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經濟學如何走向人文終極關懷
關鍵詞:快樂經濟學、人文終極關懷、美學、馬克思
快樂經濟學高調、強力關注經濟的人文終極關懷,這的確是件不同尋常、令人鼓舞的事,問題是:經濟的人文終極關懷是人的快樂與幸福嗎?筆者以為,由於某些快樂與幸福對人而言不在終極意義的層面,這可能導致快樂經濟學在實際上關注的並非經濟的所謂人文終極關懷,快樂經濟學要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真正走向人文終極關懷,就必須:1、把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明確規定為人的自我實現;2、引導經濟活動與人的自我實現緊密結合起來;3、聽從現實經濟的深情呼喚;4、真正走向美學;5、切實「回到馬克思」。
什麼是人文終極關懷
快樂經濟學把快樂、幸福作為人類行為的終極目的,認為國民快樂和幸福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與終極價值,這種觀點似是而非,經不起推敲。眾所周知,滿足導致快樂,收穫催生幸福。如果這種滿足、收穫對人而言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限於吃飽穿暖、衣食無憂等,限於人的物質生活,那麼,於此產生的快樂、幸福怎麼可能對人而言具有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呢?快樂經濟學如把這樣的快樂、幸福也作為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顯然不得要領,是弄錯了,把這樣的快樂、幸福作為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不僅會使得快樂經濟學在實際上關注的並非經濟的所謂人文終極關懷,而且顯然是把人貶低了,人無異於動物。快樂、幸福是人人都渴望追求和獲得的,但並非所有的快樂、幸福對人而言都具有根本的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可以作為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對人的快樂、幸福我們必須作出具體分析、深入了解。當然,一些快樂經濟學家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經濟增長與快樂、幸福之間似乎並沒有完全的正相關關係,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後,人的快樂感、幸福感就漸次消失了,由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樂與幸福對人而言不具什麼形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等。甚至他們也認為,人如單純追求物質財富,謀取經濟利益,就把自己降低為一般動物,失去了做人的高貴與尊嚴。但是看到這些,看到了有些快樂、幸福對人而言不具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就不該籠統地提什麼是快樂、幸福而不是收入和GDP才是我們人類行為追求的終極目標,關乎人文終極關懷,而應具體地提是什麼樣的快樂、幸福才是我們人類行為追求的終極目標,關乎人文終極關懷。這樣做,也許才不會使快樂經濟學陷入可能面臨的諸多迷思,也構成快樂經濟學深化自己的正確和可靠途徑!筆者以為,所謂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就是人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最終或最後意義上的關注或懷想,並且這種關注或懷想只能是一個,即人活著為什麼?顯然只有人生的目的問題,對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人活著為什麼?或者說,人生的目的到底在哪裡?人的本質是「自我」,馬克思講:「人的根本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質。」正是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價值或意義,才能使人成為人,使人作為人獲得落實。如人不能活出自己,實現「自我」,不能開顯或敞亮自我生命的偉大價值或崇高意義,人作為人就無從落實,此種情況下,人將不人,人還存在什麼呢?而人活著,人生的目的,顯然也就在達到自己的本質,使人成為人,使人本身獲得落實,也就是活出自己,實現「自我」,開顯或敞亮自我生命的偉大價值或崇高意義。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曾講:人生的目的,不是去獲取和積累那些僵死的物質的東西,而是人生命的自我實現。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自己著名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認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而只有人的自我實現需要才是人的最高需要,對人具有著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由此,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價值或意義,是人生存的根據和理由,也才構成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在此基礎上獲得的快樂與幸福,對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是所謂人真正的快樂與幸福。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高清海就講:「所謂生命的享受是發揮生命的創造潛能,使生命的能量變成一種價值存在。這才是享受生命,人的幸福都在於此。」而如上所述,快樂經濟學家提出的所謂收入與快樂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正向關係,就是因為有些情況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的恰恰不是人自我的實現或完成,而是相反,是人自我的消弭或喪失,即人的「異化」。人的自我都喪失了,人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或意義,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精神處於漂泊無著狀態,人還哪裡有什麼快樂與幸福可言呢?快樂經濟學還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基於核心價值的經濟增長
是否存在理性限度?經濟增長如何持續促進快樂增長?如果經濟有發展而快樂無提高,則經濟增長定然無有意義。那麼,經濟增長又如何能夠無限地正相關於人們的快樂?如果我們把經濟的增長與人的自我實現緊密聯繫起來,這些問題可能就都應刃而解了。
如何走向人文終極關懷
