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火器山寨天王發明28發連銃,不僅進獻失敗還遭二品洋官迫害
十里城南外,鐘聲咽戍樓
…
善於「騎射」的清廷曾被八國聯軍的連環火槍一路碾壓。
「奇技淫巧」給這些心高氣傲的當權者留下深深的陰影。
回顧歷朝兵工火器發展,清朝本不至於被碾壓得這麼慘,這樣的結局也是清朝統治者咎由自取。
元明兩朝便發現了火藥的妙用,並研發火器運用到戰爭中去。
西方國家還是從中國吸納了火藥後,各式火器爭奇鬥豔的時期才隨之到來。
明朝對火器的重視程度極高,能人巧匠頻出,若是技藝不足之處也會向西方學習、購買新的火器。
燧發槍
全世界範圍內,火器的發展不可謂不快,火銃、火炮不斷推陳出新。
若不是明朝末期攤上三個倒霉皇帝,清軍也不能入關。
清朝的建立讓我國火器發展出現了一點微妙的變化:
儘管清軍的槍支配比遠超前朝,甚至在山匪倭寇較多的地區允許百姓自留鳥槍。(《大清律例》中所述)
但此時擅於兵工製造的多為漢人,這可不是一批能讓統治者放心的能工巧匠。
明朝迅雷銃(實用性未知)
但滿人老大哥努爾哈赤死於明朝的「紅夷炮」時,便憋著最後一口氣和皇太極說,要重視火器,遂卒。
因而清初的火器發展還未受到清朝統治者的壓制,單論殺傷力更甚於元明時期。
但這主要依賴於當時入華的傳教士所帶來火器技術,在康熙等人眼裡,這些就是現成的技術人員。
滿人心裡對漢人的警戒,甚至讓他們覺得「洋人」比國人更值得信賴。
紅衣大炮複製品(滿人忌「夷」,遂改「衣」)
但華夏大地如此遼闊,本就有著數不盡的軍工天才,清代「達芬奇」戴梓就是其中的一員。
戴梓出生在浙江仁和,自小受家裡文化熏陶,胸中所學甚多。
他武能熟用兵法戰陣,曾在「三潘之亂」中屢立奇功,憑一張嘴便能勸降敵將。
文能吟詩作畫也略懂音律,只看他詩文「十里城南外,鐘聲咽戍樓」,便可窺見一二。
史書還曾記載他「凡象緯、勾股、戰陣、河渠之學,靡不究悉」。
他還善於兵工奇技,曾自製依靠發條便可端茶送水的木偶,也曾做過「三炮下一城」的威遠將軍火炮。
最重要的是,戴梓還小時就有一顆國家的心,恰好又有經世之才,本該度過傳奇的一生,但事實並非如此。
1673年的11月,平西王吳三桂發起叛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廣東的平南王尚之信隨之起兵響應。
三潘之亂英豪起,康親王受命前往討伐耿精忠,這時戴梓已經頗有名氣。
康親王聽聞戴梓之名,便禮聘戴梓從征,此時戴梓還只是布衣身份。
戴梓「陳天下大勢如指掌」,再加上清軍驍勇作戰,耿精忠不久便被清軍包圍。
吳三桂
戴梓和康親王提議勸降,隨後便一人前往耿精忠的大營。
耿精忠在大大營道路兩旁排滿士兵,肅殺之氣衝天,戴梓不為所動,直直地走向耿精忠。
一番激烈爭論之後,耿精忠便心甘情願地投降了。
耿精忠
1680年,康親王班師回京,戴梓因有功受到了康熙召見。
康熙見到戴梓這般才情自然十分高興,隨後便「命直南書房,賞學士銜」。
南書房可不簡單,這是「千古一帝」康熙治國之所在,康熙通過南書房一方面在漢學中取精華去糟糠,一方面籠絡人才治理國家。
可以說戴梓升任「南書房翰林」是康熙對他的賞識。
康熙
戴梓在軍事上的卓越能力不止體現在領兵打戰,還有他在兵工製造方面的能力。
他和明朝軍事家張燾之子關係密切,張燾在明朝曾負責出海購置軍火,對火器極為了解。
從張燾一家的火器研究里,他學得許多知識,在當時已然是數一數二的火器製造家。
當時的歐洲軍事實力發展快速,野心也逐漸變大,難免有人打起了清朝的注意。
荷蘭政府便是其中之一,他們派出使者假意來朝貢,為康熙獻上一把「蟠腸鳥槍」(既有膛線的槍)。
使者一邊介紹說這是他們國家最好的槍,一邊想從康熙的態度里判斷清朝實力。
康熙心想:搞事?
嘴上卻笑笑說:這種槍我們這很多,你且玩兩天,回去的時候送你幾把。
荷蘭使者將信將疑地退下後,康熙找來戴梓,要他在3天內仿造10支。
戴梓領命後只得日夜趕工,誰讓這種膛線工藝清朝還不具備呢?
3天後,荷蘭使者領著康熙賜他的10支「蟠腸鳥槍」,一臉驚恐地回祖國了。
膛線(又譯作「來複線」)是現代炮管及槍管的管膛內壁上被鍛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狀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彈在發射時沿著膛線作縱軸旋轉,產生陀螺儀效應穩定彈道,因而能更精確的射向目標。
但也沒完,沒多久西班牙、葡萄牙一起派來使團,也為康熙帶來了「國之利器」——佛郎機火炮。
這種明朝就已經引進的火炮,經過多年變化,要說仿造倒是有點難度。
康熙仍是心想:搞事?
