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糖皮質激素在應激中的作用

(3)糖皮質激素在應激中的作用

一腎上腺皮質的綜合介紹

二糖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三應激時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

四應激時糖皮質(GC)分泌增多的生理意義:

一腎上腺皮質的綜合介紹

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分泌三大類激素,即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和少量性激素,這三類激素都是固醇衍生物,故統稱為甾體激素。皮質激素的合成是在皮質細胞線類體內進行的。皮質醇進入血液後,與血中皮質類固醇結合球蛋白(CBG)或叫做皮質激素運載蛋白,以及白蛋白結合。以與CBG結合為主。CBG在肝臟中產生。血中很少有遊離皮質醇。當血中皮質醇大量增加時,可以出現少量遊離型皮質醇。皮質醇結合球蛋白的作用,與甲狀腺結合蛋白相似,是血中皮質醇的「臨時貯庫」,在結合型與遊離型皮質醇互相轉化中起緩衝調節作用。醛固酮與血中白蛋白及CBG結合很少,主要以遊離狀態存在和運輸。皮質醇與醛固酮都在肝臟中被降解。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自1855年Addison對腎上腺機能低下病人進行詳細觀察與分析以來;已有百餘歷史,然而直到最近30年,人們才知道對生命有關的兩類皮質激素為皮質醇與醛固酮。並對它們的生物學作用有所了解。皮質醇以影響糖代謝為主,是糖皮質激素的代表,醛固酮以影響水鹽代謝為主,是鹽皮質激素的代表。它們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上述分類主要為了便於敘述。

二糖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① 對營養物質中間代謝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促進蛋白分解,抑制其事成,可使分解出來的氨基酸,轉移至肝,大大加強葡萄糖異生過程,同時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抗胰島素作用,並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結合受到抑制,以致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有所減少。脂肪與肌肉組織也減少攝取葡萄糖的數量,結果血糖增高。糖皮質激素對不同部位的脂肪作用不同,四肢脂肪組織分解增加,而腹、面、兩肩及背部脂肪似乎合成反而增強。以致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時,將呈現面圓、背厚、而四肢消瘦的特殊休形,可作為診斷此病的特徵之一。

② 對水鹽代謝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地水的排除有一定影響,有腎上腺皮質機能不足患者,排水能力明顯發生障礙。嚴重出現「水中毒」,如補充適量糖皮質激素即可得到緩解。而被充鹽皮質激素無效。目前對此尚無滿意的解釋。糖皮質激素可能對腎小管的濾過,集合管的水吸收,或ADH的分泌起著一定的「允許作用」。

③ 對血細胞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可使紅細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在血液中中的數目增加,使淋巴細胞和嗜酸粒細胞減少。其原因各有不同,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增加是由於骨髓造血機能增強,中性粒細胞數的增加是由於附著在小血管壁的邊緣粒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的增多所致。至於淋巴細胞減少,據最近研究報導,可能是糖皮質激素使淋巴細胞DNA合成過程減弱的結果。

④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降低大鼠對電休克的閾值,而鹽皮質激素則相反。在人,小量糖皮質激素可引起欣快感,過多時,則出現思維不能集中,煩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現象。

⑤ 對肌肉的影響:

去腎上腺動物的骨骼肌松馳無力,給糖皮質激素可使肌力恢復。有人報導,糖皮質激素對離體心臟有強心作用。但對在體心臟的作用並不明顯。

⑥ 對血管反應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有抑制兒茶酚-0-位甲基轉移酶(COMT)的作用。使兒茶酚胺降解緩慢,減少。這對保持血管對去甲腎上腺素的正常反應有重要意義,腎上腺機能低下時,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補充糖皮質激素可使血管反應性恢復。

⑦ 在應激反應中的作用:

在反應中ACTH濃度立即增加,糖皮質激素也相應增多。在這一反應中,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也參與,故血中兒茶酚胺量也增加。應激反應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應激刺激引起的一些物質(緩激肽、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等)的產量及它們的某些不良作用;使能量代謝運轉以糖代謝為中心,保持葡萄糖對重要器官的供應;在維持血壓方面起「允許作用」增強調節血壓的反應。

三應激時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

應激時糖皮質激素分泌加強是通過下丘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相互作用而實現的。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通過垂體門脈循環進入垂體前葉,刺激促腎上腺皮激素(ACTH)的釋放。ACTH作用於腎上腺皮質,促進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的分泌反過來又抑制CRF和ACTH的釋放。即負反饋調節機制。下丘腦受大腦各部的控制。上面主要接受來自邊緣系統的纖維,下面主要受腦幹網狀結構的影響。來自邊緣系統杏仁核的纖維調節情緒應激反應。例如,憤怒、恐懼、憂慮等應激原,均通過此渠道,顯著地增加ACTH分泌,而創作、劇烈溫度變化等應激原則可通過外周感受器傳入衝動,引起腦幹網狀結構的上行激動系統的興奮,從而引起下丘腦的興奮,激發ACTH的釋放。

