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詩經》,看歷史

《詩經》,據說由孔子編撰。它收錄了從東周到春秋五六百年的歷史。按照正規的解讀,「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風雅頌」與「賦比興」,是《詩經》的六藝。

一般說來,《詩經》就是詩歌集。「詩言志」是正解。也就是說,詩歌是抒發情感的工具。三百首中的第一首「關雎」,基本上被解為愛情詩。但是,「毛詩序」則不然,說它是「后妃之德」。可是我怎麼看,也看不出其中的德,更看不出與后妃有什麼關係。以雎鳩的關關叫聲起興,將一個男子看到美貌女子本能的慾望,用「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等表現,形象生動。而得成大禮,抱得美人歸,卻是用了非常正規的「鐘鼓樂之」,證明他們不是苟合。

在禮崩樂壞之前,該有的禮節,其實全部都有。我想,這恐怕是孔子編撰《詩經》的目的之一。貴族後裔的孔子,生於魯國。雖然他非常強調禮樂,無奈禮樂不喜歡他。禮崩樂壞的現實,促使他藉助一種工具,希圖來恢復已經壞掉的禮樂。幾百年的時間,《詩經》三百多首詩,顯然是九牛一毛。估計就是甄選這一項,依靠孔子一個人,窮經皓首也搞不出來。孔子也許是最後的審定者。

最近看了一本《詩經密碼》,看到了有關《詩經》別一樣的解讀。大多數與「詩經」相關的文章,都是從情感,從離愁別緒等方面生髮開來。雖然說少不了對征戰羈旅,對生離死別,對棄婦怨恨等的描寫,更多的「大儒」們,還是願意用「溫柔敦厚」來解釋它。孔穎達如此,朱熹也是。即便現如今認為最早流傳的「毛詩序」,都有這樣的意思。

但是,《詩經密碼》的作者沒有這樣認為和理解。他從歷史的角度,將「詩經」里的大多數,與東西周以及春秋時期的歷史聯繫在一起。首先,他從時間順序上,重新編排了《詩經》的排列。「頌雅風」的排列,先就將黃鐘大呂的讚頌,放到了觀眾讀者的眼前。是的,「頌」理論上就是讚頌讚揚的頌歌,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最早範本。

詩和志,最早都有記錄的意思。「詩言志」,言旁的志,可能是後來表達志向情懷的新字。現在一些名為「方誌」的機構,保存的就是「志」應該保留的含義。假如這樣的說法沒有太大的偏差的話,那麼作為歷史的紀錄這一說,就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於是,十五國風裡,不但有了每一個國家不一樣的風土民情,還有了當時荒唐不荒唐的種種。想那個小小陳國里,美麗夏姬的荒淫,便被老百姓以諷刺的筆調寫了下來。《株林》一詩,明白曉暢。株林里的熱切盼望,偷歡時的廢寢忘食,躍然紙上。

不只是《株林》,由於王公大人的倡導,有的國家整個的風氣都充徹著靡靡的頹廢。《氓》里的始亂終棄,何嘗又不是整個國家的縮影?我最喜歡的《蒹葭》,居然是彪悍的秦風,這是為什麼?偏居西北一隅的秦國,本是個只會飼養戰馬的國度。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戰馬絕對是克敵制勝的保證。所以,牛羊用來做犧牲,做食品,卻鮮見有吃馬肉的人。秦始皇陵的二號坑,是陪葬的銅車馬。以秦始皇這樣的一代梟雄,最看重的不過就是馬兒。

仰慕中原的富裕與文化,秦人經過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到秦穆公稱霸,奠定了後來嬴政的政治經濟基礎。那一位虛無縹緲的「伊人」,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水的中央,召喚心愛的愛人。或者說,小夥子心中的愛念,無論他怎樣的順流逆流,就是不能靠近她的身旁。這個美人,是不是秦人心目中可望不可得的追求?

好在,秦國這位痴情的漢子,一直沒有放棄追求,到了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實現了中華民族第一次的統一。這一次的統一,很大部分是以西戎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對中華大地的第一次征服。

好了,好幾百年的歷史,是我這篇小小文章難以承擔這個重量。打住了。

推薦閱讀:

張鳴:晚清歷史上的資政院彈劾案
歷史罪案之巫蠱連環
歷史上真實的李君羨,參加玄武門事變,後被李世民錯殺
《中國歷史順口溜》之《五代十國鬧諸侯》
中日甲午戰爭為何輸得如此慘烈?

TAG:歷史 | 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