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三中全會精神 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深刻領會三中全會精神 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2013.12.15
同志們,在全國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時候,我們宣傳戰線召開這麼一個會議,由我來跟大家就全會學習的心得體會做一個交流。
我要交流的題目是《深刻領會三中全會精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我想力爭將這些政治性、理論性很強又比較枯燥的問題盡量講得通俗一點,講三個問題。
一、充分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這次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集中體現在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問題解決的緊迫性。習近平就《決定》所做說明中指出,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對於當前我們在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想可以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做分析。
(一)國際環境:基本穩定,但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
從當前我們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的國際環境來講,一個基本的判斷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保持基本穩定,但是挑戰與壓力會越來越大,形勢會趨於嚴峻。為什麼說可能會保持基本穩定,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國經濟越來越融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的聯繫越來越密切,經濟的全球化,使大家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形成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這種情況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同利益使得我們國內環境和國際形勢能夠保持基本穩定。
第二,現在美國財務赤字和債務負擔非常重,美國政府想遏制中國力不從心。
第三,儘管現在美國想遏制中國,但它很大一部分精力還放在中東、北非地區,精力有所牽扯。
以上三個因素,就使得我們外交環境和整體形勢能保持基本穩定。隨著形勢的發展和中國崛起,我們面臨外部挑戰壓力越來越大,形勢趨於嚴峻。為什麼這麼講呢?有三個因素:
第一,國際恐怖勢力及國內分裂分子與境外的勾結。中國的藏獨、疆獨,本身並不構成多大危險,重要問題在於與外在勢力的勾結,像達賴等。這是中國未來發展,和平崛起的障礙性因素。
第二,美國對中國遏制姿態重新明顯。本拉登被打死以後,美國的反恐任務基本告一段落,美國開始高調重返亞太,一方面鞏固與傳統盟國的關係,像日本、韓國,另一方面拉攏與中國有矛盾的某些國家,像越南。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曾經抗美援越,犧牲很大,但是現在越南從官方到民間反華情緒很重。2010年美國和越南的聯合軍演,矛頭所指就是中國。所以美國對中國遏制這種姿態非常明顯。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障礙除了自己內部問題以外,就是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經濟、政治、信息安全,全方位遏制。
第三,中國周邊局勢的緊張。大家都知道,我們周邊與很多的國家在領土、領海方面都有爭議爭端。很多情況下領土的問題,協商談判是解決不了的。像釣魚島問題,即使我們想談,日本方面也沒有誠意。
美國對中國遏制的明顯,以及中國周邊局勢的緊張,我們外交環境的挑戰和壓力增大,形勢的嚴峻,使得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轉變以前那種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過於保守的外交理念,要本持一種更為主動、更為積極的外交與軍事政策。
實際上這樣的思路,加強戰備,應對形勢的挑戰,在十八大報告裡面已經明確了。十八大報告第九部分,標題叫做加強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同時也講了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現在,我們面臨著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傳統安全威脅就是軍事,非傳統安全威脅就是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比如說斯諾登的稜鏡門。我們要依靠美國的科技,受制於西方,這就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大的發展。這一次三中全會之所以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個考慮,這是客觀形勢的發展要求要這樣。要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標誌著我國軍事國防建設向更為積極的,維護國家利益的角色轉變了。我們開始感覺到,自從習總書記上台後,中國慢慢的強硬起來了。國防部11月23日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美日實彈演習場「久米島」向後移。12月5日,美國「考本斯」號對中國航母遼寧艦進行偵察,被一艘中國兩棲登陸艦迎頭逼停,中美艦船相距不到500米,「考本斯」號緊急避讓,才避免相撞。路透社14日稱,中國軍方越來越強硬了。
習近平多次去軍隊視察,強調要著力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要有這種準備。
這次三中全會就加強國防和軍事建設做了明確部署,這是因為我們外部形勢嚴峻所要求的。
