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調虎離山

三國中的《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調虎離山

2010-11-11 19:36:39|分類: 談天說地 |標籤:袁紹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官渡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計名出自《西遊記》七十六回:「……正中我『調虎離山』之計」。「虎」喻強敵「山」喻有利之地形、時機等條件。虎于山中則難以制服,敵人在有備的情況下就難以戰勝。智者引虎出山,於平陽捕之,良將審時度勢,明察戰局,誘敵以利,驅敵以害,或者用計謀激怒敵人,使之陣腳混亂,自取失敗。  原文是:「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經蹇來返」。意即說,等待自然條件不利時再去圍困敵人,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敵人,向前進攻有危險,那就想辦法讓敵人反過來攻我。

一山難容二虎

  袁紹與曹操,自小便是好友,以後同屬「太子黨」,從好友而同事而同盟,最後成為爭天下的敵人,一成一敗。  按郭嘉的說法,曹操勝在十個方面:  袁紹禮儀繁多,曹操自然得體,這是道勝;  袁紹逆動,曹操順率,這是義勝;  袁紹寬濟,曹操猛糾,這是治勝;  袁紹外寬內濟,用人唯親,曹操外簡內明,用人唯才,這是度勝;  袁紹多謀少決,曹操得策輒行,這是謀勝;  袁紹喜歡名譽,曹操以誠待人,這是德勝;  袁紹恤近忽遠,曹操慮無不周,這是仁勝;  袁紹聽讒惑亂,曹操浸潤不行,這是明勝;  紹混淆是非,曹操法度嚴明,這是文勝;  袁紹好虛張聲勢,不善用兵,曹操以少克眾,用兵如神,這是武勝。  荀彧也說過:袁紹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事實也正如兩位所料,袁紹太多的地方比不上曹操了。要說到用計,曹操什麼計都能用,袁紹什麼計都不想用,好象憑自己及家庭的威望,便可得到一切。  說來也怪,袁紹與曹操合則難成,分則成勢。  漢未十常待謀害大將軍何進的時候,年輕的袁紹和曹操各帶五百精兵保護可能出現意外的何進,但被擋在長樂宮前。無謀何進入宮遇害。  曹操花血本喚起十七路諸侯伐董卓,並推袁紹為盟主,最終也失敗了。  袁紹與曹操相繼因為與董卓鬧反關係走出洛陽,各自通過努力,都成為了地方勢力,互爭天下。這很大程度上應證了「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老話,漢末的江山容不下袁、曹這老虎,因此必有一傷。  袁紹、曹操小時候曾合唱過一出調虎離山的惡作戲。但在官渡大戰中,袁紹首先就中了曹操調虎離山計,最後因離窩而敗。  少年時的曹操喜歡飛鷹走狗,耍槍弄棒,精於騎術箭法,雖有點「遊盪無度」,但卻非常智勇機智,善於掌握應變。有一次,曹操突發奇想,想試一試自己有沒有遊俠的本事,他和袁紹準備搞一次惡作劇。  那天,本地一戶人家娶親,兩人計划了一次搶新娘的行動。傍晚時分,曹操和袁紹經過一番喬裝打扮,偷偷溜入婚禮人家的花園。等客人走得差不多時,兩人一喊一應地大聲呼叫:「有小偷啊!」「抓小偷啊!」等房內的客人都湧出來向花園趕去,洞房中只剩新娘一人時,曹操手持匕首鑽進洞房,將新娘劫待出來,然後與袁紹會合逃走。  由於袁紹沒有看清路,一腳踏空,掉入荊棘叢中。袁紹怕痛,越動扎得越痛,乾脆不敢動了。曹操怎麼催,就是不出來。眼看主人就要搜到這邊來,曹操急中生智,脫口大喊:「小偷在這裡,快來抓啊!」  袁紹一急,不顧刺痛,一下子從灌木叢中蹦了出來,身上留下一道道血印,曹操也把新娘丟下,兩人趕緊逃跑了。這件事反映了曹操從小善用計謀的性格,一計調虎離山,劫走了新娘,一計破釜沉舟,將賴在荊棘叢中不想走的袁紹逼了出來。  曹操、袁紹兩位自小的朋友,誰都可能沒有想到,最終要以戰爭的形式來結束友情,但歷史是無情的,兩人的比拼好像冥冥中有安排。  這就是決定兩人命運的官渡大戰。

