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 正示迴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附:破妄念佛說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集法宣法師白話譯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有來客問曰:念佛三昧直指之說,最初開始於說明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之境界,最終則是求生於西方凈土的行願之門,無不究竟而完備。但是佛陀在經典當中有『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聲,能夠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之文句,我於此經典之語,不能完全無有疑惑。若是真的有此道理,如今觀察世間之人,無論其是富貴或是貧窮,於其盡其一生當中,沒有說不曾稱念過一次阿彌陀佛者,如是則應當皆能滅除如是種種之重罪,悉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了!何以世間之人依舊仍是愚昧無知業識茫茫,死亡之時如同落入滾湯之螃蟹,其上升或下墜實在無法了知其去處,所謂的滅除罪業之義理又何在呢?不應當是釋迦牟尼佛之言語是有所虛妄吧,期願師父您為我解釋回答。

  答曰:這真是問的太好了啊!彼娑婆世間尚未了悟之人,因為你如今之所問,於此念佛三昧之修行必定可以不再退轉,而且直接往生於西方凈土了!如今世間上修行之人,皆認為經典中的此段說法,只是善巧方便勸導眾生精進修行之語而已。豈能了知此乃是釋迦牟尼佛真實不虛之說,必定是不會欺騙我等眾生也。

  你難道不曾聽聞你自己在無量劫以前,與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同樣都為凡夫之義理嗎?然而我們世尊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以來,已經經歷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塵點之劫數,此塵點劫之數目,在《妙法蓮華經》當中有很明白詳細的說明。然而我等同樣也是在如是數量的時劫當中,居處於生死凡夫之地,漂零輪迴於六道之中。於其時劫當中所造的諸般煩惱結業,沒有辦法思惟限量,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從無量劫到今日一樣,其時間之恆久長遠是完全無有差異。我們生死輪迴經過的如此塵沙劫數,怎麼可以稱度思量呢。

  假使有人於其一生之內,不要說是修造其他的善法,只有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盡其一生之壽命,令其念佛之音聲聲不絕。隨其所稱念之阿彌陀佛名號,一句一句皆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然而盡其一生以及他生他世所稱念之佛號,其滅除的罪業之劫數雖然很多。可是若是相比於過去極大久遠劫生死以來之塵點劫數,正如同手指甲上的土,而要相比於大地上的泥土也!

  怎麼可以說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滅除多劫以來的罪業之故,而便更再也沒有其餘無量劫之罪業,而能障礙我往生於極樂凈土呢?而卻不知道尚未滅除之罪業,其劫數之恆長久遠,乃是無有開始無有邊際,與我世尊釋迦牟尼佛過去以至今日是同樣長久之壽命。而其數目實在是超過於如是八十億劫等數量劫數之外。這又譬如是一枝火把的火炬雖然是很熱,可是想要消滅所有大地上的雪,豈是很容易可以融解消化的。是故雖然念佛可以消滅罪業,然而卻未能往生極樂凈土者,其義理便是如此。

  況且人們長遠劫以來造業之心非常堅固,念佛片刻的時間其心力較弱,退步很容易而精進卻很困難。更何況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同為凡夫之時的前際,其劫數則轉而更加倍增。乃至煩惱無明是無始以來而存在,發心修行則是在最近之幾生幾世,其罪業豈是很容易消滅的呢?怎麼可以不仔細地思惟呢?

  如今所謂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以及臨命終時,一心不亂,稱念阿彌陀佛佛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乃至或有五逆十惡極惡之人,臨命終時地獄的罪火之相現前之時,只要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悉皆能夠往生於極樂凈土者。這實在是因為仰仗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能夠滅除罪業之威德神力,以一個短暫間隙之功德,承蒙阿彌陀佛快速緊急而救護的深廣大願之力也。

