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測光表的使用
2010-05-26 11:13:54|
|
現代相機中的測光系統已經十分發達,為什麼許多攝影家還要使用手持的、離開相機而獨立的測光表呢?因為⑴中片幅以上的相機很少有性能完善的測光系統,較大片幅的相機大都沒有測光系統。⑵比起相機內測光系統來,手持測光表可以有更靈敏、更精確的測光性能,例如可以測量到一檔光圈的1/10,對於弱光更加靈敏。測量角度也可以達到很小,例如1度,這也是目前常見的具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達不到的。⑶在有些場合,如風光、靜物、產品、模特攝影中,移動相機去測光很不方便,而把相機留在三腳架上,手持測光表去測量、思考、判斷要從容得多。⑷相機內測光系統只能測量反射光,而手持測光表還可以具有測量入射光和閃光的功能。 反射光測光表 測光表根據所測光線的不同可分兩類,即反射光測光表(reflectedlightmeter)和入射光測光表(incidentlightmeter)。反射光測光表是用來測量景物反射出來的光線的,測量的是亮度。相機內置測光表都屬這一類。有些手持測光表只能測量反射光,但現在大部分手持測光表能夠分別測量反射光和入射光。 使用測光表的人必須記住它的一個基本原理:測光表測量的結果是在最終的膠片或照片上產生中灰影調!測光表的職能是:不管景物是明是暗,根據它的指示曝光,它都能保證攝影者得到一個是等明暗度的影像。 這個結果就是反光率為18%的灰色,或者叫中灰。設計者考慮到世界上物體的色調大部分屬於中等的亮度,以此作為標準才能適應大多數場合。只有這樣設計,才能保證在大多數情況下得到一個可視的影像。因此,在少數場合下,當被攝體是純黑或純白色時,它就不能適應,無力還原了,這時就得由攝影者作出調整加以補償。例如,拍攝大片白雪,就得增加1-2檔曝光,否則照片上得到的將是灰色的雪。又如,拍攝一台黑色的照相機,就得減少1-2檔曝光量,否則照片上得到的將是一台灰色的照相機。不理解這個原理,不知道測光表的局限,遇到特殊場合就會誤事,在使用彩色反轉片時,這一點尤為重要。不過彩色反轉片的曝光調整範圍比負片要小一些。 使用手持測光表時必須注意它的受光角度,不同測光表的受角是不同的。通常測光表的受角和標準鏡頭的視角相仿,約在30度至50度之間。有些反射光測光表還有個有效測一距離問題。有的可以抵近被攝體測光,有的則限定在若干厘米之外才有效。 在測量遠處景物時,如果考慮到它的受角過大,無法取得讀數,這時可以用測量亮度相仿的替代物的辦法。也可以用入射光測光表取得一個讀數,再加上經驗的判斷,便可實現正確曝光。當然,最方便的還是用點測光表。 點測光表 點測光表(spotmeter)也是一種反射光測光表。一般說點測光表是指測量角度為1度至3度的測光表。點測光表一般功能比較單一,不具備測量入射光的設施。但有些入射光測光表加上附件以後,也可以大大縮小受角,例如,能作5度角的測量。 點測光表的長處是能夠測量很小物體上的亮度。風光攝影中可以用它測量鎮定處某個景物的亮度。1度角的點測光表能夠測量中天的月亮。產品攝影中可以用它測量細小局部的亮度。如果廣告、產品攝影中用光導纖維或微型燈具布光的話,就只能用點測光表測光了。所以它是曝光要求嚴格的攝影者和拍彩色反轉片的攝影者的常用工具。 按理論說,用點測光表判斷曝光時應當求取亮度的平均值。例如,從主要亮部測得的讀數為1/125秒,F16,主要暗部為1/125秒,F4,這時按F8曝光就是適當的。甚至可以多測幾個點,把所得數值加以平均。用這個辦法,在使用黑白負片(適應的亮度差不超過檔)和彩色負片(適應的亮度差不超過5檔)時,大致都可以保住細部層次。如果光線情況複雜,曝光要求嚴格或使用彩色反轉片時,這個方法就不夠精確了,那就得採取一種更直接的方法,首先找出最重要的必須保證再現的部位,首先考慮按照這個部位的亮度曝光,然後考慮次要部位的照顧問題。 如果攝影者了解安塞爾·亞當斯提倡的「分區法」(Zonesystem)的話,便可以更有效、更準確地使用點測光表了。「分區法」是把景物亮度、膠片和相紙的寬容度綜合考慮的一種獲取優質影像的方法。亞當斯把黑白攝影中景物亮度分為11區,用羅馬數字表示。O區是最暗的,X區相當於紙基部分,是最亮的。V區是中灰調區,另外兩個關鍵的區是陰影部分能表現細部的Ⅲ區和明亮部分能表現細部的Ⅶ區。從Ⅱ區到Ⅷ區是能記錄細部的相當於7檔光圈的灰色級譜。鄰區之間相差一檔曝光量。面對景物確定曝光時,攝影者可以先認定一個區,準備保證再現它的影紋層次,然後再考慮感光材料的寬容度,推算它能兼顧到其它哪些區。