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新內功????馮修新(86歲老修行)
修新內功 馮修新(86歲老修行)
(《益生文化》第122、123期稿件選刊)
功理 修新內功健身法是從《易經》、《黃帝內經》等經典古籍中吸取營養,融匯各種功法,取其精華,反覆揣摸實踐,不斷研究,打破傳統神秘觀念、修整更新,而創編成的一套新功法,通過習練這一功法,可以吸收宇宙之高能物質,巧妙地作用於人體,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祛除病氣,強壯身體,激發自身潛能。修新氣功健身法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中醫理論把人體看成是一個臟腑經絡有著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把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認為對人體危害的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是陰陽失調、邪氣侵正的過程,重視機體內因作用、重視養生預防,主張治未病,強調治病求本。《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就是《內經》的思想基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謂「神明」,就是萬物變化無窮。還說:「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周易本義序》指出:「天地間只有動靜兩端循環不已,更無餘事」,「此之謂易,而其動靜則必有所以靜動之理焉,是則所謂太極者也」。動靜之間循環轉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與靜是相對而立,又相互聯繫共處於一個同一體中,這同一體就是「易」,就是太極陰陽之所在。《素問·寶命全形論》還指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祖國醫學把宇宙視作為一個大整體,而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與周圍一切物質共同存在於一個統一的整體之中。自然界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體的陰陽變化,而人體通過陰陽調節,與自然界相適應,這就是「人與天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修新氣功就是根據陰陽動靜變化,人與天地相應的基本原理,對古老的傳統功法以及現代各種功法特點進行研究,取其精華整理而成。如何調動人體的小宇宙與天地之間大宇宙氣息相通,使之產生同步共振,是本功法的指導原則。
修新內功健身法以站樁功為主,強調整體觀念,松靜自然,動靜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外動內靜,以形領意,以意行氣。練功時要求百會朝天以收天氣,十趾叩地、湧泉穴懸空以吸地氣,全身上下放鬆,這樣人體小宇宙與天地之間大宇宙信息接通。接著調息,採用逆式呼吸法。吸氣時小腹上收,胸脅向上向外,橫膈膜下降,胸廓擴大,腹腔相對縮小,小腹受壓,把內在真氣鼓盪流動,隨吸氣而上行至胸「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真氣沿督脈上行至頭頂百會穴,與天氣相接。呼氣時小腹鼓起,兩脅向內向下合,橫膈膜上升,胸腔縮小,腹腔相對擴大,胸腔受到壓力,真氣沿任脈下行貯存於下丹田,心腎相交以補命火。雙手放在小腹前兩側以四十五度為度,兩勞官穴相對,以下丹田為軸,螺旋式一上一下運轉陰陽掌,一呼一吸為轉一圈。下丹田為氣彙集的所在,氣是人體生命動力的源泉。