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你依舊不動聲色地微笑--吳哥窟遊記(三)

吳哥寺面朝西,下午是最好的參觀時間,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加之節假日,所以,人非常多。

三點鐘到達,人流如織,全景圖是無法拍出效果了,而且小吳哥有一部分正在維修,搭著綠色的維修布,拍出來又是遺憾。

吳哥遺迹實際上包括了位於地圖中央的大方塊——吳哥城(Angkor Thom),城東南方的吳哥窟,城東方和東北方的塔高寺(TaKeo),塔普倫寺(Ta Prohm),普力坎寺(Preah Khan),龍蟠(NeakPean),以及在東北方較遠地區的斑蒂絲蕾(BanteaiSrei)俗稱女皇宮等一系列的遺迹。它們基本上建於公元九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同期於中國的晚唐到元朝),當時真臘王朝是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帝國。而在他們東南面較遠地方靠近新粒河源頭的羅洛斯(Roluos)遺址則建於更早的年代。這些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建築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燦爛輝煌的文明。

我們所指的吳哥窟(AngkorWat),又稱小吳哥,它是整個吳哥遺迹最精華的一部分,故常常被用作指代整體。原名意思是「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所有寺廟中只有吳哥窟面朝西方,普遍認為它既是一座寺廟也是一座陵墓。它是吳哥遺迹中最大的廟宇,結構造型鬼斧神工。一條寬190米的護城河環繞成一個巨大的矩形,踏著七頭蛇彩虹橋,沿著優美的蛇身,穿過護城河穿過庭院,五座高聳入雲的聖塔逐層上升,錯綜複雜的長廊,精美的雕刻遍佈於迴廊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杆。

小吳哥的建築面積有19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中央神殿分三層,每層的走廊設計錯綜複雜並全部相交,走廊環繞著四周,顯露出中間的可使用空間。中心塔由第三層向上伸展達31米,距地面65米,是整體建築的綜合點。五座主要高塔象徵須彌山的峰,是印度教諸神的居所,也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吳哥窟的裝飾浮雕豐富多采,它刻於迴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杆之上,令人目不暇接。

小吳哥圍繞主殿第1層台基的迴廊被稱為「浮雕迴廊」,長達800米,牆高2米余,壁面滿布浮雕。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這些浮雕手法嫻熟,場面複雜,人物姿態生動,形象逼真。光是瀏覽這些壁畫,結合它敘述的故事,都夠你看很久。

人們都說,參觀吳哥窟是一場心靈的跋涉,想要真正詳細地了解它,需要長足的時間、靜靜的心態,慢慢感受。我們總共花了3個小時,也只能說是走馬觀花。

其實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發獃的地方,你應該坐在石階上,靠著那飽經滄桑的石柱,慢慢翻看一本關於吳哥窟的書,看著夕陽西下,安靜地獨享難得的靜謐,想必這樣的經歷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通往吳哥窟主殿的道路,歲月流逝,變化的是往來的遊人,不變的是朝聖的心情。

在吳哥的寺廟中,那伽(梵文「蛇」)的形象隨處可見。因為高棉人認為,作為水陸紐帶的蛇是富饒和保護神的象徵,因此,在柬埔寨的建築、雕塑和裝飾和商標中處處可見蛇的形象。而5頭蛇和7頭蛇,更是在印度都中常見的神物,據說在創世之初,神和魔就是用那伽攪動乳海,以求長生不老之葯。

在吳哥窟里有數以千計的仙女像,據說光髮型就有30多種。

通向主塔的台階陡而滑,只能手腳並用往上爬,寓意著通向天堂的路是艱難的,需要靠虔誠和毅力才能到達。由於太危險現在已不讓人進行攀爬了。而是另外搭了易於攀登的木梯供遊客登上主塔。

據說30多年前有一位法國女遊客在陡峭的階梯上失足摔死,她的丈夫悲傷之餘出資在台階一側修了扶手,從此這條著名的階梯也被命名為「愛情階梯」,聽上去,是很唯美的故事了。

寺內的僧人

和他拍照完,他用我聽不懂的英語說了半天,後來我終於明白他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我很大聲地對他說:chinese!!


推薦閱讀:

吳哥窟語音導覽 APP~走到哪裡點哪裡!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5(暹粒射擊篇)
雨林中的微笑:吳哥窟
柬埔寨 吳哥窟角景
邢彪攝影遊記《高棉的微笑——夢幻吳哥窟》

TAG:穿越 | 微笑 | 吳哥窟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