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情,收放自如是多麼重要
文/簡書作者:子小洛
古往今來,令人羨艷的女子不算少,她們皆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我讀書的時候,習慣將自己作為書中人去穿梭,似乎這樣也多了一份刻骨。只是大多的女子,縱使才色雙絕,也終究難逃「愛情不幸」的命運。因此她們大抵哀怨踉蹌,生活里恣意氤氳著哀怨。讓人淚流。當然也有不少聰慧又令人歡喜的女子。她們有純潔的信仰,亦懂得收放自如。
壹
「女子,可以愛得忘我,卻不應該失去真我。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封建叛逆女卓文君的。
卓文君為追求愛情不惜衝破禮教,和司馬相如私奔了,這樣的敢愛讓她驚艷了整個沉悶的封建社會。
可在事業上蒸蒸日上的司馬結果還是負心了,多年夫妻,他卻只留一封十三字的分手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唯獨無億。
「無憶」,司馬相如是在暗示卓文君,「我對你已經沒有回憶了。」因而語言也變得吝嗇。
多少戀人,在熱戀時千言萬語,每天不停的說,我愛你,我念你,我想和你永遠在一起。還是唯恐詞不達意,唯恐對方不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永遠是什麼?永遠不過是我愛你的期限。有時它短暫得讓人心顫!
男人永遠不會對不愛的女人仁慈。
即使他曾多信誓旦旦的說,你一哭,我的心都會碎了的。這樣的話語永遠是在他對你荷爾蒙增多時才有的。他們的心痛也只有在你背叛里和得不到你時。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子不愛一個女子後。聽到她得肝腸寸斷,還會無比憐惜的說:別哭了,我的心都碎了。並且你還真聽到了他心碎的聲音。
所以我欽佩「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卓文君式的女子。
若真不舍,何不為愛情做最後的一搏,給他迴旋的空間。
卓文君悲痛寫下《怨郎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玄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真情浮於紙上,字字珠璣,勿忘初心。司馬相如良心發現了,也終於憶起了和妻子的種種恩愛。
卓文君以退為進,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愛情。
她是聰明的,她在愛情里是敢愛敢恨的,也是用心經營婚姻好妻子。
貳
「我們最愛的人是給我們痛苦最多的人。因為太愛他了,所以他的所作所為稍有不慎就會傷我們的心。」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文藝教母張愛玲的。
張愛玲有一張身穿旗袍,手抵腰間,微昂其頭的照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是驕傲且不入俗的女子。她筆下有太多鮮活聰明的女人,且不說紅白玫瑰的那胸口硃砂,嘴角飯粒子,光是范柳原和白流蘇上演的「傾城之戀」就足以證實她深知愛人的分寸。
張愛玲遇到胡蘭成,照理應該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可誰知,「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可他給她的不過是「歲月靜美,現世安穩」的一紙婚書的虛幻。還未轉過身去的胡蘭成,立即可擁新人入懷,而臨水照花人的才女張愛玲,只得隱忍。
只是忍久了也會內傷的,於是她千里尋夫,只為要胡蘭成做出選擇,誰知胡蘭成竟不肯。
只是說,「我待你,天上地下,無有得比較,若選擇,不但於你是委屈,亦對不起小周。」
對不起。這三個字說的真是輕巧。更何況還不是對不起張!
這樣的言語讓人寒得徹骨。我不明白敏感如她,驕傲如她的張愛玲當時該是怎樣天昏地暗的失落。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是你胡蘭成因為看了我的文字,喜極,追索而來。是你胡蘭成在弄堂口望著我說「你的身裁這樣高,這怎麼可以?」
當時那言語聽來,確實是伴著疼惜的。於是才讓不懂人情世故的張愛玲做起人妻,今生今世都想著為他低到塵埃若能開出花來便也覺著幸福。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正是這慈悲,張愛玲在這場愛情里才如此慘敗。
怨誰呢?
愛情,往往只有有了今日,才知昨日虛無。
她是如此的透徹人心,透徹愛情的。
可透徹也只是透徹,這再透徹的心擺到「當局者迷」里。依舊蒙上了一層層破不開的霧。
以至於看到情敵范美秀,張愛玲非但沒有乖張瘋魔,反而因覺著她漂亮,要給范作畫。
可剛勾出臉龐,畫出眉眼鼻子,張愛玲忽然就畫不下去了。說什麼也不畫了,然後一臉凄然。
范秀美走後,胡蘭成一再追問,張愛玲才說:
「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目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像」吧。
這「夫妻相」說得倒也是輕巧的。可這「夫」不是別人是自己深愛的男人,心心念念的男人,一心一意愛著的男人,可這「相」里的「妻」確著了別人的容貌。
張愛玲當時的委屈該與何人說呢?