經濟學誕生之初雖然就與人類的幸福、快樂密切相關,邊沁、斯密
-
、馬歇爾等著名經濟學家均對快樂、幸福的理論有過諸多闡述,一些經濟學家甚至還把快樂作為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根本範疇,但是在事實上,由於人們並不理解什麼樣的快樂與幸福對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所以這樣的經濟學還遠遠沒有走向所謂的人文終極關懷,達到人文終極關懷應有的水準與高度。現代主流經濟學在價值取向上走向單一,它只關注經濟利益,重視物質財富,放棄了對人快樂與幸福的關注與思考,這樣的經濟學,當然與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之間更是南轅而北轍,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新興的快樂經濟學重提快樂,主張「回到邊沁」,以圖「追索人類行為的真諦」,但實在說,這樣的經濟學由於也不能理解什麼樣的快樂與幸福對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質或終極意義,所以它也仍然沒有能走向真正的人文終極關懷,沒有達到人文終極關懷應有的水準與高度,它在實際上仍然停留在人類行為的一般意義,沒有達到「追索人類行為的真諦」!經濟學要走向人文終極關懷,筆者以為關鍵就在關注經濟活動中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價值或意義,引導人們把自己的經濟活動與自己的實現自我、實現自我的生存價值、生命意義緊密聯繫統一起來。關注經濟活動,這是經濟學的立身之本,使命所在。如果離開經濟活動去研究所謂的人文終極關懷,這不是經濟學所做的,這是經濟學陷入了誤區;關注經濟活動中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價值或意義,這是經濟學的人文終極意義或本質所在。不考慮和關注人的價值、人的意義,經濟學顯然就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內涵或人文本性。只有在價值取向上既關注人的物質利益,又關注人自身的價值或意義,把經濟的發展與人的自我實現即快樂工作聯繫起來,體現一種經濟的發展與人的自我發展同步,實現經濟增長與人發展的高度統一,物質特性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這才是真正的快樂經濟學,也是經濟學的最高境界!
現實經濟的深情呼喚
作為對人類行為——經濟活動的反映,經濟學關注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這是自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就目前而言,經濟學走向人文終極關懷似乎還有另一重要原因,這就是現實經濟的深情呼喚。在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引導下,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只關注物質財富,重視收入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不關注人的價值、人的意義,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經濟行為,造成了「物的法則」的勝利,「人的法則」的失靈,導致了人的「異化」,人成為「物」的奴隸。但是,現今,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在一些經濟行業或領域,人的價值或意義正在為一些人所高度關注,人的地位正在逐步凸顯和提升。比如,中國的中集公司、美國的星巴克公司、百事可樂公司等,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它們把企業的經營發展與企業員工實現個人生命的價值或意義緊密聯繫統一起來,使員工個人在企業的經營、發展活動中各從所好,所騁所長,充分施展自己,發揮個人的生命潛能,結果,不僅員工個人在企業中快樂工作,各得其所,活得高貴,有尊嚴,而且極大地提升了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使企業獲得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實際上,一個企業,只有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實現自我生命的價值或意義,讓員工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中體會到生命的快樂與幸福,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如果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不能使員工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或意義,體驗自己生命的快樂與幸福,員工的工作只限於解決自己的溫飽或生計問題,那麼員工還從哪裡產生那種強勁的和持久不衰的深層工作動力呢?人活著,在活出自己,實現自我。一份「美國企業性靈調查」研究報告顯示,7成以上的上班族希望自己的工作能體現「性靈」,更有意義,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所謂「性靈」,就是「人類對尋找生命意義的基本慾望」。中國的情況也是這樣。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新一代上海「小老闆」不再像10年前的「4050」人員那樣,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而「被逼無奈」踏上創業之路;今天的年輕人當老闆,除了為改善經濟條件,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在企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就業,從事工作,自然就會把能否活出自己、實現自我作為自己的根本考量,以圖活到自己的本質上,把自己的個性、生命發揮到極致,獲得生命的快樂與幸福,正象美國心理學學會會長塞格利曼所預測的,享受工作所帶來的審美快樂以及心流體驗,將會取代物質報酬,成為投身職場的主要動力。加之,將性靈、將人的生命意義引入工作,引入企業管理,不但不會降低企業營運的績效,反而還有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效用,所以,象上述富有遠見卓識和人文情懷的中國中集公司以及美國星巴克公司、百事可樂公司等的企業領導就自然地開始把經濟的發展與員工個人生命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開啟了下一波經濟的人文化大潮流。熟悉產業脈動的《Forbes》雜誌發行人卡加德就認為,下波商業潮流的走向將是「意義、人生目的和深層的生命體驗」。而面對這一波即將到來的經濟人文化大潮流,經濟學可以無動於衷嗎?經濟學走向人文終極關懷,在現今,也許更多的還是出於這種經濟人文化大潮流的深情呼喚,是勢在必行!