例如,一個陰影部分是最重要的,那就在測得它的讀數以後,減少兩檔曝光,把它處理在Ⅲ區。然後再測量需要保持細部的明亮部分,如果讀數高於前述陰影部分5檔的話,那麼就正好是Ⅷ區,在最終照片上它將較亮但仍有細部。如果這個結果是所預想的那就這樣曝光。這時,要想在亮部得到更多更好的影紋,就得減少顯影時間以降低反差,把Ⅷ區的亮度降到Ⅶ區。反之,如果主要明亮部分的讀數比主要陰影部分(Ⅲ區)只高3檔,就得增強顯影,提高反差。這樣的推導方法對訓練眼力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在實際拍攝中,使用點測光表求平均值的辦地往往並不能保證北朝鮮最主要的部位真實地再現,特別是在用彩色反轉片拍攝時,有些有經驗的攝影者認為,用彩色負片拍照時可以選擇一個較暗的部位作為測光依據,用彩色反轉片時可以選擇一個較亮的部位作為測光依據。因為彩色反轉片的曝光寬容度有限,曝光過度就北朝鮮失去影紋和色彩,所以首先考慮保證較亮部位的再現是明智的,這樣拍出來的結果色彩飽和而凝重,在強光幻燈機上放映易受歡迎。對印刷版來說,染料密度偏大還有可能補救,但對供出售的商業片業說,最好是密度適中、色彩明快者為好。從另外一方面看,中國的攝影者似乎喜歡色彩凝重的幻燈片,因而多傾向於根據較亮部曝光。而歐美攝影者則遵循標準的、適中的密度原則,看重忠實再現的科技價值,因而對光線均勻的景物常採取平均測光的方法。不論沿著哪一種思路考慮,用彩色反轉片拍照時,把重要部位的曝光範圍控制在1.5檔之內,細部影紋是可以再現的。 有些人在用彩色反轉片拍照時,主張先把膠片感光度調高(比如調高1/3檔),然後再考慮測光曝光問題。這和根據較明亮的部位曝光道理有相同之處,但普遍這樣處理未必妥當。因為有些彩色反轉片,如富士維爾維亞等,實際感光度比標定的低,調高使用必然導致曝光更加不足,結果影像發悶,這些膠片其所以標高感光度,從好的方面說,可能是已經考慮到了調整量的問題,讓使用者通過相機的自動曝光就能得到飽和的色彩。所以將近期富士彩色反轉片和柯達彩色反轉片混用時,要注意可能存在的感光度方面的問題。 究竟怎樣使用點測光表呢?還得通過實踐,在熟悉測光表的性能也熟悉不同膠片的特性的基礎上才能得心應手。最後還有一招,就是包圍式的多級曝光,根據測得的讀數拍一張,提高半檔拍一張,減低半檔拍一張……這是有經驗的專業攝影家也不願意放棄使用的辦法,況且不同密度的片子有時候還有不同的效果和用場。 入射光測光表 入射光測光表測量的不同被攝體反射出來的光線,而是光源投向被攝體的光線。這種測量照度的方法,好處是不受被攝體異常的明暗變化的影響,只要將測光表放在被攝體的位置上,將半透明的球狀受光器朝向相機鏡頭,測得讀數,一般就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在緊急情況下,根據入射光讀數曝光,不用多加思索,結果總是八九不離十。在拍攝彩色反轉片時,入射光測光表是很適用的,測量照度和測量被攝體強光部位的亮度結果總是很相近的,所以拍彩色反轉片的人,在用反射光測光表測光以後,有時還喜歡用入射光測光表校對一下。 入射光測光表也有局限,攝影者不可能每次都走近被攝體去更準確地測量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線。有時候攝影家要面對幾個主要的被攝體,比如,有的在陽光下,有的在陰影處,也無法一一分別處理。所以也需要根據經驗作出最後判斷。 灰板的用處 當光線太暗用反射光測光表無法測取被攝體的讀數時,可以用灰板來代替;當被攝體有明有暗,反光率平均值相當於中灰時這個辦法最為有效。攝影器材商店出售的灰板是中灰色調的反光率為18%的紙質反光板。它的背面為白色,反光率為90%。 在光線很暗的情況下,從灰板的灰面已經測不出讀數時,可以測量白色的一面。測得讀數後增加2.5檔曝光時即可。因為灰板的灰面和白面反光數值之差為2.5檔。 有些專業攝影家總是喜歡帶上一塊灰板,當對測光發一疑惑時,用它作為基準加以校驗,便可心中有數。 自從30年代測光表發明以來,光敏材料已經換了幾代,靈敏度和討厭的「記憶」干擾等問題都已解決。但它離不開電池。使用優質電池,攜帶備用電池是很必要的,如果電池突然耗盡無法測光時,可以援用「F16不定期律」救急。把相機光圈定在F16,快門時間用膠片感光度的倒數,(膠片是ISO125時,快門時間用1/125秒),就大致可以應付了。 |
|
推薦閱讀:
※昨日熱問:什麼是測光
※[轉載]談攝影測光
※如何用好dc中的測光模式
※佳能相機4種測光模式詳解
※測光的六種方法
TAG: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