下丹田是人體中一個非常重要部位,它位於膀胱之後,直腸之前,是一個夾室,有氣則開,無氣則合,為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諸經會集之所,是全身經絡的樞紐,是經氣之匯海。雙手均布有三陰、三陽經,左手為陽,右手為陰,以下丹田為軸,雙手勞宮穴相對,一上一下雙手陰陽掌不斷運轉,陰陽之氣不斷變換,周而復始,橫切地球的磁力線,使天地之間和人體之間的陰陽之氣彙集於同一體中,形成為一個太極體。由於宇宙陰陽之氣與人體陰陽之氣不斷變化與交換,使人體內病濁之氣不斷排除,吸進清新之氣。這樣周而復始使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信息相通,同步共振,從而達到天人合一,只要在練功的過程中保持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志閑不欲,心安不懼,真氣從之,使氣機得以升降開合,五臟六腑得以平安,陰陽氣血得以調和,就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身心康寧、延年益壽的目的。
要領
一、調心法:練功過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靜,排除雜念,使大腦入靜。「一念代萬念」,就會在一、二十分鐘入靜,對防治疾病起到很好的效果。修新氣功除導引以外,練功者個人不能帶進任何個人雜念。在練功開始時,全身放鬆,心靜神凝,思維相對單一寄存於雙手在小腹兩側,以下丹田為軸,運轉陰陽掌,這樣使練功者身體的勞宮穴、上丹田、中丹田、臍中、雙腳的湧泉穴、命門以及百會等穴很快敞開,使人體小宇宙與天地之間大宇宙信息很快溝通,在兩分鐘內甚至幾十秒內得到麻、脹、熱、涼、風吹或牽拉、磁吸等氣感,促進練功者很快入靜,氣感越練越強。入靜是相對的。功夫出在靜字上,在導引意念時不要緊張,要似意非意,似守非守,似有似無,恍恍惚惚,渺渺茫茫,調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不要想你的病痛,待練到一定程度,真氣多了自然會直衝病灶,病痛漸消。在練功中,應時刻地「意守下丹田為軸」,不停地運轉陰陽掌,逐漸誘導心與腎交,神與氣合,從而使精、氣、神統一,很快入靜。
二、調息法:調整吸氣和呼氣也是幫助調心的重要方法。調息是全身由上而下慢慢放鬆,在一定程度上使身體部位器官產生特殊變化。祖國醫學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降,通調水道,主皮毛、開竅於鼻」。肺是獨特的新陳代謝器官。修新氣功調息方法採用逆式呼吸法:以鼻吸鼻呼。在呼氣時小腹稍微鼓起,氣下沉到丹田。吸氣時小腹上收,使氣逆行而上入腦。在調息中要求緩慢、柔和,呼之綿綿,吸之微微,逐漸做到慢、細、均、長、深。首先掌握好「均」字。逆式呼吸法適應前降後升的生理特點。任脈總管一身陰脈,故又稱「陰脈之海」。督脈總管一身陽脈,故又稱「陽脈之海」。任督二脈都起於胞中,出於會陰。所以下丹田為軸方法是前降而後升的氣體運行方法。當呼氣時,兩脅向內向下合,橫膈上升,腹腔擴大,而胸腔的氣血受到擠壓沿任脈下行入小腹(即下丹田),同時手三陰經的氣血由胸趨於手指,足三陽經氣血由頭走足,與足三陰經相接,這樣構成一個大循環,促進十四條正經的氣血儘快疏通,使氣血循環周身。通過練氣功的氣,心火下降於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亦潮濟於心,使心火不亢,水火既濟,心腎相交,上虛下實,陰陽平衡,氣到病除。修新氣功的逆式呼吸法,要求練功者當吸氣時小腹上收,提肛收縮二陰。當呼氣時,小腹稍微鼓起,氣沉丹田,肛門漸漸放鬆。周而復始,水火相見,陰陽貫通。呼吸與吞津結合更促練精化氣作用。練氣功就是練氣,練氣主要是呼,呼得長才能呼得深,呼得深才能氣沉丹田,因此要長呼氣。對吸氣則不管它,可由下意識支配。呼多少氣,相應吸進多少,一點也少不了。長呼氣使橫膈肌運動倍增,對於腹腔器官起到了按摩作用,防病治病。