轉向美學
在邊沁那裡,關注人的快樂與幸福,是一種經濟學與倫理學的有機結合。由於快樂與幸福作為一種主觀的感受與體驗難以測度,難以用數字精確把握與準確表達,所以,到後來的現代主流經濟學快樂與幸福便漸被摒棄了,這樣,經濟學又遠離了倫理學,從價值取向上偏離了人類對快樂和幸福的探索和追尋。新興的快樂經濟學主張「回到邊沁」,主張經濟學仍然要把人類的快樂、幸福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作為自己的核心範疇,但其中的快樂、幸福還是倫理學意義的,這可以看作是經濟學向倫理學的一次復歸。但是,人類行為的人文終極關懷顯然不是一個簡單、一般的倫理學問題,而是一個根本的美學問題,因為它關涉的不是人的所謂行為準則,而是人的最高的行為本身,人的行為準則才屬於道德範疇,是倫理學問題,人的最高的行為本身就超出了道德範疇,走向審美領域,是美學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根本或核心問題。為什麼人的最高的行為本身走向了審美領域,構成了美學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根本或核心問題呢?因為,作為人的最高的行為本身,這種活出自己、實現自我一旦完成,人就進入一種自洽自足的審美狀態,獲得了美感愉悅與精神滿足。也就是說,是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把人的生命納入到一種審美狀態,構成了人美感愉悅、精神滿足的實踐論根據。人如不能活出自己,實現自我,就會內心不安,精神空虛,思想迷惘,情感焦慮等,還從哪裡獲得美感愉悅和精神滿足呢?因此,經濟學要真正走向人文終極關懷,就不是與什麼倫理學有機結合,而是要轉向與美學的自然聯姻,只有與美學攜起手來,經濟學的人文終極關懷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或者說,轉向美學,是經濟學走向人文終極關懷的一種必然選擇或根本要求!回到馬克思
為反撥工業化時期效用與快樂的本末倒置,也為了糾正現代主流經濟學在價值取向上的單一偏向,實現經濟學的核心概念由效用向快樂復歸,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卡尼曼撰寫了《回到邊沁》一文,響亮地提出了經濟學「回到邊沁」的主張,應該說,這些都是積極的和有益的。不過,現在看來,因為人文終極關懷不是一個一般或普通意義上的倫理學問題,而在根本上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是一個美學問題,並且這個美學問題在馬克思那裡早有系統而深刻的論述,所以,經濟學要走向人文終極關懷,從根本上就不是要「回到邊沁」,而是要「回到馬克思」,只有馬克思的經濟審美學思想才顯然為經濟學追求一種人文終極關懷開闢了正確的道路。馬克思沒有專門的美學著作,他的美學思想主要散見於他的各種經濟學著作之中,與他的經濟學思想相互滲透,彼此融合。不過,正是在這種美學思想與經濟學思想的相互滲透、彼此融合中,才形成了馬克思的經濟審美學思想,馬克思的這種經濟審美學思想不僅最充分最深刻地體現著一種偉大的人文終極關懷性質,也為經濟學達致一種崇高的人文境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經濟學著作中,馬克思歷來反對勞動或實踐那種只作為「謀生手段」的單一價值取向。在馬克思看來,作為單純地追逐物質利益、獲取實際好處的勞動或實踐,是一種「謀生的勞動」或「物質實踐」,它不僅把人降低到了動物的層次和水平,而且往往容易導致人的「異化」,使人「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這種勞動或實踐,是不人道的,也是反人性的。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由這種勞動或實踐所導致的大量的人的「異化」現象進行了無情揭露和深刻批判。馬克思認為,人類理想的勞動或實踐,是既追求物的效用價值,更追求人的生命意義;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與獲得,更是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既給人帶來切實的物質利益,實際好處,又能使人獲得一種美感愉悅、精神滿足。在這種勞動或實踐中,物的效用價值與人的生命意義高度統一,經濟的發展與人的自我發展彼此同步,人的經濟利益與人的審美活動相互貫通,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完美融合。這種勞動或實踐並不排斥物的效用意義,它只是超越了物的效用意義,它從追求人的生命意義的高度,自然地把物的效用意義納入或包含在自身之中。這種勞動或實踐,是人的「真正的生產」,也是人的「第一需要」;這種勞動或實踐,因為創造審美價值,實現審美意義,所以,為區別「謀生的勞動」或「物質實踐」,我把它稱為「審美實踐」,馬克思這種「審美實踐」思想的確立,深刻地揭示了經濟的人文終極關懷性質,充分體現了自己的經濟審美學思想,也使經濟學由於與美學的實際聯姻而實現了偉大的變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境界。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一文中,馬克思旗幟鮮明地講:「誠然,勞動是勞動者的直接的生活來源,但同時也是他的個人存在的積極實現。」①馬克思這段話最充分最深刻地揭示了審美實踐的偉大思想內涵,即作為一種勞動或實踐,審美實踐是物質財富與人的價值的高度結合與完美統一。馬克思還講:「我在我的生產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因此我既在活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又在對產品的直觀中由於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觀地感知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個人的樂趣。」②所謂「我在我的生產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就是指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即「審美實踐」。在此基礎上,人才能「享受」「個人的生命表現」,「感受到個人的樂趣」,即獲得一種美感愉悅和精神滿足。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講:「誠然,動物也生產。它也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密蜂、海狸、螞蟻等。