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岡試題3

命題人:黃岡中學特級教師  汪芳慧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各項中,依次為實驗試劑、作用或實驗結果,其中不正確的是( )

A.龍膽紫、染色體著色、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行為

B.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出現磚紅色沉澱

C.秋水仙素、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生物新品種

D.生長素、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無子果實

2、在下列實驗中,必須始終用活組織作實驗材料的是( )

①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②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③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④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⑤DNA的粗提取和鑒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3、在小型圓底燒瓶內盛等量的H2O2,迅速加入等量的如下圖所示中的物質,燒瓶口緊包著一個小氣球,使燒瓶沉於燒杯底部的同一位置。這四個處理中,沉入底部的燒瓶最先浮起的是( )

4、某學生為了驗證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組實驗:取甲、乙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澱粉糊(2mL),甲試管又加入2mL唾液,兩試管同時在37℃溫水中放置10 min後取出,再各加入0.5mL碘液。以下關於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設計方案上的一個錯誤是乙試管內未加入胃液

B.該實驗的結果是甲、乙兩試管均呈藍色反應

C.該實驗設計方案上的一個錯誤是乙試管內未加入等量清水

D.以上選項都不正確

5、下圖中各圖是一位同學在觀察植物某一器官的裝片時所畫的四個圖像。

關於以上各圖下面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d細胞屬於畸形分化

B.b細胞和c細胞都不可以用於觀察葉綠體流動

C.圖中a、b、c、d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收水分

D.a細胞中的染色體比其他細胞中的染色體清晰

6、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切片,當用低倍物鏡看清楚後,轉換成高倍物鏡卻看不清或看不到原來觀察到的物體,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物體不在視野中央

B.切片放反,蓋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的焦點不在一個平面上

D.未換物鏡

7、能夠用於DNA、脂肪、澱粉鑒定的試劑依次是( )

A.二苯胺、斐林試劑、碘液

B.碘液、二苯胺、蘇丹

C.二苯胺、蘇丹Ⅲ染液、碘液

D.蘇丹Ⅲ、雙縮脲、蘇丹Ⅲ染液

8、下面是四位同學的實驗操作方法或結果,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

A.番茄之中也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替代材料

B.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擴散最快的一條色素條呈橙黃色

C.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D.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有絲分裂,在細胞呈正方形區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細胞

9、線蟲和昆蟲病原體被聯合用於害蟲的防治。線蟲首先感染宿主昆蟲,然後細菌從線蟲中逃出、繁殖,並殺死宿主,最後線蟲以分解中的蟲體為食。這一事實說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綜合防治害蟲

B.有害生物的天敵包括捕食者和寄生者

C.同一宿主同時可被多種寄生物危害,寄生物又可被另一寄生物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蟲的抗性進化,防治環境污染

10、將2mL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加入a、b兩隻試管中,再在a試管加入2滴新鮮的肝臟研磨液,在b試管中加入4滴新鮮的肝臟研磨液。下圖橫軸為反應時間,縱軸為底物濃度,其中能正確表示時間和底物濃度關係的是( )

11、20世紀90年代,烏干達木薯業遭到了病害的毀滅性打擊。科學家究其原因發現,是一種新的病毒引發的疾病,而這種新病毒是由兩種已知病毒重組產生的。這一事實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觀點( )

A.轉基因生物有可能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導入轉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與感染轉基因生物的某些細菌或病原體雜交,從而重組出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體

C.轉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劑基因,有可能通過花粉傳播而進入雜草中,使雜草成為除不掉的「超級雜草」

D.抗蟲棉能抵抗棉鈴蟲抗性的增強,抗蟲棉有可能被淘汰

12、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了解我市人群中耳垂的遺傳情況,特地設計了調查活動計劃,主要內容如下表所示:

我市家庭耳垂遺傳情況調查統計表

婚配方式

家庭數

兒子

女兒

父親

母親

有耳垂

無耳垂

有耳垂

無耳垂

1

有耳垂

無耳垂

 

