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單穴治病選萃4

7.陽陵泉【取穴】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取之。【主治】⑴肩痛(肩關節周圍炎)、肘關節痛 ⑵脅痛(肋間神經痛) ⑶急性腰扭傷 ⑷膝關節痛、小腿肚轉筋 ⑸急性膽囊炎 ⑹帶狀泡疹 ⑺面癱 ⑻口苦 ⑼痿證 ⑽膽道蛔蟲證 ⑾腓神經損傷【機理】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經穴,又是膽之合穴和筋之會穴,故本穴對於膽腑疾病以及筋病(包括疼痛、弛緩和拘攣)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刺灸法】直刺;斜刺;點刺放血【治療經驗】◎呂景山:余每遇膽經經氣閉阻,經筋受累諸疾,均取陽陵泉為治,往往可收立竿見影之功。操作:用28號或30號1.5-3寸針,速刺進針,得氣後,持續捻轉行針1-3分鐘,留針30分鐘,期間行針3次。典型病例:劉XX,女,50歲。於1965年6月2日就診。主訴:右肩臂疼痛4年余。患者於1961年冬始感兩臂痠困,沉重、疼痛,抬舉不能,穿、脫衣、梳頭均感困難,遇寒痛甚,曾服中藥治療,未能愈可。檢查:局部無明顯改變,外展60度,高舉100度,試摸對側耳,僅達百會穴處,舌淡,苔薄白,脈沉弦。證屬風寒內襲,經筋受累,氣血運行不暢,發為斯病。治以通閉,舒筋活絡。取陽陵泉穴,針刺方法同前,行針同時,令患者活動患肢,活動範圍由小到大,緩緩用力,勿過猛。依上法針1次,疼痛緩解,肩部活動範圍增大,外展80度,高舉120度,摸對側耳時過百會穴10厘米。共針3次,諸症消失,活動自如。李xx,男,25歲。1980年6月4日就診。主訴:左肘關節疼痛,活動受限l天。患者於l天前因用力過猛以致經筋受損,氣血循行不暢所致,甚則不可屈伸。檢查:左上肢呈屈曲狀(約100度),肘外側有明顯壓痛,舌苔薄白,脈弦。處方:陽陵泉(右)。治療方法同前。針刺行針同時,令活動患肢,當行針30秒時,患肢即可伸直,又行針30秒後,左肘疼痛消失,活動如常,病即告愈。◎張治國:陽陵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有如「解凍之狀」,肩關節當即能活動。操作:用毫針刺患側陽陵泉穴1-1.5寸深,得氣後,如刺右側穴時,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後退捻轉;刺左側穴時,捻轉方向相反,針感向足部傳導,有部分病人,針感向上傳導過膝。留針20分鐘,囑病人活動患肩。每日1次,6次為1療程。典型病例:XXXX,男,52歲。1984年7月9日就診。診斷:肩周炎。患左肩痛半年余,晝輕夜重,經服止痛藥及強的松龍封閉效果不明顯,左手上舉不過頭,後伸觸不及背,肩周壓痛明顯。針刺陽陵泉6次後肩關節活動自如。◎◎李美琪::此穴對於急性發作的肩周炎無法抬舉者,針後即時能使患肢上舉活動。操作:取28號或30號1.5寸毫針,進針得氣後,採用瀉法,強刺激,囑病人活動患肢。典型病例:張xx,女,46歲,1988年11月5日來診,右肩關節疼痛已5月余。呈遊走性,上舉活動受限,局部怕冷,但無明顯紅腫,查肩髃和臑俞穴壓痛明顯。症屬風寒客於經絡,不通則痛。曾針灸治療數次,痛略減上舉活動仍欠利。後改此穴強刺激,當即患肢就能抬舉,手能摸到頭部,後伸至腰部,共針15次而愈。按語:《靈樞◎九針十二原》「疾高而內者取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陽之陵泉」。肩肘關節痛乃屬於筋病,筋會陽陵泉,故用此穴而收效。◎呂景山典型病例:楊xx,男,55歲。1978年8月10日初診。主訴:左脅下疼痛5天。5天前,突然感到左脅下疼痛如刺,咳嗽加劇,舌暗淡,苔薄白,脈弦滯。證屬:氣滯血瘀,絡道不暢。治宜和解少陽,疏通絡道。處方:陽陵泉(左)。刺入1.5寸,得氣後,施以捻轉瀉法,行針1分鐘後,脅痛頓除,令其咳嗽試之,亦無痛感。◎蘭翠英:針刺陽陵泉治療肋間神經痛,效果滿意。操作:選用28-30號毫針,直刺2-2.5寸,用捻轉或提插手法,使患者出現酸、麻、脹感,並向上傳至胸脅部,針感以患者耐受為宜。5分鐘行針l次,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張xx,男,23歲。1989年3月4日就診。主訴:胸脅部疼痛l天。患者昨日搬重物不慎自覺胸脅部憋脹,刺痛,夜間疼甚,咳嗽加劇,痛處固定。診斷:肋間神經痛。證屬瘀血停留。治則:活血祛瘀止痛。處方:陽陵泉。沿脛骨後緣斜下刺入,深2-2.5寸,得氣後,捻針時囑患者作深吸氣活動,瀉法,行針後頓感痛減大半,留針30分鐘後疼痛完全消失。(留針期間隔5分鐘行針1次,加強刺激)◎陳倉子:獨取陽陵泉治療肋間神經痛,療效滿意。操作:捻轉進針深1.2寸,得氣後施以瀉法,留針20分鐘。典型病例:李xx,女,40歲。1988年10月25日就診。右側胸部疼痛3天,咳嗽加重,痛如針刺,無外傷史。曾被西醫診為肋間神經痛,治療無效。檢查:第5肋間隙右鎖骨中線外側2cm處有明顯壓痛,舌淡苔薄白,脈微弦。辨證:氣機阻滯,經脈失暢。治以調暢氣機,取穴陽陵泉,如上法操作,針治1次而告愈。按語:脅居兩側,為厥陰、少陽經脈所過。肝膽有疾,氣機阻滯,經脈失暢,氣血瘀阻,常可引起脅肋疼痛。陽陵泉為膽經合穴,又為筋會穴,具有疏理氣機之功。◎呂景山典型病例:劉xx,女,85歲。1989年5月14日就診。主訴:腰痛(扭傷)1天。昨日上午不慎將腰扭傷,疼痛難忍,不能自行穿、脫鞋襪,咳嗽加劇,由丈夫攙扶而來。取右側陽陵泉針之,行針同時囑活動腰部,活動範圍由小到大,逐漸用力。行針l分鐘後,疼痛減輕一半,休息片刻,又依法行針3次,留針半小時,痛除病癒,活動自如。封XX,男,39歲。1968年7月6日就診。主訴:左膝關節疼痛1周。病起於7天前,左膝關節疼痛,痛引小腿外側,抽掣,屈伸不利。查無異常,苔薄白,脈弦細。辨證:風寒襲絡,邪留關節,氣血阻滯,關節作痛,筋肉失養,發為筋痹。治宜舒筋活絡,通閉。處方:陽陵泉(左)。用28號3寸針,刺入2.5寸,施捻轉瀉法,令針感向小腿放散為度,留針半小時,連針3次,膝腿疼痛消失,小腿屈伸自如,病即告愈。徐XX,女,27歲。1964年5月10日就診。主訴:小腿肚轉筋10餘年。患者於10年前罹小腿肚轉筋,每屬初春、秋末之際,頻頻發作,每夜入睡之後均要發作1-2次。每次發作,小腿後肌群抽成一團,持續3-5分鐘,甚則達10分鐘之久,每遇陰雨、感寒加重。經某醫院診為「腓神經炎後遺症」。經內服中、西藥,電療,注射VB12等,均無效。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步履時右小腿發直,有輕微拖地之狀。辨證:風寒內襲,經氣閉阻,血行不暢,筋脈失養所致。