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題說史③|必修一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
例題
1.(13江蘇)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這裡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
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B.門下省執掌詔令草擬的職能
C.中書省監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的定製
2.(08江蘇)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
A. 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 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C. 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 君主不應實現專制統治
3.(12海南)北宋初期,行使監察職能的御史彈劾官員時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則與宰相「分為敵壘,以交戰於廷」。這種現象反映了
A.官僚內部鬥爭集中於相位之爭
B.宰相位尊權重的傳統開始改變
C.專制權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D.監察官員與宰相權力基本對等
4.(12江蘇)明成祖時,「特簡(選拔)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機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嘉靖以後,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據此,對明代內閣的說法正確的是
A.開闢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徑
B.自設立起即為法定決策機構
C.六部逐漸成為內閣下屬機構
D.地位雖有變化但職能基本未變
5.(15課標Ⅰ)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
C.母族親屬關係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
6.(14課標II)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後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
A.皇權漸趨衰弱
B.君主集權加強
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
LV說
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主義,皇位終身制、皇統世襲制,家天下。
皇位繼承與各種政治派系鬥爭交織在一起,伴隨而來的是后妃干政、外戚擅權、宦官專政,導致一再出現政治黑暗的局面。
皇帝集國家最高權力——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於一身,「主獨制於天下而無所制也」,擁有對臣下的絕對支配權力,臣下不能制衡皇帝,皇帝利用分割相權來加強皇權。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是伴隨中央集權加強而不斷加強的,尤其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開始更加強化。明代政治上的黑暗局面和君主專制強化密不可分。
推薦閱讀:
※美貌不是主因 古代中國為什麼只選出四位美女
※中國古代的雕塑之一
※古代沒有馬桶,孕婦如何上廁所?
※中國古代四大神醫之死:很慘很詭異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