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有兩個原因,既有軍事考慮也有皇帝的自大,先說第一條軍事方面的。

1687年,《尼布楚條約》即將被簽,中俄就邊界問題開始談判,雙方各不相讓。俄國希望將國界設定在黑龍江地區,中方則希望俄國後退,將被佔領的土地還回來。談判進行的很不順利,當時天氣寒冷,清軍已經圍困雅克薩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中間數度中斷談判。 中俄僵持到最後,都有了讓步。俄國當時還記掛著土耳其戰事,所以放棄了國界要求等條件,也承認外興安嶺是屬於中國主權的一部分。康熙帝做出的讓步就是放棄貝加爾湖。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新疆不太平,準噶爾部噶爾丹蠢蠢欲動,周圍局勢動蕩不安,噶爾丹還偷著跟俄國聯繫,如果中俄談判不得到解決,境況會更加複雜~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皇帝自己的原因。

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古代中國人來講,能夠種植莊稼的土地才是好土地,而那類只能長草而不能耕種的土地在古代被稱為「不毛之地」,是最沒使用價值的,貝加爾湖以西的土地就是這個類型的。而且,貝加爾湖以西氣候寒冷,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尤其對於還停留在農耕文明中的古代人。對於康熙來講,雖然在雅克薩打敗了俄國軍隊,但是為了體現自己所謂的天朝上國的尊嚴大度(古代中國皇帝是很要面子的),用一小塊「不毛之地」作為他們歇腳的地方來換取這類蠻夷的臣服,對於康熙來講是很合算的——畢竟自己是天朝上國,土地縱橫千萬,那類小塊土地只是九牛一毛;而且,在中國古代皇帝眼中,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家,其他各國都是蠻夷小國,都要臣服於大清,早晚要歸大清統治的,所以給出去一塊,隨著以後蠻夷臣服,早晚要回來的——雖然幼稚,但這就是中國皇帝的想法,由於閉關鎖國和封建八股而導致的盲目自大的「天朝思想」。所以,這就是康熙為什麼讓給俄國貝加爾湖以西的「不毛之地」的原因。

38評論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作協會員 知名通俗史作家 07-04 11:36 1335贊

大清國為何將貝加爾湖割讓給沙俄?不存在什麼主動被動。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在戰勝的情形之下割地,如果割了,那就意味著這個戰勝是有水分的。

首先要說,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擾,最早可追溯到大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當年7月,一支人數為132人的沙俄遠征軍從雅庫茨克進入黑龍江流域,殺人放火,甚至有吃人肉的說法。

此時的大清國已經建立,年號崇德,正是皇太極在位。按理說清國得知俄國人入侵的消息,該派兵去抵禦,但實際上皇太極沒想這事,因為8月他便死了。此後大清國便是順治小娃當皇帝,饒是如此,對於俄國人的入侵,大清國仍然有必要作出反應,但實際上幾乎沒有。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沙俄就一點點入侵,先後拿下了尼布楚(現在這裡還是屬於俄羅斯,叫做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百度說這地方位於黑龍江上游左岸,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聽上去好像屬於中國似的,其實還是歸了俄國,現屬於阿穆爾省。

而在戰無不勝的大清國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那會,沙俄便在尼布楚和雅克薩這些地方修了俄羅斯款式的城堡,並以此為據點,南下不斷侵擾黑龍江中下游地區。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因為順治爺想著董小宛,康熙小弟弟則想著鰲拜大叔,所以他們都很忙。

但皇帝很忙,大仗不打,小仗還是不少的。而戰果達三位數的一仗,發生在順治十五年六月,寧古塔都統率戰艦40艘在松花江下游和俄國人遭遇,一舉殲敵270人。至於其他幾次遭遇,則打死十幾或是幾十而已。

(雅克薩城堡圖)

直到三藩之亂都搞定,1682年,康熙帝便赴關東東巡,了解黑龍江的情況,他先是派小分隊打著捕鹿的旗號,來到雅克薩附近勘探地形,又不許蒙古人與俄國人做買賣,而後在璦琿這個地方修築了一座城,以此為據點,慢慢形成對雅克薩的攻擊之勢。

1683年,清軍便正式勒令沙俄從雅克薩滾蛋。但俄國人反而派兵來打璦琿,被擊敗。

真正的戰事,發生在1685 年,清軍約三千人開始圍攻雅克薩,城中的俄國人僅有450人而已,火力也遠不如清軍。但清軍仍未將其全殲,而是縱敵逃走,這是第一大錯。拿下雅克薩之後,不是留下軍隊駐守,而是毀城班師,這是第二大錯。

