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秋:中國周邊安全局勢之東北亞篇
06-25
李寒秋:中國周邊安全局勢之東北亞篇---2011/07/20
推薦閱讀:
2011-07-20 10:29:28|分類: 華韜夏略國策 |字型大小訂閱
本文首發於《世界軍事》2011年第4期,有刪改。互聯網上轉載請保留此條目,傳統媒體轉載請與該雜誌和作者聯繫 另,前一陣子談易寫詩鬥嘴吵架去了,忘記在西西河發表了 東北亞地區,是當前中國外部安全最關鍵也是最微妙的地區。中美俄日四個傳統大國的勢力都聚焦在這裡,而其他外部勢力對此格局基本沒有影響力,因此東北亞安全格局具有區域內極強的針對性和排他性。東北亞地緣政治環境,從上個世紀朝鮮戰爭結束後的中蘇朝對美日韓兩個陣營對立的模式,隨著時代變遷與情勢轉換,在中國與美日、韓國與中俄的建交後,各國之間的關係基本上雖然都有所緩和,轉變到了目前的中俄朝對美日韓模式。目前的東北亞地緣政治環境屬於半島兩國和四個周邊大國互相制衡的格局,具有強烈的歷史繼承性和地理限定性。 美國謀劃戰略布局: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美國在韓國和日本的駐軍以及二戰後一系列的安排,體現了美國對盟友與對手均分而治之,使其互相制衡而不能合而謀我的深遠戰略布局。美國的如意算盤是,使韓朝之間保持均勢,使日韓之間保持均勢,使中日之間保持均勢,使美日聯盟與中蘇聯盟之間保持均勢。而當中蘇分裂後,使中蘇之間保持均勢則又是美國順理成章的做法了。這樣東北亞各國間維持斗而不破的低烈度競爭格局,美國則遊刃有餘,趁亂取利。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中俄和解和中韓建交後,美國的這一謀劃依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雖然在地理上不屬於東北亞,但台灣小島卻是美國以小博大用來撬動中國大陸,連接美國在東北亞戰略布局和東南亞戰略布局的一個戰略支點,與美國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格局息息相關。當初美國在日本、韓國和台灣島的駐軍,彼此呼應,但這三者之間卻沒有正式的的聯盟關係,方便美國居中單獨操控,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美國雖然為了遏制蘇聯的咄咄攻勢,不得不改善對華關係與台灣斷交並從台灣撤軍,但是依然不放棄利用各種手段支持台灣當局遲滯中國的統一大業。 作為日本的老朋友與老對手,美國從來就沒有忽視過日本成為正常大國的願望。因此美國在需要利用日本之時,例如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就以讓日本在享有「海外軍事行動自由」、「美日全球戰略協調」等諸如此類的空頭支票誘使日本為美國出錢出力。而當美國要遏制日本的大國雄心之時,例如在日本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活動中,則虛與委蛇坐山觀虎鬥,在幕後靜等中韓以及其他在二戰期間被日本侵略的國家出來鼓噪反對。美國的對中國的遏制政策設計更是具有更全面的歷史意識,那就是美國根本不希望西太平洋地區再度出現一個統一的巨大帝國以威脅美國在環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和主導地位,更不允許西太平洋地區被某一強權整合成一個排斥美國勢力的地區聯盟,美國外交決策層這一計劃是規劃嚴密,持之以恆的。而美國的外交技巧則是,分別與西太平洋地區的各國建立儘可能密切的關係,從而使美國與各國的關係親密程度均超過各國之間關係的親密程度,這樣美國就能夠在外交上做到以我為主,使各國之間的矛盾均能為我所用,而避免美國自身被其他國家的矛盾牽著鼻子走,從而為人所用。 在目前的東北亞僵局和今年以來的朝鮮半島危機進程中,美國已經做了多種準備。一方面是派遣特使來回穿梭,誘使美日韓三國間成立三邊軍事同盟,締結針對共同對手的防禦計劃。