(二)國內環境:問題、矛盾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具體表現在:
1.經濟方面
中國經濟社會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得了「高、血、壓」。高,即指經濟發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長;血,就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太多;壓,就是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太大。我們一年用的水泥、鋼鐵、煤炭佔世界總消耗量分別是55%、26%、46%,現在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56.7%,高過美國的53%,我們現在石油大量靠進口。更為糟糕的是我們有些領導還覺得這樣的發展方式很不錯。同時,權力滲透市場,重生產輕消費、重外需輕內需,國強民不富,傳統的發展方式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比如現在的污染問題,像我們平江,81年我在長壽街工作的時候,在老河溝洗冷水澡,清澈見底,水可以喝,現在你敢喝嗎?如今,隨著城市裡面對生態文明要求建設標準的不斷提高,很多的污染企業,向貧困地區、農村地區轉移。過去那種田園風光、小橋流水,現在幾乎看不到了。那種垃圾污染,化學污染,非常嚴重。小河溝裡面的水不是墨綠色就是紅色的化學污染。正是因為現在化學污染非常嚴重,所以全國很多省份都出現了所謂癌症村。一個村裡面幾百人,結果得癌症的幾十個,包括很多發達的省份,江蘇、山東都有癌症村。我們平江得癌症的也不少,這值得我們警惕,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不轉變確確實實不行,這是講的當前經濟中的污染問題。
再一個我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講這個問題,可能有的人不認同,誰說我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們宇宙飛船、太空梭、超級計算機、蛟龍下海、嫦娥三號不都很強嗎?對。但是這是國家下巨資重點攻關項目,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主要還不體現在國家層面,主要在於社會本身、市場本身,它所具有的內在的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國家是一個方面,但是我們在社會本身、市場本身的創新能力方面遠遠地落後於美國。像IBM、微軟它也不是國家攻關攻下來的,它是市場創新的結果。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市場本身的創新能力,至少現在,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再一個,現在我們經濟發展中,很大的問題,就是國有企業的問題。國有企業的問題是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這次三中全會決定裡面也有對國有企業的政策。這是我們講的經濟方面,實際上問題非常嚴重。
2、政治方面
我們現在的問題同樣也很突出。如果不深化民主制度改革,就不可能保持社會長期穩定,中國夢最終就難以真正實現。當前政治體制改革面臨兩大明顯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民眾、老百姓的利益表達渠道不通暢,利益表達機制不健全。
第二個問題,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監督的機構很多,制度很多,但是頂用了沒有呢?冒辦法噠,貪污腐敗案件很大噠,兜不住噠,才去查。比如說薄熙來案、李春城案等等都這樣,說明我們權力監督制約機制,雖不能說形同虛設,最起碼是效力不強。像薄熙來事件出來以後,新華社發了通稿,說薄熙來擔任大連市委書記期間就有問題。結果網友就跟貼,我在網友跟貼裡面找了兩段,講得非常實在和尖銳。
有一個網友說,他是一天就這樣的嗎?從一個市委書記到了政治局委員,現在說他從市委書記時就有嚴重問題,可是他一路升遷,那用他的人是否嚴重失察?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在這中間,各級紀委在幹什麼?所以這一次三中全會專門就紀委體制機制改革進行了規定和說明,後面我還會講。
另外一個網友講,薄熙來犯罪幾十年,到現在才讓老百姓知道。誰在履行監督職能?形式上有很多人履行,實際上誰都履行不好。一方面加強民生建設,一方面腐敗問題頻出,你讓老百姓怎麼信服你,怎麼認同你?這是根本問題,今天必須要解決了。這是我們在政治方面面臨的兩大問題,都是很緊迫的問題,不能拖了。
3. 文化方面
當前改革中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反映在文化當中,就是各種社會思潮複雜多樣,衝突交鋒,價值觀領域亂象迭出,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嚴峻挑戰。當前矛盾問題太多了,矛盾問題反映在意識形態裡面各種觀點都有,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特別是網路上,稀奇古怪,各種觀點都有,發牢騷、抱怨的,爭議很多。改革這個時代,肯定有各種不同觀點和立場,但是意識形態裡面的思潮,有些明顯是偏激的,這個必須進一步認識,分析和批判。
原來《人民日報》高級記者馬立誠出了一本書《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他說除了居於主導地位的黨的意識形態外,還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義思潮。
民粹主義什麼意思?老百姓認為好的就是好,認為對就是對,現在的官民衝突、警民衝突裡面都認為,凡是發生官民衝突的,當官都不對,老百姓都對,這就是民粹主義思潮,仇官仇警,這種傾向很普遍。這種思潮的存在,對於這個社會來說,對於執政黨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自由主義思潮,比如政治方面要搞普選,他們說西方都搞普選,你共產黨為什麼不搞普選?又比如他們說國有企業要私有化,土地也要私有化,這就是自由主義思潮。著名的經濟學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張維迎教授就是典型代表。他去年在釣魚台辦的經濟發展論壇上,一個很高端的論壇,台下坐著很多國務院部長的場合,他把話講的很刺激,說國有企業要私有化。他說,以國有經濟佔主導的經濟制度必須大幅度的改變。
