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 凈石法師 講解(3)
《大乘起信論 凈石法師 講解3》文 | 凈石法師學習《起信論》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本論的大意。要知道,心中一點影子都沒有的話,學習起來就會很有困難。我們只有先了解了大意,將來才不會覺得一頭霧水。《起信論》的整體結構是由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勸修利益分五個部分組織而成,條理清晰,井然有序。《起信論》先說造論的因緣,我們都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以這部論典也有它的因緣。本論先說造論的因緣(為什麼要造這個論?)。《起信論》開始部分說明了造論的因緣有八種。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 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 二者、為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 三者、為令善根成熟眾生,於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故。 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 五者、為示方便,消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痴慢,出邪網故。 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 七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 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 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造論。這是本論的第一部分:因緣分。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這八個因緣,心裏面留個影子,將來學習起來就會順利很多。《起信論》在第二部分立義分中,敘述說明了大乘佛法的根本義理。論中說:摩訶衍者(大乘佛法),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說的「法」,是指眾生心,這個心能攝一切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依靠這個心,顯示出摩訶衍義(大乘佛法的義理)。這個心開出兩扇門:真如門、生滅門。所說的「義」,包含了三種義理,即體、相、用這三大。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起信論》的第三部分是解釋分。解釋分中主要解釋了第二部分立義分所講的根本義,也就是一心二門三大。《起信論》的第四部分是修行信心分,裡面說明了四信五行。所謂四信,即信仰真如、佛寶、法寶、僧寶。所謂五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這五種。《起信論》的第五部分是勸修利益分,裡面舉示利益,勸有緣眾生躬行實踐。一言以蔽之,這部論所講的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這一句話,要銘記在心,如果這部論學習完成後,你卻還不知道這部論講了什麼,這無異於跟豬講了一遍,豬也不知所云,這邊是豬,那邊是你,兩者可以歸為同類。
我現在繼續說明一下本論的梗概:本論講的是: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所謂一心,是什麼東西呢?這個一,它的後面沒有二,也沒有三,它表示唯一、絕對的意思。又所謂的心,並不是我們的妄想心,而是真心,是本體,是實體。所以這個一心,是指虛空世界的本體,大白話說,它是整個宇宙本來的樣子。那麼,宇宙的實體是什麼樣子的呢?只能說「道不可言」,這個問題,真的是不能言說,它的答案是你的證悟,等到你在那一刻,大徹大悟,你能看到這個「心」,看到這個本體。一心是絕對的平等,沒有任何差別。一心,也可以說是如來藏心,它是眾生心的本體。《起信論》中把一心稱為眾生心來說明。其實一心與眾生心,從本體上來說,是沒有差別;若具體分析的話,能說明差別。如果說一心是虛空法界的本體,那麼眾生心是個體現象,即整個虛空法界的本體產生出個體現象。如果用更加形象的方式來表達,一心像黃金,眾生心是黃金形造出來的樣子,黃金可以形造出各式各樣的物品,比如金戒指、金耳環、金手鐲、金項鏈以及各種各樣的擺設。所謂二門,即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如剛才所說的,這個心分成兩扇門,這是生動的表達,如同在灰色的牆面上塗上別的顏色,是為了顯得有趣。