袁曹官渡之爭

  官渡大戰中,曹操有計劃地選擇官渡來會戰,並將袁紹的大部隊成功的「調」到了官渡,用了一計有效的調虎離山。  官渡會戰對曹操來說,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引誘袁紹軍隊由中央戰線深入,並選擇其路線中的某點進行大會戰,以徹底摧毀袁軍的優勢兵力。曹操在大戰的一年半前,一再詳細地勘察地形,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官渡作為最佳戰場。  官渡是個渡口,有官渡水這道屏障,因此對守方較有利,渡口地區較平坦,有利於曹操最擅長的騎兵作戰,更為有利的是,袁紹的南征軍團從黎陽到官渡,其間要渡過黃河、陰溝水、北渡水、官渡水、渠水,不但進攻時較困難,也無法將最大的兵力完全及時投入這個會戰點,補給上的問題也將成為袁軍最為嚴重的危機。  如何引誘袁紹,迫使他選擇官渡作為進軍會戰的主戰場呢?曹操費了很多腦筋,緊緊的抓住了每一個機會,調動了下屬每一個將領的力量。總的原則就是: 每個地方都讓袁紹覺得不好決戰,只能到官渡來打。  曹操首先將程昱布置在甄城,于禁偷渡到延津,命司隸區司令曹仁、青州軍團領袖藏霸、河內司令魏仲、白馬津守備司令劉延各自在自己的地盤或死守、或騷擾袁紹,讓其難以立足。然後又設計謀破了袁紹兩路前鋒,即顏良、文丑的部隊,並斬殺了這兩員河北名將,激怒袁紹。接著曹操不急著擴張戰果,反而令白馬司令劉延撤軍,自己也立即回防官渡,只保留于禁的游擊部隊在延津南北岸活動,以困擾袁軍的軍事行動。  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弄得袁紹昏頭昏腦。氣急敗壞之下,袁紹不顧參謀本部幕僚苦勸,親率大軍緊追不捨,一路急行軍,深入敵境一百多公里,在官渡的西北方約十公里處的陽武,設下了行營指揮部。  這一記漂亮的調虎離山,使袁紹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曹操選定的主會戰戰場——官渡。而此時的官渡,曹操在此作了將近兩年的準備,設下了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工事。  雖然面對此狀,輸了一局棋的袁紹憑藉優勢兵力倒也沒亂,先行穩定前線陣地,強化後方補給,戰事暫時和緩進入僵持階段。但隨著許攸倒戈,烏巢劫糧,張郃、高覽向曹營投降,袁紹軍營大亂,連鷹派的領袖郭圖也不敢再糾纏下去。  這時曹操又使了一計調虎離山,令鎮守甄城的程昱及在延津附近活動的于禁,乘機北上攻打袁紹北岸的重要營寨黎陽,曹仁和除晃的聯軍則搶攻酸棗,顯然有意切割袁紹南征軍的歸路。消息及謠言傳遍官渡地區各營寨。袁紹大驚,急遣袁譚和辛明各領兵五萬分路去救。曹操探知袁紹兵動,立刻下令八路大軍急攻官渡袁紹的大本營,袁軍毫無鬥志,四竄奔去。袁紹聽說大本營衛隊潰散,來不及穿戰甲,趕緊逃回冀州。曹操取得了官渡大戰的完勝。

