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場]]2014巴西世界盃觀賽指南,男女生齊狂歡!
看看這幅圖,其實越位很好理解:傳球的那個傢伙,把球傳出去的一瞬間,紅框框里的那個傢伙,身體處在紅線的左側了。這就是越位。 這一條很有料!!! 比賽中,當隊員處於下列情況時,即為該隊員處于越位位置:1、在對方半場。2、較球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3、在該隊員與對方球門線之間,對方隊員不足兩人。上述三項條件中,若缺少任何一條,隊員均不屬於處于越位位置。 【拿本本記一下】:若在本方半場接球,哪怕你越了100個身位,那都不算越位滴。 越位規則是在1874年的足球規則中正式規定的,這部規則就是著名的《劍橋法則》。不過,那時的越位規則跟現在的越位規則有很大的不同。當時規定:攻方隊員攻到前場,前面守方隊員如果只有兩個人(包括守門員)時,那麼這個進攻隊員就算越位了。 【再拿本本記一下】:上圖那種情形,在當時並不算越位。 19世紀70年代初,足球運動開始在西方等國盛行起來,那時,普遍重視進攻,而不大注意防守。這從當時一些國家常用的比賽陣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鋒線隊員竟多達六七個。攻方攻到前場,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勢不可擋。守方一搶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襲成功。這樣,由於進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與守的力量極不平衡,嚴重地影響了球技和戰術的發展與提高。另外,由於攻守雙方缺少人數上勢均力敵的對抗,比賽也就不那激烈和精彩了。為此,一些人便在戰術陣形上動腦筋,有些人則在規則上想方設法給進攻一方以適當的限制。現代越位規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1925年,國際足聯修改了越位規則:隊友傳球時,第一名進攻球員前面的防守人數,原先是2人為不越位(一般指門將和一名後衛),這一年則改為1人為不越位(一般指門將)。這種規則一直沿用至今。它對足球運動技術和戰術的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越位規定的制度,也沒有足球運動的今天。 越位規則改革以後,就迫使球隊必須對防守引起重視,而查普曼[槍手第一任教父,比溫格老爺子紅多了]就是最先洞悉這一規則的人,遂率先應變,創造了「WM」陣型。基於此,查普曼也被稱為「現代足球的後衛之父」。當然了,查普曼在世界足球歷史裡的地位,遠非這一稱號所能形容——老爺子那就是建築界的魯班,飲食界的伊尹,奇葩界的某姐。 強推一個知識點:手拋球有點特別,如下這種情況,是不越位滴。
「造越位」:就是本方防守球員站成一條線,對方進攻球員一露頭就被邊裁揪住了。 「反越位」:你不站成一條線嗎?那老子就傳出斜傳球,利用速度奇快的前鋒完成超車,突破掉你的後衛線。像特里、范比滕這些速度慢的後衛,好像面對字母羅和西西公主,一般不敢太往前壓的。 還有一種情況哦:當球員小A傳球給禁區里的小B[沒越位] ,而他們的隊友小C已經越位了,但是這孩子沒拿球也沒參與進攻——根據最新的越位規則,這種情況是不吹罰越位的。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可以把你女人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里——當然了,也許她壓根就不會問:「哎呀你看,怎麼傳球的時候有兩個人明明是越位了,裁判還不吹耶好奇怪!」 2.進球怎麼判斷? □進球,就是球的整體(整體就是100%)越過了門線(門線就是球門前的那道大白杠杠)。 開場開球時,如果是開球的那一腳直接進球就是無效,球在那擺著相當於比賽還沒開始,須要有人先觸球恢複比賽,說白了就是從中圈開球到進球,中間至少得有兩個人碰到球。 [中圈球其實就算是個間接自由球。間接自由球:因某些原因(如對方越位)中斷後恢複比賽的一種方式] 如果球在空中先整體出界再整體越過球門線,進球無效(極個別角球會如此)。 手拋界外球直接越過球門線進球無效,判球門球。 