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詭異的棺材,不只讓盜墓賊納悶,連考古人員也覺得蹊蹺

原題:一口詭異的皇帝棺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盜墓中,不可思議的現象很多,但多與屍體有關,如殭屍、詐屍什麼的。有時候,盛放屍體的棺材也會出現詭異。在民國盜墓史上,乾隆皇帝的棺材便令人驚奇,不只讓盜墓賊納悶,連考古人員也覺得蹊蹺。

●關於棺材的傳說

棺材,是葬具的統稱,早期人們下葬時,並無葬具,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使用葬具才漸漸開始流行,並成為一種喪葬習俗。如從材質來看,主要有金屬棺、水晶棺、石棺、木棺。

圖:法國盧浮宮埃及收藏的埃及古石雕棺

相對來說,金屬棺、水晶棺更為貴重,不為一般人常用,如金棺、銀棺,一般多高,僧葬舍,利子使用。水晶棺,能夠用的人更少,一般出於瞻仰的需要,如毛,澤,東的葬具便是一口水晶棺,材料源於著名水晶產地江蘇東海縣。當年,孫,中,山病逝後,一度也欲使用水晶棺,但因從蘇聯運來的水晶棺有裂紋,只得放棄,最後改用從美國購買的一口銅棺。

圖:漢代銅棺(廣西出土)

石棺和木棺是最常見的。對帝王用人物來說,中國帝王不太喜歡使用,「洋皇帝」使用事例較多,如古埃及、古羅馬的帝王,古羅馬的帝王還喜歡在石棺上刻繪上浮雕,一口石棺,便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中國帝王們最喜歡使用木棺,這種消費傾向,影響及民間。當然,皇家使用的木棺,材質與普通人是有檔次之分,一般使用金絲楠木。楠木材質細實、富於香氣且耐腐蝕、防蛀,是古代最優質的木材之一;做出的棺材對屍體保存有利。楠木原產地在中國南方山區,採伐極為困難。如在四川,過去採伐楠木便有「入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說法。

圖:現代楠木棺材

筆者在另著《中國人盜墓史》中,說過這事:過去北方有錢的財主喜歡置辦壽材,派木匠南方採購楠木後,直接打成棺材運回。有一個說法,有一次在棺材啟運前,木匠將一碗紅燒肉置於棺材內。一個多月後棺材運到家,揭開棺蓋一看,碗里還有熱氣,肉還能吃呢。

具體說到清朝皇帝的棺材,與漢人的不同。漢族人的棺材是平頂的,從棺頭看是四邊形的「方盒子」,滿人棺材則是五邊形的:上尖下寬,有脊,中間突起,向兩邊傾斜,內部寬大。因為這種棺材為有別於漢人棺材,行內一般稱為「旗材」,或「滿材」。

圖:彩繪旗材,材身繪有「二十四孝」圖

清朝皇帝都是滿族人,他們的葬具都是「滿材」,乾隆的棺材就是這類。不過,乾隆這樣的棺材不叫棺材。在清代。皇帝皇后的葬具稱「梓宮」,皇貴妃以下至嬪稱「金棺」,貴人以下稱為「彩棺」,棺具大小、質地、顏色及相應飾件,均大相徑庭。帝後陵寢地宮放置棺材的地方,也不叫要「棺室」,而稱「金券」。

●乾隆棺材二度頂門

乾隆的棺材詭異之處,還是孫殿英盜陵時發現的。

乾隆地宮內通過最後金卷之前,共有四道石門封鎖。盜陵士兵卻怎麼也打不開金券前最後一道石門。士兵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門後可能有反盜墓機關。1957年,在明定陵考古發掘時,考古人員便特別考慮到了此事,後來打開後認為之前的設想和擔心多餘的。

事實上,乾隆裕陵也無反盜墓機關,孫殿英在打開前三道石門已,雖然很費力,但並無危險。如果一定要說機關,可能就是頂門的「自來石」。但是,撞開自來石並非難事,為何這最後一道石門怎麼也打不開?

圖:乾隆裕陵地宮,中間那具就是本文所說的乾隆詭異的棺材

在時間不允拖延的情況下,最後由工兵出面,用炸開了這道石門。

金券內的寶床上,應該擺放有六口棺材。但士兵進入金券後,只看到了三口,另三口棺材哪去了?士兵為何在意棺材的數目?因為寶物多在棺材內,一口棺材就是一隻大藏寶箱啊。後在已炸倒塌的石門下,找到了另三口棺材。令人不解的是,乾隆那口最大的棺材,正好頂在石門的後面。

到這裡,大家才明白,為何石門就是打不開,原來是乾隆的棺材死死頂在石門後。

乾隆棺材頂門一事,雖然意外,但當時並未有人覺得有何詭異。因為從地宮積滿水的現場情況分析,可能是浮力作用的結果。盜陵時,是將地宮內的水抽乾淨後才進來的,可能就是向外抽水時,密封很好的棺材從寶床上漂到門後的。

