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永:星雲大師的"禪學"的思想

星雲大師說我們現代人生活浮躁,雖然物質生活極盡奢華,但是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卻倍感空虛,焦慮。大師認為要對治這些問題,"禪"可以提供我們極為有益的幫助。""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不過星雲大師同時也強調,"禪"不好談,因為禪是"言語道斷"的,就是說言語本身無法真正揭示禪的意義,不過雖說如此,我們不得不要藉助語言來做說明。

一、星雲大師說"禪"

"禪"是印度語"禪那"的簡稱,意譯為靜慮。如果從歷史意義上去追尋,我們知道實際上"禪"在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佛陀釋迦摩尼出生之前就已存在,其原初意義只是一種靜坐的修行方式。不過,在星雲大師這裡,或者說在佛教的思想中,"禪"不再僅僅是一種修行方式,它包含有更廣闊的意義,它是佛教的最高要義,是佛陀證悟的最高成果。星雲大師主要師從禪宗一脈,認為禪始自佛陀,並且以不立文字,心心相印之方式傳法摩訶迦葉,最終由達摩祖師帶入中國,在禪宗中蔚然成觀。

那"禪"到底是什麼呢?"據青海禪師說:禪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不是分別意識的"心",二是指我們心靈深處的"真心",這顆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在,卻又呈現於宇宙萬有之中。"說到底禪就是修行者證悟到的究竟境界,而不再以一種分別之心看待世界與生活。雖然這種境界同一般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者視角不同,但是星雲大師強調了這種禪的生活性,"即使平淡的日常生活,也到處充滿了禪機。","唐朝的百丈禪師最提倡生活化的禪,他說挑柴擔水,衣食住行,無一不是禪,所謂翠竹黃花,一切的生活都是禪。可見禪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禪是不離開生活的"。禪不應該是一種神秘的、遠離世俗生活的神秘處所或者某種實體性的東西,它是佛教修行者透過生活徹悟到的境界。但是禪並不離開世俗生活,它遍存於一切事物之中,我們不應該離開生活的世界而別處去尋找。

那麼"禪"有些什麼內容又有什麼特性呢?星雲大師從這樣幾個方面來揭示禪的本質意義。首先禪是不離自我的,禪宗特彆強調禪的自我性,就是說"成佛見性是自家的事,靠別人幫別人幫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負責,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方法。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風光,人人具足,反求自心,自能當下證得"。為什麼證得禪是自家的事?因為佛性就在人心之中,人人具足,要識的自我的"真心"本性,當然得反求自心,向心內求,靠心外的力量,或者外在的力量是不可能證得本心的。其次,禪不是知識。因為"知識教人起分別心,在知識的領域裡,人們因此會迷失了自我,甚至為邪知邪見所掌握,形成危害眾生的工具。所以,禪首先要追尋自我,其過程和手段,往往不順人情,不合知識,違反常理。"禪是一種真知真見,而普通的知識則是建立在眾生分別心上的,所以往往迷障了眾生的本性真心,妨礙了眾生徹悟本心。但是因為這種常識的知識往往很難破除,所以在歷史上很多禪師都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棒喝"門徒,喚醒被迷障的本心,"使人進入一個更真、更美、更善的心靈境界。""禪語是不合邏輯的,但他有更高的境界;禪語是不合情理的,但他有更深的涵義。"總之,禪語非知識,他是一種比知識更本質、更究竟的境界。再次,禪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一般人自生下來之後一直受潛意識的影響,追逐外在的物慾,最終導致封閉了我們的智慧。而"禪,這個神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不受物慾牽累,到處充滿著生命力,正可以扭轉現代人類生活的萎靡。"但並不是說禪要否定生活,他"超越了這些五塵六欲,企圖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一樣的穿衣,一樣的吃飯,有了禪,便能"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有了禪,不僅可以扭轉人的生活態度,脫離沉淪,更可以即生活而高於生活。再次,禪是自然而然的。"用慧眼來看,大地萬物皆是禪機,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前後山水的內容不同了,悟道後的山水景物與我同在,和我一體,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無礙,這種禪心是何等的超然。"禪要破除異化的自然,與人對立的自然。最後,禪不離幽默。"悟道的禪師,不是如我們想像中一般的枯木死灰,真正的禪師生活風趣,更具幽默感"。他們何以能有這樣的魅力呢?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大地充滿了生機,眾生具備了佛性,一切是那麼活潑,那麼自然,因此,縱橫上下,隨機應化,像春風甘霖一般地滋潤世間"。