守門員用手拋球直接將球拋入本方或對方球門(極少數),進球有效。 間接自由球直接攻門,進球無效。但和手拋界外球一樣,如果球在空中被對方或本方球員除了手以外的身體部位碰過了再整體越過球門線,有效。 好吧,來做幾道練習題:1.邊線球直接擲進球門,這樣的進球有效嗎? 2.如果是對方門將碰了一下又進了呢 3.如果砸到對方後衛進了呢 4.如果砸到對方後衛的手進了呢 5.如果是扔的時候風大刮進去了呢 參考答案:1不算2算3算4看裁判吹不吹犯規5不算。 3.紅黃牌巧區分 □只有主裁判才有資格出示紅黃牌!除了他之外,任何人對場上球員出示紅黃牌,都會是無效的,比如語文老師、數學老師、政治課代表等等。 □只有球員的行為略顯過了頭(如背後放鏟、說不文明話),主裁判才會發給他一張黃牌。如果該球員拿到一張黃牌後,仍不知收斂繼續亂搞,那主裁判可以再給他一張黃牌,於是: 一張黃牌+一張黃牌=一張紅牌。 合併同類項:兩張黃牌=一張紅牌。 也就是說:兩黃換一紅,該球員被罰下去了。 該球員被罰下去,規則並不允許別的球員遞補他——也即是說,不同於官場或是職場的那種補缺,至少足球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罰下去本方就少了一個人應戰。 □除了兩黃變一紅,還有一種得紅牌的辦法:該球員嚴重犯規,這種犯規至少相當於地震五級以上的那種,比如以很野蠻的動作鏟廢對方、往對方小夥伴臉上吐唾沫,等等。 □小貼士:裁判是不會改判的,不管這個裁判有多麼寬廣的心胸,哪怕他意識到自己判錯了,哪怕他是觀音菩薩,他也不會。 根據國際足聯的賽例,球員在不限於以下情況下皆會遭受黃牌警告: 1.不君子行為。比如福勒趴草地上模擬吸毒的行為。 2.以口頭或動作對裁判的判決持異議。愛用這一招的球會主要有:巴薩,拜仁,皇馬,切爾西,等等。註:排名不分先後,但一定要有主次。 3.持續不斷地違犯或惡意犯規。那個阿根廷的教練,叫比拉爾多的,可是鼻祖級人物啊。 4.阻礙球賽進行。球迷裸奔進場倒是算,不過球員好像並不太常用這招。 5.拒絕遵守球例規定守方與角球或自由球發球點的指定距離。這就是傳說中的瞎站!那些越大牌的球員,越偏好這種江湖正道人士所不齒的行為。 6.未經裁判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區。連公司都在大門外掛上標牌:「某某重地,非請勿入!」你亂走亂闖,自然是要給牌的。 7.未經裁判許可離開比賽場區。意義同上。 8.故意拖延比賽時間。通常領先的一方,而且領先的並不多,才會授意門將干這種行為。 9.過分的進球慶祝(脫掉上衣等)。以前脫衣是不出示黃牌的,但是隨著世風日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審美底線的不斷下降,當眾脫衣已經淪落為很拉風的行為了,確實值得好好教育,對國際足聯贊一個! 10.假摔。假摔鼻祖因扎吉,假摔比某些球員的真摔還逼真幾個像素。 11.衝撞門將。引用《孔乙己》里的一句話:門將,是能衝撞得嗎?! 12.非運動精神行為。看對方球員倒地了,不單不去扶一把,還從人家身上踩過去。 13.用語言或動作表示異議。一般發生於隊長身上居多,比較經典的是德羅巴代表切爾西時,沖裁判咆哮的一幕幕。 14.連續違反規則。相當於象棋里的將軍,同樣的一步棋不停的將對方——哥們你有病嗎? 15.踢角球或自由球,不與球保持必要距離 ( 10 碼 )。大牌球員的最愛,小牌球員也跟著學會了。 由於可供警告的範疇十分廣闊,裁判有斟酌處理權決定遭受警告的違規行為,而國際足聯亦有大量指引協助裁判的判決。 根據國際足聯的賽例,球員在不限於以下情況下皆會遭受黃牌警告: 1.第二次被出示黃牌。 2.嚴重犯規,包括從後攔截而危及對方球員的安全。比如背後放鏟,把人家鏟得嗷嗷叫,給紅牌不冤枉。 3.凶暴行為。給紅牌都輕了,應該加罰。 4.向對方球員或其他人士吐口水。嚴重的不道德行為,必須把這種人趕下去。 5.蓄意手球引致對方一個進球或一個明顯的進球機會被破壞。 6.當一名球員正向著球門推進,並構成一個明顯的進球機會時受到對方球員蓄意犯規所破壞,而該犯規應被判罰一個直接自由球或點球。 7.用攻擊性、侮辱性或唾罵性的言語。 8.禁區內故意手球。 【又要拿小本本記啦】:若在比賽結束前,一方球隊先有五名球員被出示紅牌,比賽會立即宣判結束,並判該方球隊 0-3 負 。 還有一種情況:一支球隊打著打著,由於紅牌或傷病的因素,場上只剩下了7名球員,那這時裁判就要判這支球隊輸球的,比賽到此結束。 