  就譬如壯士正在戰爭時落入敵人之包圍,在其臨於命危的倉促之間,遇到一位勇健之將軍,贈與他強力的弓箭和銳利之大刀,並且有良好的馬匹和好的鞭策。此落入包圍之壯士即時便勇猛奮發其心志,踴躍其身騎於良馬之上,奮力揚起威神武力,努力勇猛地揮刀挽弓。便能突出重圍出於敵陣,戰勝敵軍獲得功業,偃除賊寇國主施恩,歸回故鄉奉事其國主,永遠享受豐足安樂。而此臨終之人趕緊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蒙彼阿彌陀佛接引而往生極樂世界,其義理也是如此。是故佛經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

  然而這並非是指如今那一些念佛之人,心志不能專一,今日三,明日四,於種種修行法門猶猶豫豫的。或是見到目前一些兒聲色之境界,便被牽引拽將出去,全然無法把捉控制,就與那一些不曾念佛之人一般。便想要因為在稱一聲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真實的滅除多生多劫以來之罪業,使其便不能成為障礙,即得往生於極樂凈土,這樣的修行是可能達到的嗎?

  然而如此散心念佛之人,其稱念阿彌陀佛的聲聲之中,並非不能滅除如是劫數之罪業。但是因為初發心的時間比較遲緩的緣故,其得到果報而往生凈土也比較遲緩,其念佛之功德只可以作為他生他世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緣而已!若是能夠專心稱念而不停息,雖然可以成就聚集露水而成為河流之功業,怎麼可以和前面所說的比較其優劣高下和速疾遲緩呢?若是念佛之人能夠精進修行,能夠如前面所說之人一樣發勇猛心,那麼其往生凈土就猶如反掌之容易。如同射箭想要射中目的,決定沒有不射中的。是故可知散亂心念佛者,以及那些雖有志誠心念佛、而尚未能夠遠離於種種妄想者,或者是被如是的無量劫之外的罪業所障礙,故其往生之果報乃是在他生他世,不能即時相應而得到其功德。

  若是能夠激勵其音聲,竭盡其心志,勇猛精進而念佛者,既可滅除其念佛數目所相應劫數之罪業。由於其勇猛強健而精進之力量,其餘劫數之罪業,亦不會成為往生之障礙,便能在十念之間得到成就,無有障礙而往生於西方凈土。此義理乃是明了而可以知見,決定真實無有疑惑。豈可因為悠悠散散的念佛之人,雖有修行而依舊愚昧無知業識茫茫,其死亡之時如同落於熱湯之螃蟹一樣手忙腳亂,而懷疑釋迦牟尼佛乃是欺騙妄語,其言語是方便善巧勸導眾生精進念佛之說而已呢?

  是故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普遍覆蓋於一切時、一切處。能夠攝受我微小之善法,而使其入於阿彌陀佛的大願之中,使其與佛同一體性,並且拔救一切的眾生而將其安置於安樂之世界。使一切無量劫以來的罪業皆得消滅,又何止是八十億劫之生死重罪呢?如是則稱念阿彌陀佛之功德,實在是難可思惟測量,大乘佛法圓頓而橫超三界直捷往生之意旨,於此便可以得見。

  《凈土十疑論》當中云:『譬如十捆繩索編在一起的大繩索,即使是一千個大人也不能扯斷。但是弱小的童子只要揮舞著堅利的刀刃,須臾短暫的時間便可以將其斷成兩分。』就如同《觀無量壽佛經》下輩往生的因緣當中所說的,此是譬喻造惡眾生才一念佛、即得滅罪即得往生凈土也。

  此外又如同佛陀在世之時,有人在佛陀的眾會之中想要求取出家之因緣。其普遍經歷於一切的羅漢聖眾,而這些尊者都以道眼觀察此人宿世之因緣,大家都說此人永遠沒有善根,於是沒有人肯為其剃度令其出家。後來這個人來到釋迦牟尼佛之所,佛陀乃為其剃度。眾比丘以此事情前去請問佛陀,釋迦牟尼佛言:『此人雖然沒有出家之善根,但是他在無量劫以前,而這個時劫之久遠不是二乘人的道眼所能了知。此人因為入山撿取木柴薪火,遇到老虎,為虎所逼,於是爬上樹木以逃避危險,不知不覺忽然失聲稱「南無佛」。以其這一個稱念佛名之緣故,於是便能在此賢劫之中,能夠遇到我而剃度出家,後來將會契會佛道。』此即是說明那一些一生念佛,未能即刻獲得往生之果報,而於他生後世才能得以生者也。

