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桑措姆:青海塔爾寺丁科扎倉壁畫賞析堅贊華藏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距省會西寧市26公里,地處環青海湖自行車賽的必經之路上,風光旖旎,滿山翠綠,夏季氣溫僅在6-28度之間,是修行和旅遊的理想之所。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開山祖師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明洪武十二年(1379),宗喀巴的母親香薩阿切,在宗喀巴落生的地方修起一座蓮花塔(即現在的宗喀巴紀念塔),從此,信教群眾就開始在這裡「煨桑」(燒香)和頂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靜修僧仁慶宗哲堅贊在蓮花山以南的山麓建造小寺。因為先有塔,後建寺,故人們習慣地稱其為「塔爾寺」。明萬曆十一年(1583)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從西藏來青海,曾駐錫塔爾寺,並囑仁慶宗哲堅贊在宗喀巴紀念塔右側修建了一座彌勒佛殿。竣工後,始稱塔爾寺為「袞本仙巴林」(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佛寺)。以後,歷代僧人信徒多次擴建修繕,使其成為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蜚聲國內外。由於地域和民族習慣的不同,塔爾寺也和藏區其他寺院一樣,由眾多的「扎倉」(經院、經堂、學院)組成,每一個扎倉學習和修行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例如:大經堂是顯宗學院,曼巴扎倉是藏醫藥學院,居巴扎倉是密宗學院,丁科扎倉是天文歷算學院等;另配備有印經院(木板印經),諸多活佛的府邸、僧舍、行政區、藏醫院、酥油花院(每年製作酥油花的處所)、護法殿(小金瓦殿)、時輪壇城、度母殿等。丁科扎倉,是音譯,意譯為「時輪經院」,按照現代語言,或可解釋為研究時空的學院,時是時間,輪是空間運轉之意,也是天文歷算之意。此殿為一座平頂藏式大殿,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屋頂裝飾鎏金銅法幢、法輪、金鹿等,內塑時輪金剛、釋迦牟尼佛以及觀音像等。除每年按照規定舉行法會外,平時修行僧人在這裡主學天文歷算等知識,也兼修律儀,並進行「閉關」的修持。並非每個僧人都有資格進入這個扎倉,只有兼通顯、密二宗的大法師才有這個資格,但仍然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最終來到這裡。這個學院設有「澤仁巴」(歷算博士)學位,授予在歷算方面有特殊成就的僧人。丁科扎倉在塔爾寺諸多扎倉中,並不是很豪華,規模也不是很大,但他以精美的壁畫而享譽藏區。藏地的壁畫和唐卡有些近似,無論是內容、用料、構圖、鋪陳、設色、勾線……都與唐卡相近,也可以說,是繼承了敦煌壁畫的傳統,構圖豐滿,設色以青、綠、紅、赭等為主。此次採集到的壁畫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佛菩薩聖像;二是香巴拉聖土的歷代法胤的法相事迹。一、佛菩薩聖像一、彌勒菩薩像: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選定的接班人——未來佛,他以修持大乘菩提心和持誦陀羅尼咒為主要修行方法。《彌勒上生經》中說:「爾時世尊以一音聲,說百億陀羅尼門,說此陀羅尼已,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彌勒,聞佛所說,應時即得百萬億陀羅尼門。」「佛告優婆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皈依處。」彌勒菩薩「時兜率陀天七寶台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座,忽然化生,於蓮花上結跏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具足;頂上肉髻發紺琉璃色,釋迦毗楞伽摩尼,百千萬億甄叔迦寶以嚴天冠。」彌勒凈土雖然在漢地不如西方極樂凈土盛行,但因此特殊的因緣,卻特別受到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推崇。相傳漢傳佛教的唯識宗祖師們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大師以及傳人,都往生於兜率內院,在那裡聽彌勒菩薩說法。