猛張飛支招捉嚴顏

  都說張飛不會用計,其實有時用得蠻好。  劉備征西川失了軍師龐統,戰事處於不利狀態,趕緊要諸葛亮來幫忙。諸葛亮將荊州匆匆交給關羽父子後,與張飛兩路人馬入川,諸葛亮走水路,張飛走旱路。  張飛走到巴郡時,遇上了蜀中名將、延蜀太守嚴顏。嚴顏緊守關卡,以逸待勞,任憑張飛挑釁謾罵,就是不與張飛交手。  如何能度過巴郡去西川支援劉備呢? 張飛也想到一計,「調」嚴顏出戰。  於是張飛四處派人打探偷過巴郡的小路,得知了一條小路後,又決定二更造飯、三更拔營,自己在前面開路,其他人在背後跟著偷渡,同時將這個消息故意泄露。  嚴顏聽到這個消息,料到張飛糧草必然擺在後面,於是決定讓張飛前軍走過後,截住後軍奪取糧草。  誰知張飛弄了一個假張飛開路,騙過嚴顏,自己卻藏在後軍中,嚴顏伏兵過來搶奪車仗時,真張飛突然冒出,一舉擊散劫兵,活捉了嚴顏。  活捉嚴顏後,張飛義釋之,並順利勸其加入了蜀國軍團,後成為蜀之名將。  張飛也憑藉嚴顏的幫助,一路入川,順利無比,比諸葛亮還早到四川。可讓諸葛亮跌了一次眼睛。

關雲長賺城斬車胄

  劉備投在曹操門下,合夥謀害曹操末逐,又被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的論斷嚇出一身冷汗,曰夜擔心。好不容易借攻袁術為名,脫離了曹操的大本營。  袁術兵敗吐血而亡後,曹操招回劉備。劉備將跟隨自己的曹操部將朱靈、路昭遣回,自己卻留下部隊駐在徐州不願回去了.  曹操大怒,終於看穿了劉備的本來面目。但劉備沒有公開撕破臉,也不好主動進攻,於是致信給自己的心腹、徐州太守車胄,要其密切關注劉備的動向。  車胄收到信後,招來陳登商議對策,陳登說道,這事容易,現在劉備等人出城勞軍去了,我們伏兵在城邊,待其回來時,一刀解決問題,我在城上幫你用箭射住後軍。  車胄覺得有道理,乾脆痛快的為曹丞相了卻後患,不很好嗎! 於是馬上布置兵馬。  誰知道陳登與劉備交厚,馬上又出城去,計劃將車胄的計劃告訴劉備。半路上,遇上了勞軍回來的關羽和張飛。三人商議:先下手為強,調虎離山,突斬車胄。  當晚,關羽、張飛將部隊打著曹軍旗號,回到徐州城外,聲稱是奉曹操命令過來幫忙的張遼部隊,然後大呼開門。  不明真相的車胄引一千軍出城迎接,剛過弔橋,呼一聲:張遼將軍在哪裡,卻見火光中關羽探舞大刀一邊罵一邊砍過去。車胄大驚,趕緊回城,誰知城上陳登亂箭射下,已無法入城,只得繞城逃走。關羽追來,將車胄砍於馬下,順勢奪取了徐州。  斬車胄意味著劉備正式宣布與曹操為敵。  這計調虎離山,是將車胄從城內調出城來,乘其不備,突然斬之。

諸葛亮用計奪安定

  諸葛亮初伐魏,十分順暢,困住南安,圍住附馬夏侯楙,並決定用調虎離山計智取南安西邊的天水、北邊的安定兩郡。  安定太守崔諒,聽說諸葛亮圍了夏侯楙,十分驚慌,組織起四千軍馬,準備守住城池。沒想到突然跑來一個自稱從夏侯楙處突圍出來的軍人,從貼身處取出被汗濕透的都督文書,要崔諒與天水太守一起出兵南安,與夏侯楙裡應外合解圍。不二日,又有馬報,說天水太守已起兵救南安,叫崔諒馬上出兵。  於是崔諒點起兵馬前往南安。誰知道剛剛走到半路,前面被蜀將關興截住,背後蜀將張苞殺來,好不容易往小路奔回安定,城池又被魏延搶奪了。沒辦法,只得投了降。  這一計調虎離山,孔明勝得乾淨利索。  但沒想到用同樣的方法去調天水的軍隊時,卻碰上了姜維,很簡單就識破了諸葛亮的詭計,差點還讓諸葛亮丟了一次大面子。不過後來諸葛亮設計收伏了這位日後的弟子。  這個故事我們放到「上層抽梯」中去談。

