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年輕化令人憂慮 養護血管,從後生開始
受訪專家/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汪芳教授
「三四十歲的年齡,五六十歲的血管」現象越來越多見——吃得越來越好,運動卻越來越少,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熬夜、煙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正嚴重危害人們的心血管健康。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因此,在我國首個「心血管養護日」(11月25日),專家們呼籲大眾積極養護血管,避免心血管意外的發生。
1 30歲的年齡,60歲的血管
在很多人看來,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問題,只有到老了才需要為自己的血管健康操心。事實並非如此!心血管疾病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一個三十齣頭的後生,若經常高脂飲食、嗜煙好酒,又有「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那麼他的血管年齡可能超過70歲;而一個年逾七旬的老伯,如果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都正常,不吸煙,那麼他的血管年齡可能只有五六十歲。
記者近日在第九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上獲悉: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兩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每10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堪稱「頭號殺手」,而深究動脈粥樣硬化背後的原因,血脂異常是觸發警報的重要機制。《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調查》顯示,人們普遍認為健康的44歲以下的年輕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竟高達10.9%!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汪芳教授在會上講述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就在幾天前,一對老年夫妻因兒子猝死,大受打擊而病倒住院。他們的兒子年僅三十,是一名高級白領,連續加班三天後先是出現胸悶,隨後又噁心嘔吐,但他沒有及時去醫院而是回家休息。等妻子下班回家時,發現他已倒在地上,急召「120」過來為時已晚,一個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實際上,這位年輕人有可能是過度疲勞,血管里的斑塊脫落,形成血栓而導致急性心梗發作。如果予以重視,出現胸悶不適就立即到醫院,也能亡羊補牢。但是,很多青壯年都認為,自己這麼年輕不可能有心血管問題,出現不適只是疲勞而已。這種認識誤區往往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2 血管早衰,原因多多
目前,每百個44歲以下的後生中竟有十個高血脂。究竟是什麼令他們的血管提前衰老?
汪芳指出,人體血管健康決定人的壽命,由膽固醇沉積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則是威脅血管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人體血管內的斑塊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與血壓、生活方式、情緒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血液中的脂質含量,如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當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血管壁的柔韌性就會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動受阻。血管出了問題,所供應的器官遲早會發生問題——若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形成的血栓堵塞在冠狀動脈,則會導致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若動脈斑塊脫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腦血管,會引發腦中風。
除了高血脂外,血管健康還有不少「天敵」,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久坐和精神緊張。
高血壓:特別是無癥狀或沒有控制好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心腦血管病的導火線。因此,即使是年輕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如果血壓增高(診間測量≥140/90mmHg),應按醫囑服藥控制,並注意低鹽飲食及適當鍛煉。
糖尿病:高血糖不僅累及微細血管,也會導致大血管病變,其危害不在高血壓之下,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因此,定期查驗血糖也是保護血管的有效一招。
肥胖:肥胖易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結緣,從而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大大提速。因此,無論男女不應將減肥只定位在身材好的層次上,而應從血管健康的高度來認識,並付之於實踐。
3 血管健康,源於「好習慣」
一般來說,心血管疾病形成的過程比較漫長,最多可以潛伏十餘年,可一旦發病,往往只需幾分鐘便可奪人性命。以往大家認為,一旦患了心血管疾病,才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再輔以降血脂的藥物。其實,如果換個思路來看,把應對心血管疾病的重點放在提前養護,「治未病」方可防微杜漸。
維護血管健康,請謹記以下幾點——
1、平衡膳食、限鹽限油、戒煙限酒。盡量多吃深海魚(如金槍魚、三文魚等),深海魚能夠提供更多的EPA、DHA,有助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養護血管。
2、避免久坐,堅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最新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是獨立危險因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白領一族工作一段時間應站起來,做做伸展運動或出去走一走,以打破久坐不動的狀態。
3、要使血管保持年輕,最重要一點就是防止血管「生鏽」。建議健康人群每年查一次空腹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必須控制在5.18mmol/L以下。如果血脂超標,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降脂藥物,預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
推薦閱讀:
※王石:真正的輝煌從70歲開始 講浪漫,也要講規則,人生才有意義
※3D電影開始降溫了|影片|票房
※【李嘉誠如重新開始 會考慮參政】
※敘利亞開始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投
※瑜伽後彎體式從胸椎伸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