  以此事情來比例之,則可以了知只要以一聲稱於佛名,雖然沒有明顯的稱念哪一尊佛,尚且能夠令人滅除罪業而得道。更何況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超過於十方世界的諸佛,專註於憶念彼佛,稱其名號所得的功德,其所滅除的罪業障礙,難道是可以思惟言議的嗎?《法華經》中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便是此種說法之證明也。

  是故可知,若是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精進而不休止,此念佛的功德實在是難以稱度測量。雖然是業障深重之人,有人因散亂心而退轉者,其於往生凈土之感應驗證,必定可以在將來得到結果。此外稱持佛號屬於口業,惟可論其功。而憶念佛則是在心,乃可彰顯其德。如是論功,則在於我之孜孜不倦的口稱佛號。若是彰顯其德,乃可見到阿彌陀佛現在於前。二者的義理不同,其高下優劣亦明顯可見。口稱佛號尚且有如是之功,更何況是心中能夠憶念呢?

  是故我如今因為你所問的問題,依照經典敘述其事,以表達於諸位一同修行而決定志向祈求往生之人,期願人人於此義理能夠如說而修行,慎勿疑慮而不信也。

  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

  念佛法門之廣大,普遍攝受一切的根機,容易進修而功德高大,乃是其他種種的修行所不能及的。最初始自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峰上初度演說,乃是一切大根器眾生之所歸向也。最終傳至東土震旦而流耀其光輝,使三乘之人皆能共證。於是令佛法的教化更加興盛,可以說是振古絕今。可以稱之為最上微妙不可思議,極為殊勝而廣大之法門者也。直到了東晉的慧遠祖師,於彼廬山之東林,唱導而建立其教化,即於當時而一同相和者,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人。

  慧遠祖師三次親自目睹阿彌陀佛之聖相,如其所願而往生凈土。當朝的士人劉遺民著作文章,立下誓言,亦見到彼阿彌陀佛親自為他摩頂,並且以衣服覆蓋其身體。此外與一同志向修行的闕公則等人,其臨命終時,悉皆隨從於慧遠祖師之修行而往生凈土。這些都是傳記里有所明文,實在是世間之人所共知共見者也。

  此外石晉時代的翰林張抗,只有持誦大悲咒十萬遍。劉宋時期江陵的僧人曇鑒,以其平日乃至一毫、一芒草之善行,皆悉迴向於往生凈土。南齊時代揚都的僧人慧進,發願誦持《法華經》,以之為凈土之行。而此三人皆已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可以說是修行而不虛妄也。

  張抗者,即是見到極樂凈土在其西邊屋子旁邊之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凈土之相才化去。曇鑒乃是親自目睹阿彌陀佛以清凈之水灑其顏面而曰:『滌除你的塵垢,清凈你的心念,你的色身和口業,俱皆能夠莊嚴清凈。』又親眼目睹水瓶中生出花朵,從禪定中出定起身後、即與寺中之僧人道別而往生。慧進因為誦經而導致疾病,乃發願製造《法華經》一百部布施於人,以填補他應當持誦之經典,經典製造完畢之後疾病便痊癒。忽然聽到空中有音聲讚歎稱善,然後隨即則往生。此三人之修行,其功德尤其是難以全部敘述。

  又有後魏石壁谷的僧人曇鸞,放棄仙道而修學佛法,修習凈土法門這個真正的長生無量壽之法。其臨命終時,乃令弟子等人高聲稱念佛名,而曇鸞隨即面向西方頂禮叩頭而往生,此時虛空中有天樂,緩緩從西方而去。

