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收藏
對聯知識——應對入門
網上的對聯論壇,「應對(即任一聯友貼出出句,其它聯友依此寫對句)」往往是論壇的主要部分。很多初學者都是在不斷應對別人的出句中,提高著自己的對聯水平。那麼,面對一個出句,我們應該注意那些呢?
1、找准關聯
面對一個出句,很多聯友常從對字詞入手:見「山」就對「水」,見「長天」就對「大地」。這樣對下來,易出現一個問題:上下兩層皮,「對」而不「聯」。對聯的初學者,在應對時應養成首先找「關聯點」的習慣。
什麼是對聯的「關聯點」?如何找對聯的「關聯點」呢?
除了無情對、詩鐘等特殊情況外,對聯是有「關聯點」的。「關聯點」就是出句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東西。「關聯點」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也可以是同一個事物、同一個理念,甚至是一種狀態、一種氛圍、一種氣質。「關聯點」就如同一把摺扇的扇軸,只有圍繞它撥動,才能打開一個完整的扇面,否則,要麼打不開這把扇子,要麼打開的扇子就會破損。對句應在「關聯點」下進行延展、深化、升華。
找「關聯點」的幾種方法:
一是重點字詞法。即在出句中,尋找最關鍵的字詞。先看清代車萬育《聲律啟蒙》中一聯的出句:
兩岸曉煙楊柳綠。
仔細讀讀,你會發現此句中「綠」字的特殊性。此字不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還決定了此句的基調。換句話說,此字不僅是一種顏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環境。此時再看對句:
一園春雨杏花紅。
下聯直接用「春雨」呼應,同時用「杏花」應景(正合了「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紅」字收尾。此時一幅煙雨迷濛、花紅柳綠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開。
也就是說,上聯的「綠」字,決定了上下聯的關係,決定了整聯的內容,決定了整聯的意境。
二是事物特點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點。先看這個對聯:
一味黑時猶有骨;
十分紅處便成灰。
此聯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點,也正是用炭的特點做「關聯點「。上聯正說炭一直黑時尚有形(骨),下面轉入反面說,當它十分火紅的時就變成灰燼了,通過此聯,闡明了一個道理:人有順境、逆境,當以「炭」自警。
三是修辭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辭為「關聯點」。見下聯: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風雷。
此聯出句,運用了修辭手法,且氣勢豪放。那麼這種修辭的手法和豪放的氣勢自然成為應對的特殊「關聯點」。那麼對句,自然要圍繞這個「關聯點」,修辭對應,風格一致,這樣才能造成上下聯的和諧一致,否則很可能出現頭重腳輕、一張一含等不「穩」現象的出現。
四是合理轉假法。即利用出句進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做為「關聯點」。
看這個出句:客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樹雪。讀到此句,我們可能以為「雪」是關聯點,下聯應該寫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對句卻是:我是江南驛使,折來聊寄一枝春。此聯「關聯點」就採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實現了合理轉假:先從雪轉到梅,再從梅轉向春天,梅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尤如峰迴路轉,讓你感到此聯深遠的意境。
當然,通過學習,你會總結出更多找「關聯點」的方法。最後,講一下找「關聯點」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注意「關聯點」的首要性。即網上應對,應改變見字對字、見詞對詞的應聯習慣,即應聯首先考慮的不應是先對字詞,而應該是先找「關聯點」,找到「關聯點」,再組織字詞,這樣才能保證既「對」又「聯」。
二是要注意「關聯點」的穩定性。一條出句可能有多個「關聯點」,但他們是有主次之分的,我們要在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尋找最佳「關聯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出句找到最佳對句。找到「關聯點」後,要注意它的穩定,也就是在調整平仄或提煉意境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字詞進行修改,但這種修改應以不影響對聯的「關聯點」為前提,否則,就會造成因詞害義或因韻害義的現象出現。