所以文化領域,現在是一團亂象。大家上網可以看怎麼評價毛澤東,網民兩極化,有的認為是大救星,有的貶低得非常厲害。看了這些評論,我自己精神就像被撕裂一樣,同樣一個人物的評價,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差別這麼大?大家可以上網瀏覽一下,兩極化。就是上層裡面也有兩極化。比如原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後來到吉林搞省委搞副書記的林炎志教授講過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建國60周年大慶時,首先根本沒安排毛澤東思想那個方陣,北京的老百姓在看預演的時候,發現沒有毛澤東的方陣,意見非常大,最後沒有了辦法,在慶典前十多天臨時安排北京大學的學生突擊排練。在反毛人物中,還有一個典型代表,就是茅以升的侄子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他把毛澤東罵得是一無是處,由於他的傑出表現,因此獲得了2012弗里德曼25萬美元的促進自由獎,弗里德曼促進自由獎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屬下的社團組織獎。美國就是要在我們中國培植一些反毛的人、說共產黨壞話、與政府唱對台戲的人。所以說,文化領域裡面各種亂象也是非常嚴重的。
綜合我們國內的整個改革的問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方面都說明現在我們的改革重新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越是在這樣的關鍵節點,問題往往積壓越多,越嚴重。如果能夠破除各種障礙,度過這個節點,中國現代化建設就會推進到更高的水平,實現質的突破。如果度不過這個關鍵節點,過不了這個階段,現代化就會成為爛尾工程,共產黨也難以搞下去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三中全會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三中全會的公報明確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沒有辦法、沒有退路了,必須要改,不改不行了。用習總書記的話講就是問題倒逼所致。可以這樣講,如果現在再不改革,再不搞實實在在的行動,等待我們的就四個字,亡黨亡國。
二、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思路及戰略部署
這一次三中全會基於當前改革形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戰略思路。這個戰略思路包括戰略起點、目標、價值、方法、布局、重點、方向、保障和主體。下面我們分開來講:
(一)戰略起點。就是改革處於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臨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如果口勁不好,牙齒就會崩,在深水區,如果游泳本領不強,就會淹死。李克強講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戰略起點,從哪出發?我們明確了,那麼到哪裡去?就是戰略目標。
(二)戰略目標。就是掃除科學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這個詞是第一次提出來,這是三中全會一個重要的亮點。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就是人民參與治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的中心內容就是讓人民群眾參與治理過程,只有人民參與治理過程,我們才有望實現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主要是指依法治國體系的形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就是法制國家,法大於權,法大於人。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重點就是使權力服從於憲法體制、法律體制。
我們知道了戰略起點和目標,那麼,我們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是為了什麼呀?這就是戰略價值。
(三)戰略價值,就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與落腳點。
之所以構建國家治理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的價值取向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明確了這些,那麼,你怎麼樣來進行改革?這就是戰略方法。
(四)戰略方法,就是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這實際上涉及到你的戰略任務和戰略布局的問題了。下面,我們來看戰略布局。
(五)戰略布局,就是5+2整體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再加上國防和軍隊以及黨建。
(六)戰略重點,就是經濟體制改革
為什麼它是重點?因為我們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生產力的發展,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務,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所以經濟改革仍然是重點。
那麼,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呢?就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前說是基礎性作用,而現在說是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過去,我們政府權力過分干預市場,導致市場不能按照自身的規律,不能按照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由於權力過分干預市場,導致腐敗、權力尋租特別嚴重。習近平說,現在做出這樣的定位,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手不要太長,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明確規範化了,權錢交易就沒有這種基礎了,就會少一些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經濟的規範和完善,不僅僅涉及到資源怎麼樣更好的配置,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的突破。怎麼來改革呢?這就是戰略方向了。
