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處理中最重要的一組肌肉——頸深屈肌!
今天我們再來談談「落枕」這個老話題。
去年9月時,我們曾推送過一篇文章,為大家分享了美國註冊治療按摩師——克萊爾·戴維斯,在其著作《The Trigger Point Thrtapy Workbook》中,所講述的落枕處理重點肌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以及臨床處理中發現的另一塊重要肌肉:斜角肌。
然而,今天,我們要著重講述之前未及細提的一組重要肌肉,也是很多治療師容易忽略的——頸深曲肌。
文章導讀
1、落枕概念及3種造成落枕的原因
2、頸深屈肌的解剖、功能和損傷原因
3、頸深屈肌損傷的4大典型癥狀
4、頸深屈肌激活訓練
5、頸深曲肌與4塊運動肌的鑒別診斷
6、落枕常規處理中的4塊運動肌
落枕概念及3種造成落枕的原因
落枕,即急性頸部扭傷,主要表現為起床後的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常見肩背部的瀰漫性疼痛。屬於急性頸部肌肉損傷的一種,也可能由於椎體的錯位。
常見的造成落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 受涼 ← 頸椎周圍溫度較低時,肌肉會自動收縮產生熱量,但肌肉持續收縮會產生軟組織損傷,造成頸椎疼痛和活動度受限
2) 枕頭過高 ← 使人在睡眠時也處於上交叉體態,導致頸椎出現問題
3) 長期處於同一個姿勢 ←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下,頸椎周圍的肌肉保持持續緊張的狀態,造成頸椎肌肉前後的失衡,易引起損傷。
為什麼我們要格外強調頸深屈肌呢?
頸深屈肌和我們的頸椎穩定有著重要的關係,如果損傷會引起頭部的定向能力。頸椎橫突附近還有著交感神經節,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頸深屈肌受損,可能會導致行走於這些肌肉之間的交感神經卡壓。產生耳鳴、眩暈、視覺模糊以及噁心。
並且頸椎的穩定性就降低了很多。所以它的損傷與否能決定落枕的頻率。
頸深屈肌的解剖、功能和損傷原因
▼ 解剖
位於頸椎前方,咽後壁深處。分為頸長肌、頭長肌、頭前直肌、頭外側直肌,附為頸椎椎體胸椎椎體。和頸椎橫突的前結節上。
▼ 功能
是頸部的穩定肌,當然也有一部分運動的功能。屈曲、側屈、同側旋轉(少部分)
▼ 損傷原因
1) 上交叉綜合征
當我們的頭長期處於探頭的位置上,頸椎被迫變直。這個時候頸深屈肌是短縮的,但也是無力的,即短而無力。
如果頸深屈肌受傷,頸椎的穩定性就降低了很多。所以它的損傷與否會影響落枕的頻率。
2) 揮鞭型損傷
是一種特殊的頸椎、頸髓損傷,指由於身體劇烈加速或減速運動而頭部的運動不同步,致頸椎連續過度伸屈而造成的頸髓損傷。
頸深屈肌損傷的4大典型癥狀
1) 頭暈、頭痛
頸深屈肌如果長期處於過度被拉長狀態,為了維持頸椎的穩定,會發生急性攣縮,導致頭暈、頭痛。
這種狀況易被誤認為是腦震蕩,但其實是不一定的。在受到巨大外力衝擊時,頸長肌、頭長肌過度拉長。發生損傷,病人後續發生的一些癥狀其實是由於頸椎引起的。
除此以外,頸深屈肌損傷還會導致下列問題:
2) 吞咽障礙
頸深屈肌損傷會影響頸椎的穩定性,由於頸深屈肌位於頸椎正前方,上面是咽喉後壁,頸深屈肌痙攣後會觸碰到咽後壁,產生吞咽障礙。
