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與家庭健康】意凈不染,君子有終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國之將興,必有禎祥。
一個國家將要進入盛世太平,必有一些祥瑞之兆。
最祥瑞之兆莫過於善人與善法。
那什麼是善人善法?
善人是人們普遍接受奉行聖賢教育,善法是善書能夠得到普及。
我們這個時代,傳統文化開始大放光彩,從哪裡看出來?
《群書治要》失而復得,隱而復現。這是善書普及開來了啊!
也就是說這聖賢的教育,冒出了芽尖,所以這是祥瑞啊!
《曾氏家訓》上講,凡人修身,以斷惡修善為依靠。凡人持家,以讀書修德為依靠。
大家想一下,為什麼曾國藩,什麼都不在乎,都不傳給子孫,就傳一樣東西,讀書修德,斷惡修善。
因為你有這樣東西,你就可以有一切,你沒有這樣東西,一切都會變成沒有。
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叫執於一,萬事畢。
現在我們之所以很苦,讀的書很雜很多,因為抓不住這個一。
《黃帝內經》講,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
如果知道關鍵要領,一句話就解決了,就是學做聖賢。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是聖賢教學,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是當聖賢老師。
可教什麼?
不是教殺盜淫妄,而是教仁義忠信,斷惡修善。
在《詩經》上講,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也就是說,所有的老師教育,書籍出版,文藝表演,新聞報告,都要守住這一條原則。
你所講所傳播的東西,要是善知識是善念,不要是邪的思想,亂人心的東西。
把握住這點,你再去教孩子,為人處世就沒有大過了。
所以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善惡,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大惡。
如果善惡都不明白,那開口動手就錯了,錯了就是要受苦報。
你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大惡呢?
《朱子治家格言》中講,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現在很多人說,我怎麼善惡都分不清呢?
人不讀《了凡四訓》,真的善惡不明。
你即使學富五車,知識博士後,善惡也未必真的瞭然。
在《了凡四訓》這本書香門第,傳家之寶上面講到,元朝有位高僧叫中峰和尚,他是元朝國師,皇帝的老師啊!
在古代想要出家做和尚,極不容易,必須是世間第一等存心第一等智慧之人,才能做得。
當時中峰和尚住在天目山,有一群很聰明的讀書人上山拜訪老和尚,同時請教說,佛門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人行善沒好報,有人作惡家門興盛,這不是跟佛理不相應嗎?
中峰和尚笑笑說,因為凡夫正眼沒開,俗情沒有洗滌,常常把善的看為惡,把惡的看為善。是非顛倒,反而怪老天報應不公。
這些讀書人就不服說,我們是讀書人,怎麼連善惡都會看不清呢?
中峰和尚笑著說,你但說來聽聽。
一個讀書人就講,打人罵人是惡,禮人敬人是善。
中峰和尚笑笑搖頭。
又一個讀書人說,吝嗇不給別人錢財是惡,拿出錢財給別人是善。
中峰和尚又笑著搖頭。
總之讀書人講什麼,中峰和尚都笑著搖頭。
這樣大家就更不服了,既然你搖頭,就請你說說,我們哪裡講錯了?
中峰和尚告訴他們說,有益於人的是善,有益於己的是惡。
利他利人是善,自私自利是惡。
你為孩子好,孩子做壞事,打孩子罵孩子是善,你不打他罵他教他反而是惡。
你還縱容孩子,順著孩子造惡,那就是惡上加惡。
一個賭徒,你給他多少錢,他都拿去賭博,你給他錢是助他縱惡。
你一分錢不給他,才是對他真正好。
也就是說,善惡不看你作為形式,而看你存心實質。
這下讀書人沒有不服得五體投地的。
原來很多善並沒有看到善報,惡也沒有立見禍殃。
不是因果報應沒有,而是時間未到,或者世人迷惑顛倒,不能分辨什麼是真善,真惡。
我們晚上聽經聞法,會看《俞凈意公遇灶神記》,這裡頭把善惡講得非常透徹。
早年俞凈意公跟同學共結文昌社,幫鄉里人寫信,寫對聯,還教化一方,這在外人看來可是天大的好事。
但俞凈意公命運很坎坷。
天天做好事,卻沒有好報,他就憤憤不平,大罵灶神不公。
其實俞凈意公自己雖然做好事,但心卻沒有真正利他。
每做一樣好事,就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意惡,卻不知自省,看到美色動心,見到別人富有就起不平心,看到富貴人遭殃就幸災樂禍。
這樣只見人惡,不見己短,也從來不將自己這顆惡念講出來修改,所以周圍人自動遠離俞凈意公,俞凈意公不斷去考科舉都不中,差點抑鬱而終。
後來得遇貴人,明白善惡不在形式,而在心地。
馬上領悟到自己做多少善事,不是掛在名上就是掛在利上,這都不是真善,是偽善假善,這是用貪心貪婪去行善。
於是俞凈意公改名凈意,取意凈不染,君子有終之意。
從此念念利他,勤修善法,他的境緣就開始轉過來。
家裡沒錢的,開始轉為有錢,孩子走失的也回來了,多年沒考上功名的,也考上功名了,就連妻子雙目瞎盲,也轉為明亮。
當我們大家一起看了這光碟後,猛然醒悟,原來做善事要從心地里做出來,雖然我們平時沒有去做大惡之事,但如果你心念上惡念翻滾,妄想紛飛,那也是大惡啊!
如果心地上沒有轉過來,你的一切境遇,怎麼可能轉過來。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從哪裡做,從何處求呢?必須在心地上作求。
一念善則一念福,念念善則念念福。
一念惡則一念禍,念念惡則念念禍。
所以《太上感應篇》講感應之理,是真實不虛的。
為什麼世人不信呢?因為世人只看到表面形式,沒看到實質心地。
如若是真心利他行善,沒有不召得善報好果的。
所以當眾讀書人看到俞凈意公怎麼整個人都變了,大家都驚訝地說,這人心貌變了,便得這麼吉祥,究竟是做了什麼大功德?
俞凈意公笑笑說,我只是明白了善惡道理而已,在心裡不敢起惡念,所以相貌就變化過來了。
這樣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所以吉祥無比。
大家看連這些大讀書人都會看不清善惡,都會迷於善惡,所以才講出好人沒好報的憤世嫉俗之語。
如果你真明白善惡從自己心念上起修,就會對好人有好報這句話深信不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