  隋朝的僧人道喻,以梅檀香木刻造三尺的阿彌陀佛之形像,並且發願求生於西方世界。後來也曾死亡之後重新蘇醒,而在其死亡之中親自目睹祥瑞之感應,見到阿彌陀佛告訴他說:『夜裡明星現起之時,我便來接引你。』到了約定的期限,果然便往生西方。

  而那些有大修行者,譬如唐朝京城長安的善導和尚。台州的懷玉禪師。汾州的啟芳、圓果二位法師。真州的自覺法師。睦州的少康大師。以及并州的惟岸法師等。皆是不離大乘菩提之心,建立弘誓立下大願,具足而修凈土之行。其靈感之徵驗非常昭明廣大,感動了諸天世人。而其說法利人之法雲,普遍覆蓋於一切,含攝包容而無有窮盡。其說法如雨而普遍沾染一切眾生之身心,充滿廣擴於一切萬物。其德行不只是簡單的一端,實在是不可以完整敘述啊!

  此外陳、隋時代於天台山的智者國師,以及天台宗傳法的列位祖師,如法智大師、慈雲大師等。宋朝初年永明寺的智覺禪師、長蘆寺的慈覺禪師。此等大聖德的大師,其修行超越於人天,其恩德降臨於三界眾生。乃是揭除昏暗道路的智慧法日,破除惡道苦處之大導師。這些大師皆是以此念佛三昧為自利利他,輔助世代教化眾人之聖道。其教化眾人之形儀既然已經完畢,則皆往生於極樂世界之上品蓮華也。

  此外唐代長安的凈真比丘尼,一生持誦《金剛經》十萬遍,即將命終前的五個月之內,十度見到阿彌陀佛,而有兩次神遊於西方極樂世界。唐代的房翥,因為曾經勸導一個人念佛,而感動幽冥之鬼神。長安的李知遙,因為五會念佛,親自見到空中有不可思議的神僧前來接引,而往生西方凈土。上黨的姚姓婆婆,臨終時念佛站著而往生。溫靜文的妻子,努力修行而如願往生。

  此外張鍾馗、張善和,皆是從事殺生之業,臨命終時地獄的恐怖之相已經現前,才十念念佛便得歸於凈土。石晉時代鳳翔一帶的僧人智通。宋朝明州僧人可久,由於觀看智者大師遺留下來的文章,從此一心專精修習。也是同樣神遊於極樂凈土,並且見到一些已經標定姓名的蓮華座。出定離座之後人們去探訪對照,全部都是如其所言而有此人。宋朝金太公、黃打鐵、吳瓊,最初皆是從事惡業,後來因為改過懺悔而精修念佛,其於臨終往生之時,皆有明顯而祥瑞之感應。

  荊王的夫人,觀音縣府的老太君,馮氏的夫人,雖然都是女流之輩,而其德行反而昭著明顯。是故可知念佛法門這個殊勝的法門,凡是有心想要往生者,皆可以從事修行。哪有在分別出家在家,男子或女人,也不論老幼、愚痴和智慧。也不排斥其是外道之流、極惡之人,最忤逆的一闡提之輩也。只要一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法音,尚且能夠生於善道。人們若是能夠至心念佛,豈有不能西歸凈土者。如是則只應憂慮人們不能修行,不必憂慮阿彌陀佛不會垂慈感應也。

  如今依照傳記所載,簡略敘述我所見聞者。俾使有一同志向之士,能夠見賢思齊,作為自己日用平常言行居止之間的警惕反省也。至於若是天下間四海八方廣大之地,古往今來長遠之時的種種往生事迹。由於我的耳目所不能接觸,所聽聞的並不廣大,其古今經歷的時間既然已經久遠,遺落而消失者也極多,又豈是我能全部描述的呢!