星雲大師還談了我們如何行禪,因為禪更注重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獲得禪,證悟禪。星雲大師講了這樣四步來行禪:用疑探禪、用思參禪、用問學禪、用悟證禪。禪學特別注重懷疑的精神,所謂"要有大疑,才能大悟"。有了懷疑用心去參,"用全部精神去參,並不是在打坐時才用心去參",之後還要追根溯源的追問下去,一直到打破砂鍋問到底,才能豁然大悟。但以上三個步驟並不是我們要追求的最終結果,他們只是方法,是步驟,最終的目的要是證悟禪,需要我們親自去體證。"禪,不是口頭上說,不是心裡思,不是意中想,而是這一切的完全放下。""用疑心參禪,用體會參禪,用問道參禪,終不及用平常心參禪。"證悟不是在生活之外去參禪,"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生活去實踐,衣食住行處尋個著落"。

總之,在星雲大師心裡禪是不離生活的,他本身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遍布世間,遍布生活,生活之中處處有著禪機,處處可以證悟。證悟禪,要不假外物,要直扣本心,因為人人佛性本足,個個自具。我們要在生活之中,在衣食住行之間去證悟這個本心,破除凡愚的分別迷妄之心。

二"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星雲大師說:"禪只是一種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樂我凈的領域。","禪,是智慧,是真心,是幽默,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禪不離我們生活,但他有有別於我們的生活,他是我們證悟本心之後的境界,是我們的真心、本性顯現出來的結果。禪"能令我們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悟道歸源"。那麼禪到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

禪的人間社會性。"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可以說人間充滿了禪機,大自然無一不是禪的妙用。禪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禪遍在一切事物之中,世間的一切現象之中都蘊含著禪機,當然人類社會之中也是如此,"禪不是少數人的,禪有社會性,是人間的、大眾的。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尊者,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所謂禪的人間性,大眾性是說禪在每一個眾生之中,眾生皆有禪心,就是都有成佛的依據和可能。正因為眾生皆具有禪心,所以也便具有了彼此溝通的可能,甚至與事物、大自然溝通的可能。所以真正的禪者不會逃避人間,"永遠活躍在社會的每一個階層,在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是非人我之中不動心。"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這是禪者人間的社會性格"。"真正的禪者,山林水邊、陋巷鬧市,不分僧俗,不計男女,人人可參禪,人人可問道,所謂"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游""。總之,真正的禪者不避社會,不離人間,不過卻是"生活里樸素無華,心地中統一歸真"。星雲大師總結說,禪的這些種種善性都有助於我們當前的社會生活,"今日人間社會上,流行著不少的病態,如:緊張、功利、自私、狹窄、暴力,急需禪者安詳、放下、大公、寬廣、空無、慈悲的良方來對治"。

禪的時空普遍性。"所謂禪,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在禪里沒有時間的長短,沒有空間的遠近,沒有人我的是非,剎那之中有永恆,一念之中有三千。心中有事虛空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修禪的人對於時空有著深入的體悟。修禪者特別注重開悟,"因為禪者一悟以後,就能泯滅時空內外、自我對待,其實內外、對待,實皆一如也"。悟不是要消亡時空、對待,而是要悟到時空、對待的本質不過是一如的顯現,這種顯現並不是不存在,一如的本性就在這些時空、對待之中。所謂的時空普遍性也就是講,"在時空里完全法界一如",法界遍在時空,"石頭希遷的"未到曹溪也不失",惟寬禪師的"道在目前",都是說明禪的時空是普遍性的"。

