是宋明清,對皇帝的稱呼都是「皇上」。
歷史淵源:其實皇上的稱呼是清朝時才開始的,漢朝時期稱為陛下,唐朝時稱為聖人或者大家,關係親密者還稱某(排行)郎,宋朝時期則稱為管家、萬歲、聖上,明代多稱陛下。
4.父皇
錯誤理解:皇子皇女對父親的稱呼。
歷史淵源:私底下,皇子皇女稱呼父親一般與民間相似,以「爸爸」「孩兒」相互稱呼,正式場合下,有官職或爵位的皇子皇女才能稱呼「父皇」,否則只能稱呼「陛下」。
5.小姐
錯誤理解:對大戶人家中未婚女子的一種稱呼。
歷史淵源:古代一般泛指「妓女」,對正經人家的姑娘一般稱呼為娘子或小娘,近代時期開始,小姐是對大戶人家未婚女子的敬稱。
6.和尚
錯誤理解:對男性出家人的一種稱呼。
歷史淵源:和,為三界統稱;尚,乃高上的意思。和尚是一種尊稱,要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出家人才能稱為和尚。
7.太監
錯誤理解:對閹宦者的一種稱呼。
歷史淵源:太監是一種官名,比如明朝十二監的頭頭才能稱為太監,例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人,一般的閹人是沒有資格稱為太監的。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推薦閱讀:
※古裝劇爛大街是找不到髮型了嗎?奇葩到頭頂縫紉機學懶羊羊
※趙麗穎的五部古裝劇造型,玉無心像仙女,碧瑤可愛,你最愛那個?
※古裝劇中那些美得讓人心顫的面孔
※盤點十大古裝劇中霸氣驚艷的絕世公主(圖)
※古裝劇輕紗蒙面最美六張臉,劉詩詩第五,唐嫣第三,她艷壓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