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經商:道商的學術思想體系總綱
人的進步是以頭腦為標誌的。要想商業經營成功,必須有「道」。什麼是「道」呢?我們來看漢字里的「道」字。「道」字,左邊一個「走」字旁,表示行動與前進,右邊一個「首」字,表示大腦和思想。
《黃帝陰符經》開篇主旨即告訴我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如何去「觀天之道」,必須通過大腦之「首」,去觀察、發現、分析、領悟和認識宇宙自然運行的法則和規律。然後,按照這個法則和規律去「執行」和「實施」,依靠「思維」來指揮「行動」,藉助「思想」來推動「發展」。如果把思想和行動這兩點把握好、協調好,具備知行合一的複合智慧,那麼成功之「道」的全部奧妙,已經全備、說盡了。
《道德經·第二章》言:「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後相隨,恆也。」道商學術體系亦遵循著《道德經》「有無相生」之原則為總綱,在知識結構上處處體現出「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微妙。
「有為法」是有心有欲、有作有為。其適用對象就是針對那些打算成為老子口中的「聖人」和「侯王」這類創業人士講的與用的,如何無中生有,以小搏大,運用道學的原理和智慧去建功立業。
「無為法」則是針對已經成為老子口中的「聖人」和「侯王」這類大成功者講的,重點闡述的是如何認清大道「極則反」、「滿則虧」、「盛則衰」的演變規律,而長保成功,利益天下的學問。通過無為去實現「無不為」,通過無為和不折騰,來獲得更長久的成功,實現企業的基業長青之道。
求道證道要有所作為,尤其是「以道經商」的道商,更要「以百姓心為心」。百姓心體現出來的是什麼心呢?太史公司馬遷認為世有貧富,人皆逐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千乘之主,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何況是普通編戶之民呢?西方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坦言:「正是那些自私自利的商人,才促成了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所以,有為是無為的基礎,功成是身退的前提,經濟的發展、國民的富足是道德流行與文化風行的基石。否則,「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老子講無為,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成功了,已經有為過了;老子講不爭,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爭取過了,已經擁有過了;老子講退守,那是因為我們已經走在前面了,老子講守弱,那是因為我們已經很強勢了,已經光彩四射了。你都已經成為道商了,你都成功過了,當然要清凈無為、處下不爭,這樣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才能有效地化解盛極而衰帶來的禍患與麻煩。
但是,假如我們還沒有成為老子口中的「聖人」與「侯王」,我們還沒有成為莊子口中的「至人、神人、聖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那我們就應該去有為,應該去有爭,應該去追求發展和前進。在追求發展和前進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清凈」之心去觀天之道,思考戰略方向,要以「太極」之謀去執天之行,落實創新策略。如果天天心神不寧,頭腦里煩躁不穩,這樣的人著實很難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道家智慧強調以無生有、以小搏大、以柔勝剛。道商的「有無相生」主要體現在有為法與無為法的相生,有爭與不爭的相生,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相生,道與術的相生……在道商的眼裡,隱性知識比顯性知識更重要;潛在市場比顯在市場更重要;無形資本比有形資本更重要;情感認同比物質功能更重要;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更重要;外部資源整合比內部資源整合更重要。在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中,富餘想像和激情的創意「道商」們,可以以較少的物質資源消耗,迅速地將獨特創意轉化為具有知識產權的成果、設計和產品,在某一領域形成市場競爭力。例如,安藤百福速食麵的發明,江南春「分眾」樓宇電視的開發、馬雲對阿里巴巴電子商務這種商業模式的理解與推行,無不得益於道家「無中生有」的智慧。
2004年12月,張瑞敏在海爾創業20周年紀念會上談到海爾之所以取得成績,是因為海爾把握住了規律。而他說的第一條就是「無為」和「有為」的關係。張瑞敏稱:「無為和有為的關係,不光對企業,對所有部門都一樣,其實是非常關鍵的。所謂無為,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它是無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業當成一個人的話,它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船的話,它就是羅盤。在這個無形價值觀的指導下,可以產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如果能做到『無為』,則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有形的東西生於無形的東西。」
我們今天有幸與道結緣,就不能「入寶山而空手歸」,如何出有入無,由表及裡,執本御末,由一通萬,顯得非常迫切。倘若我們能夠領悟「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智慧思想,將老子道學文化與健康養生、休閑旅遊、文化地產、創意創新等產業緊密結合,將道學文化與音樂、藝術、文學等領域進行結合……將無形無象無為的大道思想進行實踐化、應用化、普及化研究,堪為新的時代環境下道學傳承與弘揚的重點方向。
推薦閱讀:
※80%的期刊投稿論文格式都有問題!怎麼辦?
※論文大燜鍋:JEP 姓氏與學術
※中國的學術為啥這麼爛?
※網路時代的學習禁忌:泛閱讀、淺閱讀和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