治宜溫經散寒,舒筋活絡。取穴陽陵泉。用28號3寸針,向陰陵泉透刺,針上加溫針灸10壯。針灸並施,連治3次,病情緩解。又治10餘次,病告痊癒,觀察半年,未見複發。按語:腰扭傷、膝關節痛、小腿肚轉筋,均為經筋為病,陽陵泉為筋之所會,有舒筋通絡之功,故用之其效顯著。◎曾祥龍:陽陵泉穴治療急性膽囊炎,及時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針1次,一般1-5天疼痛消失。操作:用30號3寸毫針直刺1.5寸,得氣後,拇指向後強捻轉約1-2分鐘,到患處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王xx,女,35歲。1973年6月16日夜12時,因服冷飲誘發右上腹劇烈疼痛,其愛人急來邀余出診。診查:右上腹劇烈疼痛,且放射到背及右肩,時欲嘔,呻吟,舌苔黃膩質紅,脈弦緊,此系飲食所傷,濕熱蘊積,氣機阻滯所致。針刺陽陵泉,用瀉法,行針2分鐘後,疼痛明顯減輕,留針30分鐘後,疼痛基本消失。◎喻喜春:帶狀皰疹此穴放血,每天1次,2-3次之後,能減輕定狀,3-6次之後疼痛多能消失,皰疹亦乾燥結痂而愈,未見留下後遺神經痛者。小兒麻痹症2-3天放血1次,5次為1療程,需5-7個或更多的療程,多能改善癥狀。落枕為急性者,每天放血1次,1-3次即愈。操作:成人此處常有大小隱靜脈吻合,絡脈外露,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約5-10ml,小兒取患側穴位點刺,擠出血8-15滴。典型病例:凌X,男,21歲。1989年11月2日就診。診斷:左肋間帶狀皰疹。患者先感左脅部疼痛,3天後出現水皰,大小不等,疼痛異常,周身不適,水皰滿布第7肋間隙,患側陽陵泉穴處有明顯之絡脈外露,以細三棱針點刺出血約5ml,當時即覺疼痛減輕,當夜能入睡,又刺3次,疼痛消失,皰疹多數干縮結痂而愈。◎朱瑋:此穴治療面癱,療效甚佳,且痛苦小,方便易行,一般3-10次可愈。操作:用28號或30號1寸半毫針,針尖略向下斜刺,針感要求傳至腳趾,手法:平補平瀉,留針20-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典型病例:新xx,女,3歲。2天前不慎摔於床下,當時口角向右歪斜,左眼不能完全閉合。查體,患兒發育良好,心肺無異常,脊柱四肢正常。診斷為左側面神經麻痹。於1989年7月10日來我科針灸治療。取穴:左陽陵泉,依上法針刺3次後,諸症消失告愈。◎邢克利:只是口苦一症或諸症中以口苦症為明顯者,獨取陽陵泉一穴,一般1次治療後可消失。操作:用32號或30號寸半或2寸毫針,取一側穴直刺得氣後,行緩慢提插捻轉手法,同時示病人作深呼吸約2-3分鐘,留針5分鐘,行針1次,口不苦時起針,仍有口苦感者,可再針刺另一側陽陵泉穴。典型病例:郭xx,女,31歲。1974年10月12日就診。自訴:半月前患感冒治好後,唯有口苦不除,食物入口中均感苦,余無其他消化系統癥狀。取右側陽陵泉刺針。得氣後,行緩慢提插捻轉手法,同時囑患者深呼吸片刻,口苦減輕,又取左側陽陵泉穴刺之,行針片刻、留針5分鐘後,口苦消失。按語:口苦乃膽腑為病,陽陵泉為膽經之合穴,合治內腑,故口苦一症取之顯效。◎鄭心儀:筆者多採用此穴治療痿證、腓神經損傷、膽道蛔蟲症,取得療效。操作:取30號1寸半毫針直刺5分至1.2寸,用捻轉、提插或平補平瀉手法行針,使痠、麻、脹、重感沿膝關節外側上下感傳。典型病例:吳xx,男,40歲。1985年7月8日就診。主訴:雙下肢發軟,步行乏力2月余。患者2月前始出現雙下肢發軟、步行乏力,小腿外側灼熱感,入夜尤甚。西醫診為:「神經炎」,治療未效。近2周癥狀加甚,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夜不能入眠。檢查:膝關節無紅腫,無肌肉萎縮,活動正常,雙膝反射減弱,舌質淡,苔薄黃膩,脈濡數。辨證:患者傷於水濕,水濕滯留經絡、郁而化熱,筋脈受濕熱蘊蒸致使宗筋弛援,不能束骨利關節而出現下肢痿弱無力。治則:瀉濕熱,舒筋通絡。取穴陽陵泉。如上法操作,續行針5分鐘,留針10分鐘,再用捻轉手法行針5分鐘後出針。病人當即感灼熱感減輕,次日複診,昨晚能安睡,續用上法,再計3次,諸症消失。黎xx,男,12歲。1972年9月3日就診。主訴:右足下垂跛行1個月。1月前因肌注青鏈黴素出現右臀部疼痛不能行走,熱敷後疼痛消失,唯右下肢乏力、垂足、跛行,西醫診斷為「右腓神經損傷」,給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未效,遂來求診。查:右足和足趾不能伸展、外轉,右側小腿外側及足背感覺障礙,無肌肉萎縮。辨證:傷筋(亦稱筋痿)。治則:舒筋活絡利關節。取穴:陽陵泉。直刺7分,行針3分鐘,留針5分鐘,再行針3分鐘後出針。行針時針感向上傳至大腿,向下傳至外踝處。針5次後,足可以背屈,跛行開始改善,又針15次後,癥狀消失,行走正常,隨訪3個月,無異常。黎x,女,7歲。1970年5月17日就診。右上腹痛,陣發性加劇3小時。患兒於3天前大便下蛔數條,昨晚服驅蛔靈2片,今晨起床突然右上腹疼痛,陣發加劇,哭鬧不停,曾注射阿托品未效。查:右上腹痛拒按,墨非氏征陰性。舌淡苔白,脈弦。診斷:膽道蛔蟲症。取穴:陽陵泉。直刺7分,強刺激快速捻轉5分鐘,留針5分鐘後腹痛開始緩解,停止哭鬧,再次行針5分鐘,留針20分鐘,腹痛消失,次日便下蛔10餘條。8.光明【取法】在外踝上5寸,當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間取穴。【主治】⑴近視 ⑵面肌痙攣【機理】光明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絡」穴,與肝經相聯絡,膽經起於頭面,其經別系目系,肝經連目系,故光明穴治療眼病以及面部疾患而能獲效。【刺灸法】直刺【治療經驗】◎林凡:用光明穴治療近視眼,取雙側,3日1次,3個月即可維持在正常範圍。操作:用2寸長毫針,快速進針,中強刺激,向上放射甚佳。典型病例:劉xx,男,13歲。1976年10月13日就診。主訴:近視4年,加重1年。在某醫院經眼科診為「真性近視」,即配鏡嬌正視力。針前,裸眼視力:左眼0.1,右眼0.05。針後,左眼0.2;右眼0.15。嗣後每針1次,均增加0.1,13次後,左眼1.4,右眼1.35,停針觀察半月,基本上穩定。◎李美琪:此穴治療面肌痙攣有一定效果。操作:用30號1.5寸毫針,刺光明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用瀉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典型病例:王xx,女,32歲。1989年6月19日就診。主訴:左側面頰抽動4年余,曾服鎮靜藥效不顯,而來針灸治療。