三、調身法:調形,即站、坐、卧、行,要求做到松靜自然。
三項要領相輔相成,練功者逐步領會掌握,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功法 站樁功
一、預備。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稍微成內八字,曲膝松胯,含胸拔背,頂天立地,百會朝天,十趾輕輕扣地,湧泉懸空,舌頂上齶,兩眼微閉,眼看鼻尖,全身放鬆。
二、調整呼吸。兩掌提至平小腹至肘內四十五度為宜,伸在小腹兩側前方,十指微屈,勞宮穴相對,以下丹田為軸,螺旋式一上一下往前運轉陰陽掌,男同志右手下左手上轉時為吸氣,右手上左手下為呼氣,女同志相反。一呼一吸陰陽掌運轉一周,保持兩勞宮穴相照。動作緩慢、柔和、均勻,呼吸運轉協調一致,松靜自然。
三、扣齒吞津。在運轉陰陽掌的同時,扣齒三十六下,每扣一下,用舌上下攪拌,口水逐漸增多,扣完後分三次吞津,意念津液吞至下丹田。
四、導引。運轉約十分鐘時,兩手停轉下展,意念氣自上而下導引,由大腿、小腿、腳背,病濁從湧泉穴排出。而後采地下清氣從湧泉穴向兩側足跟後上行導引至小腿、大腿、脊椎,用中指點按命門,雙手外展劃弧向腦後上方疊起(男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相反),到百會穴上方貫氣,呼氣,引氣到印堂、鼻、口,兩手分開相接,將氣向下導引到膻中、肚臍、下丹田,反覆進行三次導引後,意念丹田氣充滿全身,雙手又放在小腹兩側前,繼續運轉陰陽掌約—分鐘,接著抱腹。
五、抱腹。當運轉感到兩手氣感濃時,將手停轉,雙手放在小腹前離腹10厘米處(兩手距離也10厘米),成抱腹狀,兩勞宮穴照下丹田,排除一切雜念,保持松靜狀態,站立。五分鐘後收功。
六、收功。吸氣,雙手向兩側外展劃弧,伸平九十度時手指動一動,意念氣很多了,到百會穴上方收氣,呼氣,引氣到印堂、鼻、口、膻中、肚臍,下丹田,反覆三次,意念丹田氣充滿,男左女右,雙手重疊在肚臍下丹田處。三次呼吸後,兩眼慢慢睜開,雙手輕輕放下。最後梳頭、洗臉、抹手。
(一)吸氣,將放下的雙手緩慢沿胸向上抬起,掌心貼耳,雙手搓至腦後,手指相接由下而上梳至頭頂。(二)呼氣,將雙手大拇指分開將耳下壓(似按摩),四指沿頭頂前額面、鼻、口至下額,下放即可,拇指隨之。(三)最後雙手放下,合手抹手。功畢。
坐功
一、姿勢:有盤腿坐(單盤、雙盤、自由盤)、端坐兩種。
(一)盤腿坐:用6厘米左右高的小軟墊,坐臀部三分之一,以會陰懸空為宜。1.單盤:把右腳放在左腿上面,或把左腳放在右腿上面均可。2.雙盤:把左腳放在右腿上面,再把右腳搬到左腿上面。 3.自由盤:將兩腿腳相互交叉盤坐,或者一腿半伸半盤均可。
(二)端坐:凳子的高低以大腿能放平為準,小腿垂直。兩腿平行著地與肩同寬稍微內八字,十趾輕輕扣地,湧泉穴放鬆。坐的凳子要坐三分之一(即臀部三分之一),會陰懸空。上體不靠背。
預備:選定某一坐式,坐好後調整使上體端正,含胸拔背,下頷微收,百會朝天,兩眼留一線,看鼻尖,盡量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舌頂上齶,全身由上至下慢慢放鬆,兩手掌心輕輕放在膝蓋上。呼吸按調息法。練功要領同站樁功練法。扣齒吞津同站樁功。導引停轉雙手下展時,將兩手掌心放在膝蓋上,手十指朝向腳,意念及其他動作同站樁功導引方法。抱腹同站樁功。收功:同站樁功。梳頭、洗臉,抹手同站樁功。
卧功
平仰卧於床上,墊好高低適合的枕頭,雙腿下伸微曲,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放在身體兩側 10厘米處,兩目微閉,舌頂上齶,全身放鬆入靜。調整呼吸按調息法。練功要領:以兩肘關節慢慢帶動前臂,兩手輕輕上提至小腹即下丹田前兩側,兩勞宮穴相對,以下丹田為軸,一上一下慢慢向前運轉陰陽掌。隨之扣齒三十六次後,作三次吞津,同時不停地運轉陰陽掌。收功,當練至氣感濃時,雙手重疊放在下丹田。凈呼吸三次,慢慢睜開雙目。做梳頭、洗臉、抹手。也可以帶功入睡。
慢步行功
