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爭論失蠟法的熱門話題

此文是王金潮先生針對李元芝、張方濤、譚德睿、華黨明、張明梧先生的《許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先秦失蠟法之一器例》一文寫作的,其文發表在《文物報》2007年1月26日版,是用河南葉縣博物館的一件匜的鋬說明是失蠟法鑄造。王金潮先生卻採用范鑄法鑄出了此物。另又根據2006年7月中國文物報刊出了周衛榮、董亞巍、萬金文、王昌燧先生的文章《失蠟工藝不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選擇》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泥范法復原許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研究王金潮(南京博物院)摘要:因對「許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是先秦失蠟法工藝製作」這一論斷存有質疑,故通過實驗考古的手段,用泥范製作工藝對徐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進行了復原,實驗證明用6塊組合外范和1塊芯范即可澆鑄出此飾件,關鍵是要在芯范上設計出可讓銅水流到透空紋飾處的通道,而正是這些通道使澆鑄後的飾件上形成了連接把手和透空紋飾的銅梗,這些銅梗是鑄造透空紋飾的技術產物。泥范鑄造實驗成功鑄出了徐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且其具有原器物的工藝特徵,從而也說明了此飾件乃泥范鑄造工藝的產物。關鍵詞:透空紋飾泥范工藝澆道2006年7月中國文物報刊出了周衛榮、董亞巍、萬金文、王昌燧先生的文章《失蠟工藝不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選擇》,讀後喜憂參半。喜的是這個在學術界爭論了近三十年的「古代失蠟法」,經過了漫長的統治地位,終於有人提出了實質性的質疑。這就是作為「古代失蠟法」工藝的代表作品——曾侯乙尊盤的透空紋飾均存在泥范鑄造的分型痕迹。而這一現象是任何一種失蠟法在制范工藝中不可能出現的。因為用於失蠟法鑄造的范,不管使用何種材質,它必定是一個既無需分型、也無法再次打開的整范。從這一角度而言,分型痕迹的客觀存在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曾侯乙尊盤透空紋飾為「古代失蠟法」產物的結論。使人憂的是,四位作者對鏤空紋飾的工藝解釋是「採用分鑄和焊接工藝」,而此種解釋因條件的限制,並未通過科學的復原試驗或相應焊接工藝檢測來證實,僅建立在對錶面痕迹的推測上,這樣的結論必將很快受到再質疑,果不其然,李志偉先生用他自己假設的「漏沿法」[1],首先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其假設即使首創「古代失蠟法」的先生也可能不會完全認同。2007年1月26日《文物報》學術爭鳴版發表了李元芝、張方濤、譚德睿、華黨明、張明梧先生的《許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先秦失蠟法之一器例》一文,文章以2002年春出自河南葉縣許靈公墓的青銅匜透空蟠虺紋附飾作為實例,首先從年代上(約公元前576年至公元前547年或稍後)定為春秋中晚期偏早。然後選用工業CT(BT—400—1)斷層掃描檢測,得出「紋樣銅梗和飾件本體都是整體鑄造成形的,其間絕無鑄接或焊接成形所必然出現的界面或擴散層」還附了銅梗縱向切片圖像。並綜合工藝考察,認定「透空飾件為失蠟鑄件殆無疑義」,進而駁斥了中國青銅時代「沒有失蠟法鑄造的器例」,認為其是為無稽之談。本人於1982年已對「曾侯乙尊盤時代失蠟法作品」之結論提出過異議,並用藏於南博的鏤空青銅方蓋做了復原試驗,證明曾侯乙尊時代並未有「失蠟法」。現已近「耳順」之年,對這個問題的各種聲音也越來越清晰了,然現階段對這個問題的爭論是不容易有結果的,原因是我們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認可的中國古代青銅泥范鑄作工藝發展史框架,比如中國青銅時代第一件青銅容器是什麼?第一件青銅器採用了什麼泥范工藝,為什麼?中國青銅時代泥范工藝發展的進程是個什麼狀況?等等,等等。只有把這些基本的問題大體搞清楚了,中國青銅時代二千年泥范工藝的發展進程也大概清晰了,這時透過這個清晰的泥范鑄作工藝發展史,就會發現中國青銅時代根本沒有失蠟法,也不需要失蠟法。而現在我們是在這些問題都沒搞明白的前提下來討論這些特例,所以一般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因為絕大多數的研究者均無法找到它們共同的工藝源頭,以致於這些研究變成為無源之水,無法永存。顯然這是一個大課題,非一兩個人所能完成的事,也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至少我已留心了近三十年了。但是否就不談這個問題,也並不是。對於那些明顯的錯誤,特別是在這方面有權威性人物的錯誤還是應該提出,以免影響過大。下面就以國內外公認的研究工藝最有說服力的方法——實驗考古,即通過用古代可能的材料與工藝條件來複原器物,通過實驗不僅搞清楚它是什麼,還要搞清楚為什麼,同時說明它怎麼會這樣,從而證實徐公寧透空蟠虺紋青銅飾件並非「失蠟法」產物,而是泥范法所制。第一步,我們用泥做一個銅匜附飾(泥模)(如圖1所示)。中國古代泥范鑄造青銅器,不論鑄造何種類型的器物都必須有一個實體,這個實體稱之為模或模具。而這個模或模具除用已有的實物作為模具外,如需單做模具,則以泥做模具最為便捷,加之到中國的青銅時代已有幾千年用泥制陶的經驗,故一般青銅器制模以泥模為主。因此鑄造青銅器第一步需用泥制一個模,這個模也就是所要鑄造青銅器的基本樣式。第二步,用這個模製成一個共計六塊的組合范(如圖2所示)。如何通過泥做的模,製成青銅器物,則需根據泥制模樣,再用泥進行製作澆鑄用的外范。泥范的數量,則根據模樣面的尺寸、形狀、複雜程度可分為一塊、二塊、三塊、四塊、六塊等為一組來製作外范。然只要不是鑄造實心器物,除了上述的外范組合數量外,還都有一塊芯范,用芯范和所需外范進行組合,即可進入青銅器澆鑄程序。這是中國古代泥范鑄造青銅器的唯一基本方法。第三步,修鑿芯范使之達到正常澆鑄的功能(如圖3所示),通常只需削去芯范一層,留出空腔即可進入澆鑄工序。然就澆鑄常識而言,任何紋飾只要是它和主體不相連接必須製造通道,使銅水到達那裡。這就是鑄造上所稱的澆道。澆道有主澆道與次澆道(內澆道)之分。這個飾件上主澆道顯然是無紋飾的把手。然紋飾與把手不相連,就必須修鑿次澆道(內澆道)與主澆道相通,形成一個能使銅水正常到達紋飾各處的通道。而這些次澆道(內澆道)在泥質芯范上只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細長的洞,澆鑄後即成了文章中說的「錯綜複雜和撲朔迷離的視覺效果」,即那些銅梗(如圖3、4所示)。最後,把修鑿後的芯范和外范組合即可進行澆鑄(如圖5所示)。修鑿後的芯范因只修鑿紋飾與連通紋飾的通道,並未按一般的講述把芯范削掉一層作為銅的厚度。因此使外范與芯范間形成多點定位效果,故組合范緊密結合,只有紋飾和通道為空腔,澆注後形成整體鏤空透雕藝術效果(如圖6、7所示)。這就是一切泥范澆鑄透空青銅紋飾的基本工藝規律。透空紋飾最關鍵之處是在工匠們最熟悉的泥質芯范上修鑿紋飾空腔,併合理地設計出澆道,這一簡單的設計一舉兩得,一方面,可使銅液通過內澆道到達這些從表面看來互不相連的紋飾處從而成型,另一方面,內澆道處的銅液形成的銅梗已成為紋飾的一部分,並起到將所有紋飾連為一整體的作用。倘若明白了這一點,就不用再找 「典例、標誌件」,來論證所謂的 「古代失蠟法」了。 說實話,「古代失蠟法」的提出只是在30年前對古代工藝缺乏系統研究、無法解釋古代純技術問題的情況下,借用現代科學技術信息用跨越時空手法所作的託詞而已。根據國內外學者對民族志的調查研究和我們的常識,人們總是用身邊易得的材料和最熟悉方便的方法來製作他們所需之物,能有簡單有效之法,絕不用複雜又無建樹之工藝。然而做過現代失蠟法澆鑄的人都知道,用失蠟法澆鑄上述一個透空蟠虺紋附飾,同樣需要製作一個泥模,同樣還得製成一個六塊組合范。這時如用泥范法鑄造,製做好泥模與六塊組合范已基本完成澆鑄前的工序。而失蠟法卻要用這些范再製成13種蠟質紋樣,10餘根蠟質銅梗,再制一個蠟質的把手,不僅如此,還得把這30餘個蠟件焊為一個整體,再用這個弱不經風的蠟質附飾,用泥漿製成一個整泥范。不用說實際的可操作性,就是理論上講也很難自圓其說,因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也沒有現實意義。中國古代工匠絕不會做「鄭人買履」的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因此在了解了古代泥范的基本功能後,再提出任何一種別的工藝方法,除非別的工藝方法比泥范法更簡便,否則都將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從另一角度看,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器,包括曾侯乙尊盤在內,還沒有一件青銅器是古代泥范法無法鑄造的,這也說明中國青銅時代根本沒有失蠟法,也用不著失蠟法。注釋:[1]李志偉,有關曾侯乙尊盤鑄造方法的證明——與《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文之商榷。圖1:透空青銅飾件的泥模