正因為清軍沒有留一兵一卒,俄國人很快捲土重來,又在原地修築了新城堡,於是大清國不得不又徵發兩千人來圍攻雅克薩,此時城中的俄國人也只有826人而已,但清軍的圍攻一直到8月25日,仍然沒有把城堡攻下,只能採取圍困態勢。當然這個戰術也是合理的,最終城裡的俄國鬼子便剩下了66個,其他都已經戰死病死。只有66個俄國佬,難道你大清國的兩千大兵不能將其全殲嗎?事實是真沒有,大清國最終是再度放手,讓這66個俄國鬼子撤回了尼布楚(換句話說,康熙大帝已經默認尼布楚不再是大清的土地)。

而後,便是大家都知道的《中俄尼布楚約》,大清國讓出了部分領土,保留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後來大家也都曉得了,若干年後這些土地全被俄國人給佔了。咱不妨總結一下,有人說大清果然是天朝大國,對入侵的俄國人很仁慈。但就是稍早,大清在滅明戰爭中的屠殺,毫不客氣,為何前倨後恭?實際上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清軍在與俄國人的交手中飽嘗了近代火器的厲害。 383評論

歷史磨坊 歷史自媒體 02-25 20:53 170贊

什麼是讓,是你的才是讓,不是你的能叫讓嗎?從歷史上來看,貝加爾湖一般都是控制在鮮卑、突厥、蒙古等少數民族的手中,而這些民族在當時基本上都是相對獨立的,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到了康熙時期,與沙俄發生兩次「雅克薩之戰」,不是因為沙俄佔領了貝加爾湖地區,而是侵入了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那是滿洲的龍興之地,這才會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所以從感情上說,康熙對貝加爾湖是可以割捨的。當然,對於一個帝國來說,領土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當時的國際國內實際。

當時清朝的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很顯然,是統一全國,平定葛爾丹等分裂勢力,穩定國內局勢,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與沙俄的關係,主要就是維持穩定,為國內統治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在此前提下,適當讓步也是可行的。

再者,就是戰爭的成本了。龍興之地不能丟,多大的成本都要去保護,貝加爾湖地區就不是這樣了,本來是苦寒之地,出產不多,人口稀少,與用兵的成本相比有些得不償失。再說清朝的國庫也不富裕,國內還不夠用呢,哪有這麼多閑錢。

再其次,就是戰鬥力了,能輕易取勝為何不要?但要是取勝很困難呢?這就要比清下中俄兩國當時的戰鬥力了。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發生在1685年6月,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圍攻雅克薩三天,城中的俄軍乞降。第二次戰役開始於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圍困雅克薩長達10個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簽訂《尼布楚條約》前。

雅克薩之役持續這麼長,是不是兵力相當呢?其實清兵遠遠多於俄軍。按照中方史料,投入第一次雅克薩之役的部隊包括八旗兵1200人,漢軍500人,由精於騎射的東北赫哲、達斡爾等族組成的「新滿洲」官兵5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組成的500藤牌兵。總計約三千人。但俄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爭時,最多450人。第二次,清軍(中方史料2100人,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進攻雅克薩,此時的俄軍仍只有826人,清軍仍擁有較大的人數優勢。人數佔優,那問題之一就出現在火器上。

首先看槍。當時清俄雙方都處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期。清軍使用的火繩槍名為「兵丁鳥槍」,系用鐵製成,槍長2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 ~2發。由於火繩槍的後坐力很大,故在木托下安有叉腳。火槍龍頭上夾有一根火繩,使用時先點燃火繩,然後扣動扳機,使火繩下落,接觸火門烘葯,引爆膛內火藥,推動彈丸飛出槍口。火繩槍只能在有限的距離內射擊,而且引火繩對精確瞄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俄軍除了火繩槍外,還配有燧發槍。

歐洲各國軍隊從17世紀開始裝備燧發槍,重量輕,後坐力小,剪掉了火繩槍上的那條「辮子」(火繩)。俄軍裝備的燧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射速約為每分鐘2發,射程300米。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反觀清軍,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還是刀矛弓箭,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清代的燧發槍直到鴉片戰爭也沒有裝備部隊。

再看大炮。清軍火槍不好,但參戰火炮的數量不少,略少於100門,其中最有威力的當屬20門「紅衣大炮」,包括8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與12門「神威將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重達2000餘斤,鐵制炮彈重6斤,火藥裝葯3斤。而「神威將軍」炮可謂是前者的「袖珍版」,重量390斤,鉛彈重18兩,火藥裝葯8-9兩。這種炮第一次打雅克薩的木城牆是很厲害的,但第二次的時候,俄國人把城牆改成了土木混合結構,效果就很差了。

