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軌跡(2)

也是在讀初中的時候,班上來了兩個從縣城轉來的同學,帶了一本雜誌叫《讀者》,裡面講各種小故事,新奇好看,其中就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丁香花》的創作故事,看的我感動哭了。這本雜誌成為我瞭望外面世界的小小窗口。

到縣城讀高中之後,擺脫了在農村沒有書讀的日子。學校有圖書館,城裡面有書店,可以在學校借書,也可以在書店租書。一下子視野就寬闊了,讀雜誌,主要有《讀者》、《青年文摘》、《萌芽》,讀言情小說,青春文學,讀武俠小說,文學名著,名家散文等等。張愛玲的,路遙的,三毛的,村上春樹的,余秋雨的,賈平凹的,陳忠實的,也讀國外的名著,像《包法利夫人》《羊脂球》等等。班上有個同學拿了一本世界文學名著導讀的書,我就把那上面所有的書名抄了一份,算作開出的第一份書單,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三部曲》《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蘇聯作家的書,也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雨果的書,也有《老人與海》等海明威的書,還有勃朗特三姐妹的書,也有《雙城記》《霧都孤兒》等英國作家的書,都是一些經過時間考驗沉澱下來的精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全部讀完。

但是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對世界的認識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通過閱讀或者翻閱這些書,我覺的人活著精神很重要,追求的東西也要積極向上,向著真善美的光環靠近。比如永不言敗、不向命運屈服的捕魚老頭,告訴我們生命應該是一種昂揚向上、充滿鬥志和活力的精氣神,比如把一生獻給偉大革命事業的保爾,告訴你人生怎樣過才是偉大而有意義,這些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的形象震撼著你的心靈,如果你感覺到了這些來自心靈的洗禮,那麼你還不熱愛生活嗎?大概文學的意義就在於此,他不斷的告訴你什麼是該追求的東西,什麼是該放棄的東西,學著分辨好與壞、是與非,骯髒與美好,在青少年那尚未形成價值觀的腦海中學會向真向善向美,摒棄假惡丑,給一生的價值觀種下萌芽的種子。

同時還明白一點,那就是這個世界充滿了多樣性,要學會包容和吸納。允許有不同的觀點,允許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思想的成熟就是在這些火花的碰撞中形成的,所以不能狹隘。知識的狹隘容易導致偏見,偏見導致傲慢,傲慢導致無禮。中國古話說人無禮不立,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去包容這個世界的多樣性。

當然當時讀書並沒有上面的這些思考,只是覺得故事情節很曲折生動,僅僅停留在字面上。至於寫作技巧、表達方式等技術方面,當時更加沒有重視。現在回過頭來做這個總結,其實也是在檢驗自己有沒有比那時明白的多一點。文學給人的意義就在於她經得起時間長河的考驗,在任何時代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激勵著我們,感召著我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不了解這些 你讓自己的孩子學再多也沒有用|兆民讀書
我讀書少你們還真的騙我呀!
讀書真好---勸讀美文十篇
如何培養小孩讀書
讀書--《大清相國》

TAG:讀書 | 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