紅黃牌的產生,要從1962年智利世界盃說起。 智利世界盃因為屢現粗野的犯規而被載入史冊,多場比賽上演了武鬥,致使30多名球員受傷。最著名的一場比賽,就是東道主智利與義大利的對決,智利一名球員被踢斷腿,義大利一名球員被打斷了鼻樑,藍軍還有兩名球員被罰下。貝利也成為了這屆骯髒大賽的犧牲品,他在小組賽第二場就被野蠻踢傷了。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英格蘭隊與阿根廷隊在1/4決賽相遇。比賽進行的很艱難,雙方的場上動作都很粗野,瘋狂的鏟球不斷。第35分鐘,阿根廷隊長拉廷因為與裁判交涉而被罰出場,不過拉廷並不願退場,場上陷入僵持,阿根廷隊員與裁判發生衝突,英格蘭隊員也上來出言不遜。 比賽進行的很混亂,最終英格蘭隊憑藉多打一人的優勢,依靠喬治?赫斯特的進球1:0贏了對手。不過比賽剛結束,拉姆塞教練就上前阻止英格蘭隊員與對方握手,並稱阿根廷球員是一群「野獸」,招來了非議。 正是這場比賽,催生了紅黃牌制度。1966年世界盃舉行期間,當時英格蘭球員查爾頓閱報才得知自己在對阿根廷的八強賽事中被記名警告,於是向世界盃委員會查問。被此事困擾的雅斯頓(裁判委員會主席)從溫布利球場駕車回家途中,偶然發現交通燈的紅色和黃色燈號,可以應用在球場上,作為向球員及觀眾清楚表示球員被記名警告或被逐出場的標記。 雅斯頓於是向國際足協建議訂立紅黃牌制度,並於1970年世界盃開始廣泛使用。在此之前,裁判員僅口頭告知球員已被記名或逐出場。黃牌及紅牌可免除語言誤會,更清楚的執行原有的警告及驅逐離場條例,然而黃牌及紅牌直到1992年才正式立例成為足球比賽的球證指定裝備。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引進了紅黃牌和換人制度(可以換2人),是足球發展的一大進步標誌。這兩種制度確保了球隊之間可以公平競賽,不會出現心懷不軌的球隊使用殺傷戰術,導致對方球員受傷下場球隊人數就處於劣勢的情況,也杜絕了此前世界盃中球員用粗野犯規與對手球星「兌子」的情況發生。後來的事實證明,好的制度確實行之有效,本屆世界盃沒有一人被罰下。最關鍵的,貝利也沒有再次受傷。 世界盃賽場,一般累積兩張黃牌就要停賽一場,得到一張紅牌則停賽一場(這是各聯賽的慣例)。世界盃有一項「特事特辦」的規則:球隊打到半決賽,之前所有的黃牌清零。在半決賽中如果不得到兩張黃牌或一張紅牌,是能打上決賽的。2002年的巴拉克,如果穿越到現在就不會有遺憾了。不過,今年德國隊很有戲的哦。 西甲五張黃牌停賽一場,一張紅牌停賽一場,不過西甲的優越性在於:你可以對紅牌停賽進行上訴。德甲也是五張黃牌停賽一場,義大利是四張,法甲則是三張。 英超比較奇葩:停賽最基本的規則:1、某場比賽得兩黃變一紅停一場;2、某場比賽直接紅牌,則分為一般戰術犯規停一場、而惡意犯規或違背體育道德的犯規通常停三場,特殊情況可加罰。3、英超聯賽累計黃牌達5張,自動停1場;滿10張,停2場 ;2月份後達到5張,不停,罰款。 第2講 誰去巴西 1.三十二路諸侯下巴西 □一共有32支球隊參賽,來自於六個大洲。南極洲還沒住人,所以沒有派出球隊參賽。 □參賽名額並非是平均分配的。這跟參加奧數一樣的道理,成績好的班級自然派出的學生多,成績差的班級要被縮減名額的,反正讓你去也是陪太子讀書。 □巴西最彪悍,一共巧取豪奪了5個冠軍,義大利最狗屎運,克服天災和人禍硬是弄了四個,德國最鐵人,跑到肺出血也集齊了3個。但是記住,一定要說自己是阿根廷或者荷蘭球迷哦! □美國也進世界盃了,不過並不是奪冠熱門。俄羅斯也進世界盃了,依然不是奪冠熱門。中國沒進,更不是奪冠熱門了。美國的籃球強,俄羅斯的體操強,中國的乒乓球強,但是世界盃不比這個。 總結:國家只要大而強,就會有充足的影響力,干足球P事。所以不要片面的以為足球就代表一切,足球不強大該咋活還咋活。但是,對於男人來說,沒有足球可不行。這是兩個問題,一定要弄清。 歐洲足球的整體水平最高,一下子就分到了13個參賽名額(除了羨慕還TMD有什麼辦法)!南美一共才那麼十個正常國家,卻給了6個名額!不要那麼憤憤不平嘛,話說這兩個大洲都很強——有數據為證:世界盃一共舉辦了19屆,歐洲隊拿到10個冠軍,南美小夥伴們也拿到9個冠軍。 非洲有5個球隊參賽,中北美有4個,亞洲有4個。澳大利亞是大洋洲球隊,但卻是代表亞洲參賽,其實就相當於A這個孩子是B省人,卻到C省參加高考……差不多一樣的道理。沒辦法,都是為了政策上照顧幾分啊。 