美國尤其希望促使日韓之間達成某種協議,使日本對外戰略與朝鮮半島局勢互動,從而一石雙鳥,既相對從朝鮮半島亂局脫身,又削弱日本外交的獨立性和靈活性。此前,由於台海局勢緊張,美國還有意縱容日本出面把台海局勢納入日本自衛隊周邊有事範圍,把日本推上針對中國的第一線,防止中日無限接近而使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邊緣化。由於這美日韓三國同盟這一格局本身自然存在而美國長期刻意忽視,備而不用,實際上美國是兩手準備。當初是讓日韓之間為了獨島爭端,為了歷史恩怨,為了經濟利害衝突而討價還價,勾心鬥角,讓美國居於仲裁者和調停人的超脫地位。現在隨著美國硬實力的相對下降,對聯盟體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不得不長袖善舞,借力借勢,誘使其他國家為了美國的戰略利益身先士卒,火中取栗。這是美國的一貫外交手法。隨著美國掌控東北亞各國的能力下降,美國居間縱橫捭闔的操縱手法也會越來越複雜和矛盾與格調低下,而針對美國東北亞政策的各種各樣陰謀論版本的解讀也會越來越流行。今年撲朔迷離的「天安艦事件」可視為美國某種風格外交政策趨勢的開始。 中日之間平衡失衡:勢力消長利害相間 日本在東北亞是一個地區大國,其利益捲入廣泛而深入。北方四島問題上,在對韓問題上,在對朝問題上,在台灣問題上,在中日關係問題上,在與中國競爭俄國石油問題上,日本似乎都可以大做文章,有所作為。可深究外交利害關係與國家力量對比,可以發現日本在上述任何一個問題上都不具備一錘定音和幡然轉向的能力。日本採取任何外交政策,都無法逃脫美國的戰略框架與軌道。受制於國內輿論和民主政治只是表象,受制於美國的佔領和掌控才是本質。由此可見當初美國當初對日本周邊關係格局安排的縝密和長遠有效。 中國和日本在東海相關問題上的爭執,正是美國所樂見與策劃。美國當初故意在琉球群島歸屬問題上含糊其辭,在把巡邏權交給日本時扭捏作態,其政策設計就是指向了今天中日的東海爭端,而東海爭端很容易從海事騷擾走向一定烈度的經濟互損與軍事對抗。美國一方面希望日本在東海爭端上與中國保持對立情緒,從而阻止中日之間的全面接近與合作,但是在關鍵性的官方表態中美國卻含糊其辭臨陣退縮,聲稱美國並不會自動介入中日東海爭端。顯然美國並不打算放手讓日本在東海爭端中自主獨立行動,隨意擴大矛盾把美國拖下水甚至趁機擺脫美國的絕對控制。 當前的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是,中日之間原有的力量平衡,已經出現了有利於中國而不利於日本的變化。在經濟實力方面,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這個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今後還會進一步加劇。對於日本來說,其大國之路和正常國家之路已經越走越窄。美國的軍事佔領和控制,幾乎看不到改變和放鬆的希望,而與中國的關係則受制於歷史恩怨和現實利害關係而無法做到真正對等。日本決策層已經認識到了中國越來越突出的重要性,因此最近幾任首相都顯示出了親華的趨勢,但這一趨勢隨時可以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扭轉,而最關鍵的因素在於中日之間對於如何形成平等互惠的關係兩國有著較大的理解差異。 就目前的全球格局而言日本早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國家,日本的重要性必須從與全球經濟的廣泛聯繫的角度才能體現出來,而這也恰恰是日本戰略地位的脆弱性所在。日本不得不依賴美國來保證自身的國家安全與交通命脈,日本不解決東北亞的僵局和自身的定位,就不能真正在全世界發揮正常的政治大國作用。而中國雖然在世界性事物的全面深入地捲入方面暫時還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就經濟力量尤其是關鍵性的軍事力量而言,中國顯然還不能代替美國的角色。儘管如此,由於中國巨大的綜合實力,在東北亞這一關鍵區域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而力壓日本一頭。