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朴樹:文藝青年是怎麼煉成的?

解密朴樹:文藝青年是怎麼煉成的?

馮翔

南方周末資深文化記者

他很特立獨行,絕對不跟別人在一塊談笑,一直戴著耳機待在走廊里。「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也有點裝酷,還有點陰暗的感覺。」

編者按:在華語歌壇曝光率極低卻總被「惦記」的歌手沒有幾個,朴樹是其一。本月26日,朴樹終於要開唱了,他將攜手台灣創作才女戴佩妮在工人體育館演繹一場「樹與花」的邂逅,這是朴樹出道17年來首次在北京舉辦大型演唱會。再見朴樹之際,南方周末資深文化記者特為網易《真話》撰文,還原這個謎一般的「老男人」。下文為第一篇。

朴樹家史

「朴樹」是他的藝名,原名叫「濮樹」。簽約時高曉松並沒問他是哪個「PU」,就這麼宣傳出去了。他還覺得挺好,因為有人說,他命里缺木。

這個家庭沒有意識到,其實它跟音樂是有點兒緣分的。

朴家本是安徽人,在朴樹曾祖父這一代遷到南京;母親這一脈來自江蘇。上世紀50年代的南京十一中,一對相差一個年級的男女學生先後考上了大學。學哥考上了北京大學空間物理專業,留校任教;學妹則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援新疆,又半途被選拔去西安交通大學讀計算機,成為中國第一代研究計算機的女工程師。1966年,他們結婚了,先後有了兩個兒子。爺爺給起的名字,老大叫「石」,老二叫「樹」。

兩地生活八年之後,濮祖蔭和劉萍夫妻倆才最終在北京團聚。這時,小兒子朴樹已經在南京奶奶家長到3歲了。

濮祖蔭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專業是空間電漿。他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擔任過《美國地球物理協會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編輯的人,SCI上查得到他獨立發表和合作發表的論文二百多篇。然而,2001年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的時候,北大校報的記者來採訪他,回頭就在報道里寫:他是朴樹的父親。

多年來,這位長期從事空間物理研究的科學家發現:每當別人介紹自己,總要戴上這樣一個頭銜,然後,聽眾「臉上的色彩就不一樣了」。連美國人都不例外。家裡買過無數次兒子的CD,全被親戚朋友帶上簽名要光了,現在一張也沒有剩下。

中國最早的演唱組合成員、上海有名的女高音汪蘇蘇是朴樹的表姐,她擅長俄羅斯老歌。劉萍在家也經常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她那一代學俄語的大學生普遍有俄蘇情結。多年之後,她兒子寫出一首俄羅斯風格的《白樺林》,一夜走紅。

朴樹最初對吉他產生興趣,是受哥哥濮石的影響。高中畢業,濮石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這時候父親濮祖蔭正在西德(當時德國尚未統一)講學。他寫信給父親,要買一把電吉他。濮祖蔭花了三百多馬克託人買了一把,從西德途經前蘇聯再到北京,一萬多公里扛回來。濮石彈了一個暑假。

「三百多個馬克的東西,你帶到學校去,弄丟了、給人偷了,怎麼辦?留下來吧,等你回來再彈。」在父親勸說下,濮石把吉他留在了家裡,上大學去了。結果,朴樹彈起了這把吉他。半年之後濮石回來一聽,說:你彈的比我好。

朴樹要辦演唱會了,最緊張的人是他的母親劉萍。有一次,白髮蒼蒼的她在網上查兒子的演出視頻,發現他忘了歌詞,卡在那兒。下面的歌迷不但沒有喝倒彩,反而大聲喊著朴樹加油。「我的神經是比較脆弱的,遇到事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也是這樣。上台他特別緊張,有時候糊裡糊塗的。你替我多謝謝人家,他真的儘力了。觀眾能夠理解他、原諒他,不容易的……」

朴樹文藝史

小時候朴樹並不文藝,也許是歲數沒到。父母都是搞理工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很奇怪:兒子怎麼會被稱作「文藝青年」呢?

從一系列照片上看得到,童年的朴樹是一個很討人喜歡也很乖的小男孩,眉清眼亮,衣領永遠整齊乾淨,紅領巾系得規規矩矩。完全看不出他有一天會從大學退學,成為文藝女青年的偶像。這時候他也不愛讀閑書,一心學習。

從上初中才開始有了小例外:他出去上學會偷偷把校服換掉,套上一身迷彩服,驕傲地走在一群穿校服的同學中間。還逃學。後來被母親發現,狠狠揍了一頓。

高中的時候,朴樹開始文藝了。趕時髦式的。聽人說梵高特偉大,他就買本《梵高傳》猛啃;聽說吉米?亨德里克斯是吉他之神,他就找來狂聽,其實根本聽不明白。他的個頭刷刷地竄起來,很快長到了一米八,臉型變得瘦長起來,看起來有一種憂鬱的味道。

這時候,朴樹開始組建樂隊。在一群文藝青年中,他也與眾不同。別人都背著吉他,只有他背著兩個自己設計的小鼓;90年代初的北京流行窄衣,別人都穿著藍色的,只有他穿著一件泛白、做舊的,髮型也是自己設計的,長發從一側垂下來的。

