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為何一定要皈依於僧
在北海禪院參加禪修夏令營的北大學子
文/明賢法師
在茫茫生死大海中,唯有三寶有離怖救護的功能。而僧寶能身體力行地教導我們解脫之道。唯有謙虛謹慎,依從師僧善知識精進如法修學,才能日益增上戒定慧三學,直至趣證菩提。若無皈依願望,縱於聞思修皆能精進,也是枉費工夫。
僧寶難值遇
佛經中說,十方世界有無量諸佛,此方世界過去莊嚴劫有千佛出世,現在賢劫有千佛出世,未來星宿劫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乃賢劫第四尊佛。人壽百歲五濁逼惱 時,本不可能有佛出世。而釋迦世尊以大悲心不舍眾生來現世間。釋迦佛出世前,世間已很久沒有佛法,眾生都沒有聽說過「三寶」這個名字。自世尊出家成佛,世 間方有三寶出現。
佛陀以最殊勝的因緣在人間轉動三乘佛法之輪,建立清凈無垢的僧團,甚難值遇的僧寶才出現於世,佛法才能延續至今,我們煩惱的世界才得以有光明。
建立僧團,對於五濁的眾生世界來說,實在是非常艱難。佛陀當時悲心切切地準備組織僧團,先要向曾師事他的阿羅邏迦蘭與郁陀迦羅摩子說法,然而觀察到他們已經 死去。之後佛陀來到鹿野苑,應五位從前共修苦行道友請法,為轉四諦法輪。於是,五人各有所證悟而求出家,成為五比丘僧,如是僧寶才得以成就,如若不以佛陀 悲願的緣故,眾生便不能值遇僧寶,這是僧寶難值遇的第一原因。
此外,佛已滅度兩千多年,世間佛法的流傳歷經坎坷,甚至有些國家還產生過滅佛的法難。佛法在艱難中延續,而世間人追逐名利已經到達了幾乎失去理性的程度,在 這種情況下,還能值遇僧寶,是極為難得稀有之事,只有主動和僧寶結緣的人,才有這樣的可能。而我們在僧寶面前種植善根的機會又非常稀少,加之個人放逸懈 怠,對於善根修學不能策進,使值遇僧寶變得更加艱難。
皈依僧的意義
有人問,皈依佛、皈依法不就可以了么?為什麼還要皈依僧呢?當知,無論是阿彌陀佛,還是釋迦牟尼佛,他們都是僧,是在人間修行已經成就的僧寶。十方三世諸 佛,沒有一位不是現僧相而成佛的。而他們成佛之前,一定是在人間修行的。我們是人間的眾生,只有依止了在人間修行成就的僧,才有可能使我們脫離輪迴痛苦。
佛法與外道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是修行的基石,如果沒有這個基石,那麼修行就如在冰上建起華宅,不管你建得多麼漂亮,又裝飾得多麼豪華,夏天 一到,冰層消融,華宅終歸化為烏有。佛教雖以法寶為主,但是法寶的產生,必須由佛寶與僧寶來完成,所以三寶是不可分開的。
眾生流轉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為般若,業即成為解脫,苦即成為法身;般若為佛寶,解脫為法寶,法身即為僧寶。
三惡道眾生及天人都不具備修定、斷煩惱的條件,斷煩惱證菩提要利用人身,方能斷除有漏而證聖果。這也是佛陀教法須在人間實現的原因。佛法賴僧寶得以長住世 間。而僧寶是在人間真實面對煩惱,並進取無漏聖果的師長。僧寶為我們傳授佛法,引導我們走向究竟解脫,故應皈依。只要是在人間受生的眾生,唯有皈依人間僧 寶,才有解脫。這是人間眾生亘古不變的希望。
皈依僧的功德
得皈依處者,如得大地。不論顯密,皈依都為諸戒之本,從入佛門乃至涅槃,一切功德,皆從皈依起。皈依僧寶的殊勝利益無量無邊。《攝般若波羅密多論》云:
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
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優婆塞戒經》云:
若能皈依三寶,將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譬如有一個寶藏,全國人民搬運七年,搬之不盡,三皈功德比這還要大千萬倍。
皈依三寶者,四天王發願派遣三十六位善神,常為護持,所求如意,此世後世,常遇三寶,易得人天福報,或證究竟菩提。
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中將皈依三寶的利益總結為八種:一是成為佛的弟子;二是皈依戒為一切戒的基礎;三是減輕業障;四是不受人與非人的障礙;五是一切善事定會成功;六是能積廣大福德;七是不墮落惡趣;八是速得佛果。
綜上所述,皈依後一心依止三寶,師從僧寶善知識精進修學,懺罪積福,則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罪障自然消滅。有了三皈依的戒體,就為以後受所有走向證悟解脫的戒律打下了牢固基礎。皈依僧寶,正信凈修,則非人與魔無從干擾。
過去曾有盜賊入於居士家,剛把手伸入窗中時,主人捆住他的手而擊之,且擊且念皈依。盜賊憶念其詞,回去的路上,連惡鬼都遠遠地避開他。佛經中曾記載一位天人,天福盡故,要投生旁生、痛苦不堪之時,有天人教他誠心皈依三寶,依皈依三寶的功德轉墮為升,上升至兜率陀天。
相反,如果不皈依三寶,即使福報再大,臨命終時,也可能難逃諸苦;持戒發心,懺悔罪業,積集資糧等修行,都像沒有打地基的房子,所積功德沒有究竟依憑之處。(節選自《三寶論·僧寶論》)
文章關鍵詞:三寶佛法皈依僧僧團
相關新聞推薦閱讀:
※《講解皈依六支——牢記不忘》
※《佛子行》講記 | 佛教入門之皈依
※王菲自曝已經皈依佛門,懷上小女兒就必須要生下來
※皈依要略
※加行開示 皈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