  正示迴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詳細探究種種的邪見之根源,實在是源由於不正見的師長朋友之教化也。雖然這也是宿世的業力所招感,可是豈能免於自己內心的見惑呢?無知迷惑既然是不離我心,其果報也必定難逃痛苦的惡趣。更何況是彼邪見如果一旦染污於神識,則萬般的教化也沒有辦法挽回其心。所以此《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便是由於此種因緣而作也。

  我才立下了著作此書之心志,即以此心緣於娑婆世界,由於種種業力所系之廣大痛苦,憶念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之逍遙自在。如此凈土和穢土交相參究,眾生之痛苦與諸佛之安樂互相顯現,無量廣大的義理之海,因此聚集於自心,法喜充滿盈溢於胸中,就如同不見到有我自身一般。並且思惟理事無礙,色身與國土互相圓融,有些實在不是我用紙筆口舌所能擷取描述的,這實在是猶如已經往生凈土了!如是的功德,實在是無量無邊。

  我如今期願以如上著作論述之功德,以及未來世有人觀見此文集而發菩提心,求生於極樂凈土的一切善根。使其如同法性之理,展轉流傳無窮無盡,再將自己的果報回入於因地,遍滿周佈於微塵之剎土,為其道行為其願力,迴向布施於一切眾生,使其一切功德智慧皆能圓滿成就,同得往生於極樂凈土。

  又期願能夠承蒙如上之念力,皆悉使得十方的國土世界海,以及娑婆世界的一切眾生,如同我所期願的,若是同行或不同行者,依報正報、色法心法,一時之間皆能趣入於極樂蓮邦之教主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的一毫端當中,悉皆轉變為極樂國土,人人皆能變現自在,遊戲神通,就如同阿彌陀佛所住之境界,永遠沒有遺留剩餘,我的願力方才圓滿。

  於是又重複一心,攝受我從無始劫以至今日,乃至盡於未來之際,無論是大功德或小功德,身口意三業所修的一切無量的善根,皆能現在於前,普遍與一切的眾生,對於極樂國土,至誠一心而迴向往生。仰祈諸佛以其神力,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以及觀世音、大勢至二位大士的功德之力。期願此念佛法門,期願此善根,能夠周遍於我之六根,以及諸手足肢體。令我的六根,境界與智慧皆能自在,遍滿虛空之界,皆為我之色身,悉能宣揚演說如是的凈土法門。以此五根色身,即在於一切的眾生之前,盡於未來之際,不生疲倦厭煩之心,至誠恭敬而供養之,就如同奉事世尊一般。並以五體投地,胡跪合掌,以至誠心奉勸之,勸導之以偈頌曰:

極樂世界最清凈,莊嚴微妙超世間。彌陀願力同虛空,相好光明亦如是。念念不離眾生界,普度我等生其邦。我等自甘生死中,歷劫沉淪莫超越。彼佛垂臂待已久,咨嗟彈指誠殷勤。光明欲發蓮華開,今正是時願生彼。身欲無常時欲過,眾苦交煎應當離。願速念佛同修行,盡此報身生極樂。

  此外又期願此文集之法門,恆常能夠存在於世間,就如同諸佛的法身,作為一切眾生不請自來之友,普遍利益一切有情,同得往生極樂安養。並願天龍八部,常常能來護持。於此念佛法門,不容遭受毀破消滅。就如同法性之理體,永遠得於流通,與諸佛一般常住於世。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終

  附: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念佛三昧者,乃是大雄大力的釋迦牟尼佛觀察此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等業力系縛之諸般痛苦,於是教人稱念彼阿彌陀佛,以求生於西方極樂國土之法門也。因為彼阿彌陀佛之身,以及彼極樂國土,乃是清凈無比,莊嚴第一,依報正報皆極為微妙,是故名為極樂世界。彼釋迦牟尼佛說法會上所有的大心菩薩,聽聞到釋迦牟尼佛之言教,而得以往生彼極樂國土者,何止有萬億之多。從此之後念佛法門之法流遍於天下,東土震旦西國天竺,從古代開始以至今日,依循教法而往生者轉為更多,實在是不可以微塵數、恆河沙來比喻其數量也。

