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三境界」
作者:老牛有關人生三境界之妙解佳句頗多,較喜歡、較認同的有三個:其一,清末民初大學者王國維說;其二,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其三,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說。王國維分別用了晏殊、柳永、辛棄疾的三首詞的斷句,道出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讀王國維的三境界,更多感到的是人生的激情,孜孜的追求,搏擊的苦悶和快感!第一境界,活現一個初出茅廬的追求者,初戰小勝,悲壯自得,躊躇滿志的英姿和心態;第二境界,事情的進展呈膠著狀,消得伊人憔悴,但追求者卻鍥而不捨,無怨無悔;第三境界,經過了千迴百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終於獲得成功,到達頂點!蘇東坡分別用了他自己的三首詩,給出蘇氏三境界說:第一境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第二境界:「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第三境界:「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蘇東坡的三境界,則更多的給出了人處三種不同境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狀態。人處在第一境界,萬事初開,眼中的世界鳥語花香,規則有秩;經過了千般的追求,人達到了第二境界,可遠無想像之好,大有不過如此之感覺!再經過進一步的感覺和感悟,人終於到了第三境界,這時山間溪聲就是宣講佛法之廣長舌的佛聲,眼前的山色就是頌佛者的清凈之身,世界再一次變得鳥語花香,規則有秩!青原大師則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了三境界:「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禪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青原大師不愧是禪宗大師,他的三境界學說闡述通俗易懂,一看就明。三位大師對三境界的闡述角度各異,但都從本質上揭示了事物發展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的辨證過程,對人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大到事業家庭、愛情友情、修身養性,小到生活瑣事、交結往來、讀書學藝,蓋末能外。三境界學說,如只讀其中一種,則總覺只知其一,有失偏頗,然則綜合三種,融會貫通,就會覺得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王國維之說更多強調了過程中人的心路歷程,但我們的切身體會是:我們經常對事物的結果感到迷茫;蘇東坡之說側重於對事物結果的心理感受,但結果何來?如何才有結果?所涉不多。青原大師的三境界說主要來自於參禪的感悟,從某種意義來說,他是對所有此類學說的括定和提升。他所說的「參禪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已經不再拘泥於我們眼中的山水而非「山水」了,正因為如此,其學說看似簡單通俗,實則高深莫測,非凡夫俗子能夠深解。所以蘇東坡才感慨:「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一夜之間,流水說出了無限多的偈子,我這凡人之舌,怎能把它們全部宣示於眾呢!)三境界說普遍存在於人的生活體驗中,和人的名利、地位、財富無直接關聯,和人的悟性和靈性以及人的生活經歷和閱歷卻緊密相關。(如果把名利、地位、財富看作一種閱歷,則就有關了)。非常得遺憾,相當多的人,在人生的第一境界就走完了人生。大部分的人走在或走到了人生的第二境界,所得很多,但走完人生時,也帶著太多的遺憾。很少的人能夠走到第三境界,只有到了第三境界,人生(生命)才真的能夠說經歷了高峰體驗,才真正能夠無怨無悔!
大哥哥編輯
推薦閱讀:
※招財法的最高境界,五鬼運財
※做夫妻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層?
※? 男人愛女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推開玄妙之門,感悟天地自然:你難以想像的身心體驗
※中國畫的境界——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