三是要注意「關聯點」的有效性。找到「關聯點」,一定要注意上下聯聯意的合理,否則,即使找到「關聯點」,也不能對出好作品。比如說正對,在找到「關聯點」後,一定要注意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從不同的側面相互補充,形成整體。否則,就會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對雖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關聯點下注意要互相映襯,否則還是會出現「對」而不「聯」的問題。串對則要在找到「關聯點」的基礎上注意順連,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關係,否則又會出現只「對」不「串」的問題。
2、認真審句
部分聯友對句,大眼一看,出手就對,對完後,別人一點評,才發現,多多少少總有些失誤的地方。這說明聯友在審句時不夠細心,因而顧此失彼。面對出句,我們如何分析字詞呢?我們借一個寫景的出句,試著分析一下:
靜水飛花驚月影。
第一,出句都寫了哪些東西?看完例句,我們把「水、花、月影」羅列出來。
第二,能判斷出季節、時間和天氣嗎?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對句中出現「冰」、「雪」、「梅」等表現冬天的字詞。出句有「月」,時間應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應在夜晚的環境下找尋事物應對。同時還是因為有「月」,我們可判斷出應是睛天,所以我們儘可能不要讓「雨」、「霧」等看不見月亮的字詞在對句中出現。
第三,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調」嗎?其實,一個句子,就象一種顏色,它也是有色調的,它是「暖色調」、「冷色調」還是「中性色調」?只要我們細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調」來。就這個例句而言,出句活潑靈動,我們可以把它歸入「暖色調」。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清著名文學家金聖嘆因哭廟案被殺,臨刑前同其子女告別而作的一副聯)。其出句和對句便是「冷色調」。色調定了,那我們就要儘可能在這個色調下來應對,這樣才能使整聯和諧統一。
其它類型的出句,我們可以以此類推。通過總結,我們發現,應對分析有時就象破案推理,同一個犯罪現場,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卻能根據現場將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離十。出句分析,沒有捷徑可言,這需要大家平時一定要「細看多對」,「細看」就是為了使對句儘可能避免出現顧此失彼或現以偏概全的問題出現,「多對」就是為了提高對句速度。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提高對聯水平。
3、注意韻律 關於韻律,大家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忌亂腳。 原則上,對聯上聯必須仄聲收尾,即上聯最後一字應是仄聲,下聯必須平聲收尾。簡面而之,就是「仄起平收」。例: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聯末平對平或仄對仄,為亂腳,是為對聯大忌。例: 黨恩比海深; 人心向陽紅。 「深」和「紅」同為平聲。 對聯的韻腳上仄下平,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少數對聯反其道而行之,韻腳採用上平下仄,這是因為上下聯在表意上前後呈現順序的需要,以及遣詞用字的限制而採用的一種變通方式。由於這樣的情形在對聯中極少出現,這裡不再細說。所以真正的亂腳應是同平同仄。(幻虛空) 二是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下聯末尾三個字,連續用三個平聲字,也叫三平調。所以,在應用「一三五不論」的定理時,要注意,有這種情況產生時,就不能「一三五不論」了,而是要論了。例: 一年春作首; 萬事公為先。 還有的聯家也忌上聯末三仄尾,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儘管詩律中沒有提到,但同三平尾一樣(特別是音調也一樣)讀起來很單調,還是應當避免才好。 三是忌孤平和孤仄 一般來講,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論」的說法去寫聯,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聯當中除句腳是平聲外,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叫犯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個仄聲字,叫「孤仄」,孤平和孤仄都應該避免。如: 「萬事皆如意」,若改為「萬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當下現成」,若改為「菩提當下圓成」,即是孤仄。 孤平句只出現在句腳是平聲字的下聯里。同理,孤仄句也只出現在句腳是仄聲字的上聯中。 關於何謂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聯界一直有爭論,下面引用一些老師的話,我覺得足以將本題搞清楚了: 關於「孤平」,目前大多數都贊成王力教授的定義:除句腳是平聲字外,句子中只有一個平聲字的,屬於孤平。