 

 

 

 

2

有耳垂

無耳垂

 

 

 

 

 

3

無耳垂

有耳垂

 

 

 

 

 

4

無耳垂

有耳垂

 

 

 

 

 

該調查活動的不足之處是( )

A.調查的組別太少       B.調查的家庭數太少

C.調查的區域太小       D.調查的世代數太少

13、下列有關葉綠體和光合作用的幾個簡單的小實驗,你認為哪一個的結果是不可能的( )

A.將經飢餓處理後的綠色正常葉片置於含有充足14CO2的密閉透明的光照小室內,3小時後在葉內澱粉中可檢驗到14C的存在

B.葉綠體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入自然光和三稜鏡之間,從三稜鏡的一側觀察,連續光譜中變暗(暗帶)的區域是紅光和藍紫光的區域

C.在溫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陽處採得一片葉,用酒精隔水加熱脫色,並加碘液處理葉片,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變藍色

D.將葉綠素的丙酮提取液置於適宜光源的照射下5小時,加碘液處理後,溶液呈藍色

14、下列實驗中沒有設置對照實驗的是( )

A.溫特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是一種化學物質

B.魯賓和卡門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C.薩頓基於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假說

D.艾弗里實驗證明s型菌里的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15、許多同學都曾嘗試設計製作小生態瓶,下面列舉的在設計小生態瓶時應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瓶中動物與植物之間應有捕食關係

B.瓶中各種生物的數量搭配應合理

C.應經常向瓶中通氣,保證瓶中生物的呼吸

D.瓶中生態系統應獲得充足的能量

16、當前「減肥」和「瘦身」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下列關於減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肥胖是由於脂肪在體內積累過多,為了減肥,只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即可

B.為了減肥,我們要少吃容易吸收的可溶性糖,同時使用高效減肥藥

C.脂肪可以在體內氧化放能,為了減肥,我們要多運動,以增強脂肪的消耗

D.為了輕鬆減肥,最好每天只吃含維生素豐富、含脂類較少的水果、蔬菜

17、某學生設計了下面的實驗:用碘液檢驗一塊乾麵包,麵包變成深藍色。然後他嚼碎了一塊乾麵包,並用本尼迪試劑(一種檢驗麥芽糖的試劑,遇麥芽糖變紅色)檢驗之,嚼碎的麵包變成了紅色。因此,他做出結論:認為當麵包被嚼碎時澱粉變成了麥芽糖。這位學生實驗設計的錯誤之處在於( )

A.未對嚼碎的麵包做澱粉檢驗

B.未對唾液做澱粉檢驗

C.未對乾麵包做麥芽糖檢驗

D.未考慮麵包的製作時間

18、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夏季多雨天氣時落葉很容易腐爛,而冬季的乾燥季節則不易腐爛。他們為證明某細菌對植物樹葉的分解作用,分別提出三種實驗方案。其共同之處是: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為甲乙兩等份,實驗過程保持樹葉濕潤,其他實驗條件和步驟如下表所示:

序號

實驗處理

方案一

無菌條件

自然條件

方案二

先滅菌,再放於無菌條件下

自然條件

方案三

先滅菌,再放於無菌條件下

先滅菌,然後接種細菌,最後置於無菌條件下

你認為哪個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個方案都不能達到

19、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 )

①將某地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

②將某地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

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再計算平均值

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相加獲得數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科學家對五份質量勻為100g的新鮮土壤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其水分和有機物的含量,他們先將樣本在100℃的環境中放置一周,稱重。然後,再加熱到350℃燃燒,直至其質量不再改變。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土壤樣本

乾燥後的質量/g

燃燒後的質量/g

1

75

69

2

70

67

3

65

53

4

63

54

5

58

51

問有機物含量最低的土壤樣本中水分含量為( )