「因為懂得」的胡蘭成大抵心知肚明的吧。可他就是不肯一生一世也為你一個人塵埃落地。
沒有辦法了,要麼就繼續忍,要麼你就自己滾蛋吧。
張愛玲內傷傷出血來。也只能是一句:「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痴傻如她。唯一慶幸的是,總算是接受了不能改變的事實。
終於在一年半長的時間考慮後,跟自己愛卻不能愛的男子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因為,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 。
叄
「這個世界上,改變別人是一件多麼難上加難的事,唯一慶幸的是,改變自己,再難也由自己決定呀。」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中國離婚第一人張幼儀的。
世間有許多事情自始至終從未正確過一秒鐘,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就是如此。
她聽從四哥張嘉璈的選擇和安排,十三歲訂婚,十五歲嫁人。八年間,徐志摩從未關心過她一次。
1920年,一向冷淡的徐志摩在信中明確提出,希望張幼儀前往伴讀。張幼儀欣喜若狂卻還是忍不住擔憂他的真意。
畢竟一個男人愛不愛自己,她心裡怎能不清楚呢?
但她還是欣喜地收拾行李,期望著「小別勝新婚」。
整整兩個星期的船程,早就叫人昏沉難受。但在抵達英國的前一夜,張幼儀還是打開了行李箱,一一試穿出發前置辦的衣服。她希望改變徐志摩眼裡「土包子」的形象。
靠岸時,碼頭熙熙攘攘,張幼儀第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丈夫。因為徐志摩是唯一一個面露不悅的人。
她的擔心終究是對的。徐志摩在信里希望她陪讀,是受到了壓力所為。哪裡的壓力呢?來自兩個人,一是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二是自己的父親徐如申。
張幼儀回憶:
「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里。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還在後頭,張幼儀在英國沙頓懷孕後,忙於追求林徽因的徐志摩,居然勒令她打掉孩子。
張幼儀有些不安地囁嚅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卻以冷若冰霜的語氣諷刺她:「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唯一一次,徐志摩主動來找她。是拿來離婚協議書,脅迫她簽字的。張幼儀忍淚簽了,她說,「我怎麼忍心讓他白來一趟。」
離婚後,徐志摩心情舒暢,張幼儀則心境悲苦,但她並未就此消沉。嗣後,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學,掌握了當幼師的一技之長。
1926年,張幼儀學成歸國。起先,張幼儀幫助公公徐申如理財,十分得力,也算是磨練了基本功。
1927年,張幼儀受到邀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她每天上午九點正準時到銀行辦公室上班,她的辦公桌擺在最後頭,整個銀行的狀況一覽無遺。除了負責銀行的經營,每天下午五點,她還要補習一小時國文。六點鐘她再到雲裳時裝公司打理財務。
張幼儀很有經商理財的頭腦,她在大風大浪的股市裡賺了不少錢,在家附近建新房,給徐志摩的父母住。戰爭期間,她囤積軍服染料,直到價格上漲一百倍才果斷出手。她還炒作過風險更高的棉花和黃金,同樣能夠獲利了結。
由於張幼儀為人極守信用,戰時,女子儲蓄銀行竟然撐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你看,原本不幸的生活,卻被收放自如的張幼儀演繹出了一個商業創奇。
她曾對侄孫女張邦梅說過一句耐人咂摸的話: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她不僅心存仁恕,而且她的悟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實際上,自從幼子彼得在柏林夭折後,徐志摩也開始對這位脫胎換骨的「鄉下土包子」刮目相看,他在寫給陸小曼的信中提及張幼儀時有這樣一句話:
「C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我們一生中總要遭遇心愛的人離開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背叛、死亡。
失去之時,無論多麼痛苦,再親近的人也無法感同身受那種痛楚。
所有人都是要獨自摸索,獨自忍受,獨自絕望。
我們唯一需要也必須要學會的就是: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創造改變不了的。
最後,願你們都能遇見最對的人,最美的愛情,最好的自己。
子小洛:簡書原創作者。公眾號:zixiaoluo2016(一個用心畫插畫,語音傳遞溫暖聲音的原創公眾號,期待與你不期而遇)。
推薦閱讀:
※微笑面對失敗的名言
※關於踏實的說說句子 面對現實總比幻想來得踏實
※不要再埋怨命運,以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 2014-07-06
※男人如何面對老婆和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