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中國歷史發展千古罪人之二——漢武帝劉徹

阻礙中國歷史發展千古罪人之二——漢武帝劉徹

  長樂居士

  中國古代的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的徹底結束,還和另一個古代的皇帝有關,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他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當然對於中國學術的發展和進步有不好的影響,但是,他這樣作是可以理解的。從皇家統治的角度來說,總需要一種政治學說來作為自己統治服務,在漢朝初年,獨尊黃老之術,和劉徹獨尊儒術,如出一轍。

  劉徹最大的罪孽在於,他設法使皇家成為唯一的思想文化中心,不但取得了成功,而且成為後世帝王的楷模。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的影響之嚴重,不論怎樣說也不為過。

  在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極大的普及了,諸侯國君,諸侯國的臣下(如信陵君等四公子),都可能控制或參與文化活動。許多學者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們可以到各諸侯國去遊學,遊說各君主,將自己的知識販給他們,換來一官半職;也有的投身於某一位君主或有權勢的臣子,在他們的庇護和資助下,進行學術活動或著書立說;或是收徒聚眾講學,培養學者或未來的官員。這形成了多個學術文化中心,才有了百家爭鳴的活潑局面。這樣的局面被秦始皇帝嬴政殘酷的戰爭所破壞,統一後的政策則是不斷地摧殘文化,這在拙文《秦始皇帝是阻礙中國發展的第一歷史罪人》中已經講過。

  到了漢惠帝四年,秦代的禁挾詩書令正式撤消,再經文景之治的幾十年光景,生產逐漸恢復,人們對文化重新產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春秋戰國時期那種學術自由的氣氛又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當時的諸侯國中又產生了一些學術中心。按記載至少中有兩個王注重學術,一個是淮南王劉安,另一個河間獻王劉德。他們還重視學者,喜好書籍,本人又有相當的學術修養,於是,這兩個封國成為除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外的文化中心。

  據記載,劉安是好讀書、彈琴,不喜遊獵,招四方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這些賓客中有大量的學者,他們集體創作了洋洋數十萬言的《淮南子》,此外還寫了別的一些別的書。

  在漢初,黃老學說很盛,劉徹則比較重視儒家的,在支持黃老學說的竇太皇太后去世後,黃老學說就在皇家那裡吃不開了,學者只好流落四方,而淮南王劉安還是信奉這種學說的,於是大量的黃老之徒及道家學者聚集在淮南,這裡成為一個文化學術中心。

  這個學術中心在劉安造反之後被破壞了。對此,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是開始劉安並非造反不可,如果處理得當,劉安未必會真造反;劉安的罪狀中還有「循百性,流名譽,招致賓客」,這也成了罪狀,真是欲罪其何患無詞。

  還有是劉徹的處理方式極其殘暴,所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在劉徹查辦時,殺人極多,據記載列侯、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及豪傑數千人,不論輕罪或重罪皆處以死刑。聚集在淮南的學者,象在劉安那裡地位很高的、比較有名的伍被,史書上明確記載被處死。劉徹曾派人包圍王宮,盡捕王的賓客,還曾在國中搜捕,那些大量名氣不那麼大的學者,估計也很難逃過這一劫。這不單是徹底毀掉了一個學術中心,而且是處死了一大批從全國聚集到這裡來的學者。

  這不止對於當時的文化學術的有極壞的影響,且對後世影響也極大。

  成為一個文化中心,不止需要有學者,而且還需要有人資助和庇護,這需要有錢有勢的人,比如說諸侯或大臣們中,對學術感興趣,或者只是沽名釣譽的,都可以作這件事。在西方,不論是在中世紀晚期,還是更晚一些時間,大小諸侯們資助科學家、文學家、畫家、音樂家等都是有過的,是很有面子的事。在戰國時期,這樣的事也是有的,在漢初,這樣的傳統又有點恢復,劉安就是一個。但是劉徹這樣處理劉安,使這種傳統不會再有了,資助者會得到一頂象劉安那樣收羅人才圖謀不規的帽子;學者們也不敢輕易依附某一有權有勢的人研究什麼學術,一旦這位主人惹得皇帝不高興,就可能不分皂白地將所有的門下文人全殺光。

  中國歷代皇族、封王封侯的以及其它有錢有勢的人,喜愛學術的,也有錢能招請大量賓客的,但是,再也沒過象戰國時期,或象漢初的劉安那樣,在府中聚集大量講究學術、甚至倡導新學說的文人學士了。當然談風花雪月的少量清客當然是會有的。

  後來的古代中國仍有不少大型典藉是由大量的文人集體編撰的,不過多是由皇家主持的,是由皇帝指定人組織的。南北朝時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曾招集文人名士編撰《昭明文選》。蕭統是皇太子,他的行為一定也是得到皇帝同意的,也可以看作皇朝文化中心活動的一部分。