還有不少歐洲傳統強隊沒有殺入決賽圈:1、塞爾維亞,曾經號稱歐洲的巴西隊;2,、丹麥,曾經創造歐洲杯「丹麥童話」的北歐球隊;3、捷克,老牌歐洲勁旅,一次歐洲杯冠軍和兩屆世界盃亞軍得主;4、瑞典,一次世界盃亞軍得主,曾經的「瑞典三駕馬車」名聞遐邇,現在依然有「奉先」伊布壓陣;5、愛爾蘭、威爾士,基恩和貝爾的球隊,想必拿到亞洲定能滅日滅韓吧;6、羅馬尼亞,名將輩出的國家;7、土耳其,最近10年最熱血的吊絲球隊;8、烏克蘭,與捷克有得一拼的東歐兄弟連。這九支球隊,亞洲參賽四強與他們對陣,恐怕都沒戲。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釋然吧。 「金磚五國」只有巴西、俄羅斯參賽,中國、印度、南非沒有獲得參賽資格。巴西、俄羅斯足球開展的很好;中國、印度一個搞乒乓球一個搞板球,南非好像也是搞板球多一些。2013年世界各國GDP排名32強,有14個國家沒有獲得世界盃參賽資格。這也許是總結:經濟是一種模式,足球是一種傳統。 2.魔咒,魔咒! 世界盃還沒開始,一個個恐怖的魔咒已經籠罩在了巴西的上空,不少的傳統強隊在開賽前就被詛咒了。 □顏色魔咒:準確率接近90%! 19屆世界盃上那些名垂青史的冠軍,有16個是穿著傳統色球衣贏得決賽的!只有1958年穿著藍衣的巴西和1966年穿著紅衣的英格蘭,以及2012年的西班牙是意外。 而即便是在淘汰賽中,穿傳統色的球隊也贏的更多,贏球比例約為70%,延續著「色彩魔咒」的強大威力。 每支世界冠軍隊都有自己沿襲了近百年的傳統球衣顏色。大多數國家隊的傳統色都和他們的國旗顏色接近,最明顯的無疑是巴西和阿根廷。英格蘭和德國選擇白色,是因為他們認為白色象徵幸運,而且在黑白電視時代容易辨認。 球衣的色彩可以給球員帶來心理暗示。傳統色成為球員的圖騰、球隊的血統象徵,每支球隊出場時都希望穿著自己的傳統色。身穿傳統色球衣出戰,球員們就會感覺與祖國同在,戰鬥慾望旺盛。 這其實也就是說:顏色很可能決定冠軍的歸屬——這是多麼CD的現實啊,虧那些評論員還在那兒唾沫橫飛侃侃而談! 只有巴西能征服「世界」! 世界盃歷史上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巧合現象是,鮮有球隊能在自己國家所屬的大陸之外奪冠,能打破這一魔咒的只有巴西人。在前17屆世界盃中,除了1958年(瑞典舉辦,冠軍巴西)和2002年(韓日舉辦,冠軍巴西)外,所有冠軍球隊都來自自己國家所屬的大陸。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之後歐洲殖民者用槍炮征服了美洲,與此同時他們也把足球傳播到了這裡。500多年後,歐洲人發現,他們當年可以在美洲征服當地的原住民,但卻無法在美洲征服這裡的足球!在世界盃近百年的歷史當中,凡是在美洲舉辦的比賽,全部是美洲球隊奪冠,2014年,歐洲列強們能改寫歷史嗎? 導致歐洲球隊在美洲發揮不佳的原因,說來還是有幾個的: 一,水土不服。看看亞馬遜河湍急的河流就知道了,這個大陸的降水有多豐富!即便是在冬季,這片詭異的大陸都充滿濕氣。更別說,住在歐洲大平原的小夥伴們,哪見識過南美這麼高海拔呀!TNND,TDYD,動不動就5000米的高度! 南美與南非同處南半球,四季恰好與地處北半球的歐洲相反。北半球烈日炎炎,南半球卻恰逢嚴寒。來自歐洲的球員肯定有些不適應,發揮失常在所難免。而來自南美的球員可以說是主場作戰,佔據天時地利,至少不會對天氣不習慣。雖然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很多大牌球星在歐洲淘金,但他們畢竟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到南半球如魚得水。 上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著名「國門」托尼?舒馬赫指出:「南美大陸各種因素明顯對南美人有優勢。那裡的高海拔讓人難以忍受,有的比賽被安排在中午進行,氣溫高達45攝氏度。」 推己及人,如果你家住在北方,那麼你坐上汽車去梅雨的洞庭湖試試;或者你住在南方平原區,那麼你現在坐上火車去拉薩試試! 二,歐洲聯賽很坑爹。不單有場場必爭的國內聯賽,還有各種不要臉的國內杯賽,以及絲毫大意不得的歐冠聯賽,一個賽季大半年下來五、六十場,有時候10天打3場也很正常!尤其是世界盃年,為了給國家隊拉練騰出時間,各大聯賽還要壓縮比賽時間,於是這種高密度的賽制就掏空了球員們的體能了。 