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談道家的自然生死觀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談道家的自然生死觀
談到「生死」這個問題,也許是一個令人忌諱的話題。
但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生生死死,又都是迴避不了的現實。無論你逃到哪裡,逃到天涯,逃到海角,就像孫悟空終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你永遠逃脫不了生死問題。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落落大方一點,從容不迫的面對它呢?敢於正視死亡,需要一種勇氣。換一句話說,連對死亡都有敢於正視的勇氣,那麼,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不敢面對的呢?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道家的生死觀問題。
道家是如何認識生死的呢?《道德經》有言:「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一句話,是道家對世間萬物生長與消亡規律的高度概括,是事物新陳代謝規律的形象體現。它反映了人生終極的一種歸根意識,
是一種自然的生死觀。
《道德經》所言的「歸根」,就是一種歸宿。根,是創造我們生命的本源。世間萬物,芸芸眾生,最後都註定為一個歸宿——歸根。所有的生命在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後,都要復歸其本源。你看那盤根錯節的大樹,在夏日裡枝繁葉茂,但秋風一過,必定葉落歸根,回歸本源。無論是偉人還是平頭百姓,最後的歸宿也都是一個——歸根。
「歸根曰靜」。歸根是一種絕然的靜,又是一種超然的「無」。「靜曰復命」。陳腐在靜中消亡,新生在靜中萌動。我們的生命,從萬籟俱寂的「靜」中來,從了無生息的「無」中來。從無中生有,從靜中萌動。我們成了天之驕子,萬物之靈,成了世間至高無上的「動物」。歸根之後,我們又由動轉靜,由有化無。這就是生與死、動與靜、有與無的對立統一。這就是自然界永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只有如此,新的一代才能成長,新的生命才能誕生。才能推陳出新。
自然規律永遠不可違背。生生死死,動動靜靜,周而復始,循環往複,以至無窮。就如四季更替一樣自然,一樣稀疏平常。生命就是這樣一個自然的過程。
自然的生命觀,反映了生命的自然。生命是一種輪迴,生命的輪迴就是自然。沒有衰老與死亡,就沒有新生與成長。不推陳出新,事物就不能向前發展。
正因為如此,正因為自然,才有了莊子喪妻時的「鼓盆而歌」,才有了道家洒脫而樂觀的人生。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因為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在死亡中獲得新生。雖然我們每一個個體不能永駐,但生命卻是會一代又一代傳承。我們的期待無窮,因為生命具有無限發展的未來,生命永遠不會消亡,永遠在「歸根」中獲得「復命」。
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自然的生死觀和歸根意識融入靈魂,就會對生死有一種從容不迫的豁達和淡定。達觀看生死,淡定視人生。視死如歸,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樣,我們才會更快樂、更瀟洒的活著。我們的精神才會進入一種超然的意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活體的喙鯨類在野外極難被觀測到?
※圍爐夜話:順其自然
※超自然的幻象噴畫
※常敏法師:一切行門自然要歸凈土
※「暢心底之情,抒自然之懷」周世麟的《潑墨荷塘系列》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談道家的自然生死觀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談道家的自然生死觀
談到「生死」這個問題,也許是一個令人忌諱的話題。
但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生生死死,又都是迴避不了的現實。無論你逃到哪裡,逃到天涯,逃到海角,就像孫悟空終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你永遠逃脫不了生死問題。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落落大方一點,從容不迫的面對它呢?敢於正視死亡,需要一種勇氣。換一句話說,連對死亡都有敢於正視的勇氣,那麼,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不敢面對的呢?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道家的生死觀問題。
道家是如何認識生死的呢?《道德經》有言:「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一句話,是道家對世間萬物生長與消亡規律的高度概括,是事物新陳代謝規律的形象體現。它反映了人生終極的一種歸根意識,
是一種自然的生死觀。
《道德經》所言的「歸根」,就是一種歸宿。根,是創造我們生命的本源。世間萬物,芸芸眾生,最後都註定為一個歸宿——歸根。所有的生命在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後,都要復歸其本源。你看那盤根錯節的大樹,在夏日裡枝繁葉茂,但秋風一過,必定葉落歸根,回歸本源。無論是偉人還是平頭百姓,最後的歸宿也都是一個——歸根。
「歸根曰靜」。歸根是一種絕然的靜,又是一種超然的「無」。「靜曰復命」。陳腐在靜中消亡,新生在靜中萌動。我們的生命,從萬籟俱寂的「靜」中來,從了無生息的「無」中來。從無中生有,從靜中萌動。我們成了天之驕子,萬物之靈,成了世間至高無上的「動物」。歸根之後,我們又由動轉靜,由有化無。這就是生與死、動與靜、有與無的對立統一。這就是自然界永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只有如此,新的一代才能成長,新的生命才能誕生。才能推陳出新。
自然規律永遠不可違背。生生死死,動動靜靜,周而復始,循環往複,以至無窮。就如四季更替一樣自然,一樣稀疏平常。生命就是這樣一個自然的過程。
自然的生命觀,反映了生命的自然。生命是一種輪迴,生命的輪迴就是自然。沒有衰老與死亡,就沒有新生與成長。不推陳出新,事物就不能向前發展。
正因為如此,正因為自然,才有了莊子喪妻時的「鼓盆而歌」,才有了道家洒脫而樂觀的人生。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因為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在死亡中獲得新生。雖然我們每一個個體不能永駐,但生命卻是會一代又一代傳承。我們的期待無窮,因為生命具有無限發展的未來,生命永遠不會消亡,永遠在「歸根」中獲得「復命」。
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自然的生死觀和歸根意識融入靈魂,就會對生死有一種從容不迫的豁達和淡定。達觀看生死,淡定視人生。視死如歸,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樣,我們才會更快樂、更瀟洒的活著。我們的精神才會進入一種超然的意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活體的喙鯨類在野外極難被觀測到?
※圍爐夜話:順其自然
※超自然的幻象噴畫
※常敏法師:一切行門自然要歸凈土
※「暢心底之情,抒自然之懷」周世麟的《潑墨荷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