但是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並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繫,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③這是說,與動物不同,人「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這種生產,就是「謀生的勞動」,或「物質實踐」,但是,「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並且這種生產,才是人「真正的生產」,而這種人「真正的生產」,實際還是指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即「審美實踐」,所以馬克思才會接著講,「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馬克思還講:「人不僅象在意識中那樣理智地復現自己,而且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④所謂「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還是指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即「審美實踐」,在此基礎上,才會有人的審美欣賞,即人作為審美主體「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即感受、體驗、判斷和評價自我生命的偉大價值或崇高意義。人的自我實現、自我確證對人而言是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又是一種自然與人的相互作用、彼此統一過程,所以,它又往往具體地表現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鑒於此,馬克思也常常從「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出發探討和研究美學問題。馬克思講,隨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只有當對象對人說來成為人的對象或者說成為對象性的人的時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對象裡面喪失自身」⑤。這就是說,隨著「自然的人化」,自然對象成為了「人的對象」,即對象凝結著人的智慧與創造力、生命價值或生存意義;隨著「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自然對象又成了「對象性的人」,即人以一種自然對象的形式顯身或存在。這樣,在自然對象身上就實現了一種自然對象與人之間的現實統一關係,這種統一關係,我稱之為「審美價值」,正是這種「審美價值」,標誌著人實現了自我或完成了自我,也就是馬克思所講的「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對象裡面喪失自身」。有了這種「審美價值」,才會有藝術作品等,人的審美欣賞、美感愉悅等也才有了自己的客觀現實基礎或本體論根據。馬克思講:「只是由於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展開的豐富性,主體的、人的感性的豐富性,如有音樂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總之,那些能成為人的享受的感覺,即確證自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覺,才一部分發展起來,一部分產生出來。因為,不僅五官感覺,而且所謂精神感覺、實踐感覺(意志、愛等等),一句話,人的感覺、感覺的人性,都只是由於它的對象的存在,由於人化的自然界,才產生出來。」⑥這是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還產生了人的審美感覺、審美意識,這就為人的審美欣賞、美感愉悅等提供了相應的思想基礎或認識前提。否則,「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⑦,或者,「囿於粗陋的實際需要的感覺只具有有限的意義」⑧,「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都沒有什麼感覺」⑨。因為,「任何一個對象對我的意義(它只是對那個與它相適應的感覺說來才有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⑩。總之,經濟學要走向人文終極關懷,必須回到馬克思,馬克思的經濟審美學思想正為經濟學走向人文終極關懷樹起了一塊豐碑,也是經濟學走向人文終極關懷的一個光輝範例!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日
參考文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28頁,第37頁,第97頁,第97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26頁,第126頁,第126頁,第126頁。作者簡介:張正方,本名張夢中,1961年2月23日出生,山西省潞城市天脊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美學愛好者。郵編:047507,電話:0355-6891596(辦)13903450458(手機),傳真:0355—6891596,電子郵箱:tjzxzmz@yahoo.com.com
本文《淺論經濟學如何走向人文終極關懷_文秘114_免費文秘網》由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 為您整理,更多範文請訪問:http://www.wenmi114.com/wenmi/xinde/sixianglilun/2007-09-20/20070920122318_2.html本文《淺論經濟學如何走向人文終極關懷_文秘114_免費文秘網》由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 為您整理,更多範文請訪問:http://www.wenmi114.com/wenmi/xinde/sixianglilun/2007-09-20/20070920122318.html
推薦閱讀:
※女生姨媽期最全關懷指南
※超越死亡·第四章、正面關懷——死亡為光明之回歸之二
※從詩人余光中的平靜離世,來說說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儀軌
※第二十七章 明師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