其實,美洲球隊到了歐洲參賽,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水土不服,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不到。天時是氣候不適應,地利是沒有了高原主場,人和是缺少了自家球迷的鼎力支持山呼海嘯。同樣一個水平的球隊,主場和客場戰力那可是有很大差別的。 各種榮譽很坑爹! 只要奪取了世界盃前的那屆聯合會杯,那麼就別想奪取世界盃冠軍。聯合會杯至今已舉辦了8屆,此定律屢試不爽。1997年聯合會杯冠軍巴西,2001年冠軍法國,2005、2009年冠軍巴西都未能倖免。話說巴西隊又奪得了2013年聯合會杯的冠軍,這又是被詛咒上了! 自1930年世界盃開辦以來,上一屆的美洲杯冠軍就不可能在世界盃上奪冠,此魔咒80年來無隊能破。烏拉圭奪得了2011年美洲杯冠軍,南美洲啊,又一支球隊被詛咒! 自從西德隊在1972年贏得歐洲杯冠軍繼而勇奪1974年德國世界盃冠軍後至今的36年,凡是贏得歐洲杯冠軍的球隊都在接下來的世界盃賽上無緣登頂。此魔咒已於2010年被西班牙破解。2010年情況:西班牙是08年歐洲杯冠軍,面對「歐洲杯魔咒」他們毫不畏懼,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南非首捧大力神杯,魔咒告破。這也就是說,本屆西班牙好像遊戲! 自1956年歐洲金球獎開始評選以來,在世界盃前一年獲得此殊榮者,所在的國家隊都無法在世界盃上奪冠。C羅獲得了2013年金球獎,葡萄牙啊! □貝利捧誰誰死! 2006 年世界盃,貝利預測「巴西和德國將會師決賽」,結果被義大利和法國隊取而代之。2004年歐洲杯,貝利先後看好義大利、英格蘭、法國和葡萄牙,但笑到最後的卻是希臘。2002年世界盃,貝利拋出驚世言論,他認為自己祖國的球隊很難小組出線,但被貝利「詛咒」的巴西最終奪冠。同樣在那屆世界盃,貝利看好的法國和阿根廷卻小組都未能出線。貝利1977年首次訪問中國時曾表示:「中國隊很快就能進入世界盃。」這句話之後,中國隊苦苦掙扎了20多年,才在2002年勉強擠入世界盃。接著,1991年女足世界盃上,貝利進一步表揚中國男足,認為中國男足十年內能邁入世界一流行列,結果到現在,中國男足根本不入流。不過到目前為止,貝利對了幾次,如2012年的西班牙。本屆世界盃,貝利看好西班牙和德國,看來這兩個國家要悠著點了。 二次相逢勝者為王! 在淘汰賽階段,若小組賽同組兩隊再度相遇,比賽的勝者就可獲得冠軍:1954年西德決賽勝匈牙利、1982年義大利半決賽勝波蘭、1994年巴西半決賽勝瑞典、2002年巴西半決賽勝土耳其。「二次相逢勝者為王」的定律已經出現過四回,值得注意的是,這四次比賽的「首回合」交鋒賽況都不利於最後的冠軍,即使取勝也是磕磕絆絆。 26歲建功立業! 最近幾屆世界盃的金球獎和金靴獎得主年齡大多在26歲左右,羅西、馬拉多納、斯基拉奇、齊達內、羅納爾多等都在26歲那年成了世界盃的主角,這說明26歲是球員成名或成為超級球星的黃金年齡。照此算,本屆世界盃年齡在26歲也就是1984年出生的球員有可能獲得巨大成功。看一下各強隊名單,目前的人選包括托雷斯、羅本、伊涅斯塔、羅比尼奧等,這些人有可能在本屆杯賽上大紅大紫。而萬眾期待的梅西現在才23歲,在這一定律下要想成為球王有點困難。1998年的羅納爾多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22歲的大羅狀態並不比現在的梅西差,可他的冠軍加冕禮足足晚了四年直到2002年才完成。 荷蘭試金石! 這個魔咒是說只要球隊能在90分鐘內擊敗荷蘭,就會奪得冠軍。這條魔咒被2006年的葡萄牙打破,葡萄牙1比0戰勝荷蘭卻只獲得第四名。這個已經告破的魔咒在南非復活,決賽西班牙1:0荷蘭奪冠。 本屆世界盃,巴西隊很有可能1/8決賽就碰荷蘭!!!至於這其中的含意,就不多說了吧。 冠軍必出自種子球隊 從1998年法國世界盃開始,有了一個規律:最終的冠軍都是種子隊。看看本屆的八個種子隊吧:巴西、西班牙、哥倫比亞、烏拉圭、瑞士、阿根廷、德國、比利時,多麼與眾不同的一屆世界盃! 如果這個魔咒成立的話,冠軍恐將在巴西、阿根廷、德國、西班牙之間決出。 如果這個魔咒成立的話,一向比較倒霉的荷蘭、英格蘭、義大利、葡萄牙,又將蹉跎一個歲月。 第3講 探營巴西 1.這裡是巴西 □巴西位於南半球,其冬季和夏季與北半球正好相反,每年的12月底到3月底是夏季,每年的6月底到9月底為冬季。