清「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當時西方的火炮都是以彈丸的磅數來劃分的,這是炮戰中威力的顯現,當時西歐國家已經能夠製造32磅炮甚至68磅炮(0.9072斤=1磅)。1662年鄭成功進攻荷蘭建的磚城熱蘭遮城,鄭軍用的青銅炮與鐵炮相當於12磅、18磅和24磅炮。而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使用的最大火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只能算是6磅炮,其威力只是鄭軍最小火炮的一半。其他12門「神威將軍」炮的威力加起來也不及一門鄭成功軍隊的大炮!而當時鄭成功投入的火炮是28門!從這裡看,中國自身的火炮水平,二十年間在大踏步地後退。

在清朝統治者的內心深處,「騎射乃滿洲之根本」的觀念根深蒂固。清軍大多使用冷兵器。而西方的軍隊和裝備卻在大踏步地前進。這樣的情形之下,清朝長期作戰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代價太大,於是康熙也就只能儘早爭取和平,放棄貝加爾湖以換取中俄和平,也是康熙的無奈之舉。

26評論

亞歐研究寮 文史專欄作家 職業法律人 07-27 09:51 758贊

答 | 獬執事

在講貝加爾湖之前,先講一個雍正朝發生的故事。當時雲貴總督與安南爭地,在現在看來,雲貴是清朝領土,安南是外邦,他們爭地可不得是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爭議?然而雍正不以為然,最後了諭云:「朕統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安南既列藩封,尺地莫非王土。」直接就將爭議土地劃給了安南,讓其「替朕永守之」。

這是因為中國傳統領土觀與近代錙銖必較的領土觀不一樣。在清朝皇帝眼中,雲貴是內地,是清朝領土;安南是外藩,一樣是清朝領土。既然都是清朝領土,安南人願意守衛、開發,那又有何不可?反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同樣的思路在康熙時代也是相似的。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中俄爆發雅克薩之戰,清軍大敗俄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是平等條約,但清朝依然在領土上受了損失,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和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

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因為清朝與俄羅斯帝國談判時的態度本身就不是寸土必爭。當時康熙皇帝的諭令如下:「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楚,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由此可以看出,在康熙皇帝心中,外東北雖然是龍興之地,但其北疆一帶的地位並不是很重要。比起與俄羅斯爭土地,噶爾丹才是心腹大患,故而從康熙到索額圖,第一任務就是早些和談,以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

這一幕,與歷史上唐朝新羅的和約是一樣的,並不是唐朝打不過新羅,而是西邊有吐蕃之犯,而東北又不是唐朝的核心利益,放也就放了。

205評論

元謀微生活 07-25 12:23 1672贊

貝加爾湖,歷史數據證明 東漢時期就存在了,當時被鮮卑控制。從南北朝一直到隋朝時期,貝加爾湖先後被柔然、突厥以及東突厥控制,中間還改了幾次名,叫過「於巳尼大水」,也叫過「北海」。

大家看大唐版圖的話就會發現貝加爾湖的位置,在蒙元時期,它也曾出現在蒙古帝國的地圖中,隸屬於「嶺北行省」。但是在清朝,人們徹底失去了貝加爾湖。

這要從黑龍江附近的雅克薩說起,這是很重要的咽喉要地。1650年,哈巴羅夫進攻中國,一路來到了雅克薩,結果達斡爾人的武器很落後,雖然抵抗的很頑強,但是依然失敗了。於是雅克薩被俄軍佔領,還要求達斡爾人繳納實物稅!大大推進了俄國的經濟發展。1676年,俄國特使建議沙皇對付中國,沙皇雖然沒與中國打仗,但是沒少在黑龍江流域作惡,比如勒索物品或者是偷采資源等等。大清看到這局面,經常譴責它,但是俄國不聽。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中,俄國步步緊逼清政府,不僅建立城堡,還發展軍備。沙皇甚至開始偵查地形,增加兵力,連寨主都封好了!1682年,俄國變本加厲,繼續進犯北方。當地的族人愈加抵抗。

康熙十九年,看到沙俄的意圖,康熙做出了征剿決定。第一步先派人談判,第二步成立了黑龍江將軍,還提前構建了黑龍江城作為戰鬥基地。清廷很重視後勤儲備,花費了三年時間建設驛站、組建水師,還準備了軍糧,終於清軍勝利,俄軍狼狽撤退,雅克薩被收回。康熙看到此景很開心,認為北疆問題已經解決。

1687年,《尼布楚條約》即將被簽,中俄就邊界問題開始談判,雙方各不相讓。俄國希望將國界設定在黑龍江地區,中方則希望俄國後退,將被佔領的土地還回來。談判進行的很不順利,當時天氣寒冷,清軍已經圍困雅克薩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中間數度中斷談判。中俄僵持到最後,都有了讓步。俄國當時還記掛著土耳其戰事,所以放棄了國界要求等條件,也承認外興安嶺是屬於中國主權的一部分。康熙帝做出的讓步就是放棄貝加爾湖。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新疆不太平,準噶爾部噶爾丹蠢蠢欲動,周圍局勢動蕩不安,噶爾丹還偷著跟俄國聯繫,如果中俄談判不得到解決,境況會更加複雜