患者出現頸性吞咽障礙,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①結構性原因:患者去照X光時,可能會顯示頸椎椎體前緣出現骨刺,直接壓迫食管,出現食管壓迫型頸椎病,顯示出上述問題的吞咽障礙,該類型患者仰頭時可能出現咽部不適感。頸椎曲度增大,頸椎會碰到咽部,產生咽部不適感。
②功能性原因:頸椎前面的肌肉,主要是頸深屈肌出現緊張短縮,引起了喉體的上下移動產生吞咽的困難。該類型患者X片可能會出現頸椎椎體前緣骨刺,也可能不出現。老感覺嗓子嗆咳,有異物感,不舒服。不爽利。(可能是頸深屈肌攣縮所引發的癥狀)
3) 交感型頸椎病
頸深屈肌也可能引起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往往會表現出頭暈、噁心、嘔吐。而頸深屈肌就位於頸椎椎體前方。交感神經正好位於頸深屈肌的前方。所以頸深屈肌的損傷,可能會觸碰交感神經結。引起交感神經過於興奮。
當然頭長肌、頸長肌趨於短縮,也會造成頸椎曲度的變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頸椎反弓,可能會觸碰到交感神經,卡壓到交感神經,產生不同的癥狀,包括耳鳴、眩暈、視覺模糊以及噁心。
4) 頸源性高血壓
有高血壓癥狀,可能無論如何治療,打針、吃藥。並不一定能使血壓降下去。患者伴有脖子不適的反應。當患者去醫院治療脖子後也會發現血壓變低。其實這是跟我們的頸部前方,頸動脈竇有關的。
▼
總結:頸深屈肌損傷產生癥狀
1) 頭部歪斜(頸深屈肌含有豐富的本體感受器有關)
2) 頸部疼痛
3) 反覆落枕
4) 吞咽困難和咽喉腫塊感
5)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曲
頸深屈肌激活訓練
▼ 訓練一:頸深屈肌力量訓練
Step 1 肩前屈90度,肘屈曲90度,彈力帶放在腦後,頭處於中立位,保持收緊下巴
Step 2 雙手向前拉彈力帶,頭部對抗保持在原有位置
Step 3每次30秒,每天可練習多組
▼ 訓練二:側卧支撐訓練
Step 1 採用側撐姿勢
Step 2 儘可能撐起身體,保持8秒,回到起始位置;換邊練習
Step 3每邊練習15次
頸深曲肌與4塊運動肌的鑒別診斷
Ⅰ 斜角肌
斜角肌損傷導致的落枕往往會導致患者側屈受限,肩背部瀰漫性疼痛。
▼ 斜角肌攣縮試驗
用下巴去點疼痛鎖骨窩上方,這個時候如果這個區域發生一些酸痛,或者癥狀加劇。可能考慮是斜角肌損傷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這種患者往往不能側睡,就算側睡也會高度很高。側睡時不能翻身,因為一翻身就會使斜角肌發生用力產生更大的疼痛。
▼ 握指試驗
大拇指外伸不用力,其他四指屈曲,如能觸碰到掌心,說明斜角肌正常。如不能,就說明斜角肌有問題。
Ⅱ 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損傷導致的落枕往往會導致頸部活動受限,可能導致頸椎雙側旋轉活動受限。不一定能動,患者轉頭時主要以軀幹帶動頸部。
損傷:放射痛至肩胛骨內側緣上四分之一,主要表現癥狀為疼痛在肩胛骨內上角上緣1—2CM,限制雙側旋轉,使頸部出現僵直。
Ⅲ 上斜方肌
損傷:頭頸運動受到的限制很小。受限嚴重的運動是頭頸向健側屈曲,被動側屈可能限制在45°或更小。
頭像對側主動轉動到最大限度時通常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上斜方肌的功能是同側側屈,對側旋轉。所以這一側上斜方肌損傷的時候,頭向對側轉動的時候,這是斜方肌是處於短縮的狀態,由於上斜方肌是附著於肩胛骨和鎖骨上的。當聳肩時癥狀會緩解。
Ⅳ 胸鎖乳突肌
