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中教師觀察與指導的四項基本功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的遊戲內容,它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活動,也是幼兒園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區域活動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關注與重視,並逐漸形成了幼兒園整天生活區域化的趨勢。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體驗快樂、製造快樂,生產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探索,在快樂中體驗。但如何指導幼兒的區域活動,更為有效地提高活動區質量、發揮其最大潛在教育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則一直是我們教師不斷努力追求的所在。學會觀察是進行遊戲指導的關鍵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遊戲進行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也只有通過耐心地觀察去了解幼兒的遊戲內容,並在幼兒遊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幫助他們,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遊戲的現象發生。

一、觀察的現狀現在我們的觀察意識有了提升,在活動過程中已經能十分留意充分觀察與耐心觀察。能在觀察時適當減少了不必要的指導語,並在與各區幼兒的平行遊戲中讓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但是,我們的觀察還停留在隨意性觀察的水平之上。缺乏尋找區角活動中的觀察視角這樣一個過程。教師在活動之前缺乏「我今天要觀察什麼」的思考,而只是看到什麼就觀察什麼。這使教師對於區角活動觀察缺乏一個整體的把握,把握不住孩子的活動水平。二、觀察的要點——尋找觀察視角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孩子們面對活動的內容是專註的。因此,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忙碌周旋於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中,而應把更多的精力投放於局部觀察之中,區域活動開始前設定觀察目標、劃定觀察範圍,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如:我們可以將這一周的觀察重點放在幼兒對建構區的操作與探索。那我們就可以系統地觀察到所提供的建構材料是否適合幼兒,近期還可以提供什麼輔助材料幫助幼兒的建構;幼兒面對新的建構材料所產生的創造性的構建;面對建構困難幼兒的求助技能,合作與分享意識等等。這樣觀察的好處是能系統地反思能真正地發現問題所在。

幼兒的區角活動中有許多有價值的點值得教師去發現、關注和挖掘,持不同教育觀念的教師對區角觀察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尋找到合適的觀察點並針對這一點敏銳的觀察,並反思調整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適時指導,激發幼兒創造力指導又稱干預,主要指導思想是要體現「授之以漁」的理念。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是平等的對話主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自主抉擇、自由結伴、自主建構。教師對幼兒的行為不能進行干涉,但又不能完全放縱,失去教育活動應有的目的性與方向性,所以我們強調干預。干預並非干涉,所謂干預指教師在周密細緻觀察幼兒的基礎上,以自身為影響媒介,巧妙地採取各種方式,或示範,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響,以期引導與改善幼兒的行為,向著預期的教育目標發展。一、實施干預的方式1.平行式干預平行式干預是指教師在空間距離上接近幼兒,並與幼兒用相同的材料從事相同的活動,意在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如:在建構區域活動中,班級雪花片投入時,我們觀察到很多孩子對雪花片的性能不了解、只是一片一片的疊放或在地面上擺放,不會拼插。這個時候我們要做是默默地在幼兒活動區中找一個位置開始拼插,並且在拼插過程中自言自語:這兩片好像可以插在一起啊,我要插一個花籃……教師的行為一方面吸引幼兒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兒思考如何正確使用雪花片達到自己的建構目的。這樣幼兒在教師的影響下,就學會了正確的操作方式。平行式干預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並沒有與幼兒發生直接的言行互動,沒有直接介入幼兒的活動過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為進行榜樣示範,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暗示引導,使幼兒在無意識中接受了教師的指導,避免了教師的指導可能成為幼兒活動干擾的傾向。

2.交叉式干預在區域活動中,當教師觀察到幼兒的活動需要教師的參與指導時,教師就以活動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兒邀請,或自主扮演角色進入活動情境,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的目的。如:娃娃家中依依和瑤瑤爭奪媽媽這個角色時,我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請問家裡有人嗎?」「我帶來了水果,請爸爸幫忙切水果給大家吃,爸爸呢?」通過提問讓幼兒發現家中還有許多的角色沒有人扮演,主動擔當起「爸爸」這一角色。不要主觀地為幼兒分配角色。整個過程仍然要由幼兒自主掌握活動的進程,教師只是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根據區域情境的需要對幼兒的行為做出語言或動作上的反饋。交叉式干預要避免教師直截了當發號指令左右幼兒遊戲的情況。教師更多地是以遊戲中角色之間的關係隱蔽而又自然地導引遊戲的發展。

