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二諦論-道德網站

入二諦論

梵音:薩得達雅巴達熱 藏音:頂巴尼拉傑巴 漢譯:入二諦論

阿底峽尊者 撰著

索達吉堪布 譯釋

  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

諸佛說正法,真實依二諦: 世間世俗諦,以及勝義諦。

  三世諸佛在宣說解脫正法時,必定真實如理地依靠世俗勝義二諦之理。其中世間萬事萬物之現象部分,屬於世俗諦;甚深寂滅遠離一切戲論之出世間解脫境界部分,屬於勝義諦。

世俗可分二:顛倒與真實。 初分二水月,宗派惡分別。

  其中的世俗諦,又可以分為兩種:顛倒世俗諦與真實世俗諦。其中的顛倒世俗諦,又分為兩種:猶如水月、陽焰、夢幻一般,在正常的世俗五根前都無法成立的假立之法;以及因宗派所灌輸的邪分別見而產生的,執著神我、常法等等的遍計執著。

未察似成立,生與滅諸法, 具有作用者,許為真世俗。

  在未經觀察的情況下,在凡夫的五根六識前似乎真實成立,從產生、留駐與毀滅等各個程序來看,都井然有序,並且具有一定的功效與能力,如火的熱性、水的濕性等等,像這樣的各種事物與現象,就承許為真實的世俗。

勝義乃一體,余許有二種。 法性無所成,何有二三等?

  在真實的勝義諦法界光明中,一切都是圓融一體、無二無別的。雖然在勝義之外的世俗諦中,可以承認有勝義與世俗二諦,但器情世間一切現象之本質或法性本身都不可成立,又怎麼可能存在什麼二諦、三諦等等的概念呢?

言詞詮表故,無生無滅等, 勝義無異故,無有法法性。

  在用語言文字為眾生宣講諸法真相時,為了便於眾生理解,相合眾生根機,而不得不用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等辭彙來表述,但真正的勝義諦,是沒有異體之相,都是清凈、平等之光明法界,所謂的有法與法性、世俗與勝義、現象與本質都是凡夫的增上安立,都是不存在的。

於空性界中,絲毫無異相。 無分別而悟,名言謂見空。

  在空性法界光明境界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異體之相。都是一體無別、不可思議之平等法性。諸佛菩薩以無有分別的方式而通達、體悟時,我們只能用世俗名言來詮表,就稱之為見到空性。

甚深經中云:彼不見即見。 無所見能見,始終皆空寂。

  在宣說勝義諦的甚深般若經典中說:不見任何法,即是最殊勝的見。其實,真正的覺悟,是沒有能見的心識或智慧,也沒有所見的空性或法界,包括開始、中間與終結等過程,都是徹頭徹尾的空寂,原本一無所有。

離有實無實,無分別離緣, 無住與住處,無來去離喻。

  勝義諦遠離了有實無實、實有空性等一切概念,既沒有作為有境的分別妄念,也遠離了所緣之對境;既沒有安住的過程,也沒有可住的住處;既沒有來,也沒有去,遠離了一切可以詮表的比喻。

離言無可見,無變異無為, 瑜伽士證彼,斷惑所知障。

  勝義諦遠離了一切語言所能詮釋的範圍,也沒有可以見到的任何色法,沒有任何變化遷移,屬於沒有造作、沒有改變之無為法。任何修行的瑜伽士若能證達如此境界,則能斷除一切煩惱障與所知障,現前無垢離障之佛果。

短視愚人言:現量及比量, 佛徒持彼二,以二量證空。

  不承認因果輪迴,缺乏卓然智慧,目光短淺、追求現世的世間人說:佛教徒必須掌握以五根直接觀察世界自相的現量,以及用邏輯推理推導出事物總相的比量。依靠這兩種量,即可以證悟空性。

則外道聲聞,皆可悟法性, 何況唯識宗,中觀更無異。

  照此說來,則一切外道與小乘聲聞,都應該完全證悟法性,何況說見解更勝一籌的唯識宗呢。唯識之上的中觀宗,也與這些宗派沒有差別了。

故一切宗派,以量量故同, 眾思辨異故,量所量法性, 豈非成眾多?..daode.org

  如此說來,由於內外道的一切宗派都是以量來衡量的緣故,所以都沒有區別。但因為各個宗派在思維、辨別、研究的方向與原則等等有著本質的差異,則以各宗派所承許之量所衡量的法性,豈不是也成了很多種了嗎?

無需現比量,遮止外道諍, 故諸智者說。..daode.org

  本來證悟法性、獲得解脫,並不需要具有能取所取等二元化概念的現量,以及邏輯推導而得的比量,但為了遮止外道無中生有的各種諍論、辯駁,諸大智者便暫時安立了這些世間的學說。

清辯阿闍梨,及經教均言, 以有無分別,二識不可悟。

  無論是在佛經教典中,還是在印度大班智達清辯阿闍梨的論著中,都異口同聲地指出:無論是以無分別的現量識,還是以有分別的比量識,都不能證悟無以言說、深不可測之萬法實相。