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舌頂上齶兩門牙中間,兩眼平視前方,雙手在身體兩側,自然下垂,全身由上而下放鬆,進入氣功狀態。調整呼吸按調息法。練功要領:默念: 「兩手勞宮穴得氣了」。腳步輕輕往前走,兩手隨著擺動,協調一致。如同平時逍遙散步一樣。邊行邊想兩手得氣。保持松靜自然,不講話,呼吸均勻緩慢,練功時間可長可短,不拘場地,功後,梳頭、洗臉、抹手。
輔助功
配合站樁功習練。其採用導引、吐納、採氣、貫氣及排泄濁氣等方法。具有增強氣感,疏通經絡、滑利關節、強壯筋骨、消除疲勞等作用。要求動作、呼吸緩慢、協調、連貫。在調息上,除按調息法外,凡是手往上舉時是吸氣,手往下的是呼氣;手往前伸的是呼氣,手往後的是吸氣;單右手動的是吸氣,單左手動的是呼氣。
提氣調息:兩腳自然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微內八字,舌頂上齶,兩門牙中間,兩眼平視前方,含胸拔背,兩手自然下垂,上體直正,全身放鬆。吸氣,兩手輕輕提舉,手心向下,十指微屈,如太極拳起勢,邊舉手邊意念將氣提起,手舉到略高於肩。呼氣,兩腿屈膝彎曲不超過腳尖為度。同時,兩手輕輕按,手心向下,直按到下丹田兩側,意念將氣壓進下丹田,一呼一吸為一次,連續進行六次。
開闊胸懷(接上式):吸氣,雙手上提手心向下,提至胸前平膻中穴為度,膝關節同時伸直,變手心相對,雙手分開,平行向兩側慢慢外展成一字。呼氣,再將分開的雙手由兩側慢慢內收至胸前平膻中穴,轉掌心朝下慢慢將手下按至下丹田兩側(意念將氣按壓進丹田),同時膝部隨手勢慢慢下彎,不超過腳尖為度。反覆進行六次。
拉氣貫頂(接上式):吸氣,雙手輕輕地上提平胸,變掌心相對,上體向右側傾斜,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向頭頂右上方舉盡處,以左手帶動右手向頭頂牽拉,左右來回擺動兩次,變掌心向內朝百會穴貫氣。呼氣,兩手心向內,從百會穴上方沿頭頂面前慢慢將氣導引到印堂、鼻、口、膻中、肚臍、下丹田。吸氣,兩手輕輕地上提平胸前變掌心相對,上體向左側傾斜,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向頭左上方舉盡處,以右手帶動左手向頭頂牽拉,左右來回進行兩次,變掌心向下朝百會穴貫氣。呼氣,兩手心向內,從百會穴上方由頭頂沿面前慢慢將氣導引到印堂、鼻、口、膻中、肚臍、下丹田。左右交替進行各三次。
採氣歸元:雙腿平行屈膝,雙手下伸逐漸交叉雙手腕成十字形,變掌心向內。吸氣,將交叉的雙手慢慢向上舉至頭頂,變掌心向上,同時身體挺立。呼氣,將雙手逐漸分開,由上而下慢慢向兩側劃孤至下丹田兩側,變掌心向下,後慢慢逐漸屈膝雙手交叉,變掌心向內。連續進行六次。
左右平運:吸氣,雙手輕輕提至胸部前方,變手心相對,兩手相距與肩同寬,以左手推氣,右手拉氣,向右側慢慢平運至右側方盡處。呼氣,變左掌拉氣,右掌推氣,由右向左平運至左側方盡處。左右連續平運各三次,保持腰不動,
俯仰舒展:順勢彎腰雙手下伸,手心朝內,兩腿伸直。吸氣,伸腰後仰,雙手順勢後伸轉掌,兩臂劃孤手心朝天,身體慢慢挺立,變雙手心向上平舉進行採氣。呼氣,雙手由上而下慢慢下按,身體隨之逐漸彎腰,兩腿伸直。連續進行六次。
平掌採氣:吸氣,順勢右手變掌心朝上,用內勁逐漸由下而上托起伸中胸前定式,同時左手掌心朝下,輕輕自然下垂。呼氣,左手掌心朝上,用內勁慢慢上托,伸到胸前定式,同時變右手掌心朝下,輕輕自然下垂。
托球望月:吸氣,上體慢慢向右旋轉,右手輕輕向右眉上方盡處舉,眼睛上視右手勞宮穴,如望月姿勢。同時,左手隨之在下變掌心向上上托,與右手掌心相對,如托球姿勢。呼氣,上體慢慢向左旋轉,變左手在上,手心朝下,輕輕上舉左眉上方盡處,目視左手勞宮穴,如望月姿勢,同時右手在下隨之,掌心朝上,與左手掌心相對,如托球姿勢。左右交替進行各三次。
推掌壓腕:屈膝兩手指微曲,分別放於身體兩側腰間。吸氣,右手變掌,掌心朝前,用內勁慢慢向胸前推出壓腕。呼氣,左手變掌,掌心朝前,用內勁慢慢向胸前推出壓腕。同時右手慢慢往後拉回,逐漸地掌心朝上,曲指放置腰間。