A.25%             B.30%

C.35%             D.42%

21、下圖是含有澱粉的瓊脂塊上的實驗裝置。將該裝置放在37℃的溫度下,培養24h後,用碘液沖洗圓點處,各瓊脂塊的處理方法和實驗結果見下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圓點

處理方法

結果

A

加入新鮮唾液

紅棕色

B

接種麵包霉

紅棕色

C

加入煮沸的唾液

藍黑色

D

加入蔗糖酶

E

加入新鮮唾液與質量分數為10%鹽酸的混合液

藍黑色

A.麵包霉能分泌澱粉酶,酶可在細胞外發揮作用

B.溫度能影響酶的活性,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強

C.酶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實驗E就是最好的證明

D.酶的催化需要適宜的pH,據此推斷表中的「?」處應是藍黑色

22、下圖為生活污水處理的一種裝置。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曝氣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好氧性細菌

B.污泥中的細菌都屬於自養生物,能通過有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

C.從沉澱池流出的清水含有較多的無機鹽

D.利用沉澱池的污泥產生沼氣和廢渣,能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23、在農業生產上,通過移栽能促進植物側根生長,這是因為移栽過程中能( )

A.促進側根生長素的產生

B.抑制側根生長素的產生

C.破壞了根的頂端優勢

D.促進側根細胞的分裂

24、下列關於動物實驗與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

A.摘除公雞的睾丸,並將母雞的卵巢移植給它,它就能生蛋

B.破壞幼小蝌蚪的垂體,只要還有甲狀腺,它就能變成青蛙

C.摘除幼犬的胸腺,它將喪失細胞免疫

D.破壞貓的大腦與小腦,它的體溫還能基本恆定

25、下列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

A.對於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飲食外,還需按醫生的要求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

B.對於高燒不退的病人,在對症下藥治療的同時,還可加蓋棉被,增加排汗量來輔助降低體溫

C.攝取食鹽少時,尿中幾乎不含NaCl,因此人體的鈉的排出量幾乎等於攝入量

D.如果破壞試驗鼠的大腦,保留下丘腦及以下神經結構,該鼠仍有體溫調節的能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50分)

26、(10分)(1)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在生物工程中相當重要。請簡述PCR擴增目的基因的基本____________過程。

  (2)自然情況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可以實現良種牛的快速繁殖。請按照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使一頭良種雄性黃生,在一年內繁殖數百頭該公牛的後代,最簡便的方法是______。

  ②現有一頭良種雌性黃牛,採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可使這頭良種牛一年生下數十頭自己的後代。其操作過程中需要用激素對該良種母牛(供體)和代孕母牛(受體)進行_____處_______。胚胎收集的過程也叫做_______。用於移植的胚胎應發育到_____或_________階段。

  ③採用試管動物技術還可以使普通雌性黃牛產下奶牛、良種肉牛等不同品種小牛。該技術中首先要做的是體外受精和_____________。體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幾個主要步驟。

27、(9分)下圖的實驗裝置用於測量溫度為35℃時青蛙的呼吸速率。該實驗另設一個對照裝置,該裝置沒有青蛙,但其他部分均與實驗裝置相同。實驗開始前,測量實驗裝置和對照裝置中Y瓶的質量,然後將空氣以相同速度緩慢地通入兩個裝置,2小時後再測量兩個裝置中-瓶的質量,以下顯示所得結果。

 

實驗裝置

對照裝置

實驗前Y瓶最初質量/g

160.8

156.7

實驗結果時Y瓶質量/g

159.5

154.2

  (1)指出該實驗的對照裝置的作用。

  (2)為什麼實驗裝置Y瓶的質量下降幅度比對照裝置的少?

  (3)如何檢測離開X瓶的空氣是否還有二氧化碳?