檢查:左側面肌抽動,面色少華(常感頭暈),舌質淡,苔薄,脈細小。症屬氣血虧虛,筋脈失濡。針刺右光明穴3次後,抽動顯著減少,共針11次而愈,至今已7個月未複發。9.懸鐘(又名絕骨)【取穴】外踝尖上3寸,當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腱之間老凹陷處取穴。【主治】⑴腰扭傷 ⑵白細胞減少症 ⑶頸椎綜合症 ⑷落枕 ⑸下肢疲勞【機理】懸鐘是膽經經穴,具有疏通經絡之功,又是八會穴之一,為髓會。故可用於腰扭傷,落枕,白細胞減少症等病的治療。【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療經驗】◎伍傑、鄭啟明:操作:針灸前先令患者作腰前彎後仰,左右活動的動作,以檢查其活動受礙方向與角度。然後用28號3.5寸針直刺2-3寸,行強刺激,邊捻轉,邊叫患者往原來活動受阻方向與角度活動,至腰痛減輕,活動自如即可出針。針後3天內避免持重、騎自行車、睡軟床。典型病例:蔡X,男,40歲。1978年7月3日由數人抬來。訴:腰痛已3、4天,晨上廁所後即不能起立,坐卧均痛,不能活動,動則痛更劇。診為:閃挫腰痛。叫二人將患者扶站起,用22號3.5寸針,直刺懸鐘,行強刺激。囑患者將腰向四周活動,患者一直喊叫痠劇受不了,勉強活動腰部,只聽咔嚓一聲,患者立說不痛了。起針後,囑其3天內應注意事項以善其後。◎李國安:白細胞減少症,祖國醫學屬「虛勞」、「氣血虛」範疇,筆者以養髓補血之法為治,取髓會絕骨,用溫針灸法,療效甚佳。操作:以單手刺入緩慢進針,使之得氣,然後緊按針柄,上下提插約2分鐘,使患者感到在穴位處有溫熱感,再施溫針灸法,日行7壯。隔日針1次。典型病例:xxx,女,34歲。1988年5月14日就診。主訴:頭暈乏力6個月。白細胞常在2000/mm3左右,經服中西藥物無效。感疲勞乏力,頭暈。近2月以來,胃納不香,夜眠不安,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膩,脈細數。乃脾腎兩虧,氣血俱虛之證。處方:絕骨。如上法操作,共針20次,複查白細胞達4000/mm3,已不感疲倦,食慾增加。隨訪2個月,效果甚好。◎韓祖濂操作:取同側或對側絕骨穴,向上斜針,產生痠脹感應後,將針柄左右搖之,約10餘下,然後再進針1分,行輕微震顫手法,如此反覆進行約2-3分鐘,痠脹感經過膝、大腿抵髖繼而有溫熱感向上經脅肋部抵達頸部,留針10分鐘。典型病例:宋xx,男,59歲。主訴:右頸臂劇痛3天。2個月來由於勞累而致右肩臂疼痛,逐漸加劇。3天來右肩臂劇痛如灼,徹夜不眠,飲食不思,全身乏力。檢查:右肩疼痛拒按,尤其於肩髎,天井,外關等穴有明顯壓痛,不能上舉,轉動不利,外展40度。X片示頸4、5、6推體前後、上、下緣均有明顯骨質增生。診為:頸推綜合症。取左側絕骨穴,如上法操作,當溫熱感到達頸部後,又轉向右肩臂而終於手指,全程約10分鐘。再留針10分鐘出針。當感應傳到之處,該處疼痛即刻消失。按上法續針4次,疼痛消失,活動恢復正常,囑自行頸椎牽引,以鞏固療效,觀察4年,未曾複發。◎殷慶蘭:此穴是臨床常用單穴之一,治療落枕1次見效,重者3次即愈。操作:用28號或30號毫針1寸半直刺,針尖略向上斜刺,得氣後用瀉法,快速捻轉。患者配合輕輕轉動頸項,很快見效,待頸部活動自如後再留針10分鐘即可取針。典型病例:袁xx,女,52歲。1989年5月30日就診。診斷:落枕。患者頸項強直2天,頸項不能俯仰轉側,肩頸酸楚向背部擴散,局部肌肉痙攣,壓痛明顯。予刺絕骨立即轉動自如,疼痛基本緩解。◎邢克利:凡遇到晨起後頸後掣背痛重,活動受限者,取患側或雙側懸鐘穴。一般當日求治為好,1次可愈。操作:用30號1.5-2寸毫針直刺,得氣後,行緩漫提插捻轉手法,同時活動頸項及肩背,留針20-30分鐘。可視病情留針期間行針1-2次。◎李尊桂:治療落枕,均在1-3次治癒。操作:用28號或30號3寸毫針,透刺抵三陰交穴,得氣後,施捻轉瀉法l-2分鐘,至針感向上傳導,留針60分鐘。典型病例:陳xx,女,28歲。1988年5月8日就診。診斷:落枕。患者晨起後頸部疼痛僵直不能轉側。以針刺懸鐘透抵三陰交2.5寸,留針l小時,疼痛大減,能轉側。第2日又針1次而愈。◎萬大鳳:針治落枕效果較好,輕者1-2次治癒,重者2-3次治癒。另外,用艾絨作成艾炷灸此穴,可治療高甘油三脂、高膽固醇症。操作: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直刺進針,針向病所,提插捻轉得氣後,囑患者左右轉動。◎趙璐:治療落枕療效甚佳。一般不超過24小時的,針1次即可緩解疼痛,頸部活動自如。超過24小時者,針2次,即可愈。操作:用28號或30號2寸毫針,直刺1-1.5寸,局部有沉脹感。若無沉脹感,可捻轉、提插直至局部有沉脹感為止。典型病例:秦x,男,28歲。1989年10月31日就診。診斷:落枕。患者於晨起時,發覺頸部活動障礙,發緊、疼痛。查:右側肩井壓痛陽性。針刺右側懸鐘。進針後,提插捻轉,至患者感覺小腿發沉為止,並囑活動頸部,留針5分鐘,起針後,患者當即頸部活動自如。◎任慧雅:治療落枕療效甚好,每日針治1次,輕者1-2天治癒,重者2-3天即愈。操作:用28號1寸半毫針直刺,得氣後提插捻轉行瀉法,即:慢按緊提,同時拇指微向後捻,約2分鐘。對經絡敏感者,針感可沿膽經向上傳導,至頸部有熱感,留針15-20分鐘,行手法與留針期間,令患者前後、左右活動頸部。◎周幼民:懸鐘穴治療各類落枕取得滿意效果,一般1次可愈,少數2次多則3次可愈。操作;左轉不利取左,右轉不利取右,左右不能轉動者取雙側懸鐘。用28號或30號1.5寸或2寸毫針,針尖略向上,進針得氣後,行強刺激瀉法,使針感向上傳導,同時令其活動頭項部,一般可在1-3分鐘緩解疼痛,留針10分鐘,其間行針2次。◎周幼民:灸懸鐘穴消除下肢疲勞一法系先師蒲湘澄授課時所傳,本人從醫以來試用於臨床,均收到滿意效果。典型病例:錢x,男,35歲。因日行30餘公里,感下肢痠軟疲勞無力,囑其睡前用熱水洗腳,並用艾條灸雙側懸鐘穴15分鐘,次日早起痠痛梢失,行動自如。10.丘墟【取法】在外踝前下緣,當趾長伸肌健的外側凹陷中取穴。【主治】⑴胸脅痛 ⑵偏頭痛 ⑶踝內翻及踝關節僵直【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療經驗】◎薛立功:纏腰火丹系指生於胸脅及腹部、頸部的皰疹性疾病。治當舒通肝膽經氣,清瀉上焦邪熱,選取丘墟,常能立即止痛。操作:用28號或30號l寸毫針,垂直皮面進針,觸及骨面後稍退針,用提插法找到針感後,左右等幅度捻轉針柄5次,再上下等幅度提插5次,反覆操作至胸脅痛減輕或消失後出針,不閉針孔。典型病例:陳xx,男,47歲。主訴:左胸劇痛3天。3天前,漸出現肋間皮膚潮紅,今見左第4肋水平分布集簇水皰,面積約10×5cm2,基底及周圍皮膚潮紅,左腋窩淋巴結腫大且有壓痛。苔薄黃,脈弦數。