巴西總體降雨豐富而且夏季是雨季,降水會較多,而且時常會有陣雨降落下來,但是少有連綿不覺的雨季。巴西冬季的平均氣溫為13℃左右,在7月、8月份是最冷的,就像剛入秋時候的北京一樣! 巴西各地的氣候是不一樣的。巴西北部位於赤道帶的亞馬孫平原,天氣並不像赤道地帶一樣十分炎熱,他的年平均氣溫在27℃左右,最高溫度在36℃左右。 巴西中部是巴西高原,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地勢較平緩,高原上的氣候基本為熱帶草原性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冬季乾旱,而夏季則為雨季,降水較多。 巴西南部是巴西溫度最低的地方,南部部分地區在冬季會有降雪天氣,如果出現零下幾度的天氣都不會是怪事。
基督山耶穌像 □巴西烤肉是巴西的國家招牌菜,在巴西的每個角落,烤肉都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風味菜之一。這主要得益於巴西發達的畜牧業,肉多菜少,也是巴西飲食的一大特色。巴西人民慣常喜愛豬牛肉。一般富有的人家更多喜愛牛肉,反之,則以豬肉為主。烤肉是巴西著名的風味菜,每逢家宴、野餐都是必備的食物。
令人饞涎欲滴的烤肉 巴西足球是19世紀末由英國人傳入,迅速為這個狂熱的國家所接納。這個國家或許就是為足球而生,他們將足球普及的如此之徹底,以至於無足球而不歡。不管是在鬧市的街上,還是在度假的海灘,巴西的男女老幼一起上陣,詮釋這一項被他們稱為「大眾運動」的體育項目。巴西球迷數量眾多,根據調查,有高達半數以上的國民熱愛足球。巴西的球迷非常純粹,以至於他們說道:「不會足球、不懂足球的人當不上巴西總統,也得不到高支持率」。 2.跳桑巴舞的巨星 巴西的足球巨星數量海了去了,跟中國的乒乓球明星一樣多。記不住很多的話,知道幾個大熟臉那是必須的。 萊昂尼達斯?達?席爾瓦(1913.9.6——2004.1.23),是貝利之前巴西最偉大的球員。萊昂尼達斯天賦異稟,16歲就打上了國內比賽,職業生涯幾乎效力過巴西國內所有的豪門球隊。在聖保羅,萊昂尼達斯幫助球隊5奪州冠軍,達到個人生涯巔峰。1938年法國世界盃,萊昂尼達斯本有希望率領桑巴軍團奪取世界盃,但是半決賽對陣衛冕冠軍的比賽卻被主教練放在了板凳上,導致巴西隊輸給對手,無緣決賽。整整60年後,同出生於里約熱內盧的老鄉羅納爾多,將重複他的這一人生軌跡。 □貝利是20世紀最佳球員(馬拉多納的媽媽也許會不同意),花了大半輩子打進了1000多個球,他打進千球的壯舉,甚至與人類第二次登上月球的盛舉,同時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版。 貝利幫助巴西隊奪得過2次世界盃(注意不是三個),比馬拉多納多了一個。他的脾氣很好,愛進球,愛激動的哭,愛亂說話,愛女人,愛女人給他生小孩。他娶了三個妻子,生了一堆孩子,誰也不知道他換了多少個女人,生了多少私生子。他是貝利,他是羅納爾多的前輩,球技上是,人生上也是。
球王與新一任日本妻子,老夫少妻啊 加林查(1933.10.28——1983.1.20),被認為是足球史上盤帶最出色的人,巴西王朝時代僅次於貝利的偉大球星。加林查擁有極高的足球天賦,控球、突破能力令人叫絕,推進速度飛快,被人稱為「加林查」,即「小鳥」的意思,意為跟小鳥一樣靈巧飛快。加林查具有獨特的身體特徵,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這種先天的身體畸形,卻能夠讓他充分加以利用,錘鍊出頂級的盤帶水準,不由令人驚嘆。1958年世界盃,加林查決賽中兩次助攻瓦瓦,助球隊奠定勝局。1962年世界盃,巴西隊失去了貝利,加林查勇敢的挑起大梁,兩場淘汰賽打進4球,力推巴西挺進決賽。他在右路的出神入化的盤帶,以至於受到了如此的稱讚:「加林查是從哪個星球上來的?!」加林查在球場上是小鳥,是天使,然而球場外的生活卻是一團糟。他比武俠里的大俠還能酗酒,好色堪比喬治?貝斯特,一代巨星最終毀在了酒色之中,僅僅49歲就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 瓦瓦(1934.11.12——2002.1.19),是巴西足球史上的偉大前鋒。1958年世界盃,巴西一共攻進了16球,其中貝利打進6球,瓦瓦打進5球。