(七)戰略方向: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原來江總書記講,在市場經濟前面加上社會主義四個字,不是畫蛇添足,而是畫龍點睛,保持了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方向問題。習近平講,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這三點就是我們改革的方向。那麼,如何來保障改革順利推進?即戰略保障。
(八)戰略保障,就是道路保障與思想保障
先看道路保障,道路問題非常重要,十八大裡面講了。習總書記又反覆講過多次,今年10月7日,他在印尼的巴厘島參加APEC領導人會議時,講了一句話:「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顛覆性錯誤是兩種錯誤,一種是走了封閉僵化的老路,一種是走了改旗易幟的邪路。不走老路我們都知道,回頭路已經不可能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想回走不可能了,中國社會沒有這個基礎。
關鍵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句話怎麼理解?什麼叫做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句話就是針對當前自由主義的泛濫所講的。剛才我講了政治上要求普選,像西方一樣搞普選就是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現在縣裡面搞普選都不具備條件。為什麼西方可以?西方小城鎮,小市鎮社會組織很發達,它的選舉通過社會組織進行運作、宣傳、推介。我們社會組織不發達,一個縣幾十萬上百萬人,你認識多少人?除了老鄉、同事、朋友、親戚以外,我都不認識,相互不熟悉,不了解,怎麼去搞普選?今天搞普選沒有這種基礎,缺乏西方社會選舉的基礎。儘管這是民主的要求,你要看我們的實際情況,不能從頭腦出發,關鍵要從實際出發。
再一個經濟方面要求完全私有化,就是一條改旗易幟的邪路,農村中征地拆遷問題非常多。所以有的人就講,你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沒有私有化,只要把土地分了,土地明確了權益,一人一塊,想賣就賣,不想賣就不賣,就沒問題了。這樣看問題,太過於簡單了。西方的新自由主義思潮,搬到中國來,完全不適合中國的國情。為什麼這麼講?我認為:
第一,當前農村中征地拆遷,主要問題不在於公有私有問題,問題關鍵是在於權力不受制約。比如香港土地是公有的,為什麼問題不如大陸這麼多,因為香港法律嚴謹、程序規範,問題關鍵在這兒。
第二,如果當前中國農村大規模地迅速地推行私有化,會怎麼樣呢?很快就會出現一個土地寡頭階層,毫無疑問。像俄羅斯一樣,俄羅斯2000年左右,把土地分成幾股,人人皆有,但是很快這些股份就迅速的集中,不規範的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裡面。所以,寡頭壟斷是必然的。現在如果我們農村裡面大規模搞私有化,我們可以預見很快就會通過種種不規範的方式,土地會被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裡面。一旦這樣的結果出現以後,對於農村的穩定是致命的影響,對國家政權存在也是很大的威脅。
再一個,共產黨講公有制,講了將近一百年,現在突然搞私有化,你怎麼向社會解釋?黨的意識形態的合法性瞬間就崩塌了,沒人相信你了。到底共產黨搞什麼?搞了90年公有制,突然搞私有化,從這個考慮也不行。
再有,現在老百姓本身也沒有私有化的願望,只要他的土地權益得到維護就可以了,本身沒有私有化的要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考慮,要求我們中國的改革必須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於問題我們要正視,但是私有化確確實實不行。
如果真要這樣做的話,就是改旗易幟的邪路,當前思想界的有些學者專家,坐而論道,書生誤國,對中國的現實根本就不了解。張維迎是典型的私有化代表。完全的西方邏輯、西方思維考慮問題,對中國實際問題根本不了解。怎麼解決問題?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這是道路保障。如果道路走錯了,走老路、走邪路,改革的目標都實現不了。
再有一個思想保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戰略保障我們搞清楚了,那麼誰來搞建設和改革呢?下一個問題,戰略主體。
(九)戰略主體,就是黨和人民群眾。黨是領導主體,人民群眾是建設主體,所以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戰略起點、戰略目標、戰略價值、戰略布局、戰略重點、戰略方向、戰略的保障、戰略主體,這是我們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戰略思路。
下面我們再來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戰略部署。所謂戰略部署,就是五位一體,再加上國防、軍隊和黨建。
首先是經濟體制改革。
一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兩個不動搖。這一次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有兩大突破,第一,把非公有制經濟也明確地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了。以前是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是重要基礎,意味著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並且文件中把它和公有制經濟相併列為兩個毫不動搖,地位提升了;第二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打開一個缺口來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
從三中全會《決定》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高潮。