損傷可導致患者主動屈曲活動範圍變小或輕度限制。會引發其他癥狀。可見額頭痛、顳部疼痛和耳痛,也可能產生眼部和面部疼痛。(落枕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落枕常規處理中的4塊運動肌
當然,除了我們今天著重強調的「頸深屈肌」,還有這4塊運動肌也是在落枕處理中,常規且值得關注的,分別是:肩胛提肌、斜角肌、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
Ⅰ 肩胛提肌
▼損傷:
導致頸部活動困難,不能旋轉。
▼ 解剖:
起:C1—C4橫突後結節
止:肩胛骨上角及內側面
▼ 治療手法:剝法
Step 1 病人俯卧位
Step2 治療師站在病人需治療一側的頭端
Step3 將用於治療手的拇指放在病人頸部頸椎橫突的上方
Step4 按壓內側和深部,將拇指沿著肌肉向下滑動,直至肌肉連接肩胛骨上角的部位。
Ⅱ 斜角肌
▼損傷:
頸部旋轉困難,但只是單側旋轉困難。可能會引起頸部瀰漫性疼痛。手臂麻木。
▼解剖:
前斜角肌
起:第3至第6頸椎橫突的前面;止:第1肋骨的上緣裡面
中斜角肌
起:第2至第7頸椎橫突後面;止:第1肋骨的上緣外面
後斜角肌
起:第5、6、7橫突的後面;止:第2肋骨的側面
▼治療手法:剝法
Step1 病人仰卧位
Step2 站在病人的頭端。用一手從後下方握住病人的頭
Step3 將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病人的頸下面,用拇指尋找前斜角肌的上部。
Step4 緊壓組織,慢慢沿著肌肉滑動拇指,儘可能到達鎖骨後空隙
Step5 重複操作,去尋找中斜角肌
Step6 重複操作,去尋找後斜角肌,然後儘可能進入恰好位於斜方肌邊緣前方的空隙
Step7 重複整個操作過程治療對側
Ⅲ上斜方肌
▼損傷:
轉頭的終末端疼痛
▼解剖:
起:上項線、項韌帶和C1、C5的棘突
止:鎖骨外三分之一
▼治療手法:揉捏法
Step1 站在俯卧病人肘部的旁邊,面對病人的頭
Step2 將雙手放在病人肩部上斜方肌上面
Step3 擠壓並捏拉組織,首先用一隻手,開始輕柔一些,隨著組織放鬆揉捏可更加有力
Step4 結束時,用一隻手抓住肌肉並震搖幾次
Step5 移到病人另一側,重複以上手法治療對側
Ⅳ胸鎖乳突肌
▼損傷:
頭暈、噁心
▼解剖:
起:顳骨乳突和枕骨上項線外側二分之一
止:胸骨柄前表面和鎖骨前表面的內三分之一
▼治療手法:鉗式按壓法
Step1 將病人的頭握在一隻手中,牢固地支撐住頭後部和顱底
Step2 將頭部抬高數厘米,使胸鎖乳突肌呈現出來;稍微將頭轉向你要治療的對側
Step3 開始治療時儘可能接近乳突連接處,用拇指和食指一側或食指和中指尖抓起肌肉的胸骨頭
Step4 牢固而輕柔地按壓,請病人反饋有否敏感和疼痛。如果油緊張或觸痛,握住按壓直至放鬆
Step5 向下稍微移動手指,重複以上治療直至儘可能靠近胸骨柄處
Step6 讓病人將頭轉得離你工作的一邊更遠些,重複以上手法對肌肉的鎖骨頭進行治療。注意:抓住這個肌肉更加困難,因為它的部位比胸骨頭深。
Step7 重複整個操作手法治療對側胸鎖乳突肌
快將本文轉發給你身邊經常落枕的朋友吧!
讓你的關心更專業
推薦閱讀:
※久坐腰背酸痛處理,這3塊肌肉最容易忽視!
※健身兩年後,練散打,發現二者幾乎不兼容,求建議,怎麼改善?
※健美為什麼要把肌肉練成很誇張那種,那美嗎?
※肌肉神經控制可以讓力量增長更快?
※如何從一個胖子到一個肌肉男,需要經過那些步驟,具體怎麼鍛煉,有氧還是無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