禪的自我規範性。修禪者都注重自尊,在禪者的世界裡佛、魔都沒有自我重要。這種自尊並不是自我為中心,而是強調一種修持的自我擔當,就是說成佛參禪都是自我的事,即使是佛祖也不能代替我,也不能對於我的參悟有什麼幫助。這點也許有助於幫助我們喚醒自我,在這個過度依靠別人、迷失自我的時代里。禪者也非常注重自我的規範和約束。自六祖、馬祖、百丈禪師建立清規以來,很少有不守清規的。禪者注重生活規範,從不惹是生非,這點尤其有助於我們當前的生活。

禪的生活實踐性。星雲大師說,六祖慧能就是一個從生活之中修行有成的人,"慧能大師八月舂碓,親自作務,實為他進入悟道的不二法門。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不僅禪在社會、人間,更在生活作務之中,要想悟道,必須深入生活,深入生活的作務之中,才可能深入悟道。星雲大師批判了現代人那種追去感官刺激,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現象,他說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徹心參悟禪機。今日生活處處充滿苦惱,眾生煩惱心不斷,要對治這些,就應該"實踐禪者自我淡泊的生活,實踐禪者服務喜悅的生活,則當下就是一位真正的禪人了"。星雲大師不無鼓勵之意。

為什麼禪能有如此之多的妙用?首先在於禪是究竟的世界、究竟的領域、究竟的生活,而且這種究竟的禪並不外在於世間之外,不外在於我們的生活之外。所以星雲大師特彆強調了禪的社會性、人間性,因為這是修禪的一切起點,甚至也是修禪者所應處的終點。所謂起點是說是說修禪者必須認識到禪機處處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世間之中,而不應該脫離世間別處求禪;所謂終點是說,修禪者要最終的開悟也在世間、在人間、在社會,而不是在別的什麼地方。因為禪的遍在一切,所以不管是永恆的時空,還是我們感知到的時空都有禪的存在,修禪者所要悟到的是通過我們感知的時空去體味永恆自在的時空,但是這種體味本身就在我們的感知時空之中。修禪者並不向外求,因為開悟是開悟自己,開悟是自我開悟,都是向心內的佛性求,所以修禪者有時甚至喝佛罵魔。修禪者的自我擔當,自我尊重最終都要實踐在生活之中,佛教是一種實踐的宗教,我們要在生活之中去參禪、悟禪,也只有在生活之中才能深入參悟。

三、小結

星雲大師認為禪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佛性本心,也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領域。前從後一個方面來說他遍存於一切世間、遍存於一切事物和社會之中,世間與生活之中處處蘊含有禪機;從後一個方面來說他又遍存於我們每一個眾生之中,我們每個眾生都有參禪的根機,都有開悟的可能。他甚至從否定的方面強調禪與世間、人相即不離的特性,世間之外,生活之外別無禪。從禪遍存於世間、人間、社會的一面,星雲大師肯定了生活對於修禪者的重要性;從禪遍存於一切眾生,星雲大師極力強調修禪者的自我擔當與尊重。

簡介:

易洪永(號天源大師)、1988月1月24日誕生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水濂村易家灣一戶農家,南嶽道教協會副會長、朱陵宮當家主持朱理然道長的義子。由佛門泰斗、中國佛教協會榮譽會長本煥老和尚引入佛門;多次得到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的悉心指點;皈依於廣東省政協常委、海南省政協常委、深圳弘法寺印順大和尚,俗家弟子。師承祖傳,精益求精;精通中醫、算命、麻衣神相、易經占卜及風水勘察。被眾多政界要員、商界精英及企事業單位等聘為終身諮詢顧問。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推薦閱讀:

花鳥大師蕭朗:教你畫草蟲
全球景觀大師名錄及經典代表作品
這位大師畫雞,可以賦出詩來!
[轉載]篆刻大師—韓登安2
十位我偏愛的大師和他們的繆斯

TAG:思想 | 大師 | 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