他的5球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小組賽中,瓦瓦打進了著名門將雅辛把守的蘇聯隊2球,助巴西順利晉級;淘汰賽中率先打破了法國隊的球門,引來一場大勝;決賽中,他打進了巴西隊的前2個進球,為巴西隊打開勝利之門。1962年世界盃,巴西失去了貝利,瓦瓦與加林查並肩作戰,各自打進4球。難得的是,4粒進球都是關鍵時刻所進,對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迪迪(1929.10.8——2001.5.12),是巴西足球史上最偉大的中場球員。他集攔截、盤帶、傳球、射門於一身,是一位中前場全能型球員。足球史上最自負的球員喬治?貝斯特,竟然一生中最崇拜的球星就是迪迪。1958年世界盃決賽,迪迪坐鎮中場,為前鋒們屢次輸送出有威脅的傳球,助巴西隊逆轉瑞典隊奪冠。1962年世界盃決賽,迪迪又幫助巴西隊逆轉了捷克斯洛伐克隊,衛冕世界盃。 雅伊爾津霍(1944.12.25——),是加林查之後巴西隊的又一位偉大邊鋒。雅伊爾津霍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天賦,15歲就打上了職業比賽,20歲就代表國家隊出戰。1970年世界盃,是雅伊爾津霍大放異彩的時刻,他參加了6場比賽,竟然做到場場進球,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人。巴西隊奪取世界盃,雅伊爾津霍功勛卓著。 里維利諾(1946.1.1——),是巴西足球史上最偉大的左翼球員。里維利諾擁有出色的左腳技術和勢大力沉的射門,對手送給他「原子彈頭」的稱號。在那個巴西稱雄的年代,里維利諾甚至被人們拿來同貝利相媲美,可見他的實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球王」馬拉多納一生只崇拜里維利諾。這一方面是里維利諾的出色技術,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叛逆作風,馬拉多納竟然將兩者都承襲了下來。貝利當選世紀最佳球員,馬拉多納為偶像打抱不平:「對我來說,里維利諾要比貝利優秀的多。」巴西足球史上又一個天才羅納爾迪尼奧,同樣視里維利諾為榜樣,他的一些花哨技術就是從里維利諾那裡學來。 托斯唐(1947.1.25——),是巴西足球史上偉大的前鋒。托斯唐不同於很多巴西球員,他受到過良好的教育,通曉經濟學。豐富的學識使他具有良好的戰術素養,1970年世界盃上,他與貝利組成的前鋒組合屢屢後撤組織進攻,給兩個邊鋒創造機會,使雅伊爾津霍打進7球。巴西隊決賽中打進的第4球,正是豐富戰術素養的體現,當時巴西隊傳球達到10餘次,最後由右後衛阿爾貝托插入禁區射門完成進球。這個進球,被評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最佳進球。正因如此的華美表現,本屆扎加洛指揮的巴西隊,才被評為足球史上最具觀賞性的球隊。令人惋惜的是,托斯唐因為傷病,26歲就早早離開了球場。70年代的巴西隊失去了這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沒有再取得理想的成績。 □巴西有兩個貝利,一個是「黑珍珠」貝利,另一個是「白貝利」濟科。濟科除了膚色外,連身高都與貝利一模一樣。他的出現,使80年代缺乏革命性變革的世界足壇蕩漾起春意。由他和蘇格拉底、法爾考等人組成的1982年巴西隊,被公認為是80年代的最佳球隊。 在弗拉門戈隊效力的16年當中,濟科共出場650次,打入630球,是弗拉門戈隊當之無愧的靈魂。在1982年12月13日舉行的豐田杯賽上,濟科面對英格蘭老牌勁旅利物浦隊的阻攔,勇往直前,如入無人之境,一人獨進3球,贏得了這場比賽,譜寫了南美足球的輝煌。 濟科獲得「白貝利」的美譽是在他24歲的時候。在哥倫比亞舉辦的外圍賽中,巴西隊以8∶0大勝玻利維亞隊,濟科一人包辦4球,在南美足壇引起轟動。球迷們認為他是貝利退役後振興巴西足球的希望之星,親切地稱他為"白貝利"。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濟科率領的巴西隊本有希望創造輝煌,可惜一切都毀在了鋼筋混凝土的義大利身上。最終義大利艱險的越過巴西,捧得世界盃,巴西隊只能在足球歷史上留下深深的遺憾。 □索烏薩?羅馬里奧(1966年1月29日-),被人稱作馬拉多納二世。