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法家 張弼 書法大觀

張 弼(1425-1487)


  明代書法家。字汝弼,號東海,晚稱東海翁。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家住郡城西門外谷陽橋西南。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授兵部主事,晉員外郎。因作《假髻篇》諷刺時貴,遭當權者忌恨,被排擠出京,任江西南安知府。南安地當贛粵要衝,亡命者聚山為盜,久為民害。到任後,先後捕滅。大庾嶺為客商貨物往來通道,當地人民從事運輸,賴以為生。後為廣東南雄豪霸侵奪,民眾失業貧困。張弼請准江西、廣東二藩司,予南雄、南安兩地民眾中分其利。嶺路狹隘險峻,難於行走,就將所得商稅,僱工拓寬路基,砌道,架橋,長達30里,嶺路暢通。荒年,開倉平糶,救濟民眾;時疫流行,延請名醫,為民治病。南安府所轄的南康縣,民俗好訟,則嚴懲首惡,殺其刁風;禁誣告,反冤獄。創立「射圃」,親自教民習武,以備盜寇;建社學,創書院,祀先賢,修郡志,以教化南安士民,習俗為之一變。告歸之日,老幼攀轅而送,為建祠塑像。歿後,葬於鳳凰山之陽。

  詩文清健。尤工草書,取法張旭、懷素。往往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欹如墮石,瘦如枯藤。更喜作擘窠大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人稱「張旭復生」。四方求書者無虛日,甚至海外諸國,都知張東海之名,前來購求墨寶。傳世手跡有《草書千字文》、《草書登遼陽城詩》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又有《七絕》詩軸(現藏上海博物館)。後人搜集其草書,於明末刻板保存,名《鐵漢樓法帖》(現藏松江博物館)。

  著作有《鶴城》、《天趣》、《面牆》、《清和》、《慶雲》諸稿及《東海手稿》,後由其子張弘至輯為《張東海先生集》(9卷)刊行。

以上資料轉自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草書《蝶戀花》詞軸 2000北京中國千年傳世書法珍品展(刊於《中國書法)2001年第2期)

草書《蝶戀花》詞軸 縱151厘米 橫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以草書書寫,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錯落,運筆靈活,氣勢雄偉。

  釋文:   鍾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古千秋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忙處人多閑處少,閑處光陰,能有幾個人知道。獨上小樓風雲杳,天涯一點青山小。   此古詞,書之。有倒句,以為何如?東海翁

雜書 紙本 卷 縱29.8公分 橫578.2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卷書跡是六十一、二歲間,寫給好友司馬垔的信札與詩,筆法輕鬆自然,有"老大意轉拙"之趣。他用"野鶩"自擬,以別於朝廷中"館閣體"的唯美書風。

張弼《草書王維詩》(傳) 紙本 卷 縱155.4公分 橫61.5公分

張弼 五言詩軸

張弼《草書軸》(傳)  

張弼《草書七言絕句軸》 縱122cm 橫30.8cm 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去年南郡賞元宵歌吹聲中度畫橋爛熳新詩誰記得紅梅零落路迢遙東海醉書

  此草書七絕神色飛揚,跌宕有姿,老辣勁健,一氣呵成。  


張弼《狂草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傳) 31.5×526cm 紙本

[明]張弼 草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局部) 31.5×526cm 紙本

[明]張弼 草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局部) 31.5×526cm 紙本

[明]張弼 草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局部) 31.5×526cm 紙本

[明]張弼 草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局部) 31.5×526cm 紙本

[明]張弼 草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局部) 31.5×526cm 紙本

鈐印:東海翁(白) 收藏印:竹朋鑒定(朱) 尊生館(朱) 漁樵於江渚之上(白) 戴倍之家珍藏(朱) 李氏賢卿(朱) 吳郡朱氏(朱) 說明:姚世阣跋

懷素(737~799年)的狂草書,不但享譽後世,在當時亦已傾動朝野,李白曾稱讚他「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又以「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等詩句,讚美其草書的激揚揮灑。唐代著名的詩人如蘇渙、戴叔倫等都有詩歌推許他在狂草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尤以任華的《懷素上人草書歌》最為特出。

任華,公元8世紀時人,活躍於唐玄宗時期,有《雜言寄李白》、《雜言寄杜拾遺》詩,與李白杜甫同時或稍晚。《懷素上人草書歌》通篇音韻鏗鏘,句法多變,三言、四言、五七言,緩急錯落,隨意所之,而且描寫生動,使人如目睹懷素的狂草作品,跌蕩縱橫,動人心弦。此處介紹的手卷,乃明代張弼以狂草書錄寫,水墨紙本,淋漓酣暢,精彩動人,把任華詩中的境界、懷素草書的風貌及作書者本身對草書的狂熱,結合在書法中,實為張氏傳世作品中的顛峰之作。

張弼(1425~1487年)字汝弼,晚號東海翁,松江華亭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授兵部員外郎,出守南安。工詩文,尤精草書。著有《鶴城》、《東海》二稿。

張弼的草書,以唐代張旭、懷素為楷模,亦是明初草書家欲改變元代自趙孟緁以來蘊藉清妍的書風,追求揮灑放縱的延續。他的一些作品,在張旭和懷素的狂草中加入章草筆意,在意念上與早期的宋克、俞和頗為相近。但他的許多作品,卻又完全拋棄章草的用筆,在結構上以開合為主,筆意上則求快、求飄。所以祝允明曾說:「張公始者尚近前規,繼而幡然飄肆,雖聲光海宇,而知音嘆駭」,認為張弼作品中的輕浮作態不可取。但張弼求新求變的改革性書風,卻成為當時潮流的走向,學他的人很多,甚至海外之國亦購求其跡。其間必然地有了精粗優劣的差別。陳獻章評張弼草書:「好到極處,俗到極處。」俗到極處四字,誠然是很大的貶詞,但好到極處卻又是非常的褒語了。董其昌一代書學宗匠,評張弼的《慶雲堂帖》亦多讚美之辭:

世多推重其狂草,至祝希哲評書,獨推其盛年之筆,當由未見翁之大全耳。今觀此刻,眾體畢備,若有意無意,或矜莊如禮法之士,或瀟洒如餐霞之人。雖與希哲同學醉素,而狂怪怒張則希哲不免,翁無是也。

此卷書《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應是張弼傳世最好的作品,它包含了張弼對僧懷素的欽敬,而且隨著詩意的伸展,隱然把自己代入其中,成了詩中的主角。正如《自敘帖》是懷素草書一次淋漓盡致的表演,張弼亦借任華讚美懷素的詩句,把自己在狂草書上的成就盡情發揮。懷素耶,張弼耶,寫到後來,明顯有照花前後鏡的狂喜了。   

轉自中國書畫

張弼《草書詩文卷》(局部)灑金箋紙本 縱29.5厘米 橫58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卷書自作詩、短文十一則。明成化十六年(1480)書,張弼時年五十六歲,已為晚年作品。

  此卷書法用筆奇崛,線條流暢,牽帶筆處揮灑自如,使轉生動活潑,氣勢貫通,變化豐富,為其典型書風的代表作。  


張弼《學稼草堂記》 圖片由可嘉提供
推薦閱讀:

【 中國書法藝術(先秦---元朝時期)】A
中國當代十大書法名家及其作品賞析
劉正成:書法的繼承更要從內在提升
《中國書法史》(習題與答案)3
沈曾植的書法特徵是什麼?

TAG:書法 | 書法家 | 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