日本雖然是世界性國家但地位脆弱,雖然是經濟強國但在東北亞地區也不具備絕對優勢,因此日本目前的外交戰略選擇越來越受限制,不管是繼續追隨美國還是從此追隨中國,抑或在中美之間搞等距離外交,都將是劇烈的外交內政震蕩。 由於中美兩強在東北亞地區的主導性存在,日本只能在本地區扮演依附性和陪襯性的角色。日本的應對則是傾向於在地區外的外交舞台上去扮演一個更加有聲有色的重要角色。在目前的東北亞格局下,日本的這一轉變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揚長避短的選擇。中國對日本要真正考慮的問題不在於那些抽象的愛恨情仇,而是如何真正評估與對待日本的正常國家地位。中日之間長期的利益協調與共振是一個艱巨的課題,需要兩國政治家在開放與平和的心態上以長遠的戰略眼光來設計互惠互利的合作格局。日本需要尊重中國在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而中國也要儘可能認識到日本經濟的世界性存在是中日力量平衡的關鍵性因素,在這一領域對日本要儘可能的理解與合作。 韓國指望一統半島:只見其利不見其弊 在朝鮮半島上,由於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穩居世界前十五名之列,規模超過了一萬億美元,人均超過兩萬美元。在經濟力量上有統一朝鮮半島的能力。而朝鮮由於僵化守舊的經濟體制,其經濟實力已經無法與韓國相提並論,絕對值不會超過韓國經濟總量的二十分之一。因此韓國總統李明博信心滿滿地要開徵統一稅為統一朝鮮半島作財政準備。國家間的力量對比不僅僅由經濟實力決定,韓國雖然在經濟力量上對朝鮮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在至關重要的軍事力量對比方面,韓國沒有太多的優勢。朝鮮不計成本地維持了一支龐大的常規武裝,雖然技術性能已經落後,但絕對打擊力量還是十分強悍,因此武力統一是不可行的,韓國只能夠狐假虎威,依靠美國的支持,對朝鮮實行以壓促變的政策,尋找統一的良機。 從「天安艦事件」到「延坪島事件」,韓國領導人一反過去委曲求全,避免戰爭的態度,順應國內民意表達了強硬不妥協的立場,改「和平統一」國策為「吸收統一」。韓國總統李明博孜孜以求的是韓國在統一朝鮮半島進程中的主導地位,而看不到朝鮮半島的現狀恰恰就是大國力量主導和設計的結果,而只要東北亞大國力量對比沒有失衡,韓國的統一夢只能是夢幻泡影。最具諷刺意義的是,韓國為了藉助美國的力量來獲得統一,不再要求從駐韓美軍手中收回韓國的軍事指揮權,而把自身徹底綁在了美國的戰略軌道上。 韓國的悲劇在於它的自身地緣政治格局和在外交權力結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六千萬人的經濟發達國家,韓國在經濟與人口的絕對量上雖然還比較強大,但是由於周邊大國的存在,它的經濟實力相比而言只能算是陪襯。韓國也沒有弱小到瑞士新加坡那樣的程度,從此放棄一切雄心壯志甘做一個徹底的中立國。朝鮮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國家主義意識都是極其強烈,不可能放棄統一與復興的追求。韓國希望在亞歐大陸那一邊發生過的兩德統一的故事能照搬到亞歐大陸的這一邊來。但是韓國領導人看不到,兩德統一的實質是大國交易與妥協的結果,而非僅僅出於西德的自身努力。東德在蘇聯放棄反對兩德統一的立場後,即便蘇軍還在東德駐紮,其國家意志就已經崩潰了。 兩德之所以能成功統一,首先是蘇聯在內外交困之下對東歐各國撒手不管的結果,而朝鮮只要有中國的支持,就不會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其次,德國的和平統一歸根結底還在於北約組織在歐洲的強勢存在。而美日韓三方,雖然同屬於美國的盟國體系,但韓日之間並沒有軍事協定而且還多有各類矛盾,日本並不希望看到朝鮮半島出現一個統一的有心向日本挑戰的經濟強國,因此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上不會出現美日韓三國步調一致的有利條件;最後,兩德能統一,還在於聯邦德國是歐洲大陸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兩德統一與歐洲一體化建設的深化是相輔相成的,而韓國經濟在東北亞地區顯然不能夠起到整合作用,而只能被大國整合。 