3.垂直干預當教師觀察到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則,或出現爭執現象,或出現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教師則以教師的身份直接進入區域遊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與領導。如:在益智區,當教師發現兩個幼兒就飛行棋怎樣行走,行走方法對與不對發生爭論,而爭論又不分上下時,教師就介入了幼兒的活動,用行動與語言進行講解與示範,一起與幼兒討論正確的行走方式,直到幼兒掌握為止。指導形式介入形式指導方式平行式干預間接指導不介入幼兒活動示範交叉式干預間接指導參與式介入情境遊戲垂直式干預直接指導教師身份介入講解與示範在這三種指導方式中,前兩種屬於間接指導策略,在不影響幼兒活動進程的前提下,保證了活動的深入。而第三種方式是一種直接指導策略,它更多運用的是教師的講解與示範,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展。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而且長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對教師過分依賴的習慣,不利於幼兒主動積極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作為教師要依幼兒活動情形,靈活地選擇干預的策略,有效地進行指導。

二、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在平時的區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斷,找出介入幼兒活動的最佳時機,避免出現皮亞傑常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1.「認知結」出現時「認知結」是指幼兒在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可能會使其行為受到阻礙或產生停頓的某個問題,即所謂的認知失衡時刻。教師要注意到這些「結」,並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如:「幫動物朋友找家」區角中,按照動物的生活環境進行分類,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遭遇「兩棲動物」,動物的數目與房子的數目發生了不一致,孩子們的困惑產生了。「兩棲動物」對幼兒來說非常複雜與遙遠。這個時候老師必須介入。可以放低姿態,參與幼兒遊戲,激發幼兒去發現這些動物的共同點。並且幫助幼兒給兩棲動物建構房子,讓幼兒的遊戲延續、並促使這一區角遊戲更深層次的發展。

2.積極等待仍沒有結果時當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出現困難時,教師不要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但長時間探索沒有結果,幼兒的探索興趣會逐漸消失,此時,教師的干預才是積極有效的。如:「動物拼圖」活動,提供的是動物卡片的4片拼圖,適應孩子一開始學習拼圖的能力發展,隨著深入,部分能力較強幼兒逐步發展到三個動物的卡片,共12片混合在一起進行遊戲。有天,能力稍弱些的小朋友在這個區角活動,他發現了12片混在一起,覺得沒有頭緒,但還是一片又一片地在盒子中尋找他需要的卡片,第一張拿出「老虎」,第二張是「斑馬」,一看不對就全都丟進盒子,又重複開始。這個時候老師是要等待的,孩子在嘗試中發現困難但勇於嘗試,教師必須耐心等待細心觀察,當5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方法,他左顧右盼,顯然困難減弱了他的操作興趣。這個時候老師就要介入了。

3.當幼兒把「球」拋向教師時孩子們在活動中遇到困難一般會有兩中表現,一種失去興趣,轉移關注點;另一種求助,將「球」拋給身邊的同伴或老師。因此,幼兒把「球」拋向自己的時候,教師必須以適當的方式去接,並以適當的方式把球拋回給孩子,在接和拋的過程中不露痕迹地促進幼兒發展,達到介入的目的。顯然這種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預性的。如:還是上面的「動物拼圖」活動,孩子操作困難,向你求助。我們不可以單單用「你再試試」,「你會成功的「這樣的語言激勵孩子,而接過幼兒的」球「參與遊戲,「我們一起來拼老虎吧,請你幫我找到老虎的卡片」自然地將球又拋給了孩子,激發了孩子的操作熱情,但卻學會了方法——先找到需要的卡片。