王力《詩詞格律》: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大蒙) 關於「孤仄」一說,是由「孤平」的概念類推出來的,忌孤平和忌孤仄應該是為了使得對聯聲律和諧,孤平的句子,會造成音韻不順,當然要盡量避免(犯孤平為詩家大忌)。孤仄的句子,因為仄聲還有上去入幾音,尚不顯呆板。所以可以通融。(蘇三) 簡單明了地記著以下的這三種情況:五言七言律句犯孤平,只有三種情況: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陽光在線) 孤平是詩律的專有名詞。但在聯律中,為了提倡音節交替和音律和諧,在提倡馬蹄韻的論述中,借用了這一名詞並衍生了相對於孤平的「孤仄」的說法。但往往會和詩律混淆而造成不少誤區。在聯律中確實可以放寬要求,只要音節交替,可以不避所謂的孤平孤仄之說。但要做古體的律詩或律絕,,則應遵守詩律。在比賽中,因要區分優劣,當然在聯意第一的前提下,符合馬蹄韻的得分會更高。故弄明白詩律中孤平的規定還是必要的。( L翠撥青松) 這一規矩通常只是針對短聯創作的限制。韻律的本質是為了滿足聽覺上的審美需要,對於五言七言的對聯,若後三字均為平聲,在斷句時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前兩種的語頓均以平聲收尾,違背了聽覺上的審美觀;後一種情形若按照意節說,還是抱著寬容的態度,偶有所見的,尤其在長聯的創作中。只是連續三字平聲,讀起來依然讓人感覺語調平淡,缺少變化,所以能避免當盡量避免。至於三仄尾,個人認為除了三種同聲調的需要避免以外,其餘的可以完全不必顧忌。因為仄聲韻還有三調的變化,在聽覺上不會產生單調的感覺,而三同聲不僅在聽覺上感覺單調,比如連續的三去聲,語調生硬,讀來拗口,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出現三同聲仄韻的概率比較小,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顧忌。(幻虛空) 四是忌失替,失對 撰寫對聯時注意平仄相對,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須交替使用,切忌失替,如: 韜略終須建新國; 奮起還要讀良書。 聯中「起」對「略」為仄對仄,失對(上下相同聯位置)。「起」與「要」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注意:「一三五不論」的原則,是要在迴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礎上應用的。在參加比賽當中,最好是盡量做到全論。 4、提煉意境 什麼是「意境」?國語辭典的解釋是:意境是文藝作品所表現的境界。而對聯的意境就是對聯所表現的境界。 文學作品中的部分形式,如詩、詞之類,特別講求意境。景、境、事、物觸動了作者的創作靈感,並且通過作者的形象思維,將它在自己的作品中再現而為讀者領會、接受,從而引起無限的想像,這就構成了一種不受年代、地域限制的情感上的共鳴、交融過程。詩、詞在各種文學作品中,最能發揮這樣的作用。而具有詩、詞內在特點的賦——駢體賦,既孕育了詩詞的對偶之法,又派生出了後代的對聯;所以,對聯除了講究對仗工穩,聲調諧協之外,也同樣應該重視意境的創造。古往今來的許多名聯,所以膾炙人口,歷久猶新,首先倒不在於它的對仗工穩、聲調諧協,而是在於它創造了一定的意境,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像,留下有餘不盡的回味。試舉幾例,以說明這一點,用助創作新聯,評價舊聯的同好者參考。 琴伴庭前月; 衣無世外塵。 此聯景語只在上聯,下聯純理語,聯語內在有「無塵」「瀟散」等傳統哲學意味的清逸之氣貫通。下聯若改一改,比如這樣: 琴伴庭前月; 簫吹嶺上雲。 雖表面上未脫節,境界與原聯相比差遠了。 另外有一則對聯故事,或許更可說明意境對於對聯的重要性。 一帝王率文武百官草原狩獵。忽一狂風,旌旗招展,馬鬃馬尾隨風飄揚,頗為壯觀。帝為景所動,出一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須叟暴雨驟至,眾人進帳避之。一學士咳嗽不止,問之則曰:雨淋牛羊,腥氣撲鼻。眾人大笑。學士不笑,一本正經道:陛下,我已有下聯,雨打羊群一片腥。君臣笑到咳成一片。片刻雨停,雲開日出,君臣復出。日照盔甲閃閃發光,一武將對曰:日照龍鱗萬點金。帝大喜,即賜武將金甲一副。兩個下聯,意境高低立見分曉。 是不是一定要用文言文寫的對聯,用進許多典故,方能創出意境呢?並不見得。如:「做些魚翅燕窩,歡迎你們老爺太太」、「落點殘羹剩飯,養活我家大人娃娃」,既無典故,又是日常口語,卻因它勾起有餘不盡的回味,所以也能引起人們的想像而成佳聯。 我曾經打過一個比喻:一個好的對聯,就象一個美女,不僅要天生麗質,還要有學識修養,一個沒有學識修養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花瓶而已。所以說,容貌之美與內在之美相比,內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辭藻之美與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們追求的。所以,我們在對句時,一定不要隨隨便便對完就算了,也學學古人的「推敲」,同一個意思,嘗試著多換幾個字或幾個詞,或面對同一個事物,多換幾個角度寫,看能不能化腐朽為神奇?
推薦閱讀:
※學好易經需要的基礎知識
※母乳攝入足不足?看翔看尿看體重!【長知識】
※衣服碼號知識大全,m、l等衣服碼數與身高體重對照表
※賦體知識 聽雨軒sjh
※奧運知識題庫——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