嚴肅的表達是:「一心」是大乘法體,「一心」有二個屬性:心真如和心生滅。兩者不相舍離,統一中有矛盾,矛盾中又有統一。心真如門是一心的體,是從無限的本體上來觀察說明一心。心生滅門是一心的相,是從差別的現象上來觀察說明一心。現在,我們先打開心生滅門,進入生滅世界,我們會看到這是一個對立的世界,所有的東西,所有的現象都是對立的存在,而所有的眾生都處在對立分別的狀態中,沉陷在對立轉換的遊戲中,無法自拔。這裡的乾淨與污染,非常分明;這裡的真真假假,像亂花一樣,迷人眼睛;這裡有美麗,也有醜陋,但是更多的是把美麗當成醜陋,把醜陋當成美麗;這裡有聖人也有凡夫,有天使也有魔鬼;這裡的眾生使勁地追逐著五欲六塵的享受......一切的現象都是對立著,有著無窮無盡的差別。接下來,我們再打開心真如門,進入真如世界後,我們這顆虛妄的分別心消失了,感受到的是絕對的平等,這個世界,沒有乾淨與污染;沒有真實與虛假;沒有美麗與醜陋;沒有如來與凡夫;沒有佛與魔;沒有妄心與物體,沒有任何的對立分別,是一個徹底光明清凈的世界,我們會融化在這一片光明之中,成為永恆的平等。我現在再進一步說明真如和生滅。心真如是不染不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平等一味,體性無差別,眾生就是涅盤,凡夫是彌勒佛,彌勒佛也是凡夫。這是約體絕相的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是隨緣起滅的意思,我們非染非凈的如來藏心(一心),由於無明的緣故而轉動起來,因此現出染凈、因果、迷悟、佛凡的差別相。雖然有了染凈的差別,但它們的體性(實體)恆常不動,都是如來藏心;又因為是恆常不動的如來藏心,在無明的作用下,能動轉成染凈等差別。分散了能合上,合回到如來藏心中;而合著的也會分散開來,這是「無明」在搗鬼。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的關係恰如水和浪,水緣風而起浪,但水性恆常不變不動。浪是因為水才有,水是本體;水在因緣的作用下,會起浪,浪是現象。水如真如,是本體,浪如生滅,是相狀。真如與生滅,這二門相互融通,沒有分際與限制。我們只有打破了根本無明,才能回到本來的樣子中去,等我們有了無量的功德、無量的智慧與神通,就會隨緣度化芸芸眾生,那個時候已經不會生滅了,而是無住涅槃。《起信論》的觀點是說︰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唯是一眾生心,所以說依「一心」法。依「一心」建立一切法,用二門(真如門、生滅門)去詳細說明。所謂三大,即體大、相大、用大。剛才說了一心二門的大乘法體的性狀,現在來說說一心二門大乘法體的「大」氣勢。它的本體、它的相狀、它的功用,都是大無邊際。從體上來看這一心二門之法,它遍滿著整個虛空法界,一切萬有,佛陀、天魔、阿修羅、眾生、餓鬼、畜生、雞、鴨、牛、羊,沒有一個不是這一心二門之法,所以稱為體大。從相上來看這一心二門之法,它有無量數恆河沙的功德,所以稱為相大。從用上來看這一心二門之法,它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因果,普遍攝化眾生,所以稱為用大。這樣,從體說來,從相說來,從用說來,三者都大,所以稱一心二門三大。所謂四信,即信仰真如、佛寶、法寶、僧寶。我們平時都在說信佛法僧,還有一信,往往被忽略,即信仰真如,換個說法,即相信自己能成佛,這才是根本信。一個佛弟子,如果都沒有勇氣承認自己將來會成佛,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謂五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這五種。剛才說了信心,現在說行,信和行,兩者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生命體,如同大腦左右半球,各自獨立的話,就無法生存。現在我們來把上述的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配合到本論的題號上做個歸納總結。一心、二門、三大是大乘,四信、五行是起信,合起來就是「大乘起信」。其中一心、二門是大乘的法,三大是說明大乘的義。四信、五行,歸為起信。一心、二門、三大講的是大乘法的理論,四信、五行說明了對大乘法的實踐。所以說《起信論》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論典,它既展示出了成熟、圓滿的理論體系,又指導我們如何躬行實踐,這樣使我們這些迷界的眾生能充分領會。這是《大乘起信論》的大意綱領。
推薦閱讀:
※1595 31 P0152 摄大乘论释(15卷)〖陈 真谛译〗叁
※大乘無量壽經大意 (第三集) 1992/12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2-0003
※1595 31 P0152 攝大乘論釋(15卷)〖陳 真諦譯〗伍
※龍藏 · 大乘單譯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