二是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很多人看到這個話第一反應是,建立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的小產權房可以轉正了,其實這是一個明顯的誤讀。過去,在農村小產權房只能夠傳給自己的子孫,不能夠轉讓給他人,如果轉讓也只能轉讓給本村人,轉讓給外地人是非法的。三中全會提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能夠入市,能同權、同價的交易,這對於我們更有效率的用好農村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把他跟城市的發展扣在一起,是有推動作用的。但是這句話真正的值得關注的要點還包括前邊那個前提,就是「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這句話不顯眼,但非常重要。小產權房轉正不了還是栽在這句話當中,因為小產權房雖然屬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但是它是違法建築違法行為,最核心的是違反了我們的用途管制,不允許你用它來建設住宅,建設給城鎮居民的商品房住宅,你去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怎麼可能讓它轉正呢?如果讓它轉正不就意味著我們鼓勵違法,一個明顯違法的建設出來的結果,你讓建它的人和買它的人因為轉正而因此獲利,我覺得這對我們市場經濟的法律的嚴肅性、政策的嚴肅性、政府的公信力都是摧毀性的打擊,完全不符合我們的土地規劃和用途管制。
三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第四個方面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裡面,大家關注比較多的:一是明確事權。為什麼講這個問題呢?是因為自從94年分稅制實行以後,中央和地方在財權和事權承擔方面不匹配,中央財權上收,事權下降,導致地方的財政收入削減負擔比較重,同時承擔任務比較多,使得地方政府財政方面壓力比較大。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是這樣的:中央越來越強,省市喜氣洋洋,縣市平平常常,鄉鎮罵爹罵娘,財稅上收,導致地方沒錢。一方面地方政府搞建設,一方面公務員的工資由你負擔,負擔比較重,這種狀況不可持續,必須要改變。所以這次中央提出部分事權上收,財權與事權和支出責任要相匹配。
二是透明預算。只有預算透明了,才能優化資源配置。預算透明就要卡住政府的錢袋子,不能亂花錢。如果預算透明了,監督制約加強了,不但政府花錢有效率,還可以避免腐敗。現在我們很多預算不清楚,不透明。為什麼說預算透明可以避免腐敗?去年12月份《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說美國在19世紀的70年代,和我們中國1996年國民財富的收入是一樣的,都是人均2800美元,但是同期美國的腐敗程度是中國現在的7-9倍,標題叫做《中國腐敗程度不及美國當年》,當時美國也是很腐敗的。後來為什麼好了呢?原因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完善預演算法規,實行透明預算。
美國的預算,第一個是全面,只要列入政府開支的都上預算。還有一個是具體,事無巨細都要做一份。這方面我們也有差距,我們搞預算裝修辦公室,就這一句話。裝修怎麼裝修,燈買多少個,杯子買多少個,都得詳細,裝修辦公室經費20萬,不詳細。再就是透明,把自己的經費預算情況,完全事無巨細放在網上,公民可以隨意查詢,並且可以隨意的問詢,都比我們今天規範。在這方面,是改革的方向,我們肯定要加強。在完善稅收制度改革方面,以後房產肯定是要收稅的。
五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大家關注最多的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如果真正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那就相當於我們中國第三次土地革命。第一次土地革命,是戰爭年代在農村打土豪分田地,使得老百姓擁護共產黨,具有政治性質。第二次土地革命,是1978年,這個時候農村裡面搞承包責任制,使得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實際上發揮了土地的自然屬性,具有經濟性質。今天我們說土地流轉,農民房產可以抵押,財產權利,實際上是中國土地第三次革命。有人說他的意義可能比原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要重要,這次土地革命不但解決溫飽問題,還解決發展問題,富裕問題,所利用不是土地自然性質,種多少糧食,它所利用的是土地資本性質。今天我們說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土地資本的功能,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
(二)是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第一項任務是加強民主政治制度建設。三中全會特彆強調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
從三中全會這樣一種論述,我們可以確定未來一段時間,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就是依託我們既有的體制資源進行改革,完善我們已有的制度機制,這是我們未來改革的任務。我們已經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協商民主等等,但是不完善,健全完善已有的制度體系是我們改革的任務。也就是說今天中國不能搞大規模的普選。我前面分析了西方社會與中國不一樣。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如果要是我們今天從基層普遍放開選舉,比如說鄉鎮、縣、市放開選舉了,上面沒放開,下面放開了,會導致很大的問題。
