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農民起義那麼多,為什麼只有李自成是打不死的小強
明朝的滅亡,時至今日許多人都會認為明朝是因為崇禎皇帝朱由檢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擅殺大臣,自毀長城,最後滅掉明朝也不是關外的清軍,而是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真的有點出人意料,明朝的軍隊在此前剿滅過李自成的起義軍很多次,可李自成每次都能迅速的滿血復活,起義軍還一次比一次壯大了,真是一件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怪事。
李自成
我們先看看明朝滅亡的內部原因,首先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崩盤。明末的朝堂之上的官員不僅僅是地主階級代表,還是資本家商人的代表。最要崇禎命的是每個利益集團都不肯交稅!所有的官員無一例外的都把所有的稅都壓到了農民頭上。老百姓自然過不下去,民不聊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皇帝日子也就算快到頭了。其次都氣候環境來看,明王朝依舊是一個農耕大國,政府要用農業稅來應付機構的運行,尚可勉強操作。一旦遇到大面積自然災害和戰爭,收支的不平衡就會加增,明王朝只能吃國庫的老本。但只要國庫也空虛了,明王朝的財政也就破產矣,軍隊沒有糧餉,百姓也無米可炊,也就徹底完完了。最後看黨爭,崇禎皇帝對於明朝來說,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是明朝自明神宗四十年不上朝之後,黨爭越來越嚴重,崇禎一上位就剷除魏忠賢,花大力氣整治吏治,推崇節儉之風,然而依舊沒能剋制住黨爭,最後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後,崇禎自覺無顏見列祖列宗,自己在梅山自縊而亡。《三國演義》開篇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有的封建帝國總有一個「熬不過的大限」,不管當時的皇帝是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來了也一樣是亡國之君。
再來看看李自成,原名李鴻基,兒童時代是給地主家放羊的牧童。1629年追隨闖王高迎祥,成為其得力幹將,勇猛有識略,被高迎祥收為上門女婿。崇禎九年時,明朝最後一員名將孫傳庭被任命為陝西巡撫,率軍與闖王高迎祥交戰,並將其剿滅,並俘虜押送至北京,崇禎大喜並斬殺高迎祥於京城。而後作為高迎祥的女婿李自成便自稱闖王,繼續率領農民起義軍造反。兩年過後,孫傳庭又率領部隊同闖王李自成作戰,這一戰把李自成打的落花流水春去也,最終只率領十八名騎兵突圍出去,狼狽到了極點。本來當時孫傳芳如果繼續派兵追擊李自成,那麼便可以將李自成軍隊全部殲滅,甚至擒獲李自成。但是清朝大軍攻克長城幫了李自成的大忙,崇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急忙下詔讓孫傳庭極速率領部隊來保衛北京城,因此錯過了這一次絕好消滅李自成的機會。
崇禎
話說清兵退去之後,如果崇禎依舊重用名將孫傳庭的話,形勢也可能不會如此發展。但是崇禎老毛病又犯了,疑心病太重,誤信奸臣言論,竟然把孫傳庭打入天牢,還貶為平民,這下真是自毀長城。結果這下李自成完全沒有對手,軍隊像滾雪球一樣發展的越來越壯大,崇禎接連派了幾位大將都沒能將其鎮壓,除了孫傳庭其他人根本不是對手,折損了大量的兵馬錢糧,令清朝元氣大傷。這時的崇禎不得不又想起了孫傳庭,親自從監獄中把孫傳庭請出來,讓他率領大軍,鎮壓李自成部隊。孫傳庭來到前線後發現,率領的部隊都是殘兵敗將,士氣太過低落,壓根就不敢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打仗。當時李自成的軍隊已經高達十萬人,數倍於官兵,且士氣高漲。孫傳庭決定採用按兵不動堅守的策略,避免與鬥志高昂的起義軍作戰。然而崇禎和大臣們並不這樣想,認為孫傳庭心存怨恨,在消極怠工,派人手持尚方寶劍下令孫傳庭立刻出戰。君命不可違,孫傳庭率領自己手下的老弱病殘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因為孤軍深入,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孫傳庭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明朝最後一位將星就此隕落。不久之後,李自成的軍隊便如潮水般的攻佔北京,明朝宣告滅亡。
孫傳庭
最後從氣候的角度來說,有科學證據表明,當時屬於地球的小冰河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很多地方都狂降暴雪。據史料記載,崇禎九年到十三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連年乾旱,不僅西北、華北、淮河流域,就連一向水量豐沛的江南、西南地區也發生大面積乾旱。全國大範圍的乾旱持續了四年,有些地區甚至持續了九年,按科學家的說法是一千八百年一遇。而伴隨著乾旱的就是嚴重的蝗災,崇禎七年到十四年的蝗災特別嚴重,蝗蝻遍野,遮天蔽日,所過禾盡,餓死者無數,以至於出現人吃人現象。
細細想來闖王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起義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都是由窮苦的老百姓組成的雜牌軍,就是這群烏合之眾把明朝江山端掉了,最後輕輕鬆鬆做他人嫁衣便宜滿清。史料中李自成不知道被打敗了多少次,張獻忠也是投降了又反叛,憑什麼李自成能每次都死灰復燃?這麼多因素加在一起,只能說是崇禎的運氣差到極點了,真的是天亡大明。
推薦閱讀:
※撥亂反正 還史於民(李自成)
※找尋李自成的歸屬之處——夾山寺
※李自成十:崇禎借餉
※他是崇禎親叔,比皇帝都富,卻一毛不拔,最後被李自成吃掉
※李自成為何最後時刻將戲演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