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域的人文精神
(2010-11-19 07:37:43)
轉載▼
所謂人文精神,是指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價值理想或終極理想的執著追求的總和。山東是先秦時期齊、魯兩國所在地,眾多的文化名人及其光輝業績昭示出齊魯大地是中國早期文明發展史上的核心地帶。儒學是由孔子開創的一個思潮,是齊魯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思想體系,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儒學從內容、形式到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與發展。在儒家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觀念或傳統,長期受到人們的尊崇,成為生活行動的最高指導原則,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形態。這些精神可以概括為:1、憂患精神儒學的憂國憂民意識是對國家生命和人民生命生存的關懷,把治理天下作為己任,「博施於民而能濟眾」、「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可以捨生忘死。2、和合精神是天道與人道,即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衝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在社會建設方面,孔子主張「和為貴」;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狀態;在人際關係方面,孔子提出的「以寬厚處世、協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要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3、人本精神是指以人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並以此為中心,解釋一切問題的精神。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在儒家的典籍中,「仁者,人也」(《論語·中庸》)、「仁者,愛人」(《論語·顏淵》)的論述最詳,強調「愛民」「重民」,「民貴君輕」;強調「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論語·學而》)是做人的準則。儒家的其他德目如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恕、寬、信、敏、惠等,都是「仁」的內在要求,做人的基本規範,儒家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都是儒家培養理想人格的價值尺度。4、剛健精神儒家人生哲學求進取、講現實的特點體現為儒家剛毅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色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坤》)理想的人格應該像天一樣運行強健、自強不息,像大地一樣以深厚的德澤化育萬物。孔子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論語·子罕》)的名言,孟子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公孫丑》)的壯語。儒家所追求的這種人格,幾千年來始終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的理想境界,並經過歷代先賢的發揚光大,已經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構成民族精神的基石。它凸顯儒學入世品格和剛健精神,是儒學積極投身現實社會、奮發進取、自強不息、崇尚氣節、追求自己理想價值實現的精神。儒學是古老的,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幾千年來成為支撐中國人的主流思想,是人類古老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學又是年輕的,它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現實意義,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營養。在中華民族精神的傳統中,儒學一直處於核心的位置。千百年來,經過儒家傳統思想長期培育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起著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儒學精神中的憂患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剛健精神,是山東人文精神乃至中國人文精神的體現,它塑造了中華文化的特質和特徵,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個性。承接和弘揚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優秀思想,充分發掘其中所蘊含的時代價值,是人文精神重塑應盡的職責。(資料)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酒品即人品」「牌品即人品」這種思維?
※日本動畫製作人員是否對巴赫有特殊的愛好?
※儒、墨、道、法四派學說的四個人做為醫生,他們會給肚子疼的人開什麼藥方?
※為什麼演員、攝影師、作家都可以跨界執導電影?導演門檻很低嗎?
※嫉妒是另一種讚譽,是競爭對手給我們的隆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