壁畫中的彌勒菩薩呈現莊嚴菩薩像,法相慈悲,熙怡微笑;頭戴天冠,身披天衣、瓔珞,下著重裙(雙層的裙子),雙手做轉法輪印,左右手各持一白蓮花,蓮花上分別托著軍持瓶和法輪。雙腳下垂,據說這是為了隨時準備下生閻浮提成佛的姿勢。(見中插圖1)二、釋迦牟尼佛修道過程中的15個大神變:此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為降伏外道而實現的15大神通。據說佛祖在一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日,示現種種神變,降服了外道六師及其徒眾,大力弘揚佛法正道,被藏傳佛教尊崇為殊妙吉祥佳日,所以藏曆正月又叫神變月。初一日,波斯匿王擔任施主,佛陀將嚼過的楊枝擲於地下,變為高大的寶樹,由示現神通故,使很多人心智開解,得生天界。初二日,優填王擔任施主,示現烏杖衍那福田,佛陀的身邊化現兩座寶山,出種種寶,佛陀更為眾生開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無數。(見中插圖2)初三日,越祇國國王屯真陀羅供養佛,佛陀的漱口水落在地上生成寶池,示現八功德海。初四日,因陀婆彌王作殊勝施主,佛陀示現三乘正法。初五日,梵達摩王供養佛陀。佛陀口中放金色光,為眾生賜安樂。初六日,毗舍離城諸人作施主,佛於是日,普令大會一切眾生,心心相知,各各通曉應作善業,眾人皆大歡喜。初七日,釋迦族供養佛陀。佛於當日,加持一切人等,各個化現為轉輪聖王,並變化出七寶和王子千人。各國君王及臣子,得見如是榮華富貴,無不生起驚嘆和無量歡喜。初八日,由帝釋天供佛,陳設獅子座,請佛升座,帝釋天為左脅侍(頭戴寶冠托缽者)、梵天王為右脅侍(一身四面托持法輪者),大會一切人等靜默坐定。佛陀以手按住獅子座,發出如大象吼音,頓時出現五大神鬼,將外道六師的座位托起擊碎,金剛杵發出猛烈火焰,向六師頭上擲去,六師驚怖逃遁,投河而死。六師的徒眾跪在佛前,請求剃度出家,佛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門。」之後,佛為說法,開示法要,由此彼等獲得漏盡,斷諸煩惱而成阿羅漢。初九日,佛變化自身高達梵天界,威嚴顯赫雄偉無比,並且大放光明照耀天地。初十日,四大天王請佛。當時世尊普令眾人看見佛的色身,遍滿所有天界,從四天王天至色究竟天都能看見佛身大放光明,並且分別為大眾宣說微妙法義。(見中插圖3)十一日,須達請佛供養。佛在這一天在高座上,隱去自己身形,寂滅不顯現。只放出光明,發出柔軟的聲音,抉擇宣說諸法精要。十二日,質多居士請佛受供。佛在這一天示現等持,入慈心三昧,發出金色光芒遍照大千世界,佛光照觸眾生時,令其三毒熾惱息滅,自然生起慈心,猶如父母、兄弟般平等看待眾生,慈愛利益心毫無區別。(見中插圖4)十三日,屯真陀羅王接著陳設供品請佛受供。佛在這一天,身體飛升高座之上,臍中放光,分作兩股,距身體有七仞長,頂端各有蓮花,花上各有化佛,如同原佛沒有差別。十四日,優填王請佛。示現莊嚴三界:當時優填王以花撒在佛身之上,佛隨即趁機把他撒的花變做一千二百五十輛七寶高車,高度達到梵天界,比金山還要明亮。各種珍寶和色彩亮麗互照交相輝映,金光四射殊妙難量。(見中插圖5)十五日,瓶沙王請佛。佛為眾生造安樂:預先告訴他只須準備餐具,於是瓶沙王就認真備辦各種器皿,令其極為繁多。吃飯的時間一到,所有器皿自然都裝得滿滿的,出現各種珍饈美味,足以令在場人全部吃飽喝足,而且吃後身心自然安樂。這時世尊用手指地,十八種地獄全部顯現,裡面有微塵般無量無邊受苦的人各自陳述自己當時造下什麼罪惡,導致如今受此苦報。所有在場者都耳聞目睹,心中十分悲愍,同時衣服、毛髮都因恐懼而顫抖不止。佛於是針對他們的心意說法,眾人聽後有發大心住於不退轉地的,有得果生天的,皆不可計數。地獄中的眾生由於見佛聞法,心中生起敬仰,遠遠地進行皈依,最終都得以轉生人間天界。佛陀在這15天中,示現種種神變,降服了外道六師及其徒眾(在印藏各地有建造佛塔來紀念佛陀神變的日子,這些塔稱作「神變塔」)。在這個節日,承佛的慈悲力,所做的種種善行,功德將增長為平時的十億倍,所以大家在此過年的15日里,記得把握機會圓滿各種善行,尤其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更應運用這個殊勝的節日,彌補平時沒有閑暇行善的缺憾,無論是受持八關齋戒,點燈供佛或護持三寶,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各幅圖中,釋迦牟尼佛均呈16歲童子像,面如滿月,天庭飽滿,月眉高挑,蓮目微垂,雙耳垂肩,口含微笑。既有青春的朝氣,又具導師的睿智。手印大致分為四類:l、雙手呈等持印(定印);2、左手為等持印,右手做觸地降魔印;3、左手做等持印,托缽,右手做予願印,或觸地印;4、雙手或單手做轉法輪印。世尊的身光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用以顯示他的諸多神通。(見中插圖6、7、8、9、10)畫面上多處畫有裸形外道,他們是六師外道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形象。