四應激時糖皮質(GC)分泌增多的生理意義:

GC增多是應激中最要的一個反應。對機體的抗有害刺激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去除腎上腺後,動物可以在適宜條件下生存。但如受到強烈刺激,則容易衰竭死亡。如給摘除腎上腺的動物注射GC,則可使動物恢復抗損害能力。大量的臨床觀察也證明,腎上腺皮質功能過低的人,對應激原的抵抗力明顯降低。應激的GC分泌增高,提高機體對刺激的抵抗力的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已經知道的有以下四方面:

①GC有促進蛋白質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從而可以補充肝糖原的儲備。GC還能抑制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提高血糖水平。

②GC可提高心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時,血管平滑肌對去甲腎上腺素變得極不敏感。因而易發生血壓下降,循環衰竭。(GC可抑制兒茶酚胺-0-位甲基轉移酶,使兒茶酚胺降解緩慢,這實際上增加或保持血中兒茶酚胺的濃度。)

③藥理濃度的GC具有穩定溶酶體膜,防止或減少溶酶體酶外漏的作用。由此可避免減輕水解酶對細胞及其他方面的損害。但應激時GC濃度是否有此作用,尚有待探討。

④抑制化學介質的生成、釋放和激活。生理濃度的GC對許多化學介質的生成、釋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例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緩激肽、5-羥色胺、纖溶酶原激活物、膠原酶和淋巴因子等。GC與細胞內GC受體結合後,能誘導一種分子量為40-45KD的蛋白質,稱為巨皮質素。或脂調蛋白,它具有抑制磷脂酶A2活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減少花生皿烯酸的釋放,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等產物的生成。由於應激時這些炎症介質生成過多,而GC則可以抑制這些介質的產生,因而可以不發生過強的炎症,變態反應等。

內分泌學領域中,常常用摘除某個內分泌腺,而後觀察動物的生理變化及後果,以研究該內分泌腺的生理功能。對於腎上腺這個內分泌器官,曾經運用此法,進行過詳盡的研究。1856年,Brown-Sequard第一個給動物用手術摘除腎上腺獲得成功。以後有許多人在物、貓、兔、鼠、蛙、魚等身上部進行過試驗。結果發現,所有動物如將兩側腎上腺摘除,則任何動物都有速趨死亡的危險。短者,只能活數小時,(豚、鼠);較長者也只有1-2天的壽命(貓、蛙),最長也不超過5天(狗)。是不是動物由於手術創傷而致命呢?不是。已經證實過,如同樣經歷手術創傷,對照動物不死。另外,如將手術摘出的腎上腺移植於該動物的皮下,保持若干時日,動物就沒有生命之虞。而後再用輕微手術,切開皮膚,取出腺體,動物又立時無法生活,很快就死了。由此可知致死的原因是缺少了腎上腺。

1936年,加拿大病理生理學者Selye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應激的論文。他提供一系列實驗資料,證明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下,機體除了具有特異性的病理損傷之外,還有一套非特異性的反應。初步報告後,又經過六年的努力,1942年Selye又發表了關於應激學說的詳盡報告,提供了豐富的生理、解剖、病理等實驗資料及臨床觀察資料。他指出,動物或人在完全不同的致病因子:感染、中毒、創傷、高溫、受冷、電離幅射,強烈的精神刺激以及劇烈的肌肉運動等作用下機體內出現以垂體——腎上腺皮質反應為中心的非特異反應。這種反應本質上是抗病防禦性措施,但也有損傷現象。他引用了物理學上表示作用力與抵抗力的綜合關係的「應力」這個名詞,我國學者譯為「應激」。在應激現象中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執行了抗病的職能。簡單地說就是,腎上腺皮質激素是人和動物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有關的激素。1948年,Hench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強烈的抗炎作用,這一發現對Selye學說的發展更起了積極的作用。應激理論的研究大大地推動了內分泌學的發展,使臨床內分泌學由過去僅限於研究內分泌腺機能亢進或低下時出現的特異徵候群,發展到研究一般疾病,如感染、外傷、休克等過程中的內分泌機制問題,並且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成為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藥物。

現在已經清楚:應激時糖皮質激素分泌加強是通過下丘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相互作用而實現的。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通過垂體門脈循環進入垂體前葉,刺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釋放。ACTH作用於腎上腺皮質,促進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的分泌反過來又抑制CRF和ACTH的釋放。即負反饋調節機制。


推薦閱讀:

命局、大運、流年三者作用關係(最新)
芥菜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香蕉面膜的功效與作用?
韭菜花的功效作用與營養價值
蕎麥的功效的作用

TAG:激素 | 作用 | 糖皮質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