  直至今日距離聖人之世愈來愈遠,人世的道德倫理愈漸淡薄澆漓,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境界現今仍然存在,於是乃錯解『諸法在心』這一句話而以為玄妙。於是便妄認自己胸中六塵緣影昏撓撓相者為自心,並認為極樂國土便在其內,而不求生於彼西方極樂國土,這實在是顛倒之至也。

  此六塵緣影之心,皆屬於現前六塵之境界而有,本來就無有其自體。現前果報之六塵境界若是消失無有,此緣影之分別心亦即消滅,云何更有彼極樂國土在此妄心之內呢?汝等又認為此心本在我人胸中,心比較小而在胸腔中,怎麼可以安住置著此廣大之極樂佛土呢?

  縱使所謂的悟道便以為諸佛的國土是在我人心中者,也只可以說是見性悟道,怎麼可以說極樂凈土是在心中呢?若是有人作如此的見解者,實在是名之為邪見。縱使是那一些天魔惡賊、外道種性者,也還超勝於這種見解。世間上沒有比此見解還更下劣者,實在是可憐憫哉!

  你如今若是想要悟得真實本然之心者,首先應當先觀察你所誤認的六塵緣影之心,本來就在你色身的胸懷之中,而此胸腔乃是住於色身之中,色身則居於國土世界之內。而此娑婆國土以及一切的清凈和污穢的世界海,皆悉在十方的虛空之內。此虛空界無有邊際無有外余,十方世界的依報正報,一切的世界皆是在虛空之中,此虛空之廣大無邊實在是難以思議。

  此虛空界雖然廣大,而我之天然不動真實本心,非有大小之形相而又極大,又能圓滿含裹如上最大的虛空。彼虛空界在我真實本心之中,尚且猶如一小片的浮雲,忽然間生起點綴於太清蒼天之中。那麼云何娑婆世界極樂國土等一切的清凈和污穢的世界海,而不是在我本然的真實本心當中呢?

  那麼釋迦牟尼佛說諸法在心者,實際上不是在你胸懷之中的妄想分別六塵緣影之心當中也,乃是在我現前一念本自真實之本心內也。此真實的本心,遠離於一切的覺知,超越於種種的見聞,永遠斷除一切生滅增減之相,非是始古、非是今時,其體性本來即是真如,而又具足含攝種種的妙用,乃是十法界迷悟之根本,實在是沒有辦法而可思惟言議其廣大啊!

  既然一切的報身國土,皆在你如今大覺不動的真心之中,與佛所證者皆是相同。如是則可以了知極樂和娑婆等國土,雖然是真實存有的境界,可是其乃是全部為我之真實本心。既然國土全然即是我之真實本心,則我如今任意於其中間,舍離東方取於西方,厭離穢土欣喜凈土,惡棄娑婆求生極樂。乃至憎厭生死、愛戀諸佛,於其之間任意地熾然著相而求,皆不離於我天然的真實本心也。

  由於如是而求,皆不離於真實本心之故。是故彼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現起之時,即是我本然真心之顯現;我本然真心顯現時,即是彼阿彌陀佛顯現。此外我之真實本心即是彼阿彌陀佛之心,彼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中之佛,乃是同一體性而無二無別。是故云:『唯心凈土,本性彌陀』也。並不是說在西方並沒有彼極樂國土、沒有阿彌陀佛,因此不須求生西方;而這一切只有在你生滅的六塵緣影妄想分別心之中,才稱之為唯心凈土、本性彌陀也!此外又云:『祈求彼佛,即是求於自心;想要求於自心,必須要祈求彼阿彌陀佛。』其義理旨趣已經相當分明了!