脈證合參,證屬心肝兩經火邪濕毒凝結。治當調達肝膽經氣,清瀉上焦火毒。取穴:丘墟。治療經過:左手固定丘墟穴,右手垂直進針,找到針感後,用捻轉、提插法行強刺激,反覆操作約1分鐘,病人述胸痛明顯減輕,再如上述操作1分鐘,胸痛基本消失。當夜能入睡6小時,又治療2次,能全夜安睡,水皰結痂,已無壓痛。又3次後,開始脫痂病癒。◎詹永康:取丘墟透照海治療各種病因引起的胸脅痛,療效可靠。主要經驗為:①取法操作首先要注意體位針芒方向,如膝關節只能微屈而趾端必須落地,踝關節也必須內移,否則不能刺到照海穴。②針刺後必須檢查胸背壓痛是否全部消失,如疼痛全止而壓痛未全消者,仍必須繼續針刺至壓痛全消為止。操作:①取法:令患者仰卧,健側膝關節微屈曲,而足底及五趾必須緊貼手術台墊褥上不能上翹,健側踝關節微向內偏,在外踝前下深陷處爪切取之。②操作:消毒後用1.5-2寸長28號或30號毫針,針尖對準照海穴斜刺緩慢進針,以刺至照海穴皮下手指摸到針尖為度。一般均有極強針感,如針感差可稍加輕度捻轉產生針感後留針20分鐘。在留針時對側胸脅痛可立見緩解或逐步緩解,如仍咳嗽深呼吸引痛,可彈刮針柄,可使引痛緩解或消失,抽針後檢查胸背部壓痛消失與否或減輕程度。輕症l-3次,重症連續針刺5-7次可使胸脅痛全部消失。典型病例:章xx,男,38歲。1982年4月5日初診。患胸膜炎在某醫院住院治療後,諸症皆解而右胸脅痛未除,尤以咳嗽或深呼吸則徹背而痛,服中西藥及注射久治無效。查脈沉弦小滑而數,舌邊尖紅赤,苔薄黃,右胸脅有壓痛點5處。診為胸痹,肋間神經痛。如上法針刺左側丘墟透照海穴,留針20分鐘,1次痛減大半,連針3次而愈,隨訪1年未再發。◎翟興明、翟潤民:用丘墟穴治療胸脅痛療效可靠,多l-2次治癒。操作:用28號毫針,直刺1.5寸,亦可向照海穴透刺2.5寸,得氣後行捻轉提插術,用平補平瀉法,運針時讓患者作挺胸、拔背、扭轉等動作。疼痛好轉後留針30分鐘。一般取患側,效不佳兩側同取。◎趙建琪:此穴治療血管性偏頭痛,越是頭痛劇烈者,療效越佳。基本上均可立即止痛,或頭痛基本消除,輕者1-2次治癒,重者4-5次治癒。操作:僅刺單側丘墟,用1.5寸毫針直刺入骨縫中約1寸余,待有針感後,針略上提而留針,留針15-20分鐘,期間行針2次,每日針1次。典型病例:劉xx,女,32歲。1988年10月6日就診。患者患右側偏頭痛2年余,反覆發作,日漸加重,西醫診斷為:「血管性偏頭痛」。屢治無著效。就診時頭痛甚劇,需人攙扶,刺右丘墟5分鐘後頭痛大減,20分鐘後頭痛消失。次日複診時僅偶有微痛,又針丘墟2日後,偏頭痛完全消失,2個月後追訪未再複發。◎李連生:本穴治療腦血管病所致踝內翻及踝關節僵直,一般治療30次左右,關節可基本恢復。操作:用28號-30號3.5寸毫針,針尖斜向照海穴,進針3寸左右,可在照海穴觸及針尖,局部有痠、麻、脹後,採用小頻率捻轉,輕輕提插使痠、麻、脹感放散至全足。留針10-20分鐘。典型病例:宋XX,男,57歲。1987年12月27日就診。西醫診斷:腦梗塞(3個月)。CT檢查示:左側基底節梗塞。現癥狀:右上肢肌力差,活動可,踝關節及足趾不能動。予以針本穴,每日1次,10次後踝關節可輕微活動,28次後活動正常。11.地五會【取法】在第四、五跖骨間,當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取穴。【主治】代替腰穿時的局部麻醉【機理】用地五會代替腰穿時的局部麻醉,此乃「注疼移痛」、「病上取下」,屬遠道取穴法。【刺灸法】直刺【治療經驗】◎譚梅尊、喬立武:腰穿為臨床常用檢查,通常在奴夫卡因局部麻醉下進行。筆者創用地五會穴針麻以取代局麻,收到良好效果。其優點為,安全可靠,簡便易行,效果好,無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尚可避免多次進針,尤其對於有奴夫卡因過敏患者尤為適宜。操作:以26號2.5寸長毫針,直刺0.3-0.4寸,然後將針提至皮下,以30-45度角由淺入深地斜上刺入約0.5-1寸,在進針過程中,運用手法給予提插和捻轉,先為弱刺激捻轉,待病人適應後,每隔1-2秒鐘給予大弧度的加強捻轉,如此間歇捻轉10多次後即可出針或留針不動。隨後開始腰穿。手法捻動的誘導時間約3-5分鐘。痠、麻、脹、沉重感和發熱等針感向上放射到小腿外部,少數病例放射到膝部及腰部。當針刺較深時,針感可放射到足心及整個足底。典型病例:趙x,男,50歲。突發頭痛、嘔吐1天來我院求診。為確立診斷,予以腰穿。因以往有可疑奴夫卡因過敏史,於是採用地五會穴針麻,整個腰穿過程甚為順利,病人未感到任何痛苦。針麻效果評定為優(1級)。10天後複查腰穿,採用的奴夫卡因麻醉,患者反應用奴夫卡因局麻不如針地五會針麻效果好。黃藥師 at 2007-10-15 23:40:23足厥陰肝經穴1.太沖【取法】足背第一、二拓骨結合部之前方凹陷中。【主治】⑴氣厥 ⑵眩暈 ⑶疝氣 ⑷痹症 ⑸行經頭頂痛 ⑹癔病性黑蒙 ⑺原發性高血壓 ⑻神經性頭痛 ⑼失眠【機理】太沖為肝經原穴、輸土穴。原穴具有較好的調理肝經氣血作用,輸穴功可止痛,故可治療因陰虛肝旺,心腎不交,肝鬱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疾患。【刺灸法】直刺,斜刺,太乙神針灸【治療經驗】◎張麗蓉:運用此穴治療驚癇氣厥證,效果甚好。操作:用30號1.5寸毫針,向足背斜刺5分至l寸,針感可傳至足大趾。得氣後,拇指向後強刺激捻轉約1-2分鐘,至癥狀明顯減輕,神醒竅開後,留針15-20分鐘。典型病例:安xx,女,56歲。1984年1月5日就診。就診時昏厥1小時。患者因暴怒而昏厥,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家屬急來請出診。診視患者,面色口周發青,兩目緊閉,牙關緊閉,手足抽搐發涼。予急刺太沖穴,強刺激捻轉2分鐘後,手足抽搐止,張口大哭後,面色漸轉紅潤,繼續強刺激捻轉,留針20分鐘,拔針而愈。按語:原穴對內臟功能有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本症取肝經原穴太沖,疏肝理氣、通調氣機、醒腦開竅,其症而愈。◎劉漢城:針刺太沖穴對於肝陽上亢之頭疼,眩暈及高血壓等症,有較好的止痛和改善癥狀的作用。操作:直刺0.5-l寸,捻轉瀉法,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王xx,女,48歲。1987年11月13日就診。主訴:頭痛眩暈已4年余,近日加劇。頭暈目眩,甚則欲仆,噁心嘔吐,頭脹,心煩氣短,多夢少寐,口苦,尿黃,大便干,脈弦,舌紅苔黃。血壓120/80mmHg。診斷:肝陽上亢型眩暈頭痛。即用針刺太沖穴以瀉之,並放血數滴,患者頓覺頭部輕鬆、眩暈減輕,繼針5天告愈。◎翟興明、翟潤民:針刺太沖穴治療小兒疝氣,療效甚好。凡疝氣可以自由還納者,並能配合治療者均能治癒。