圖:乾隆裕地宮,每道門後都有厚厚的石門封堵,防盜陵

到了1975年,有關方面清理裕陵地宮時,發現第三道石門又打不開了。孫殿英盜陵後,四道石門中的三道都是虛掩的,門後不再有自來石,最後第四道石門因為被炸毀了,乾脆就未關,第三道石門成了進入金券的最後一道門。

清理人員找來千斤頂,才將這道石門頂開。頂開後發現,乾隆的棺材又頂在石門後面。連想起孫殿英盜陵的情況,現場專家甚為驚異:這棺材為何又正好頂在門後,而且兩次都是乾隆的棺材?

●皇家棺材安放的秘密

專家為何驚異?這裡有個秘密。

原來清代皇家葬制上有規定,棺槨進入地宮,要小心平放在寶床上。在風水大師定好風水線後,為了防止棺槨移位,會在四個邊角上壓上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龍山石。龍山石是特製的,橫截面為「L」形,正好將棺槨角的兩側面牢牢「抱」住。

龍山石的底部伸出一個四棱的長榫,根細頭粗,插入寶床上長方形的石孔中。插入後,向旁邊相通的石孔一推,這個石孔則是口小下大,正好與長榫兩頭的大小相反。如此「扣」上後,沒有外力,龍山石根本就「拔」不出來了。

圖:清陵地宮中龍山石擺放位置,卡住棺材四角(棺槨已毀)

長方形孔的一端空孔用方形石塊塞實,龍山石上鑿有縱向和橫向的石槽。槨的豎向邊棱,正好卡在龍山石的縱向槽內。槨底邊伸出的橫向邊棱,則被龍山石橫向的槽卡壓住。這樣棺槨就被牢牢地固定在寶床上,既不能左右、前後移動,更無法升起。

所以,乾隆及其它兩具棺槨都在地宮內「走動」,專家感到特別不可思議。

更不可理喻的是,為何頂在門後獨獨是乾隆的棺材,而不是皇后們的?如果說是浮力作用,怎麼兩次都正好向一個方向「走」。事實上,浮力是無法將沉重的又有龍山石重壓的棺材從寶床上「抬」起來的,除非有很大的波浪,地宮顯然不具體形成波浪的條件。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難道乾隆這位生前的十全老人真是地下有靈,知道將有人會盜擾他?

●棺材斜放的玄機

其實,乾隆的棺材確實有不同常人的地方。

圖:清東陵園平面示意圖

避開「行走」之謎不說,乾隆棺材還有一個特殊:站在地宮內第一道石門正中向里看,乾隆的棺材是斜著放的;走到最後的金券中,棺材卻又擺得很正。

經測量,發現裕陵金券中軸線,與整座陵寢中軸線並不在一條線上,兩軸線有8度多的夾角。也就是說,乾隆金券是斜的,擺放在金券正中寶床的棺材,自然從外面看就是斜放的。

這裡有何玄機?一度有人認為,這是裕陵營造工程上的重大失誤,在開大槽時把地宮的槽坑挖歪了。但後來,專家結合堪輿原因來理解,才發現,乾隆這棺斜放得恰到好處,斜放得在理。因為這兩條中軸線所在的朝向,都是風水上的最佳山向:棺材朝向與陵北面大帳三相連山峰的正中一峰是一致的,而整座陵寢的中軸線則遙對南方的金星山。

圖:乾隆裕陵,遙對南方「金星山」

一陵兩向,不只在清陵中絕無僅有,就是在整個古代中國帝王陵中,也是沒有先例的,估計是風水大師匠心獨運。可以想見,當年棺材放置到寶床上時,為了朝向準確,風水大師和有關人員一定費了不少心思,反覆調整後,才用龍山石將棺槨壓緊,以移動,壞了風水。從這一點來說,乾隆棺材後來「走動」了,也是十分反常的。

需要說明的棺材,目前裕陵地宮金券內的寶床上,當年的6隻棺材,只剩下2口了。一口是小的,裡面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當年因為屍體未腐,得以辨認出。另一口是大的,也就是乾隆的,但裡面不再是乾隆一人,還有另外四位后妃的骸骨。

未變的是,乾隆的棺材仍如當初一樣,從第一道石門看,還是斜的。


推薦閱讀:

古人這些養生傳統都快失傳了
如果穿越返古代,同古人溝通冇壓力嘅一定系廣東人!
古人反盜墓設計十大「毒招」
[轉載]這些古人姓什麼
四首古人的自勉詩

TAG:考古 | 詭異 | 盜墓 | 古人 | 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