孔明退兵誘敵

  對於以逸待勞,堅守不出的做戰部隊,往往需要將其調出來,才能擊敗之。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陣,堅守不出的司馬懿就吃了孔明一次調虎離山的虧。  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的時候,見司馬懿老是不出,於是想出一退敵誘兵之計。乃佯裝有家務要退兵的樣子,每十日退三十里下營,使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真想緩緩退兵。而諸葛亮退兵時卻秘密安排兩支軍馬預先埋伏,準備候到兩軍交戰時,徑襲司馬懿的老巢。  司馬懿在確認諸葛亮撤退後,果然派大軍追趕,兩軍激戰,諸葛亮事先埋伏的兩支軍隊突然去襲擊司馬懿的老巢。  好在司馬懿也老到,沿途不斷報告消息。得知有軍隊襲自己的老巢,馬上回兵,雖被諸葛亮隨後掩殺損失了一些人馬,但也不算大敗,上了一回小當而已。

司馬直搗黃龍

  遼東公孫淵造反,令大將軍卑衍為元帥,楊祚為先鋒,起遼兵十萬,殺奔中原來。曹睿令司馬懿引兵平叛。  司馬懿領軍到遼兵屯兵地遼遂時,見圍塹二十餘里,環繞鹿角,敵陣甚是嚴密。卑衍與楊祚也準備避開司馬懿的鋒芒不與交戰,待司馬懿糧盡退兵之時再隨後掩殺入中原。  這樣的局面如何能難住司馬懿呢?司馬懿料定遼東重兵屯了遼隧,巢穴必然空虛,於是丟下遼隧不打,直接進軍遼兵的老巢襄平。  卑衍與楊祚探知司馬懿已帶兵去打襄平,守此無益,馬上調起兵馬尾隨司馬懿而來。誰知司馬懿早就埋下了伏兵,一陣伏擊,遼兵大敗,只得逃入襄平。司馬懿乘勢再把襄平圍了下來,並活捉了公孫淵。

(孟德思奇)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佔據的有利地勢。調虎離山之計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略,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故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敵人既然已佔據了有利地勢,又作好了應戰的準備,就不能去與他爭地。應該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誘敵人,把敵人誘離堅固的防地, 引誘到對我軍有利的戰區,我方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天時、地利和人為條件,一定可以擊敗敵人。 新三國第89集,諸葛亮使用圍點打援之計欲「調虎離山」,司馬懿識破此計,來了個「李代桃僵」之計將其化解,諸葛亮於是「順手牽羊」拿下了武都和陰平。面對司馬懿的堅守不戰,孔明決計以自己為誘餌,引司馬懿出動。諸葛亮故意大張旗鼓的到武都撫民,魏軍探子將此事報知司馬懿,司馬懿在確認是諸葛亮去了武都後,已然知道此乃諸葛亮又在使用「調虎離山」之計,引魏軍攻打武都,因為武都城池小,城防不牢,非常容易攻打,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的大軍一定埋伏在武都城外的大山之中,就等著魏軍前去,然後使用「關門捉賊」之計將魏軍一舉消滅,如此一來蜀軍大營必將空虛。想到這裡司馬懿非常得意,因為他認為完全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於是派大將張郃領兵直取擊蜀軍大營。不料孔明早有防備,將誤入蜀軍大營的魏軍團團圍住。張郃率兵奮力拚殺,最終兵敗被殺。 戰後司馬懿說了句「我釣了一輩子的魚,自詡也是一個會釣魚的人了。可這世上哪有這麼下鉤的?餌明明在武都,鉤卻安在了大營這頭」。諸葛亮之所以能勝利,或者說司馬懿之所以中計,那是因為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數次較量中,已非常了解對手,而司馬懿也自認為非常了解諸葛亮。 可見善用兵者,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虛虛實實,非以常理可以揣測,故《孫子兵法》中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又說「夫未戰而


推薦閱讀:

藍色天空309的【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之 瞞天過海
現代版三十六計 太精闢了
良好人際關係的三十六計 - Qzone日誌
人生三十六計 人際關係新36計

TAG:三國 | 兵法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