操作:用28號1寸毫針,針尖向上斜刺,至所要求的深度之後,拇指向前捻3次,再向後退1次(每次幅度不超過360°)連做3次,稍停,再將針慢慢提至皮下,行第2次手法,如此操作3次,術畢快速出針,閉其穴。注意:施術前先將疝還納原位,由助手抵住疝口不動,然後再施術。典型病例:樂x,男,1歲。1988年10月7日診。診斷:左腹股溝斜疝。患兒生後5個月,因善哭鬧而引起腹股溝斜疝,嗣後每逢啼哭包塊即下,啼哭止後可自行還納,經治未見好轉而來針灸。穴取太沖,按法操作,日l次,共針10次痊癒,至今年余未見複發。◎席定:對於氣陰兩虛、寒邪留滯而關節屈伸不利之痛痹,採取養陰平肝散寒之法,每獲捷效,取太沖一穴即可中的。操作:用「太乙神針」(本所研製)或灸條,點燃一端,對準太沖穴,距離0.5-1.0寸左右,進行熏灼灸烤,使穴位所在處溫熱或稍有灼痛感,至皮膚紅暈為度。如用「太乙神針」則有溫熱感或清涼感下至大趾,上至患處。注意:患者感灼熱,為得氣重要標誌,但一經得氣,即應放鬆針體,否則,易出現燙傷。燙傷後若出現黑斑不用處理,若出現水泡,小則不須處理,大的可用消毒針刺破放液,塗以紫藥水蓋敷料,防止感染。典型病例:xxx,男,41歲。1988年5月10日就診。主訴:右下肢關節疼痛3天。3天前忽然關節疼痛,行走不利,遇冷及入夜加劇,曾服中、西藥未效,並胃中不適,時時作痛,欲吐,前來針灸治療。查:右下肢關節未見紅腫異常,但右膝關節屈伸不利,不能觸摸,動則痛劇,舌質淡紅,苔薄黃,脈細弦勁。脈證合參,證屬氣血不足,肝陽上亢,筋脈失養,寒濕阻滯,虛實夾雜之痛痹。處方:太沖。點燃「太乙神針」一端,套上灸套,直接灸熨於太沖穴上,患者感灼熱即減輕壓力,但針體不可離開穴位處,約1分鐘左右即可,患者自覺一股熱氣沿右下肢內側上升至脘腹,周身溫熱舒適輕鬆,諸證盡解,行走如常。◎邢克利:取太沖穴治療婦人行經前後症見頭頂痛,效果甚佳,一般1次即愈。操作:用1.5寸毫針向上斜刺,得氣後行緩慢左右捻轉,平補平瀉手法,同時囑患者深呼吸數次,留針10分鐘。典型病例:徐x,女,26歲。1974年6月17日就診。婦科曾診為:氣滯血瘀性痛經、頭頂痛。自訴有痛經史10餘年,每次行經均需服去痛片。此次除痛經外,頭頂痛難忍已2天。服去痛葯無效。病因生氣而得。診見:舌質少紅,脈弦。證屬肝鬱氣滯,經絡不通。取太沖穴,疏肝理氣,通經活絡以止痛。如上法操作後,諸痛皆除,數月行經未見頭痛,痛經也見輕,不需服止痛劑。◎楊熙萍、白玉萍:取太沖穴治癔病性黑蒙,輕者1次治癒,重者3-5次痊癒。操作:用30-31號1寸毫針,直刺進針,用瀉法強度捻轉,留針20分鐘,每5-7分鐘行針1次。典型病例:袁x,女,32歲。1987年8月9日就診。因家庭糾紛突然眼前黑影重重,視物不清,胸悶,頭暈,由家屬攙來就診。診為癔病性黑蒙。取太沖(雙)如上法操作,留針15分鐘,每5-7分行針1次,起針後看物清楚,但胸悶不樂。次日又複診,2次治癒。按語:癔病性黑蒙是功能性的,為氣滯血瘀肝經筋脈失養所致,太沖功可疏肝理氣,舒筋通絡,故獨取太沖而獲效。◎康泰隆:針太沖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前後血壓對照,一般可下降20-30mmHg。操作:取30號或32號1.5寸毫針,爪切式進針,行捻轉手祛,刺l寸深,留針20分鐘。典型病例:王xx,女,49歲。患者眩暈如蒙,頭痛頭脹,下肢無力,已有l載,經常服藥治療,近周暈重。檢查:血壓180/90mmHg,眼底A(-)。脈象弦滑,苔薄黃膩。症屬:肝腎陰虧,虛風上擾於清竅,治宜平肝熄風。取穴太沖(雙)按法操作後起針,血壓降至150/90mmHg。◎白貴榮操作:用28號2寸毫針,針尖斜向湧泉穴,刺0.5-2寸為宜。此穴針感強,手法是九六補瀉,當行針半小時時,患者自感如同釜底抽薪,頭清目亮,胃脘空虛,再作1次手法,留針1小時。典型病例:張xx,男,61歲。自訴:1983年春節前夕,因生氣引起頭暈目眩,腳跟不穩,夜晚尤甚不敢行動。經診斷為高血壓,並經中、西醫治療3個月,但效果不大,同年4月來針灸科治療。查脈弦有力,舌質紅少苔,兩目不敢直視,血壓220/160mmHg。辨證為肝陽上亢而發眩暈。處方:太沖穴(雙)依上法針刺,行針半小時後患者自感頭清眼亮,再作1次手法留針1小時後,即能下地行走。經2個月針刺治療,血壓由220/160mmHg逐漸降到150/90mmHg,腦清腳穩,血壓穩定已6年。李xx,男,17歲,自述:從1987年上高三以來,頭腦不清,心煩,記憶力逐漸下降,開始入睡欠佳,後徹夜不寐,無奈休學。因內服安眠藥越發心煩,心悸不寐,故求治於針灸。查脈細數少力,舌紅無苔口乾。脈證合參,證屬心腎不交而致失眠。取穴:太沖(雙)。斜透湧泉穴,進針0.5-2寸,用補法以滋補腎陰,針到人部用瀉法起到降火作用,達清心安神之功。經針太沖1個月,失眠、健忘、心煩等癥狀全部消失,恢復正常。按語:肝腎同源,吾取太沖透湧泉,一針二穴,可調節陰陽氣血之升降,可滋陰潛陽,故用以治療因腎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之頭痛、眩暈,心腎不交之失眠而獲良效。但用此穴治療疾病要注重手法,一般採用先瀉後補,先用瀉法疏泄肝氣,後用補法滋養腎陰。針刺務必注意避開血管,務要針透湧泉穴,一般在足面上成45°角針刺。2.蠡溝【取法】內踝高點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主治】⑴小兒鞘膜積液 ⑵陽強 ⑶陰癢【機理】肝之經脈繞陰器,抵小腹,其絡脈循脛上睾,結於陰莖。絡脈主病,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蠡溝為肝經之絡穴,故用以治療水疝、陽強、陰癢等絡脈為病而獲良效。【刺灸法】斜刺,平刺,埋針【治療經驗】◎劉之棟:用蠡溝穴治療小兒鞘膜積液,針治5次到10次痊癒。操作:針尖順經脈循行方向與皮膚呈15°角刺入。針5-8分,隔日1次,手法平補平瀉。典型病例:劉xx,男,13歲。患兒6歲時睾丸腫大,有下墜感,以後逐漸增大,診斷為鞘膜積液,經中西藥物治療無效。因患者怕動手術,要求針刺。依上法操作,共針蠡溝穴9次而獲痊癒。◎曾祥龍:用蠡溝穴治療陽強不倒,在針刺時,股內側必須有痠麻脹感,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操作:用28號或30號2寸毫針,略向上斜刺進針1寸深,得氣後,拇指向後捻轉約1-2分鐘,股內側有明顯的麻脹感,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黃xx,男,38歲。自述結婚15年,愛人不曾懷孕生育。化驗檢查其精子活動度、數雲尚可,唯性交時不射精,且持續3-4個小時,陰器堅硬不倒。經多方治療均未獲效。於1978年3月3日上午來本科就診。患者身體壯實,舌苔黃質紅,脈弦數,大便干,小便色黃。脈證合參,屬肝經實熱。