  云何如今之時,有一些破壞佛法的散漫僧人,清閑之道人和游逸之儒者,以及那些廣泛參究禪理者。其不知道即境界之當體即是自心,祈求往生並不妨礙真道之義理。反而於不二無分別之佛法當中,分別此是心內、此是心外,辨別境界、辨別自心,又教人舍離外境取於內心,背離境界趨向自心。使憎恨和貪愛之心念轉多,使分別之心更甚,而深深違背真實之義理旨趣也。

  一旦分別其為外境,便以極樂世界為外境,教人不必求生極樂世界。一旦分別其為內心,便虛妄亂相六塵緣影這個虛偽的妄想分別為心,而認為極樂世界是在其內。並且自己思惟此六塵緣影之心並無形質,因此又說本來沒有一切因果善惡之事、及修行證果之法。

  從此以後便放縱心意,虛妄地涉足於世間之塵緣,教人不須禮拜於佛,也不必燒香燃燈來供佛,更不必誦經懺悔發願等。將種種的善行,稱之為著相。其比較好的,便使人縛住心念令其不動,就如同一顆無知的頑石相似,以此而壞亂了真實的禪法。而更過份的則教人放任自如,並且說殺生偷盜淫慾之業,悉皆不實而如同空華,並不會妨礙於佛道。此人因為這種邪見,直接墮落而向著阿鼻地獄底部最下一層而住,其罪過更甚於殺生酤酒。一直要等到此見解能夠懺悔時,彼地獄之形相亦隨之而壞,如是方能得以出離。

  此外其對身外的田園屋宅、山河大地等其所依止生存之境界,雖然因為見到其是實有,不敢說其是無。同樣也是將其指為是心外之物,將自心與境界打成兩斷,不能得成片段使其心境平等一如。唯有對於自己著衣吃飯,因為貪愛口舌身體之念頭很重,不敢叱責其為心外。而對於天堂地獄,以及極樂國土等微塵數的他方世界,雖然曾經聽聞其名稱,因為不曾親見之故,直接便說其為無。反而說某某人於某某處很快樂,這便是天堂。某某人於某某處很痛苦,這便是地獄。從來不曾知道其真心非是虛妄,而同樣也真實具有天堂地獄,以及如微塵數的剎海世界也。而卻以此邪見教人不必求生極樂凈土,這真是愚痴之甚也。

  嗚呼!你既然不能認識不生滅的真心、含裹收攝了廣大的虛空,而妄認色身之內、方寸之間的六塵緣影分別妄想者為自心,這便是以賊為子,而不求於佛,其見解實在是卑劣也!《楞嚴經》云:『譬百千的澄清大海,卻放棄之,而只認取一小浮泡水漚之體,將其視為是全體的海潮,即是窮盡了瀛海渤海,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正是在指此輩之人。

  是以我之心性實際上與阿彌陀佛是同一理體之故。是故我阿彌陀佛的願力威德光明在我的心中,承受我心中愚痴之力,而廣作一切的佛事,無時無刻不引導於我。而我心亦於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大菩提心之內,修習念佛三昧而求生凈土的一切善行,無一善行不具足含攝了阿彌陀佛之功德,了知彼阿彌陀佛之功德,而成就了我之三昧。

  是故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始自最初之發心,終至於究竟成佛,無有一法而不直趨我心,因為我心即是佛心之故。而我之心亦於無始劫來以至今日,乃至盡於未來際,修習的一切三昧,無有一法而不攝歸於佛海,成就了本來之佛,因為佛心即是我心之故。如是則依報正報、色法心法,因地果地凈土穢土,雖然都是同在於一心,而實際上卻不妨礙一一各自有其分際,各住其位於一個真心之內也。

  以其乃是同一心之故,雖然凈土和穢土有所不同,可是所求的凈土並不出於真心之外。以其各自有其分際,雖然是同在於一心之中,而必定要舍離穢土、取於凈土也。舍離穢土取於凈土,則必定感應道交,見到彼本性彌陀。了悟本是一心,則凈土穢土各自有其分際,便可以悟知唯心凈土。若能如是而修,就譬如一滴之水投入大海之中,便與大海同一氣味,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也。豈有任何一個修行是虛妄棄置,不能成就其功德呢?