區域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要做個有心的觀察者。在觀察的同時,不可或缺的要做觀察記錄。有效記錄,高度把握幼兒通過觀察記錄可以幫助教師清晰地總結出區域活動開展中的種種疑難題目,如:材料是否是幼兒感興趣的、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的個體差異等等,對幼兒的觀察記錄是教師了解幼兒已經有水平、個別差異,發現幼兒潛能,反思自身教誨行為的依據。記錄是觀察的一種體現,所以我們的記錄和觀察一樣停留在隨意觀察基礎上有個案性的記錄,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需要我們根據有目的的觀察視角來採取一些方法有效記錄。

一、觀察記錄的基本方法1.定人觀察記錄班上教師各可選取1或幾名名幼兒作為觀察對象,教師跟隨他們更換區域內容,記錄他們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創新性、專註性及興趣等方面的情況。觀察記錄中,教師同這幾個幼兒實際互動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從而使教師對幼兒的行為表現做出較一致的分析判斷,正確把握幼兒的個性發展狀態,為選擇適宜的指導方法提供依據。2.定區觀察記錄確定需要觀察的區角,參與到某個區域中,以這個區角中的幼兒為對象進行觀察記錄,主要記錄該區幼兒合作和使用材料等的情況,詳盡了解幼兒在特定區域活動中的具體行為表現,從而方便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提供更適宜的材料。3.幼兒自我記錄法這種方法主要針對大班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如可以在建構區張貼一張幼兒活動記錄表,用來記錄幼兒在該區完成活動的情況,教師通過表格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幼兒在這裡做了什麼,是分幾次完成的。這就讓教師了解了幼兒的活動進展情況,並能給予適當的指導。

二、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觀察記錄文字式、表格式、照片或DV等形式是我們常用的觀察記錄的形式。常規性的個案記錄是我們現在的記錄方式。但缺乏長期性、連續性記錄。和大家分享一個上海托幼上的建構區的區域活動記錄表。如:在建構區設計表格:建構區觀察表時間觀察教師入區幼兒投放材料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幼兒合作與交往輔助材料使用情況教師的思考這種表格的好處是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針對於一個區角的觀察記錄。將班內老師的觀察視角劃定一定的範圍,如果沒有範圍,班內3個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找到建構區的點進行記錄,但最後的反思調整會缺乏條理性。這樣經過幾天、一周或更長時間的記錄,會對幼兒使用材料的發展層次性,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深入細緻的了解,是比較有價值的。

反思調整,厚積薄發有了詳盡、連續性的記錄,我們要做的就是針對觀察記錄進行反思調整。如:建構區記錄中孩子們構建房子時缺少搭建大房頂長長的積木,孩子們搭建成功圍牆後空下房頂,轉而專心搭建周圍的其他小房子,教師因為孩子們並沒有因此停止遊戲或減少興趣,老師沒有介入。

1.觀察記錄中的「分析」。分析得出幼兒對材料充滿興趣,但材料滿足不了幼兒的搭建水平。2.觀察記錄中的「詢問」。發現了幼兒的搭建障礙,要採取「問」的形式與幼兒互動,了解幼兒的興趣傾向。「你們的房子怎麼沒有房頂呢?」「有什麼做房頂合適呢?」,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輔助材料。3.觀察記錄中的「反思」。反思提高材料的適宜度,反思自己的指導是否有效,反思幼兒的行為提升。4.觀察記錄後的「調整」。面對觀察記錄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反思而最終是要調整,我們不能滿足於「我已經發現了問題「的現狀。而是根據反思結果進行調整——調整材料的層次;調整目標的定位;調整區域的劃分;調整我們的理念。對區角活動的觀察和指導要注意用「心」和用「行」。用心觀察,用行指導,在孩子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應放開手腳,當個有心人,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真正成為整個活動過程中的主角。


推薦閱讀:

舞蹈基本功
38種攝影基本功訓練
練芭蕾會改善腿型嗎?業餘同學應該怎樣練?
嘗過舞蹈基本功的苦,方能享受來之不易的甜!
詠春拳馬步基本功:二字鉗陽馬

TAG:教師 | 活動 | 指導 | 基本功 | 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