同時網上也流傳:為何康熙打贏沙俄 仍簽署《尼布楚條約》

關鍵在於康熙要保持北部邊疆的安定,以全力對付發展勢頭正盛的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因此康熙才急於簽訂《尼布楚條約》,而沙俄雖然向準噶爾提供過一些援助,但終究沒有直接派兵援助準噶爾。

《尼布楚條約》是清朝與俄國簽訂的邊界條約。

雅克薩戰役後,清政府一方面在軍事上堅決抵抗,一面寫信給沙俄政府,建議談判。那時沙俄政府忙於在西方跟德意志、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在西亞跟土耳其爭奪黑海出海口;此外,沙皇彼得大帝正當年幼,其姐索菲亞當權,內部不穩,因此無力大規模地東侵,只好接受清政府的建議。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雙方進行談判。

雅克薩戰役

清朝代表是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沙俄代表戈羅文·費要多羅。在中國政府作了讓步的情況下,經平等協商,中俄雙方正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凡一、二人越界捕獵或盜竊,立即械繫,送回本國處罰,凡數十人結夥,持械越界、殺人掠奪者,捕拿送回本國,處以死刑;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互市;訂約以前的逃人不必遣返,訂約以後,兩國不收逃犯。俄國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立即拆除,在此居住的俄國人,應全部遷回本土。

《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曾用滿文、漢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種文字刻成了界碑。這個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的東西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清朝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土地讓給俄國。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籤訂的一個平等條約。

《尼布楚條約》

關於這種問題,通常需要進行全盤考慮,不能片面的對待。康熙皇帝在打贏的情況下仍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就像十月革命之後的列寧仍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布列斯特條約》一樣,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與研究。

以當時清朝的國力,本應能夠將沙俄侵略者逐出國門,但最終卻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軍武器落後,清朝軍隊崇尚騎射,廢棄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對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時死傷慘重;

二是清朝剛平定中國不久,其殖民統治尚不穩固,故不願與沙俄消耗。

以上就是貝加爾湖失去的原因和《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前因後果!

396評論

叨叨客 08-05 17:43 9贊

清朝時期本身而沒有對貝加爾湖有實際的控制,到了康熙時期,與沙俄發生兩次「雅克薩之戰」,不是因為沙俄佔領了貝加爾湖地區,而是侵入了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那是滿洲的龍興之地,這才會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所以從感情上說,康熙對貝加爾湖是可以割捨的。當然,對於一個帝國來說,領土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當時的國際國內實際。

當時清朝的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很顯然,是統一全國,平定葛爾丹等分裂勢力,穩定國內局勢,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與沙俄的關係,主要就是維持穩定,為國內統治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在此前提下,適當讓步也是可行的。

康熙十九年,看到沙俄的意圖,康熙做出了征剿決定。第一步先派人談判,第二步成立了黑龍江將軍,還提前構建了黑龍江城作為戰鬥基地。清廷很重視後勤儲備,花費了三年時間建設驛站、組建水師,還準備了軍糧,終於清軍勝利,俄軍狼狽撤退,雅克薩被收回。康熙看到此景很開心,認為北疆問題已經解決。

評論

用戶57790564719 03-23 18:35 13贊

大清帝國在前期外國列強沒有侵略的時候還是非常的強大的,別的國家根本不敢動中國,而當時的康熙為什麼主動把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呢?

清朝時期本身而沒有對貝加爾湖有實際的控制,到了康熙時期,與沙俄發生兩次「雅克薩之戰」,不是因為沙俄佔領了貝加爾湖地區,而是侵入了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那是滿洲的龍興之地,這才會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

康熙十九年,看到沙俄的意圖,康熙做出了征剿決定。第一步先派人談判,第二步成立了黑龍江將軍,還提前構建了黑龍江城作為戰鬥基地。清廷很重視後勤儲備

花費了三年時間建設驛站、組建水師,還準備了軍糧,終於清軍勝利,俄軍狼狽撤退,雅克薩被收回。康熙看到此景很開心,認為北疆問題已經解決。

清代的燧發槍直到鴉片戰爭也沒有裝備部隊。從這裡看,中國自身的火炮水平,二十年間在大踏步地後退。

清朝長期作戰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代價太大,於是康熙也就只能儘早爭取和平,放棄貝加爾湖以換取中俄和平,也是康熙的無奈之舉。


推薦閱讀:

失敗的伊尹輔政——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
康熙明君還是昏君,10個小細節揭開真相
康熙帝的兒子們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 | 見人得失 如己得失 | 康熙  
康熙的三十五個兒子

TAG:康熙 | 貝加爾湖 | 沙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