1997年,紅星生產社企宣張璐帶隊去天津,碰見了一起參加演出的朴樹。他記住了那個髮型:一邊很短,一邊長長地垂下來。朴樹背著一個特別破舊的淺色棕黃色的書包,臉上有很明顯的青春痘。他很特立獨行,絕對不跟別人在一塊談笑,一直戴著耳機待在走廊里。「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也有點裝酷,還有點陰暗的感覺。」

第二年,張璐跳槽到麥田公司,成了朴樹的經紀人。這次他發現:朴樹愛看書。

跟著朴樹,他讀了各種詩歌、哲學、佛學的書,印象尤其深的是法國作家埃克蘇佩里的童話名作《小王子》。這本書現在還擺在朴樹家的書架上。「他的影響使我覺得,我還有點兒文化。」這時的朴樹已經是一個標配式的文青了。他最喜歡的電影是法國的《三十七度二》,最喜歡的導演是拍《情書》的岩井俊二。儘管不愛讀書,但他的字很漂亮。

真正開始狂看書是在2009年,朴樹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陷入低谷的時候。四年過去了,他逐漸健康起來,但看書的習慣沒扔。

我敢說,任何一個朴樹的歌迷,只要看到他家的書架,就會斷言:這正是我喜歡讀的書。

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房龍《寬容》、村上春樹《1Q84》、凱魯阿克《在路上》、許知遠《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里爾克、博爾赫斯、馮唐、海明威……滿滿一書架的文藝范兒。

朴樹單純史

「師弟,幫我拿一下煙灰缸。」

「雖然我叫他師傅,但在我內心,覺得他就像我兒子一樣。」

這兩個稱呼,發生在朴樹和鄧小建中間。他總結:朴樹單純得令人吃驚,生活自理能力也極差。

1999年年底,朴樹所在的麥田公司被音樂巨頭華納收編為子品牌,辦了一個盛大的「華納歡迎朴樹大會」——他已經成為整個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華納亞太區老總親臨現場。他卻緊繃著臉坐在桌子另一頭,垂著眼皮,雙手併攏放在兩條腿中間,一副不識抬舉的架勢。

一次踢完球,他開車離開,被停車場的保安攔住收8塊錢的停車費。他摸遍全身,發現一分錢沒有,而且沒帶手機。只好說:「我常來的,我叫朴樹,下次給你行嗎?」「不行。」保安很堅決。「我身上有包中南海,給你行嗎?」「不行,沒抽過這煙。」最後,保安從他車上翻走了四瓶礦泉水。

某個偶然認識的「養生大師」跟他聊幾句,大家就算朋友了,互相留個電話。過幾天「大師」打來電話了:老朴,我買房,我差二十五萬,能不能借我墊用一下?半個月就還你。好,朴樹給了。然後,「大師」就消失了。至今,他被人借走不還的錢估計達到上百萬。

他喜歡簡單自然,特別討厭被人擺弄,哪怕是出於商業合作。湖南衛視的《名聲大震》,是至今最讓他崩潰的一次節目。它讓每一個歌手配上一個名人,共八組相互比拼,換不同的曲風、展示不同的才藝。朴樹的搭檔是前奧運體操冠軍,「璇美人」劉璇。他每周往返於北京和長沙之間,整整錄了三個月。

視頻上可以看到,朴樹打扮成一身白色羽毛裝的天使,跟劉璇對唱《九九艷陽天》:「十八歲的哥哥告訴小英蓮,這一去三年兩載不歸還」。儘管拿著一張歌詞單,「三年兩載」他仍然唱成了「十年八載」。

果然,幾年過去了,他再也沒有參加過這類現場節目。給多少錢也不行。儘管他和劉璇最終獲得了冠軍。

「完全不像你想像的,每周唱一首歌就完了。電視台真的是玩死你。」一想到自己力勸朴樹參加《名聲大震》,經紀人鄧小建就充滿悔恨,用在自己身上的詞是「難辭其咎」、「我有責任」。但朴樹並不怪他。

朴樹的妻子是上海姑娘吳曉敏,一個在酒吧認識的女演員。2005年結婚那天,他從家裡偷出戶口本去跟她登記,完事他很疑惑:戶口本這玩意兒到底是幹嗎的,咱們不是有身份證嗎?至今他們的婚宴都沒辦,嫌麻煩。

同一年,有個在「希望工程」工作的朋友找到麥田公司的副總張璐:你們公司有沒有人真正想做點善事的?張璐想了想說,朴樹吧。果然一說之下,朴樹捐了20萬元,在河北承德的某貧困縣建了一所希望小學。他堅決拒絕公開,更不許這所小學用他的名字命名,學校最後只得取名「麥田希望小學」。

落成那天,朴樹戴著紅領巾,很開心地鼓著掌。從照片上的表情看,比6年前華納公司為他舉辦歡迎大會那天高興多了。


推薦閱讀:

知識青年之歌
2014青年藍皮書:住房已成影響婚姻決策重要砝碼
青年得了糖尿病還有活著的意義嗎?
保德新青年
為何大陸青年願意裸婚?

TAG:文藝 | 文藝青年 | 青年 | 解密 | 怎麼 | 朴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