1.jpg (46.13 KB)2008-3-5 17:37圖2:泥摸(中)和六塊外范

2.jpg (57.08 KB)2008-3-5 17:37圖3:經過修鑿的芯范

3.jpg (39.68 KB)2008-3-5 17:37圖4:由內澆道形成的銅梗

4.jpg (53.19 KB)2008-3-5 17:37圖5:芯范和外范的組合

5.jpg (49.33 KB)2008-3-5 17:37圖6:澆鑄好的透空飾件側面

6.jpg (47.68 KB)2008-3-5 17:37圖7:澆鑄好的青銅飾件正面.

7.jpg (57.03 KB)2008-3-5 17:37此件是春秋時期匜上的把子,原件藏於河南葉縣文物部門,這件複製品的製作工藝問題極為重用,牽扯到研究方向問題,作者早在20多年前就提過曾侯乙尊盤的工藝定性問題,並用當時認為無法用范鑄造的鏤空器件做了相關復原實驗,並證明春秋時期沒有失蠟工藝,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直到2006年江漢考古2期發表了「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一文,才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王先生的這次實驗與尊盤工藝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尊盤上的花紋與此件定性為范鑄無法製作,正向他說的,「說實話,「古代失蠟法」的提出只是在30年前對古代工藝缺乏系統研究、無法解釋古代純技術問題的情況下,借用現代科學技術信息用跨越時空手法所作的託詞而已」。
推薦閱讀:

衛興華、馮志軒:《重啟改革議程》引發爭論
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大爭論
談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看法」這句話
爭論:吃了海鮮更要吃維C?海鮮雖有毒,維C可解毒
「刑九」修改 共識形成於爭論後

TAG:熱門話題 | 爭論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