朝鮮維持自身獨立:其氣未衰其力已竭 朝鮮半島上的另一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不放棄高調的統一宣傳。朝鮮雖然在物質上貧窮,但是在精神上卻十分強大,在民族主義氣勢上能壓韓國一頭,決不會像東德一樣自我崩潰,因為朝鮮幾十年來一直在極力維持自身完全獨立自主的形象,拒絕了任何大國的駐軍和公開操縱。在蘇東劇變後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朝鮮還是維持了自身的存在,這背後的民族激情、國家意志與外交技巧,是絕對不容低估的。在「延坪島事件」後,朝鮮在韓國的反擊中輕描淡寫,讓韓國的虛張聲勢一下子找不到靶子,足見其對各大國間的利害關係和東北亞地區的外交權力結構的深刻的洞察力與絕佳的平衡感。 當然,朝鮮目前的內外政策路徑也已經到達十字路口,朝鮮作為一個現代斯巴達體系的政權。為了保持本國的主權獨立,花費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常規軍隊。由於蘇東劇變後,朝鮮的對外貿易格局被打亂,因此維持這一體系在經濟上捉襟見肘。出於強烈的不安全感和孤立感,其謀求核武器的努力本質上是這一政策的必然結果。由於維持一支有效打擊力量的核武庫需要耗費巨大的費用,在數次真真假假的核試驗後,朝鮮的後續行為顯然也已經難以為繼。因此,朝鮮屢次以放棄核武器為價碼要求與美國進行雙邊會談和建立正式關係最終獲得安全保障。 朝鮮直接與美國對話和建立正式關係從而獲得自身的安全保障,這一願望本質上是保守的而非革命,其目的旨在防禦而非進攻。但美國顯然並非單純的從朝美關係的角度而是從整個東北亞格局穩定與平衡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朝美和解,那麼必將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以及東北亞的全面和平,雖然這一前景對地區內每個國家都有利,但是美國將無法控制朝韓兩國自然而然的和平統一傾向。與朝鮮半島統一問題緊密相連的就是日本的徹底獨立問題,而一旦美國無法掌控日本,那麼美國對台灣的干涉和整個東北亞的布局都將失去針對意義。因此,美國決不會自亂陣腳,因小失大,讓一個朝鮮半島的局部性和平的問題撬動自身在東北亞合情合理合法存在的全局性問題。因此,美國對朝鮮又打又拉以打為主圍而不殲擊而不殺的長期戰略就不難理解了。 俄國旁觀各國爭鬥:置身事外旁觀者清 在2010年東北亞地區從「天安艦事件」開始亂成一團的時候,緊接著以中日東海爭端升級,中日兩國在釣魚島歸屬問題上各不相讓。在此背景下,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高調視察俄日之間存在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顯然是火上澆油,打太平拳助樂。而且俄國把北方四島問題與清算二戰歷史罪責問題掛鉤,左右開弓,一箭雙鵰,既針對日本的蠢蠢欲動,又針對東歐反蘇反共反俄詆毀蘇聯紅軍歷史功勛的前蘇聯國家,可見俄國外交決策者從來不缺乏外交鬥爭的全局觀念和世界眼光。 俄國由於擁有能源輸出大國與核武器大國的有利戰略地位,在地緣政治上與東北亞其他國家糾葛最少。美國對俄國雖然一直保持著警惕與遏制,但在東北亞地區,卻不願意將俄國樹為主要對手,而迫使俄國與中國真正走上全面結盟的道路,而是將戰略壓力放在了俄國的戰略邊疆東歐、高加索與中亞部分,以減弱俄國在東北亞的戰略能力和外交關注。美國根本不會武力介入日本與任何鄰國的領土爭端尤其是不會介入北方四島爭端,這是美國孤立弱化遏制日本的必要舉措。旁觀者清,自知者明,俄國將很高興看到自身可以以小搏大,在中美矛盾、中日矛盾和朝韓矛盾中順水推舟,見勢邀利。 