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教不好孩子?
有一個家長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我們,滔滔不絕地「討伐」孩子,初三的孩子了,眼看就要中考,學習不上心,上網嚴重,最嚴重的是有時候還說謊。來信的末尾,是家長震耳發聵的反問:「我為什麼教不好孩子?」
和家長多次交流後,我們發現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問題:「分裂式教育」。這種教育讓孩子無所適從,最終演變成現在的結果。
他家的「分裂式教育」,是怎麼表現的呢?為了表述方便,姑且稱孩子 小貝。
父母和老人教育之間的分裂
小貝小時候,一家是和爺爺奶奶住一起的,爺爺奶奶對小貝寵愛有加,可以說是溺愛。從小,捨不得小貝哭,捨不得小貝鬧。小貝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嚴格,但到奶奶那裡就變了樣。舉個小例子,一家人逛商場,小貝想要玩具,媽媽說不行,家裡類似的小汽車已經很多了,小貝不開心,奶奶立馬掏錢買來,「我自己的錢,給我孫子買個玩具都不行?」,小貝的媽媽自然沒法說。小貝大點的時候,想看動畫片不想寫作業,有爺爺奶奶支持;和小朋友鬧不愉快,有爺爺奶奶撐腰;……
小貝的父母是不想這樣的,他們想堅持自己的原則,但是原則總是被爺爺奶奶打破。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小貝學會了選擇「有利」的靠山,但凡不如意的時候,求得爺爺奶奶的支持,通常就渡過難關了。
爸爸的片面和缺失除了爺爺奶奶的溺愛之外,小貝的爸爸在小貝的成長中,缺少爸爸應起的作用。小貝的爸爸工作忙,平時見到小貝的時間就不多,即使是周末不加班,不是出去應酬就是窩在家裡不知忙啥,一家人一起出去的時候比較少。從小,哄小貝睡覺的故事是媽媽講,周末去公園遊樂場、博物館、課外班是媽媽帶去,學校開家長會是媽媽去……
爸爸幹什麼呢?爸爸出錢出力,偶爾和小貝一起運動;爸爸關心小貝的成績,小貝考試好了,大餐獎勵,小貝考試差了,一頓說教。但是小貝的心理,小貝的性格養成,小貝的行為習慣,爸爸參與的就很少。
媽媽的善變和不堅持
媽媽是小貝的教育主體,要說媽媽對小貝的教育是非常上心的。幼兒園是私立,雙語,費用不低。小學也是選的好學校,小升初更是不遺餘力,將小貝送到了當地最好的初中。照媽媽的話說,「能做的我都做了,工作上也沒大的追求,全身心撲在他的教育上,但小貝還是這樣,到底哪兒出問題了?」
確實,媽媽在小貝身上付出太多太多,但是媽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分裂式教育」。媽媽的「分裂」在哪裡呢?
1、 善變,隨心情或場景
媽媽對小貝,也是很少有原則,高興了說什麼都行,怎麼做都行,不高興了怎麼做都不對勁。舉個例子,小貝考好了,到下次考試前動畫片隨便看;如果小貝考不好了,上網查個資料都不行。小貝怎麼能保證每次考試都讓媽媽滿意呢?不是從需求出發,而是從場景出發,這就讓小貝無所適從。
2、 沒耐心,不堅持
小時候,小貝的興趣班換了一個又一個;大了的時候,課外班也是不停的換,今天看這個老師講的不好,明天覺得那個老師沒耐心,後天又發現另一個老師沒誇小貝,等等。
每當小貝剛剛有一個小小的階段性結果的時候,媽媽就急急忙忙下結論,不是學畫畫的料,數學學不好,英語單詞太難記,小貝跑步跑不動是遺傳關係,等等。任何事情,除非你方向選錯了,要不一旦開了頭,不堅持怎麼能有結果?
3、 說教分離,不以身作則
媽媽對小貝,多數情況下都是提要求,以說教的口吻對小貝。提什麼要求呢?「一回家就寫作業」,「這次考試能不能考到**名?」「不要看閑書了」,等等,如果小貝沒做到,媽媽的說教就來了,「我還不是為了你」,「你不好好學,將來能有出息嗎?」沒頭沒腦的蓋下來,小貝早就免疫了,不吃這一套,現在慢慢還抵觸,越說越不聽。
媽媽的問題出在哪裡?不從小貝角度出發,只有枯燥的說教,缺少言傳身教和環境的熏陶。
>>>>
結語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小貝家的「教育分裂」表現的極為典型又全面,或許一般家庭沒有這麼多明顯的「分裂」現象,但是小貝家的情況,值得借鑒。
避免「分裂式教育」,就是家庭成員間教育方向一致,方法一致,不矛盾;有原則不隨機;堅持,不隨意放棄。這樣,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才能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推薦閱讀:
※你家有這樣的熊孩子嗎?看完笑哭了~
※關於春雨的8首古詩詞,快在美好的春季里教孩子吧!
※三年級孩子的家庭教育
※孩子心裡話為啥不跟父母說
※如果你是這樣的媽媽,養出的孩子智商情商不太容易高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