如果下級政府或者黨委是選舉出來的,而上級則不是,那麼,下級政府和黨委的合法性就遠遠大於上級,上、下級之間的衝突就會變得不可避免。就是我是選出來的,又不是你提拔的,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呀?這樣就必然導致上級政府權威的急劇下降,甚至喪失。把它放大到整個國家,如果地方民主在先,國家民主在後,選舉先從地方普選展開,那麼國家的統一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中央權威就會迅速喪失。各方割據、各自為政,中國又會回到一盤散沙的局面。這就是八九十年代,有些地方、有些鄉鎮搞選舉,中央馬上叫停的原因所在。同時,我們民族的素質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當時有的試點鄉鎮,把癲子都選了。這就再一次說明,對中國改革問題不能從理想出發。從理想出發,應該搞全民大選毫無疑問,應該搞基層選舉,一步一步往上推,但是現實不行。所以思考中國的問題,不能夠從理想出發,只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第二項任務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裡面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什麼呢?是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這是一個老問題了。為什麼還要講這個問題?因為現在中國的司法體制,審判權、檢察權,一個是地方化,二是行政化,都很嚴重。所謂地方化,就是司法機關的人財物受制於地方黨委、政府。本來司法機關是什麼?是對公民權力進行維護,進行救濟,而公民權力是相對於國家來說的,它具有普遍性。現在受制於地方政府,你怎麼有效地維護普遍的公民權利呢?辦案過程中肯定受地方政府、黨委的約束,不能夠獨立審判。
最高法專門給中央寫信,說司法辦案過程中,受到太多的外部勢力的干擾,不能保障獨立審判。中央把信批給政法委,政法委批給司法機關。這個問題必須要改革。還有司法的行政化,本來我是審判長,我判了,我判完之後交給庭長、院長再批准,實際上庭長、院長不一定熟悉,他的批准有時候是錯的,按照專業主義的方式,你審判,你負責就行了,但你像行政機關一樣,一步一步上報審批,這就不符合法律專業主義的精神。針對這種情況,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實際上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讓審理者來判,誰審的誰就是最終裁判,要由裁判者負責。
政治體制改革第三個方面是強化權力的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三中全會《決定》里有183處提到制度。不能過分依靠黨員幹部的自律,不能老是講從嚴治黨,黨要管黨。依靠黨本身沒錯,更要依靠人民,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習總書記說,要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制度是保障,人民是主體,在陽光下運行,這是一個現實的突破口。大家都知道,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上台後,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內容非常全面,非常具體。就是從小事抓起,習總書記親自帶頭,中央是動真格的了,而且力度將會是越來越大。同時,三中全會提到這樣幾個觀點,一是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凡是上清單的都是你的權力,凡是清單上沒有列出的,地方部門一律不能行使,這個約束很強。把你的權力列單子,就這麼多,單子上沒有列的都不能行使。完善黨務、政府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實際上突出了紀委對黨委相對的獨立性和制衡性。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對於這個問題,領導幹部財產公開,這個問題爭論很多。一個基本的想法是,分部分地逐步地推行。現在新任的領導幹部、後備領導幹部中間在推行,全部推開阻力很大,只能選擇一部分,漸進式的推行,分部分的,分層次的推行。實際上這是我們改革一貫的策略。
(三)第三大塊是文化體制改革
(四)是社會體制改革。內容是兩大塊,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大家關心比較多的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因為確確實實當前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比較嚴重,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這種高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導致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的關係高度緊張。根據現在的態勢,明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可能會適當提高。再一個就是研究開徵遺產稅。很多富人願意裝窮人,結果是讓真正的窮人利益受損。開徵遺產稅,就不會再有富二、三、四代綿延不絕的產生。在限制他們的時候,把他們的錢用在窮人身上,窮二代就不會再產生了。這是改革的預期。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是「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大家感覺到延遲退休已成定局。但是就算是中央定下來說我們要延遲退休,但是怎麼延遲?這裡邊學問大了,路徑完全不一樣,節奏感也不一樣,中央提出來叫漸進式的搞延遲退休,它有一個過程,只能慢慢來,像歐洲一些國家基本都是這樣,漸進式推進的。還有「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一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通過法治思維化解矛盾;二是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五)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六)是深化國防和軍隊建設