法當清瀉肝經實熱。針刺蠡溝,用瀉法,行針2分鐘,留針30分鐘,每天1次,經針治3次後,即能正常性交,射出精液,而後喜得一子。◎肖仁鶴:針灸治療外陰瘙癢方法頗多,本人在蠡溝穴埋針,效果亦很滿意。操作:平刺0.5-0.8寸,亦可採用皮內或皮下埋針。注意嚴格消毒,針體必須埋入皮下,不得斜向肌層。如用平頭毫針代替,針柄不能留得過長,最好剪去大半或用鑷子將針柄捲成盤狀,柄下薄薄墊層碘酒藥棉,以免擦傷皮膚。另外尚需注意用膠布固定牢固,並囑活動肢體,若有妨礙或疼痛,需重新調整或另換穴位刺入。埋針時間,根據季節,以不超過7天為宜。典型病例:余X,女,6歲。主訴:睡前陰癢難忍6年。於未滿月時發現此種病狀,每晚臨睡時雙腳亂蹬,周身出汗,哭鬧不休約1小時左右。經多方治療無效,曾先後赴武漢、上海檢查,也無異常發現,每晚除洗浴外,限制手足睡覺。刻診,面色發育俱佳,脈略弦。家長介紹,發作時外陰發紅,有少量分泌物。辨證:此系肝的疏泄功能欠佳,濕熱流注下焦,干擾陰竅,每於入夜陰甚,故易發作。處方:蠡溝(雙)埋針(皮下)。治療經過:首診埋針3天,復珍時家長患兒都很高興,反映只稍稍有點癢,可以忍受得住。將針取下,避開原針孔再左右各埋1針,4天後複診,能正常入睡,停針觀察,1年後信訪無複發。3.曲泉【取法】屈膝,在膝關節內側橫紋頭上方,當脛骨內髁之後,於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前上方取穴。【主治】陰癢【機理】足厥陰肝經循少腹,抵陰器。曲泉為肝經五輸穴中的「合穴」,有清利肝經濕熱的作用,故可治療由肝經濕熱下注所致陰癢。【刺灸法】直刺【治療經驗】◎曾祥龍:針曲泉治療無黴菌性陰道炎所致陰癢,效果甚好。每日針l次,輕者8-12次治癒,重者15-20次治癒。操作;用28號或30號3寸毫針,直刺1.5寸,得氣後,拇指向後輕輕捻轉,約1-2分鐘,針感一直傳到陰部,留針30分鐘,注意針刺不宜過深,以防刺破腘窩動靜脈。典型病例:羅X,女,29歲。主訴:陰道瘙癢1年,伴有黃稠帶。月經正常,大便軟,小便黃,脈濡數,舌質紅,舌苔黃膩。此為肝經濕熱所致。法當清肝瀉熱。針刺曲泉,行針1分鐘,留針30分鐘,8次即愈。4.足五里【取穴】氣沖穴(足陽明經)下3寸處,當內收長肌的內側緣取穴。【主治】帶下【機理】足五里為肝經輸穴,肝經抵小腹,繞陰器,肝又主疏泄,白帶一證亦屬疏泄失常,寒濕內阻,約束無力所致,取本穴疏肝利濕而奏效。【刺灸法】斜刺【治療經驗】◎荊享泰:此穴治療白帶及外陰瘙癢,療效顯著。每日1次,一般3-7次後即愈,不愈者,須作婦科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操作:用28號-30號3寸毫針,針尖略向上斜刺進針,得氣後,輕微緩慢捻轉,約1-2分鐘,至陰部有抽熱感,留針20-30分鐘。典型病例:成XX,女,65歲。1989年9月1日就診。主訴:患白帶病近20年,常年內褲不幹,有時伴瘙癢,心情不暢時尤重。多方治療不效,故要求針灸治療。予針刺足五里,用上法,1次後白帶明顯減少,共針6次,瘙癢止白帶無,2月後隨訪,未複發。任脈穴1.會陰【取法】男性在陰囊根部與肛門的中間,女子在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的中間。【主治】⑴不孕 ⑵崩漏 ⑶尿失禁 ⑷癃閉 ⑸脫髮 ⑹遺尿 ⑺陽萎【機理】會陰穴為任脈經穴,又為任、督、沖三脈之交會穴。任、督、沖三脈皆起於少腹,其在女子為胞宮,男子為精室。經脈下出會陰,而任主胞胎,沖為血海,穴位又近於前陰,故該穴可通調任、督、沖三脈,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等諸疾。【刺灸法】針刺,針刺加灸,電灸器灸【治療經驗】◎劉長修:該穴治療不孕症、閉經、痛經及陰癢等久治不愈的痼疾,根據不同病因,施以針或灸,或針灸兼施,多獲良效。操作:患者屈膝仰卧,自持電灸器(為自製,用艾條代之亦可),置於會陰穴上,每次20分鐘,一日2次。典型病例:李xx,女,26歲。1982年3月19日就診。主訴:結婚3年不孕。經某醫院婦科檢查,子宮體小而後傾,診斷為原發性不孕。患者17歲月經初潮,周期25-30天,每次行經4-5天,量少色淡。每於經前7-8天出現兩乳房脹痛,經來第1天腹痛。兼見性慾淡漠,臀腹俱冷,腰痠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兩尺尤甚。證由稟賦不充,腎氣虛衰,沖任不足,胞宮失養,難以攝精成孕。治宜溫腎暖宮,調補沖任。囑患者自灸會陰,1日2次,每次20分鐘,1月後即受孕,至期順產一女嬰。◎張振暉:筆者偶爾採用本穴治療諸醫不效的一些生殖、泌尿系疑難病症,效果十分滿意。但不輕易使用,尤其對青年婦女等盡量不用。操作:①側卧,兩膝向胸前彎曲,女子於前後陰之間取之。男子當肛門等陰囊之間取之。②跪伏位照上法取之。用28號2寸或2寸半毫針,直刺寸半至2寸,留針30-40分鐘或用速刺法。典型病例:童XX,女,36歲。1978年4月8日就診。主訴:1年前因誤服避孕藥,導致子宮出血,時多時少,淋漓不斷。曾服過幾次有效中藥,但最長只能停止1天。查:面唇淡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悸不寐。予針刺會陰穴,調攝任沖。留針40分鐘。翌日二診,已不出血,再刺會陰穴留針40分鐘。觀察1周,未見複發,再刺會陰穴鞏固療效,告痊。月經應時而下,基本正常。靳XX,男,69歲。1989年元月24日就診。主訴。小便自行流出,不能控制已數日。現小便失禁,脈沉細無力,年老體弱,腎氣不足,命門火衰致膀胱氣化功能失職,不能約束。針刺會陰穴,留針40分鐘,翌日複診已有尿意,間隔時間延長。再刺會陰,加灸關元溫補丹田以固元氣。隔日三診,已基本痊癒,再刺會陰、灸關元,兼服補中益氣合縮泉丸二劑,以善其後。◎徐以經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兩腿屈曲外展,會陰穴常規消毒後,先用針直刺1-1.5寸,並艾灸5分鐘,使患者有熱流上貫頭面之感;次將針退至皮下,以15度角向上斜刺1-1.5寸,艾灸5分鐘,使患者少腹有熱流竄動感,再以15度角向下斜刺1-1.5寸,艾灸5分鐘,使病人腰背及雙下肢有溫熱感。每日灸刺1次,每次30分鐘,6天為1個療程,休息1天。典型病例:谷xx,男,28歲。患者自12歲起無明顯原因地出現片狀脫髮,約半年時間頭髮全部脫光,繼之眉毛、鬍鬚、腋毛、汗毛、陰毛漸漸脫光。曾先後去過多處求醫,服過中、西藥及土單驗方治療,均未見效。於1987年8月5日來診。筆者用灸刺會陰穴療法,每日灸刺1次,每次30分鐘,經治療20次後即出現毛孔,30次後便長出了眉毛、鬍鬚、汗毛和頭髮。時xx,女,18歲。患者自6歲出現夜間遺尿症,經長期應用補腎葯、針灸療法和控制飲水等法均未見效。1984年暑假慕名來濟南求治。