  從事學術研究是需要專心致志的,所以,要求大量的文化人能在學術上作出大貢獻,又能自己糊口謀生,有著說得過去的生活水準,對多數學者而言,是不切實際的。自從劉徹這樣兇殘地處理了劉安的門客之後,在文化人門前的道路就變得很窄了,只能去為皇家服務,吃皇家的飯,在文化貢獻上也就必然會受到皇家觀念的限制。這樣,中國的文化就出現了一種以皇家文化為唯一正統文化的不正常局面,或可稱為文化中的大一統,至少在大一統盛世時是這樣。在古代,百家爭鳴不再會有了,學術黃金時代不可再現。國土的統一是必要的,是好的,但是,文化上的大一統則只能使之窒息。

  不是說沒有生活清苦的大學者,創立異端邪說。如東漢的王充,明末的李贄。但這隻能是鳳毛麟角,不可能是普遍現象。

  如果,沒有劉徹對文人學士賓客們的那樣嚴酷的屠殺,多個文化中心仍存在,即使是大一統盛世,皇帝還獨尊儒術,但在其它文化中心仍可能仍活躍著別的學派,新的百家爭鳴時代就不一定絕不可能再現。

  劉徹不但用以儒家為外衣的法家學說作為統治思想,以行政方式確立了其權威性,又以最殘酷的方式、相當徹底地破壞了除皇家以外的、其它思想文化中心存在的可能性,只允許唯一的一個文化思想中心存在,這就是他最大罪孽所在。

  劉徹消滅其它思想文化中心的另一例子,和河間獻王劉德有關。劉德是劉徹的同父異母弟,極喜歡書,凡民間得到好書獻給他時,要賞賜金銀,所以他有大量的藏書,而且多是稀有的古書。劉德這位王爺本人的文化修養很高,喜歡招攬文士,這樣,劉德的王國就形成了另一個文化中心。

  劉安和劉德的兩個中心有相當大的不同:劉安喜黃老之術;劉德喜儒術,當時有大量的儒家學者去依附他。劉德所為本是符合劉徹的獨尊儒術的政策的,但實際上,除了劉徹讓自己的皇朝成為中心外,他是不允許另外的思想文化中心存在的。

  在武帝元光五年十月,劉德來朝見皇帝,獻上《雅樂》,並在言行中表現出了對禮樂方面具很高的修養。劉徹不高興了,對劉德說:商湯曾有七十里土地,周文王有百里土地,你好好乾吧。這在暗示河間王劉德重視禮樂這些皇朝禮儀,是有野心的,是在學商湯和周文王這些開國君主。劉德所受壓力極大,回去後一味縱酒作樂,第二年春天就死了。這個史實在宋朝王益之著《西漢紀年》中有記述,引自現在已經亡佚的《漢名臣奏》。

  劉徹對於文化統治是很重視的,在他的思想中,除了皇朝的文化中心之外,不應該再有任何文化、學術、思想中心。這種文化大一統思想和政策對於文化的發展是極為有害。嬴政是以殘暴手段消滅了各個文化中心,劉徹則以一種可能被後世認可的手段消滅皇朝以外的文化中心。

  這樣,劉徹和嬴政對文化的摧殘不但可以看作是並駕齊驅,各有千秋;而且從長遠角度講,劉徹作用更壞些。嬴政對待文化的態度,千百年一直是受批判的,而劉徹這樣摧殘文化卻得到後代很多學者的首肯。此外,嬴政在處置呂不韋時,對於呂不韋門下的幾千門客,包括為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的那些學者,好象是網開一面,未見有嬴政殺那些學者的記載。

  從長遠的觀點看,劉徹的作用要惡劣的多。劉徹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後世大有作為的、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們也確實是在學他,不允許多個思想文化中心存在,必要時就以極殘酷的手段加以摧殘,所以劉徹所作所為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中有著極大的罪孽。

  順便說一下,有人把劉徹對文化的破壞歸罪於倡議獨尊儒術的董仲舒,這是沒有很大道理的。雖然董仲舒將儒學神學化,把法家的糟粕移植到儒學中來,將孔子學說的精華加以閹割,但他終久只是個學者,向劉徹建議獨尊儒術,也是在為本學派爭地位,這是很正常的。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劉徹。如果劉徹不是獨尊儒術,而尊另一種什麼術,如法家,其後果同樣壞,而且很可能比獨尊儒術更糟。


推薦閱讀:

未來三十年中國火箭發展路徑
海底撈到底學不學
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男人面相
直腿硬拉,發展大腿後側肌肉的好幫手
祝志男:正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歷史發展和豐富內涵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發展 | 漢武帝劉徹 | 漢武帝 | 千古 | 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