  (4)某實驗小組對青蛙和鼠在不同溫度中O2消耗量進行研究,結果如下圖,該圖有幾處錯誤,請列舉出來。

28、(10分)資料: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所作的貢獻。他們利用胚胎幹細胞改造老鼠體內的特定基因,使實驗鼠體內的一些基因失去作用,從而發現這些基因的實際功能。這項技術被稱為「基因敲除」,它是用體外合成的無效基因或突變基因取代相應的正常基因,再應用轉基因方法培育出轉基因動物,此動物即為「基因敲除動物」,從而研究那些已經知道鹼基排列順序,而不知道其功能的基因的作用。

  請根據上述資料和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從動物胚胎中獲得的組織需要利用__________酶處理使其成為__________,再進行細胞培養;進行培養時,培養液中除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外,還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組DNA時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將體外合成的無效基因轉入胚胎幹細胞中有可能採用__________作為運載體。

  (3)由於外源DNA導入胚胎幹細胞的成功率極低,因此__________真正發生了基因重組的胚胎幹細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4)科學家利用「基因敲除」技術進行研究時,對照組是__________。由於實驗動物的基因組中__________,所以通過實驗動物與正常動物性狀的比較,能夠發現實驗動物的__________,從而確定被敲除基因的功能。

  (5)在上述科學家的研究中涉及到的生物技術主要有____________。

29、(11分)果蠅是一種非常小的蠅類,遺傳學家摩爾根曾因對果蠅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果蠅的灰身(B)和黑身(b),長翅(V)和殘翅(v),紅眼(R)和白眼(r)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Bb、Vv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因位於常染色體上,Rr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摩爾根等研究時發現:

  (1)近百年來,果蠅被應用於遺傳學研究的各個方面,而且它是早於人類基因組計劃而被進行基因測序的一種動物。科學家常選擇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舉出兩點即可)

  (2)以上表格中的兩對相對性狀中,如果進行正交與反交,產生的F1、F2結果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情況下,用一對相對性狀的真核生物親本進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結果一致,可說明控制性狀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基因。

  (3)實驗一:現刁氣純種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果蠅,請你設計實驗探究灰身、黑身和長翅、殘翅蠅這兩對性狀的遺傳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第一步:取純種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果蠅雜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兩者必一)

  第三步:統計後表現型的比例

  結果預測: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兩者必一)

  (4)實驗二:已知果蠅的紅眼和白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紅眼A、白眼a),且雌雄果蠅均有紅眼和白眼的類型。若一次交配實驗即可證明這對基因位於何種染色體上,選擇的親本表現型應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製備培養基方法:將蛋白腖、NaCl和牛肉膏放入燒杯內,加200mL,蒸餾水,用玻璃棒攪勻後,在酒精燈上加熱。當蛋白腖、牛肉膏融化後,加入瓊脂,用微火繼續加熱至瓊脂溶化,補充水至200mL。用0.1mol/L的NaOH或0.1mol/L的HCl將pH調至7.0—7.2,分別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當培養基的溫度下降到50℃時,將其分裝在5套培養皿中,在酒精燈附近倒平板,當培養基冷卻至室溫,按下表分別進行處理。將處理完畢的培養基置於35℃的溫度下培養2~3天,觀察每個培養基中的細菌生長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1套

開蓋,在空氣中暴露10s

第2套

用手指接觸培養基約10s

第3套

用硬幣接觸培養基約10s

第4套

用濾紙擦一下課桌,再接觸培養基約10s

第5套

(不打開蓋)

  (1)上述實驗中有哪些是無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套培養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其培養基表面有菌落生長,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到4套的培養基中都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菌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能否說菌落的形態越多,用來接觸的物體吸附的細菌數目就越多,為什麼?

  (4)實驗中,有三處特彆強調溫度控制,請簡要說明其控制溫度的科學道理。

  「高壓蒸汽滅菌後培養基的溫度下降到50℃」才倒平板:__________________。

  「當培養基冷卻至室溫,按下表分別進行處理」:__________________。

  「將處理完畢的培養基置於35%的溫度下培養」: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莆陽黃氏大祖祠黃岡群鳳

TAG:黃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