診見:面色蒼白,腰膝酸痛,全身乏力,頭暈納少,失眠健忘,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每夜遺尿1-2次。採用灸刺會陰穴療法,灸刺1次後,當夜即可登廁小便,1個療程後即獲痊癒。半年後隨訪無複發。楊xx,男,28歲。患者自述同房時陰莖勃起不夠,未至射精陰莖便痿軟不用,但入睡後則精液自遺。此乃腎虛陽痿不舉。施以灸刺會陰穴,經治3個療程而痊癒。2.曲骨【取法】仰卧,於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腹白線上取穴。【主治】⑴遺尿 ⑵剖腹產後尿瀦留【機理】曲骨穴為局部取穴,其深部即為膀胱,故能調節膀胱的氣化機能,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白秀榮:曲骨穴治療遺尿症。操作:取28號1.5-2寸毫針,以15度角向下斜刺得氣後,行刮針法20-30次,將針退至皮下,再向左右旁開35度角刺入肌層,行同樣手法後出針。對10歲以上患者如體弱納呆四肢不溫等症可先行左右旁刺刮針法後,出針至原進針處皮下再向下斜刺,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在留針期間每5分鐘行刮針法1次,出針後急閉針孔。15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7天。體會:治療遺尿症方法較多,均可取得不同程度效果,而曲骨穴治療遺尿症效果更為明顯,絕大多數患者治療當日遺尿停止。典型病例:鄭xx,男,17歲。1985年11月2日就診。主訴:自幼尿床,每夜或隔夜1次。檢查:脈沉,舌質正常,苔薄白。辨證:腎氣不足,下元不能固攝每致膀胱約束無權而遺尿。取曲骨穴針灸1次後痊癒。筆者應用曲骨穴治療剖腹產術後尿瀦留多為1次痊癒。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以28號2-3寸毫針,再以35度角向陰部方向針刺1.5-2寸,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進針後留針15-20分鐘,每5分鐘行刮針3-5分鐘,使針感傳至陰部後,出針並在腹部兩側輕輕按揉(因腹部中間有手術刀口)5-10分鐘尿自排出。但個別病人也有在針後30分鐘或1小時左右排尿。典型病例:王xx,25歲,女。1988年3月31日入院。主訴:術後尿儲留4天。第一胎足月妊娠,3月31日下午2時行剖腹產後,不能自行排尿,以留置導尿管排尿。檢查:脈弱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辨證:癃閉。取曲骨穴。於4月4日下午3時針刺,針前停止導尿,按上述方法操作後立即排尿。按語:據對曲骨、中極、關元等穴對膀胱功能影響的觀察,發現膀胱神經支配完整的患者於每次捻轉時膀胱逼尿肌收縮、內壓上升。又因剖腹產手術刀口及術後包紮均在恥骨聯合以上故曲骨穴取用較為方便。注意事項:已行導尿者針前4-6小時取出導尿管,並囑其多飲開水以提高療效。腹部按摩時勿觸痛手術刀口。3.中極【取法】腹正中線、臍下4寸。【主治】⑴尿失禁 ⑵遺尿 ⑶癃閉 ⑷陽萎【機理】中極穴為膀胱之募穴,又為任脈與足三陰之交會穴,腎主生殖,本穴深部即為膀胱、胞宮、精室所在,針刺該穴可調整腎與膀胱的臟腑功能,故可治療泌尿生殖等諸疾。【刺灸法】針刺,艾灸;穴位注射,神燈照射【治療經驗】◎李曉春:尿失禁、夜尿症治療應針刺膀胱的募穴中極,同時加用艾灸或神燈照射,以溫通經氣,調節膀胱的氣化功能以加強治療作用。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可在任脈上選用曲骨穴,在兩穴進行電針治療。通電刺激15分鐘,同時配用上述的溫煦方法,收到較好療效。此外還治老年性尿失禁及夜尿症。操作:用28號2寸毫針,於中極穴處刺之,針尖向會陰部呈45度角斜刺,當局部出現痠或麻或脹感並向會陰部放散時手法為最宜。得氣後留針並用艾條灸之,或神燈局部穴位照射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中間休息3-5天。典型病例:王xx,男,16歲。患者因先天性脊椎裂術後合併尿失禁,於1972年8月12日入院。癥狀:無尿意感,白天滴尿無法控制,夜間遺尿。查體: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腰骶部見一橫行手術疤痕,肛門周圍呈S3-5鞍狀感覺障礙,兩足趾屈曲,輕度內翻。治療:針刺中極穴,配艾灸溫之,5次後即出現尿意感,繼之排尿控制,但活動後和精神緊張時仍有失禁現象。共治療4個療程,尿失禁癥狀基本控制。1973年9月進行出院後隨訪,療效鞏固。◎梁粹英操作:病人排空膀胱,仰卧位,放鬆小腹,常規消毒,用5ml注射器5號長針頭,抽吸阿托品0.5mg(成人lmg)。中極穴進針。呈25度角向下斜刺,當針感達曲骨並向陰莖和龜頭放射時,方可緩慢注葯。藥液注入1/2時,將針身退出半寸,再繼續注葯,使針感在陰莖根部至中極穴一段增強。藥液推完後即可拔針,患者休息5-10分鐘後方可離去。每日治療l次,3次為1個療程。另外,艾灸中極穴效果亦佳。典型病例:任XX,男,6歲。1979年12月4日初診。患兒夜睡後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後方完全清醒。尤其當陰雨天或冬季,常每夜遺尿2-3次,近3年來癥狀加重。經中西藥治療均無明顯效果。查體:面色微黃,體形消瘦,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喜進熱食,外生殖器無異常。經用上述方法治療2次後,夜間易於喚醒排尿,3次後可自行醒來排尿,隨訪1年無複發。按語:中極為膀胱經募穴,是臟腑之氣聚集腹部的要穴,腑病當取其募穴,以調整臟腑之氣機。中極又為三陰經與任脈之會穴,能補腎氣。此外阿托品的主要藥理作用是解痙劑,可解除膀胱平滑肌的痙攣,治療尿頻。同時,阿托品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因此,藥物與經絡的協同作用,增強了醒腦作用和膀胱儲尿機能和約束能力。◎曾祥龍:此類患者,用針刺治療時下腹部及陰部有較強烈的麻脹感效果才佳。輕者2-3天即愈,重者3-5天症除。操作:用28號或30號毫針長2寸,直刺0.5寸。得氣後,拇指向後輕輕捻轉,約1-2分鐘,使整個下腹部及會陰部有麻脹感時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李XX,女,12歲。患兒因小腹受損,小便欲解不下,小腹脹如小鼓。經某醫院導尿,停止導尿後小便仍不下,其脹如前,來針灸治療。視舌質紅,苔白且微黃,脈沉緊。