(七)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這個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之所以成立這個小組,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改革政策,如果沒有這麼一個領導小組的話,各個部門分別出台改革政策,相互之間就會不協調,九龍治水,各搞各的。政策不協調,不配套,影響改革的推進。再就是即使有好政策也推行不下去。為什麼?我們的歷史經驗,改革經驗證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機關去推動實施,中央政策很難貫徹下去。比如1993年朱鎔基做副總理,為了實行分稅制,朱鎔基專門到17個省與書記挨個談話,最後分稅制實施成功了。後來十六屆三中全會,十七屆三中全會做出一些決策,像土地流轉,地方政府根本不太理睬,因為沒有強有力政策實施。一方面政策要協調,另一方面已有的政策,好的政策要推動實施,必須成立一個更強有力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非常具有必要性。
總之,三中全會《決定》是一個綱領性文件,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我所講的只是鳳毛麟角、掛一漏萬,只能對大家的學習,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有的同志說這次三中全會好像沒說什麼新東西,而且是歷屆全會文件裡邊文采最差的一個報告。我想說沒有文采就是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因為真正的改革,尤其是越來越深化的改革、越來越深度的改革,需要的不是豪言壯語,而是實實在在抓住要害、抓住關鍵。
三、認真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十八屆三中全會最鮮明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宣傳戰線各單位,我們貫徹全會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結合實際,更大力度、更深層次地推進改革,力爭在新一輪改革中幹得主動、抓得務實、走在前列。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掀起學習宣傳貫徹三中全會熱潮。要把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我們宣傳戰線各單位的特有功能,採取多種形式,推動黨代會精神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課堂、進網路,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營造濃厚的宣傳學習氛圍,推動三中全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二要增強改革意識。我們貫徹全會精神,首先是要搞清我們改革發展當前所處方位,在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的全面審視中增強進取意識,在對各種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的科學研判中增強機遇意識,在對改革發展重任的勇敢擔當中增強責任意識。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應勢之舉,也是解決自身突出問題的現實之需;既有多年探索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也有新的時代背景下湧現出來的全新課題。我們要緊緊抓住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新的改革窗口,把改革作為成就當前發展的最大紅利和關鍵一招,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
三要健全制度建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具體到我們各單位,就是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並抓好落實。
四要加快重點突破。我們戰線重點是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力爭儘快取得新突破。
五要狠抓當前、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縣委王書記提出要讀好三本書,即:《把事情做到最好》、《把信送給加西亞》和《誰動了我的乳酪》。我們戰線在6月中旬,就召開了學習研討座談會,各單位的代表都作了很好的發言,現在我們還要將這一活動繼續引向深入,通過抓三本書的學習,來轉變我們的作風、提升我們的素質、提高我們的執行力,進而來推進幹事創業。現在到過年剩下的時間只有42天了,我們要提振信心,振奮精神,全力以赴,奮力衝刺,確保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同志們:三中全會出台了非常好、非常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我們期望在未來一段時間,要把握這樣一個改革的有利時機,為什麼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改革的有利時機?這是因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改革共識重新凝聚,改革動力重新彙集,三中全會一開,把大家的胃口都吊起來了。儘管現在有矛盾、有衝突,但是整個社會秩序基本穩定,這是改革的有利條件。再一個,儘管發展方式轉變艱難,但是公眾的預期相對樂觀,中央有這個能力,保證經濟7%左右發展。儘管貪污問題比較嚴重,但是中央對高層,社會對中央、對高層還是高度認同的。再一個,儘管既得利益十分強大,但是現在既得利益必須依附於我們這個體制,既得利益治理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中央政府的決心和態度,中央政府對總體局面具有可控性。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說,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們改革非常有利的時機,這樣一個有利時機,必須要把三中全會已經出台的措施有力地推動落實,取得改革的實效。到2020年還有七年時間,七年以後,我希望我們會帶著一種自豪,一種滿意的心情來回顧這七年的改革歷程,我們也期望中國的改革能確確實實推動前進,取得成功。以上是我講的不成熟的一些意見,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節後收心及新年工作動員會
※求救:在工作中怕犯錯怎麼辦?
※基層職位應聘技巧(個人經驗)
※RD工作的感受
※工作不順心?這些機會你的公司給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