嘴上笑笑說:這種炮我們這很多,你且玩幾天,回去的時候送你們一台。
兩國使團退下之後,康熙又找來戴梓,要他在5天內仿造一台。
5天後,兩國使團拉著康熙賜他們的佛郎機炮,一臉驚恐地回國了。
明代佛郎機炮,另佛郎機是中國歷史上對葡萄牙的舊稱,亦作「弗林」、「拂林」、「拂菻」,原本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對歐洲人如拜占庭帝國人的籠統稱呼「Farang」;因為葡萄牙人最先航海抵達東方,因此被統稱為佛郎機。
當時有一位來清朝為官多年的比利時傳教士,名為南懷仁。
南懷仁極受康熙重視,官至二品,在朝廷負責天文觀星之事,兼具火器製作的工作。
具史料記載,他於1674年來華,15年間造了566門火炮,一尊「武成永固大將軍」現在認在故宮存在。
可以說南懷仁一樣是一個善於兵工製作之人。
南懷仁,傳教士、天文學家、地理學家
有一天,南懷仁和康熙聊天。
南懷仁介紹了一種叫做「衝天炮」的大炮,南懷仁驕傲地說,這種大炮只有比利時人能造。
衝天炮,又稱母子炮,配備以特殊的炸彈,又稱母子彈,炮彈射出後,「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康熙心想:搞事?
嘴上仍是笑笑說:那你造一架給我看看?
南懷仁花了整整一年,卻連個「衝天炮」的炮筒都沒見著。
康熙便讓戴梓試試看,哪知道戴梓只花了8天就造了出來。
手工技藝之精湛極為驚人,康熙看了「衝天炮」試放後大喜,賜名「威遠大將軍」。
「威遠大將軍」後來隨著康熙東征西伐,凶名在外,曾有過三炮下一城的壯舉。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威遠大將軍炮已無實物
戴梓能力之強已經隱隱有蓋過南懷仁的跡象,再加上戴梓這個人說話不留餘地,多次與傳教士「論律呂不和」,被南懷仁視為眼中釘。
南懷仁記恨在心,便在康熙耳邊嚼耳根,誣賴戴梓外通日本。
而對於康熙而言,戴梓也是一個直言不諱,毫無奴才相的臣子,實在不得他心。
何況大清王朝是從馬背上得來,多數滿人認為騎射乃國本,火器不過是「奇技淫巧」,玩物罷了。
隨後戴梓遭到貶謫,全家被發配到遼東奉天府鐵嶺。
官路曲折不過是被遣戌偏疆,最可悲莫過於愛國之心卻從未熄滅。
戴梓始終認為冤屈只是一時的,康熙定會重新召見他。
奉天府(轄境相當於為民國時期的遼寧省、安東省及遼北省三省)
那時在遼東的生活艱苦,冬夜只有薄絮冷炕,沒有吃的只得入山拾榛子充饑,沒錢只能作畫賣文。
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35年,直到戴梓78歲,朝廷才赦免了他的罪過,此時康熙已退位。
可惜年老多病,又憂傷憤懣多年,戴梓沒有回京,而是客死他鄉。
直至他死後,紀曉嵐在一次拜訪戴梓兒子戴亨時,驟然得知戴梓曾藏一器於家中。
這是一把可以28發連射的連珠火銃,槍鞘形如琵琶,只要28發鉛丸裝好,每一發都會帶動下一發,連續射擊28發後才要重新裝填子彈。
只是這把連珠火銃後來進獻朝廷研究,除了戴梓一家已沒有其他證人,而除了紀曉嵐的文學作品中記載外,也沒有其他文獻描寫。
連珠火銃的真實性爭議頗多,但若是說「比最早的機槍早200年」是非常不妥的,當時的技術、材料都達不到自動射擊的需求。
圖為現存藏品「昂里啞國槍」,是康熙年間外國進獻的20連發槍,昂里啞國據考證是指英吉利,連珠火銃的描述與其構造極為相似,因而也認為連珠火銃是仿製「昂里啞國槍」,但也有猜測認為連珠火銃蛻變於前文所說「蟠腸鳥槍」。
後來南懷仁也沒有什麼惡報,不過大概在戴梓造出「威遠大將軍」後十年,南懷仁也造出兩台衝天炮的樣品。
技藝之差別是天差地遠,康熙的決定從結果來看無疑是有損他千古一帝的名號。
若是戴梓能將35年流亡時間花在研究火炮之上,清廷的軍事力量必能上一個台階。
當然晚清落後挨打的情況也不能歸結於戴梓一人。
事實上康熙已經算是比較愛好科技的,只不過他所喜愛的是那些西方精密的自鳴鐘,常常召傳教士來維修鐘錶。
不過清廷的統治者們越往後越是剛愎自用,固步自封。
一個國家對於科學技術的態度就註定了它的未來。
西方列強便是接納了中國的火藥,才能一舉破開晚晴緊閉的大門。
_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推薦閱讀:
※誰發明了這兩種美味,可惜它又不普遍,別罵我,說我吃您看心發慌
※中國四大發明都是什麼?
※邵發明抗打神功彙編
※記「口服疫苗」發明人,「三奇大夫」楊文水
※靈感來源於魚刺,早期只在宮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