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綜藝:要自主創新 更要自覺堅守(2)

《大鵬嘚吧嘚》海報。資料圖片

  節目特質:靈活、開放、包容

  網路綜藝節目的製作、傳播和欣賞,均發生在互聯網環境之中。這種特殊的語境因素對網路綜藝節目創作產生深遠影響,使其具備區別於傳統綜藝節目的嶄新特質。正如美國新媒體專家傑夫·豪所言,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互聯網環境中的「網路原住民」雖然與成年以後才開始接觸互聯網的網路移民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他們長時間在線、用手機拍照、看遊戲電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能隨時和素未謀面的人融洽合作,最重要的是:過去幾代人消費媒體的熱情,已變成了創造媒體的熱情。「創造媒體」已成為當前互聯網語境下最為重要的受眾特徵。「創造媒體」意味著交流、參與和分享。互聯網打破了傳統語境下單向度、封閉式的傳播方式,使傳受雙方之間的交流體現在節目製作、傳播和收看的全過程。網友可通過評論、留言等方式發表觀點,彈幕甚至可以讓觀眾邊看節目邊「吐槽」。節目創作者能立即收到反饋信息,在短時間內對節目進行調整。例如《奇葩說》每期辯題都是經過公司內部投票、網路投票、再結合大數據分析確定的;《曉說》會提前公布下一期的錄製主題,徵集網友看法,並由高曉松在節目中進行點評。這種伴隨式的互動使節目組即時獲得指導創作方向的啟示,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節目的市場認可度。

  網路綜藝節目以靈活、開放、包容的姿態,賦予普通網友較大的參與空間。如《奇葩說》《愛上超模》《侶行》《我們一起來》,主角多為普通人,與電視綜藝熒屏主打「明星牌」形成鮮明對比。《我們15個》每月公布3名新居民候選人,並開放投票通道,由網友選擇心目中合適的新居民。草根參與,使節目更能展現普通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審美情趣、道德取向,彰顯「網生代」人群的價值觀,這與網路節目的主流受眾人群實現了很好的契合。在新媒體環境中,網路用戶通過社交網路彼此連接、在網路社群中相互聯繫,使他們具備了在網路中發布信息甚至創造信息的能力,所以網路節目不僅可由視頻網站傳播,還能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流傳出去。憑藉這種「大眾傳播 人際傳播」的傳播方式,網路綜藝節目實現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大大提高了內容資源的使用效率。

  總之,新技術、新話語方式、新價值觀念、新傳播模式等構成網路綜藝節目的全新語境,如何回應「網生代」受眾群體「創造媒體」的訴求是今後創作者應當把握的核心問題。

  未來走向:聯動、互補、自覺

  作為新生事物,網路綜藝節目在成長中面臨各種壓力與挑戰,需要創作者們清醒認識,積極應對。隨著網路綜藝品質整體提升,一些優質內容開始反哺電視媒體。例如《我們15個》除在騰訊視頻24小時直播外,還剪輯出每集30分鐘的版本在東方衛視播出;《愛上超模》除在愛奇藝播出外還在湖北衛視播出。然而,這些在網上受到歡迎的內容在電視平台卻反響平平,可見視頻網站和電視台之間的聯動關係不能僅停留在播出層面的簡單拷貝,還應從節目研發之初便充分考慮,在製作、播出、推廣等環節兼顧不同平台的特性,真正實現網台優勢互補和節目價值的增值。

  不可否認,網路綜藝節目在當前階段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其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私密的觀看環境、草根大眾的參與、相對寬鬆的監管、資本的逐利特質、尚不成熟的團隊,都可能導致網路節目在道德層面、法律層面或文化層面出現相應問題。例如《奇葩說》過於直白地討論敏感話題、《愛上超模》設置全裸拍攝環節,將玩禁忌、搏出位等同於「純網綜藝」的節目效果。遑論一些小規模的節目乾脆通過呈現低俗甚至色情的內容進行自我炒作,謀求關注度和點擊量,藉此獲得廣告收入、付費觀看等經濟利益。面對網路綜藝節目在文化導向上可能出現的不良傾向,一方面需要加強針對網路視頻領域的監管體系建設,更重要的是提高節目創作者的責任意識。實踐證明,那些能夠贏得廣大觀眾喜愛、獲得巨大市場價值的節目無一不是堅守藝術品位、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的精品佳作,而絕非嘩眾取寵、同乎流俗的糟粕。所以,網路綜藝節目唯有做到文化自覺,與時代精神相協調,才能煥發出更大的活力、釋放出更大的價值。

  (朱傳欣,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青年學者)

[責任編輯:石佳]

第1頁 上一頁 1 2
22
推薦閱讀:

孩子做作業不自覺,那是因為你沒學會這招!
深化「兩學一做」 要自覺與黨章對錶
黨員應自覺成為基層德治的核心
國學資訊 - 從「詩言志」到「詩緣情」——中國詩學自覺化歷程 -
愛你的人會自覺和異性保持距離

TAG:創新 | 綜藝 | 堅守 | 自覺 | 自主創新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