俄國在東北亞的存在,對於俄國保持一個橫跨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巨大帝國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俄國如果不能保有遠東地區,那麼在地緣政治上將會發生連鎖反應,其西伯利亞地區也將會失去。由於相對超脫的戰略處境,俄國在東北亞地區不會採取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俄日之間的北方四島問題,不僅僅是領土爭端,事實上也無關歷史恩怨,本質上是俄日之間如何看待自身的戰略定位問題。只要日本的正常國家地位得不到解決,俄國就無需擔心北方四島問題會激化。如果日本獲得正常國家地位,那相比之下,北方四島問題就會僅僅是一個地區性的小問題而不會成為全局性的大問題。 中國締造合作格局:來日方長自我剋制 由於東北亞各國的勢力消長,東北亞安全格局將簡化成中美大博弈的典型形式,日俄兩國將淪為陪襯,朝韓兩國永遠是棋子。由於地緣政治格局和外交利害關係的相對清晰,可供中國選擇的外交政策空間並不多。對於中國來說,最主要的是在實質利益上儘可能深入捲入,而在形式責任上要儘可能保持超脫。中國儘力保持目前東北亞格局的穩定是穩妥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主動承擔抽象性的責任和明確指向性的義務,比如明確作出阻礙朝鮮半島統一的表態,比如明確承擔遏制日本走向正常國家的戰略重負,反之亦然,中國也沒有義務促進朝鮮半島的統一與協助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就目前東北亞地區的關鍵性問題來說,中國維持朝鮮的獨立安全是正常應對,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處理朝鮮半島爭端是明智之舉,任何想把東北亞各國之間的爭端國際化的舉措都是有害和無效的。如果朝鮮半島統一,那麼未來的統一的朝鮮半島必須是中立和平並且對中國的利益表示最大限度尊重和保持友好關係,一切外來軍事力量必須退出朝鮮半島。就日本的正常國家之路而言,在外交輿論戰上,中國應堅持日本必須深刻反省戰爭罪責,保證日本的和平發展與中日全面友好合作關係全面掛鉤,而日美之間的任何曖昧關係都必須徹底脫鉤。同時中國也應該對日本走向正常大國之路保持心態平和,讓日本心甘情願俯首貼耳於美國的霸權之下,對中國來說也並非全是福音,而且中國也應該在形式上避免站在阻擋日本走向正常國家之路的第一線去。 美國在經濟上的製造業空心化趨勢和以鄰為壑,掠奪世界的金融霸權作風,使得美國失去了在經濟上整合東北亞的最有效手段。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外交本質上是為國家利益服務。因此美國在東北亞的存在,其戰略格局將會越來越低下,其道義理由將會越來越不足,其外交手段也只能越來越單一與聰明反被聰明誤。相比之下,隨著中國的經濟規模擴張與產業升級,雖然在經濟上與日韓存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但是這種競爭並非完全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做到雙贏互利。中國應該繼續加大與日韓的經濟合作,借重日韓的經濟力量與利益取向,以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來統合相關各國的利益,把區域內的不利因素和自身的力量缺陷壓制到最小限度。就東北亞合作大格局來說,中日、中韓、中俄與中朝經濟合作都是前途光明,互利互惠,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是東北亞地區相關各國的利益合作的交匯點。東北亞各國協調發展與和諧共存的戰略前景大有可為,時間和道義都站在中國一邊,中國對自身要有充分的政治自信和戰略上的自我剋制。推薦閱讀:
※現代家居風水 樓盤的周邊遭環境風水對人的影響
※北歐及北歐周邊游(上)
※一天也能玩得嗨:上海周邊踏青賞花攻略
※房屋周邊八大風水災煞危害及化解辦法!
※武漢長江二橋及周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