二、護法神像吉祥天母像:藏語稱之為「拉姆」或「塔摩」,形象為青色身體的忿怒相,頭髮紅色如火,三隻眼,頭戴五骷髏冠,耳環莊嚴兩側。騎著一頭騾子,所以,也被俗稱為「騾子天王」,據說她有多種化身。她右手高擎金剛杵,左手端著噶巴拉碗,象徵降伏魔障,身披珠寶瓔珞,並有多種法器相伴。她是藏族人民的家庭保護神,也是藏傳佛教護法神之一。(見中插圖11)護法大將軍像:格魯派重要的護法神之一。(見中插圖12)三、香巴拉聖土的歷代法胤提起香巴拉(也稱香格里拉),我們可能會想起旅遊目的地雲南迪慶。其實,它是指時輪金剛的聖土,是藏傳佛教中理想凈土之一。要說香巴拉,還得先說說時輪金剛。時輪金剛,常見的現雙身像。所謂雙身,並不是指有男與女兩個生命體,而是寓意每個修行人的身體中都具有陰、陽兩種生命特徵,陰陽平衡、陰陽協調,才能維持生命體的活力。時輪金剛本尊像也有許多含義。時輪金剛本尊三個彩色的脖子,分別代表人體的左、中、右三條脈絡;四個頭,生有四種顏色,代表「四大」:黑色代表風,也就是氣;紅色代表火;黃色代表地;白色代表水。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時輪金剛擁抱的明妃身體呈黃色,代表太陽,也代表佛教的智慧,時輪金剛本尊代表月亮,也代表佛教的慈悲,陰陽不可分,必須平衡和合,智慧與慈悲不二,方能普度眾生。所以,實際上,這個雙身是一體,是同時存在於一個生命體中的本質與特性。(見中插圖13)凈土,是大乘佛教所講的與娑婆世界相對應的「彼岸世界」,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藥師佛的東方凈琉璃世界、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彌勒凈土)等。香巴拉王國是藏族人民信仰的人間凈土,時輪金剛是那裡的教主。據說,香巴拉王國隱藏在藏北的雪山之中,整個王國被雪山環繞,幾個蓮花瓣狀的區域是人們的居住處,花瓣之間河水環繞周匝,中間又有雪山內環,稱卡巴拉王宮。香巴拉的人們不執、不迷、無欲;它的歷代國王為未來世界保存著最高佛法,直至外部的宗教被毀滅殆盡。有故事說,有人贈送黃金禮物給兩位要去香巴拉的人,接受黃金的人因為體重加大而落下山崖,拒絕黃金的人則順利到達香巴拉,其意是強調棄絕世俗執著,增進道業修持,體解空性的人,才能進入人間凈土。又說,有一位勇敢的年輕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一位老修行人的山洞,說自己在尋找香巴拉。老人說:「香巴拉王國就在你的心中。」(見中插圖14)據說,釋迦牟尼佛涅槃前不久,將時輪金剛密法傳授給月賢,月賢將此法帶回香巴拉王國,並用文字記錄下來。香巴拉王國的法王,據說傳有二十五代,每位法王都享壽100歲,都是藏族佛寺中某位活佛轉世,也有認為他們是菩薩為度眾生,而現身娑婆者。壁畫中,是香巴拉歷代法胤像:(見中插圖15、16、17、18、19、20、21)月光法王、妙吉祥稱法王、白蓮花法王、無邊尊勝法王、正持善友法王、維季輝法王、日稱法王、尊勝法王、太陽法王、眾色法王、難勝法王、無邊尊勝法王、勇武輪王、護國法王、獅子法王、鎮服法王、巨力法王、不滅法王、人中獅子法王,及護法神多聞天王等。各位法王均著錦袍,手中分別持有法器,或呈慈悲相,或為忿怒相,威武、智慧,據說都是菩薩化現。背景是香巴拉王國的勝景。(見封三圖1、2、3、4、5)藏族的壁畫和唐卡的用色很有學問,自成一個色彩體系。首先是善用礦物色,其特點是純度高,持久不變色,沉穩、凝重、大方,不張揚;其次是用色的方法,多為漸變和推移法,把色階拉開;三是冷暖色錯綜、穿插,明度掌握恰當,雖然很少使用黑色,卻使畫面不感沉悶;四是適當地運用白色和金色,使得畫面清新典雅。例如彌勒菩薩像,在彌勒菩薩的雙膝兩側用了白蓮花來襯托,腿下有兩隻白獅子,再加足下是象徵菩提心的白色月輪,把彌勒菩薩的法身烘托得莊嚴、光明,清晰可辨,突出了菩薩的慈悲睿智形象。參考書目:1、吉布著:《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2、宗者拉傑著:《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簡介。3、吉布編著:《唐卡的故事》,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4、〔英〕羅伯特·比爾著,向紅笳譯:《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5、《塔爾寺》畫冊(內部發行)。
推薦閱讀:

唐朝的文學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發掘成果!我國北朝考古一項重大發現
山西忻州九原崗大墓壁畫
北朝壁畫見證中國歷史!

TAG:壁畫 | 青海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