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 有沒有那麼可怕
06-25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 幾百年前,糖曾經是貴族的珍貴食品;今天,糖卻背負上有害健康的惡名。含糖碳酸飲料成了兒童肥胖的罪魁,女士們更視糖為美麗身材的大敵,糖尿病的病因也直指糖及其製品。其實,糖有點冤枉。 喜歡甜是人的本能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對不同味道的記憶,用棉簽蘸上酸、甜、苦、咸、鮮味的液體,點在舌頭上,測試他們天生的反應,結果只有甜味使他們做出吸吮的動作。這意味著人對甜味的喜好是一種本能。在沒有甜味劑的時代,甜味與能量可以畫等號。在食物供給不足時,那些能夠辨別甜味的人獲得了更多的能量,這也意味著他們能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可是,現在人的食物充足了,體重隨之快速增加,慢性病也日漸增多。這時,糖自然而然地被列入肥胖和慢性病增加的禍首之一。 糖與肥胖無必然聯繫 肥胖的原因遠較人們想像得複雜。科學家發現,生命早期的生長發育環境形成了某種進食和保存能量的模式。在子宮裡吃不飽的孩子(出生體重偏低),出生後胃口大,容易發胖。在子宮裡就吃得太多的孩子(出生體重偏高),胃口本來就大,更容易發胖。僅就飲食因素而言,把肥胖歸因於某一類食物,如含糖飲料、油炸食品,目前還得不到過硬的證據支持。儘管如此,人們卻毫不猶豫地將糖列為導致肥胖的不良食品,含糖飲料在社會各界的壓力下退出了美國校園的自動售貨機,美國的一些州正在熱議對含糖食品徵稅的法案。然而,所有這一切僅僅是根據一些片面的研究證據。 別說糖尿病是吃糖得的 不僅肥胖被歸罪於糖,糖尿病的名字也使糖背負了不實的指責。糖尿病的名字以及後來對其血糖升高特徵的認識,使很多人至今相信糖尿病是吃糖造成的。其實,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不喜食甜品的人也得了糖尿病,而喜吃甜品的人並不一定得糖尿病。現代醫學認為,除了遺傳等內在因素以外,糖尿病的原因與肥胖、體力活動減少、油脂吃得太多、蔬菜和水果攝入不足、糧谷加工得過細等很多飲食和生活因素都有關係,僅僅限制吃糖並不能預防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有條件地吃糖。 甜的是糖,不甜的也是糖 很多人認為,甜的是糖,不甜的就不是糖。誤解在於沒有認清澱粉的化學本質——成百上千個葡萄糖的聚合物。生理學家早就證明,澱粉在人類的消化道能夠快速分解為葡萄糖。這一過程從口腔就開始了,當我們長時間咀嚼饅頭,會逐漸發現嘴裡發甜,這就是由於口腔中的澱粉酶分解出葡萄糖的結果。 另外,人們對粗糧也有一種誤解。比如,細玉米面是粗糧還是細糧?人們一般認為大米和白面是細糧,而玉米面、小米等是粗糧。其實,營養學上的粗細主要指穀類加工的程度,這裡對人體的重要影響是糖消化吸收的快慢。「細」意味著澱粉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快、吸收快,因此血糖上升得快;反之,當穀類碾磨加工得粗時,含有更多的纖維,減慢了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細玉米面應算做細糧,而現在很難買到的85小麥粉應算做粗糧。 莫以糖為敵 既然糖對健康的損害沒有定論,糖又可以滿足人們對甜味的享受,為什麼我們要慢待糖呢?從營養學上講,糖雖然可以補充能量,但卻沒有其他營養成分,也就是空熱量。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曾考慮建議限制能量供給不超過一日總能量的10%(由於產糖國的反對,最終沒有推出),大約相當於50克蔗糖。這裡的依據是如能保證食物搭配合理,適量的糖攝入不會破壞基本的營養供給。鼓勵吃糖也許過分了,但硬要把人類嗜甜的本能釘在不良食品的十字架上,多少有點對不起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貔貅認主才保佑,否則等於沒有請!
※誰都沒有錯 只是不適合
※沒有什麼敵得過不聯繫
※好物清單|| 只有沒選對的帽子,沒有不適合戴帽子的人
※婚姻不順的幾種手相進來看看有沒有你
TAG: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