依誰證空性?如來所授記, 照見法性諦,龍樹徒月稱。

  依靠誰的教言和引導來了悟、印證萬法之空性呢?希求證悟實相空性的諸眾,應當依照佛陀在《楞伽經》、《金光明經》等經典中所授記的,現證一地果位,照見甚深法性義諦之聖者龍樹菩薩的首座大弟子——月稱菩薩的教言,嚴格奉守尊者教誨,以巨大之精進勇猛不斷地聞思修持。

依彼傳竅訣,能悟法性諦。 經說眾法蘊,有八萬四千, 皆歸此法性。..daode.org

  依靠月稱菩薩所傳下來的竅訣,就能證悟法性實相的真諦。雖然佛陀在經典中宣說的對治煩惱,獲得解脫的眾多法蘊,一共有八萬四千種。但這些千差萬別的法門,最終都將如同江河流入大海一般,歸入證悟法性的光明大海。

悟空得解脫,余修皆為此。

  若能證悟空性,即能獲得解脫。所有的六度萬行,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

若舍正世俗,即使修空性, 因果善惡等,來世必欺辱。

  如果捨棄了正世俗,不顧因果規律,不懂善惡取捨,為非作歹、有恃無恐,則即使精勤修習空性,自己所做的善惡因果,也必將在來世現前,使自己遭受果報的嚴厲懲處。

依少分聽聞,不知真諦義, 亦不修福者,淪為卑劣人。

  僅僅浮光掠影地聽聞了少量經教論典,便淺嘗輒止,不願深入經函、廣泛聞思。其結果,是不可能了知萬法真諦之義的。在缺乏智慧的基礎上,又不積累福德資糧,終將淪為卑下拙劣之愚者,實在是太可惜了。

若錯解空性,淺慧者將墮。

  如果錯誤地理解了空性的真實含義,以為空性就是什麼都沒有,不顧因果取捨、不知修福行善,等待這種智慧低劣之愚夫的,只有慘墮惡途的下場。

月稱論師云:世俗乃方便, 勝義方便生,不知二差別, 邪見墮惡趣。..daode.org

  阿闍梨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指出:六度萬行、因果輪迴等方便法門,都屬於世俗諦的範疇;通過修持這些方便法,最後所抵達的境界,就是勝義諦。如果不知道世俗諦和勝義諦之間的差別,一切都按照勝義諦的規則行事,輕毀了世俗諦的因果規律,最終必將因惡分別邪見而投生惡趣,飽受痛苦。

若不依名言,不能證勝義。

  如果不依靠世俗名言的種種方便,勤奮地積資凈障,就不可能證悟超越一切戲論言思之勝義諦實相。

無正世俗梯,欲漸次抵達, 真實大廈頂,智者不容有。

  如果沒有正世俗的種種方便階梯,而妄想拾級而上,最終抵達真實勝義諦之大廈頂端,這是任何智者都清楚絕不可能的事情。

世俗諸現象,理析無所得, 不得即勝義,本住之法性。

  如果以正理進行觀察剖析,則世俗中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喜怒哀樂等一切現象,一絲一毫也了不可得。無有所得的境界,也就是真實勝義——本然安住之自然智法性。

諸因緣若生,世俗顯現成, 若彼不能成,水月等誰生?

  如果因緣能夠產生世俗顯現,則世俗中的一切顯現就能夠成立。如果因緣不能讓世俗中的種種顯現成立,那水月等一切幻象又從何產生呢?

故諸因緣生,所有現象成。 諸緣若斷絕,世俗亦不生。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各種因緣,才產生了所有世俗顯現,才令世俗顯現有了成立的基礎。如果諸種因緣消失、斷絕了,則世俗間的一切也不可能產生。

見解不蒙昧,行為極清凈, 則不入歧途,趨往清凈剎。

  如果見解上毫不顛倒愚昧,具有世出世間之智慧,行為取捨方面也極為清凈,纖塵不染,則不會誤入歧途,最終必將去往清凈安樂之佛剎。

壽短所知眾,壽量且不知, 如鵝取水乳,修持適己法。

  世間與出世間的學問浩如煙海,而南瞻部洲眾生卻壽命短促,並且無法預知壽命長短,所以要像天鵝從水乳相混的液體中吸出乳汁一樣取其精華,選出適合自己根機意樂的法門進行修持。

短視愚者吾,無力擇二諦, 然依師所說,立龍樹二諦。

  我本是見識短淺、智慧匱乏者,僅憑自力根本無法抉擇二諦甚深之理,但依靠諸大具德上師所說的教言,便撰寫了這篇綜述龍樹菩薩之二諦意趣的論典。

金洲王請作,若今有人信, 應善察而持,非唯因信敬。

  這篇論著,是應金洲王的勸請而寫下的,若現今時代有人對此生信,希望能妥善地鑽研、析察,最好不要僅僅只有一個膚淺的信心與恭敬。

格日帕拉王,遣得瓦瑪德, 比丘請造此,今智者當察。

  應金洲王格日帕拉派遣的比丘得瓦瑪德之勸請,而撰寫出這篇《入二諦論》,誠懇地期望當今時代的諸位智者能夠認真觀察抉擇此中所說之道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陰陽師石距霸佔公車的行為?
【共讀】《道德經》第六章
知乎真的是精英環境?
約好讓別人幫忙,別人因為忙爽約,是誰的過錯?

TAG:道德 | 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