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倫敦嚴防死守卻頻繁遭遇恐襲,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自「9.11」後,各國都加強了針對原教旨恐怖襲擊的防範,2015年巴黎「11.13」暴恐襲擊事件後,歐美各國更紛紛嚴防死守,將大量人力、物力和技術手段集中在邊境和口岸,以防恐怖分子像「9.11」和「11.13」事件的歹徒般「破門而入」,最新的舉措,則是北美東部時間3月21日凌晨,美國國土安全部以「可能對美國國土安全構成威脅」為由,宣布禁止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埃及開羅、沙特利雅得和吉達、約旦安曼、阿聯酋迪拜和阿布扎比、科威特科威特城、卡達多哈機場的航班上旅客,將除智能手機外的任何移動電子設備託運或攜帶進入美國,而第一個「跟進」的國家則是美國的親密夥伴英國,該國稍後宣布仿效美國的做法,對來自土耳其、約旦、黎巴嫩、埃及、突尼西亞、沙特的航班施行這項禁令。當時兩國有關部門都坦言,彼此間交換了情報,認為「有必要在近期嚴防死守」,甚至有人早就警告「倫敦發生暴恐事件只是遲早的事」。

然而不過幾小時後,一起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血腥暴恐事件無情地嘲弄了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英國首相梅(Theresa May)。

3月22日格林尼治時間14時40分左右,倫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區遊人如織,這正是歐美傳統的學校春假,短途旅行的旺季,更是一天中最適合出遊的辰光,區內的大本鐘、修道院、威斯敏斯特橋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處的威斯敏斯特宮冠蓋雲集,下議員和內閣部長們正在開會,討論包括「脫歐」在內的重要話題。

就在這時,一輛4X4「現代」SUV橫衝直撞,在一片驚叫中碾上威斯敏斯特橋人行道,衝過泰晤士河,一頭扎在威斯敏斯特宮外的欄杆上,隨即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手執尖刀衝下車,一番搏鬥後歹徒殞命,一名警察也倒在血泊中。

圖1、現場示意圖

圖2、警察將被擊倒的嫌犯抬上救護車

由於事發倉猝,現場一片混亂,一度有傳說稱「歹徒有3人,2人當場擊斃1人被捕」,BBC更曾言之鑿鑿,稱「死者有5人」,但稍後倫敦警察局副局長羅利(Mark Rowley)證實,嫌犯僅一人且已被擊斃,現場統計死者為4人(兩人被汽車碾壓致死,1人系傷重不治的警察,另一人是嫌犯本人),傷者至少有40人,其中有許多外國遊客、訪客,包括至少一名中國公民。不過3月24日凌晨,英國警方宣布又有1名老人搶救無效死亡,這樣一來,死亡人數真的變成了5人。傷者的國籍也已核實,其中包括12名英國人,3名法國學生,4名韓國人,兩名羅馬尼亞人,兩名希臘人,以及德國、波蘭、愛爾蘭、中國、義大利、美國人各一名,有6人仍未脫離危險。

警方宣布了受害人的詳細情況:被汽車碾壓致死的是43歲英國教師弗萊德(Aysha Frade)和54歲的美國公民柯克蘭(Kurt Cochran,前來和妻子共度結婚紀念日的遊客),傷重去世的老者男性,75歲,姓名尚未公布,和歹徒搏鬥犧牲的警察則是48歲的帕爾默(Keith Palmer,)。

圖3、三名受害者

圖4、「ISIS」宣布「負責」的視頻

被擊斃的嫌犯叫哈利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1964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國東南部肯特郡,近期則近期居住在西米德蘭茲的哈利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此人2000年因「種族色彩的爭吵」被逮捕入獄,2003年他住在蘇塞克斯時被控用刀、棍毆傷一名22歲男子,再度被逮捕入獄。事發後ISIS宣布對事件負責。

事件塵埃落定,但爭吵卻剛剛開始:倫敦,這座飽經滄桑的「恐怖襲擊靶標」,「嚴防死守」的安保重鎮,「命門」究竟在哪裡?