他同馬拉多納一樣,具有超人的平衡能力和魔術般的控球技巧。他能夠跌跌撞撞地從人縫中把球帶出來直撲球門,身後留下一群東倒西歪的後衛。羅馬里奧的脾氣也像馬拉多納,他同樣桀驁不馴。羅馬里奧有"獨狼"之稱。這個綽號至少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他不善與人交際,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另一方面指他在場上很少跑動,表面上懶懶散散。 2007年5月20日羅馬里奧對拉菲斯體育會時終於射入其個人職業生涯第1,000個進球,成為足球歷史上有實質紀錄以來,繼巴西的貝利、費迪拉治及奧地利的弗蘭茨? 賓德後,第四位在其個人職業生涯達成該里程碑的人。 貝利曾經預言,「90年代屬於羅馬里奧」,這次他沒說錯。1994年美國世界盃,從小組賽開始,羅馬里奧就和他的搭檔貝貝托一道開始了征服。直至決賽,他在6場比賽中打進5球,在唯一沒有破門的一場,他還助攻貝貝托擊敗了美國隊。對荷蘭一戰是本屆大賽的經典,羅馬里奧用他的閃電彈射震驚了世界。決賽被稱作羅馬里奧和巴喬的對決,但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卻是雙方的後衛。在歷史上第一次決賽點球決勝中,巴喬將球踢出了橫樑,羅馬里奧的點球擊中立柱後彈入網窩,這咫尺間的差別決定了誰是那一屆世界盃的王者。 □貝利曾說:我的唯一傳人已經問世,他就是羅納爾多。貝利被尊稱為「球王」,羅納爾多也有一個響亮到極致的稱號:「外星人」。90年代,羅納爾多的球技就已經出神入化了,那時的他還沒有大肚子,還沒剃阿福頭。20歲,他就榮膺了世界足球先生,在有據可考的足球歷史中,比西西公主還要早了兩年耶。 還記得世紀之交那幾年,地球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了大批的國際米蘭球迷,恐怕大多都是沖著「外星人」去的吧。他與美女蘇珊娜的愛情故事,在1998年那個法蘭西之夏,被演繹的可歌可泣。然而那之後,他們的感情逐漸黯淡,人生也迎來一個厚積薄發的季節。後來,羅尼從「玻璃人」羽化成世界盃冠軍得主,蘇珊娜也嫁給了「外星人」的國家隊隊友塞薩爾。 蘇珊娜之後就是米連妮,羅尼和她結了婚,生了小孩。但是,家庭難以抵擋外星人出櫃的腳步,這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他緋聞史的一大步。有人說,他的風流秒殺了貝利,甚至可以與羅馬里奧等量齊觀。 2011年的情人節,羅納爾多宣布退役,結束自己18年的職業生涯。滿街黃衫,為誰而穿!羅納爾多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是多少球迷的足球初戀,他的退役讓無數的粉絲為之扼腕傷神。
1998年看台上身披巴西國旗的蘇珊娜,法蘭西最美的一景 □球迷對羅納爾迪尼奧的昵稱為「小羅」或「小羅納爾多」,用以區別另一巴西球星羅納爾多。他擅打攻擊中場及邊鋒,他是巴西隊2002年世界盃冠軍成員之一。他在巴塞羅那效力期間達到了其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他於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贏得世界足球先生;2005年當選歐洲足球先生,同年成為首屆國際職業足球員協會最佳球員。 小羅是一個將藝術足球和實用足球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大師,一年包攬FIFA「世界足球先生」、《法國足球》「金球獎」、世界職業球員聯盟「世界最佳球員」3項個人大獎,或許只是這個25歲年輕人輝煌的開始。人們在想,繼貝利、馬拉多納之後,國際足壇已經進入了小羅時代。 可惜,小羅2005年榮膺世界足球先生後,就走向了墮落,各種花邊新聞取代了球場上的魔力。2006年世界盃,小羅沒有如球迷期許的那樣,像大羅一樣完成封神,反而隨同巴西隊走下神壇。
推薦閱讀: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要領
※技術標
※【技術】淺談整體成型工藝
※即便是「色弱」的我,也是有可能成為塗色王的啊! | 技術貼
※紅薯的高產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