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腫腿痛 別忘了去看血管外科
腿腫腿痛 別忘了去看血管外科 |
武漢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金 畢 |
發布日期:2011-12-22 來源:健康報 |
下肢血管栓塞也會要命 王先生平時身體健康,工作繁忙。在一次長時間出差坐車後,他突然出現小腿腫脹,走路困難,並且很快發展為整條腿都腫了。他馬上到醫院檢查,醫生說他患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症,必須立即住院進行溶栓治療,否則就可能致殘,而且還會危及生命。王先生經過住院治療肢體得以恢復。痊癒後,王先生感慨地說:「自己經常看點醫學書籍,也懂點醫學知識,以前只聽說過腦血栓、心臟冠狀動脈血栓,現在才知道腿上的血管也能發生血栓,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危及生命。」 的確,大多數人只知道腦血管、心血管會發生問題。其實,這兩個部位的血管有病,與其相連的其他血管也不會獨善其身。近年來,高脂飲食、高糖飲食以及以車代步等不良生活方式,使得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老年病的發病年齡大大提前,同時與這些疾病有關的血管疾病也有上升趨勢。但很多人甚至有些醫生對血管疾病認識不足,以至於臨床誤診、誤治率仍比較高。有不少患者出現了與王先生同樣的問題,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到血管外科就診,而是在其他臨床科室之間轉悠,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有的人病情越拖越重,最後只能截肢了。 肢體腫脹增粗可能是靜脈血栓 王先生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表現為莫名其妙地出現一側或兩側下肢腫脹、增粗、疼痛等,因此患者如果出現這些問題就應及時就醫。肢體之所以會腫脹,是因為下肢深靜脈為下肢靜脈血迴流的唯一主幹通路,一旦出現血栓,迴流受阻,就會引起嚴重的下肢腫脹及其他癥狀,有的人甚至會出現壞疽,並有發生致死性肺栓塞的可能。 在血栓形成的早期,下肢會出現腫脹、增粗、疼痛、皮膚溫度升高、皮膚顏色發紅等癥狀。一旦血栓遊離脫落,栓子可以沿著下腔靜脈迴流到心臟,繼之流向肺部,造成肺動脈栓塞而發生猝死。因此,可以說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個沉默的殺手。 哪些人可能得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包括手術後長期卧床或不活動的人,創傷、肥胖、高血脂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和腎病綜合征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口服避孕藥者,妊娠婦女,靜脈曲張者,長時間乘坐汽車和飛機的人等,其中手術病人和孕婦是深靜脈血栓的極高危人群。 特別提示一旦出現下肢腫脹,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應減少活動,防止因過多的活動造成血栓脫落。特別應該強調的是,不可對腫脹的肢體進行按摩,因為按摩更容易擠壓患肢,使血栓脫落而出現致命性的肺栓塞。 肢體疼痛麻木可能是動脈栓塞 引起肢體疼痛的原因很多,如神經系統疾病、皮膚與肌肉病變、周圍血管病變、骨關節病變、痛風與感染等。但只要是出現肢體疼痛,特別是老年人出現肢體疼痛一定不能輕視。在學校工作的張老師,因下肢疼痛輾轉多家醫院,分別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病變、坐骨神經病變、神經炎等,治療數月不見好轉,疼痛反而逐漸加重。後經血管外科醫生診治,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醫生為其選擇了創傷小、痛苦少的微創血管腔內治療——血管成形術加支架置入術。治療後病人肢體疼痛消失了,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張老師的疾病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下肢動脈出現阻塞時,肢體可以因為血液流動不足而出現很多癥狀。發病初期表現為肢體末梢稍冷,輕度麻木,活動後易疲乏。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患者在活動後會出現肌肉疼痛、痙攣及疲乏無力。只有停止活動、休息後才能得到緩解。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肢在休息時也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肢端發涼、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最終可導致患肢因嚴重缺血而壞死。一般來說,患此病的老年人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等疾病。 一旦出現上述表現,患者應及時到有血管外科專科的醫院去就診。 哪些人可能得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吸煙者、糖尿病患者、過於肥胖的人、不愛運動者、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人、有心臟病或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特別提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導致的下肢疼痛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但在天氣寒冷的時候發作會更頻繁。 |
推薦閱讀:
※誰讓心血管疾病「 中槍率」更高
※血管硬化要注意什麼,怎麼調養?
※(3)10秒鐘「清理」你的血管,血栓最怕這個動作,躺著就能做
※飯後堅持做這3個動作,疏通血管預防血栓
※廣告說血管有垃圾,一定要清理?可拉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