說倫敦是「恐怖襲擊靶標」毫不誇張:2005年7月7日,G8蘇格蘭峰會開幕第二天,4名英國本土伊斯蘭暴恐分子在倫敦市中心公交系統製造連環爆炸,導致56死、700傷的英國史上最嚴重暴恐事件;2013年5月22日,兩名本土伊斯蘭極端分子在南倫敦伍爾維奇高呼極端主義口號,當眾刺殺了1名英軍士兵;2015年12月29日,1名極端分子高呼「聖戰」口號,在東倫敦萊頓斯通車站刺傷兩名路人……連同此次「3.22」,倫敦在12年內已發生了4次惡性暴恐事件。正因如此,特朗普「電子產品禁令」甫出,英國就第一個「跟進」。

然而事實證明「特朗普式防守」只適用於「9.11式暴恐」:外籍恐怖分子從陸、海、空邊界、關口進入本國國境,用各種制式武器或管制軍火發動群體性攻擊。但倫敦的4次惡性暴恐,已知嫌犯幾乎都是本國公民,有的甚至出生在英國,所用的武器也大多隨手可得,從刀、棒到卡車、SUV,殺傷力絲毫不減,卻越來越司空見慣、防不勝防。

事實上這種「腹心式襲擊」很可能成為極端暴恐的「新常態」:ISIS發言人、著名恐怖首腦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Abu Mohammed al-Adnani)2014年曾經在網路「洗腦」中公開煽動,「即便沒有槍,沒有子彈和炸藥一樣可以『聖戰』,你可以用各種借口約『異教徒』單獨見面,然後用石頭、用刀、用毒藥、用車……都可以殺死他。你甚至還可以把他扔下懸崖,或者赤手空拳地掐死他」。很顯然,在一顆充滿偏執、仇恨、暴力的極端主義頭腦中,任何在普通人看來不過是正常交往和日常生活一部分的行為方式,都可成為恐怖計劃的一環,任何在普通人手中用於工作、娛樂、社交的普通事物,都可變成致人死命的兇器。甚至哪怕什麼武器都沒有,只要這種「看不見的兇器」根深蒂固存在,慘劇就隨時隨地可能發生。

既然「特朗普式防守」不靈,那麼別的呢?

如今政客們正抨擊軍情系統的顢頇,認為他們「預警不夠」,讓「已經上了黑名單的人」成功得手。但正如有關方面所言,儘管馬蘇德列名軍情五處(MI5)「有從事恐怖主義危險」關注名單之列,但這份名單長達3000人,馬蘇德又「排名非常靠後」,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事發時,首相、閣員和下議員們正在威斯敏斯特宮開會,討論包括「脫歐」在內的重大問題,突如其來的變故令政要們亂作一團,首相等人匆匆轉移,少數議員不知所措中竟失聲痛哭,而個別政要(如副議長霍伊爾Lindsay Hoyle)竟嚇得拒絕轉移……

但他們很快就冷靜下來,宣布「翌日一切工作照舊」,當然,也包括「脫歐」。

圖5、政客們繼續爭吵

當初「脫歐」公投之所以闖關成功,一大原因就在於許多英國人不滿歐洲對非法移民、難民的「慷慨開放」,以及大量「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以歐洲為跳板湧入英國,「家賊現象」的又一次發作,只能讓這種固已有之的情緒進一步放大,從而令本就覆水難收的「脫歐」進程,更加勢如脫韁。

然而這有效么?對那些已獲得合法身份的人,總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驅逐出境,更何況,還有原本和原教旨、極端勢力毫無瓜葛,只是在網路上或朋友圈中被「洗腦」就下水者,這些又如何防範?

我們必須明白,最危險的「暴恐之疾」,不在腠理、肌膚而在腹心;我們更須明白,最危險、最需嚴禁的恐怖武器不是槍械、炸藥、雷管等現代化武器,不是「莫洛托夫雞尾酒」、「高壓鍋炸彈」等「土槍土炮」,也不是街頭往來的一輛輛汽車,天上飛過的一架架飛機,而是充滿恐怖暴力的頭腦、語言、思想,以及這些「看不見的兇器」的蔓延和傳播。


推薦閱讀:

解剖系列(六)——肩胛上迴旋肌肉與常見問題解析
在弄清這20個問題前請不要輕易結婚
赴美產子後的戶口、國籍、出國和移民問題
女人也會用下半身思考問題

TAG:問題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