肩前雲手:下蹲變馬步。吸氣,右手掌由下往前伸,手心朝下,逐漸肘關節下沉,輕輕抬舉與眉同高時,手掌內收,虎口與太陽穴相對,同時左手放置下丹田左側。呼氣,左手掌由下往前伸,手心朝下,逐漸肘關節下沉,輕輕抬舉與眉同高時,手掌內收,虎口與太陽穴相對,同時右手從上慢慢放於下丹田右側。左右交替進行各三次。
撈海觀天:呼氣,左腳向前上半步,上體慢慢向下彎腰,雙手由兩側緩緩隨彎腰伸至前足上方,左手掌指在上,右手掌在下相疊(女相反疊,)做撈海動作,重心在左腳,同時右腳跟抬起。吸氣,上體慢慢往上挺直後仰,雙手隨上捧,過頭頂上方時漸漸分開,掌心朝上伸展,二目上視手做觀天動作,重心在右腳,同時左腳尖翹起。連續進行六次,要求身體隨手勢前後擺動,緩慢協調柔和,上下一致。
胸前推掌:呼氣,將上捧的雙手由頭頂上方分開,劃弧收置於胸前,屈肘掌心朝下手指彎曲,用內勁推出,壓腕,重心放於前腳,同時後腳跟抬起。吸氣,將推出的雙掌輕輕往回拉,屈肘置於腋前,上體後坐,重心放於右腿臀部,同時前腳尖翹起。連續進行六次。要求身體隨手勢前後擺動,緩慢柔和協調一致。
展翅飛翔:吸氣,接上式推出的雙手,變掌心朝上,雙手平行後拉至胸前,重心在後腿,雙手用內勁向兩側外,肘關節伸平肩、掌心朝外,收縮再推出。同時前腳尖翹起。呼氣,將伸出兩側的雙手,輕輕地往下往前劃弧至胸前向上捧氣,重心放在前腳,同時後腳跟抬起。連續進行六次。要求身體隨手勢前後擺動,動作緩慢柔和,協調一致。
伸臂沖拳:收回前腳,雙腳恢復自然站立姿勢,兩手變拳輕輕地握,拳心朝上,放置腰間兩側。吸氣,將右拳用內勁緩慢、輕輕地伸出胸的前方,拳心朝下。呼氣,將左拳用內勁緩慢、輕輕地伸出胸的前方,拳心朝下。同時將右拳緩慢地收回原處,拳心朝上。左右交替進行各三次。
落雁鴻飛:松拳,雙手自然下垂,置身體兩側,平行直立,手心朝內。吸氣,兩臂用內勁向兩側輕輕提起伸平肩,手心朝下,收縮再推出。呼氣,兩手掌心朝下,緩慢下落劃弧,雙腿隨之慢慢屈膝下蹲盡處,雙腳跟內收抬起,足尖朝外著地,挺腰上體直正,兩掌慢慢地由內向上收,十指彎曲相對,以做捧氣姿勢。吸氣,雙手慢慢向兩側抬起,身體隨手勢站立,兩手提至平肩,手心朝下,伸縮再推出。做鴻飛動作。一蹲一立為一次,連續進行六次。
輪轉乾坤:雙腳恢復站立姿勢,雙手放置腹側前。吸氣,上體向右傾斜,雙臂向右擺動,由下而上劃弧,手掌心朝前,舉至頭頂上方。呼氣,由頭頂輪轉朝左側劃弧,上體向左側傾斜,下至胸前成圓圈形。連續輪轉進行三次後,再向相反的方向重複進行三次。上體隨手擺動。
整體按氣:恢復站立姿勢。吸氣,右腿屈膝,腳跟輕拈地,重心在右腳,右手隨之抬起平胸前,手掌心朝下進行採氣。同時左腿彎曲,腳跟抬起。呼氣,左腳輕輕放下,重心在左腳,左手抬起平胸前,手掌心朝下,進行採氣,同時右腿彎曲腳跟抬起。左右交替進行各三次,動和協調,柔和,穩健。
收勢:兩腳平行站穩,稍屈雙膝,含胸拔背,百會朝天,全身自然放鬆,兩目微閉,舌頂上齶,雙手置於小腹兩側10厘米處(雙手之間距離也10厘米)作抱腹狀。吸氣,雙手向兩側外展,手掌心漸漸朝上,劃弧至肩平,手指動一動,意念氣很多,手往上舉漸漸掌心朝內,到頭頂百會穴上方收氣。呼氣,手掌心朝內,將氣導引到印堂、鼻、口、膻中、肚臍至下丹田。連續進行六次。雙手重疊,男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則相反,然後放在肚臍下丹田,進行三次逆式呼吸後,兩眼慢慢睜開,雙手輕輕放下。梳頭洗臉:吸氣,將放下的雙手緩慢向胸前抬起,舉至掌心貼耳,雙手搓至腦後手指相接由下而上梳至頭頂。呼氣,將雙手大拇指分開把耳下壓(似按摩),其餘四手指沿頭頂額面、鼻、口至下額下放即可,一上一下連續六次。最後雙手下放,搓搓手,功畢。
推薦閱讀:
※五行內功修鍊法
※別把內功練的本末倒置可好?
※無止境的太極修為——讀《內功解秘: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功法傳真]形意拳「八步內功」行功法
※內功八法歌訣(經典古拳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