  如今鄉野中兩三家的村落里之愚夫愚婦,雖然不能認識凈土深奧之義理。可是以其相信實際上是有彼極樂國土之故,於其臨命終時,反而能夠得以往生。而彼畏懼有相、陷於頑空之人,因為誤認六塵緣影為本心,認為沒有心外之國土。是故雖然有在學道修行,還是要受生死輪迴之苦。如是則可以了知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威德願力,常常在於此世間,教化之事並不曾暫時停息。尚且想要攝取那一些逃逝而專門忘記佛之眾生,更何況是那一些憶佛念佛之人,豈不可以往生凈土也!

  此外彼極樂國土既然殊勝,那麼想要求往生者,也必定以深心而起於殊勝的願力和修行。或是單稱阿彌陀佛名號,專門持誦一個神咒。以及只有旋繞經行至心禮拜,乃至於燒香散華,六時懺悔。能夠完全撥除塵世之雜緣,一心專註精進修行。觀想阿彌陀佛的形相容貌,與其白毫之相,心中沒有放棄懈怠,臨命終後一定可以往生凈土。

  此外更加能夠孝順奉養父母雙親,恭敬奉事師長,以慈悲心而不殺生,修習十善業道。更再受持三歸依,具足種種的戒法,不違犯戒律威儀。並且能發廣大的菩提心,深信事理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進他人修行。如果能夠修習如此之法,亦得往生彼國。

  若是能夠得生彼國,不只是能夠往生凈土而已,又能夠了知如上前述的老實努力念念求生凈土之時,正是無念、無求、無生之理。何以故呢?即精進修行之當下即是無修,不是說不從事修行才叫作無修。

  若是真的以為一切都放下,善惡都無所執著,坦坦蕩蕩無所作為、無所掛礙,才是無修者,那麼其又如何異於斷見之外道呢?這不是愚痴是什麼呢?難道不曾聽聞古人以色相反而是無相,以深深的修行是為無修。以彼古人之言來比例此事,則法法皆是如此,怎麼可以不仔細審察之呢?

  如今思惟憶念人命無常,轉個呼吸氣息之間便到了來世。又況且加上塵勞之事連環相續,就如同鉤鎖鐵煉一樣不斷。若是不能在世間之事縈繞於心,塵俗勞苦鬱結於念頭時。以及正當順利得志、休歇停手不得之處,用力一刀割斷。發起信願努力修行,儘力向上一跳,怎麼可以應念而生彼國。是故我今恭敬作禮,奉勸一切的佛子,皆當一心精進而修行也。

  此說乃是因為我故鄉的人士李居士,作勸人念佛圖,請我著作語言於其中,是故敘述此說。時洪武乙亥年九月二十日書附。

  舊跋

  凈直我過去閱讀雲棲蓮池大師的法語,便知道有凈土這一個法門。然而心中猶自以為凈業和禪宗,正如同春天的蘭花、和秋天的菊花一樣,不妨各自擅長其優美。尚未了知凈業即是無上的深妙禪也。

  自從丁亥年冬年,登入於祖師之堂,禮拜蕅益大師,聽聞禪宗和凈土不二之談,說是不但不可以區分而別異,同樣也不必等待去將禪凈二者會合。雖然非常仰慕蕅益大師之高見,可是心中卻暗自懷疑之。如今閱讀此《念佛直指》,才相信蕅益大師實在不是自己臆測之說。同時也相信永明大師禪凈四料簡之言語,實在是不欺騙我人也!

  是故努力募集眾緣,以刻印流通之,而眾多之蓮友亦歡喜樂於贊助。這應當是阿彌陀佛的弘誓願力,普遍貫徹於人心已經非常久遠了。刻板既已成就,敬跋數語,以表明我心中之法喜。

辛卯中秋望月,凈業弟子車凈直書於四蓮居,時年六十。 

推薦閱讀:

[文論!]——第二十二天
楞嚴經講座 二十二集
意境最美的二十二首中國古詩詞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蟲魚下品-?(音噎)?(烏紅切)
懶爸爸逐句讀《論語》之二十二

TAG:白話 | 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