此屬膀胱氣滯不利所致癃閉症。法當行氣通利。余用2寸毫針直刺0.5寸,待小腹與陰部有麻脹感時,留針30分鐘,針後即能排出少量尿液。每日針1次,2天痊癒。注意事項:勿直刺過深,防傷膀胱,孕婦禁針。◎馬輝明典型病例:陳xx,男,36歲。1989年10月5日就診。主訴:陽萎半年。病起半年,面色(白光)白,頭暈目弦,精神萎靡,腰膝酸軟,脈象細弱。證屬腎肝不足,命門火衰。取中極穴,用2寸針向陰部進針,行強刺激,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日1次,每次10分鐘,隨後用人蔘注射液4ml穴注中極,2日1次,療效顯著。◎康泰隆:針刺中極可治療陽萎、不射精症、痛經、遺尿等症。操作:①陽萎與不射精用30號3寸毫針,挾持式進針,垂直或向曲骨方向,捻轉補瀉3寸深,感應向前陰放射,1次-10次,治癒或好轉。②痛經症用32號1.5寸毫針,爪切式進針,行捻轉補瀉,感應向前陰放射,留針5分鐘加火罐5分鐘,l-2次而愈。③遺尿症用30號或32號毫針,垂直刺爪切式進針,行捻轉補瀉,感應向前陰放射,留針20分鐘,加溫灸3壯,6次治癒。典型病例:陳XX,男,30歲。陽萎2年。曾用激素,一度改善,葯後又發,脈弱苔薄。舊有手淫,耗損腎氣,腎陽下虧,房事不舉。先擬益腎,佐擬壯陽。中極向曲骨刺3寸深,留針20分鐘,捻轉補瀉,3次後有自然陽舉,5次後房事正常。◎戴鐵城:筆者用此法治療陽萎效果良好,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輕症1-2次即可顯效,重症1療程亦可顯效。操作:用28號4寸半毫針,直刺使針感傳至龜頭。典型病例:劉XX,男,42歲。1984年10月20日就醫。主訴: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已3年余。查:面色無華,精神不振,語音低弱,舌淡苔白,脈沉細。辨證: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不能濡潤宗筋。故治當補益心脾。夾持進針,刺入4寸重捻轉,令其得氣後傳至龜頭。留針30分鐘。7次後癥狀明顯好轉,半月後痊癒。注意事項:治療中禁止房事。針前須排凈小便。切忌急躁,須有耐心。◎周榮興操作:用半寸針,快速進針後,針體與皮膚成45度角,向下斜刺l寸左右,用手捻轉強刺激,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宋xx,女,15歲。自述從小遺尿,每次睡醒即發現已遺尿。但白天小便控制很好。曾服過很多中藥西藥、單方驗方,及下午起即限制飲水等等方法均無效。也作過針灸治療,效果不佳。初診時取中極,針感從下腹達尿道,留針30分鐘。次日就診時,患者非常高興,言針後當晚未尿床,第3天未就診。第4天述又遺尿。囑其必須連續針1療程(10天)。第1療程後休息3天,作第2療程。共治20次。半年後隨訪,已愈。4.關元【取穴】腹部正中線上,臍下3寸。【主治】⑴遺尿 ⑵尿頻 ⑶不孕 ⑷痛經 ⑸陽萎 ⑹腹痛 ⑺癲癇【機理】關元為任脈、足三陰之交會穴,深部近膀胱及胞宮,故對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療效較好。該穴又為強壯要穴,功可大補元氣,治療多種虛弱病症。【刺灸法】針刺,針刺加灸;埋線,三棱針點刺加拔罐【治療經驗】◎馮建國操作:直刺0.5-1寸,採用捻轉提插補法,針尖略偏向下,使針感下達陰部,對虛寒者用溫灸,留針20分鐘。典型病例:1981年11月2日門診。家屬代述:患兒夜間尿床已6餘年,近2月來遺尿逐漸加重,每晚皆遺,甚則一夜數次。舌淡苔薄白、脈細。尾骶X光攝片正常,無隱性脊椎裂。予以針刺關元穴,施用補法,待針感向下放射後停針,溫針2次,隔日1次,5次治癒。◎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療精神性尿頻其效甚佳。每日放血1次,3-4次即止。另外膀胱炎或附睾炎的急性患者,每日放血1次,3-5次即止,慢性者隔天1次,10次即止。典型病例:余x,男,6歲。1989年8月13日就診。診斷:神經性尿頻。患兒近10天來,小便白天約20次左右。尿常規及神經系統正常,一般情況良好,無發燒。用細三棱針點刺關元後,拔小罐吸出血約2ml。第2天又放血1次,小便白天6次。於第3天又放血1次,以後白天小便5-6次,夜間睡後一直不小便。◎丁良能操作:①用28號或30號l寸半毫針,先直刺進針,得氣後拇指向後輕微緩慢捻轉,約1-2分鐘,使針感下達到陰部,留針20分鐘,5分鐘行針1次,3次出針。②用16號腰穿針,剪1寸長1-2號羊腸線埋藏在關元透中極穴位上,拔出後再取羊腸線1寸長,從關元原來針眼向兩側子宮穴各一針。l月l次,3個月為1個療程。典型病例:聞xx,女,35歲。1988年6月1日初診。結婚3年余未孕。月經先期,色紅量少,經前乳脹,下肢冷,舌尖紅,苔薄白,脈細緩。婦科經輸卵管造影和B超檢查為輸卵管過長扭曲積水,黃體功能不全。經治未效。經關元穴埋羊腸線1次,月經停止未潮,尿檢早孕。◎王慶:關元穴針上加灸治療痛經效果好,方法簡便,患者易於接受。針灸後即可止痛,在月經來之前針灸效果更佳。操作:用28號3寸毫針,針尖略向下捻轉進針,務使針感從下腹部傳至會陰部或腰骶部。施以溫針灸,每次5壯。典型病例:趙xx,女,37歲。主訴月經來時腰腹劇痛3個月,加重2個月。於每次月經將至小腹冷脹、月經量少,色紫黑,繼之疼痛難忍。曾服用中西藥及止痛藥均無效,求治於針灸。查:一般狀態好,脈沉緊,舌質淡苔白,證屬氣滯血瘀夾寒,氣滯血瘀月事當下而不得下。寒則血脈凝澀,故而疼痛難忍。治療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經用上法治療1次後其痛漸緩。第2次月經量稍多,第3次疼痛能忍受。經治療2個療程(每次月經前後針灸5次為1療程)而愈。為鞏固療效,患者要求治療3個療程,至今未發。◎萬桂華操作:以單手速刺進針,針後艾灸7壯。典型病例:趙XX,男,32歲。1964年2月6日就診。主訴:陰莖不能勃起半年余。常頭昏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經服中西藥未效。查:脈沉細無力。用上法治療。三診(2月10日)精神較前似有恢復,陰莖已能勃起,但不能持久,仍時有頭昏。治療同前,加灸7-9壯。六診(2月16日)患者諸證痊癒,隔姜灸9壯,以作調理善後。◎林凡:不僅腹部而且胸部某些疾病都可引起腹痛,臨床甚為常見。倘非急腹症,針刺治療其效很佳。操作:用3寸長毫針,直刺快速進針2寸,中強刺激,向上下放射者佳。典型病例:魏XX,男,50歲。1950年1月16日飲酒後引發十二指腸潰瘍病發作,上腹部疼痛,無急腹症,遂施以針刺,當即痛止,未再疼痛。◎張功成:針刺關元治療小兒癲癇取得滿意效果。操作:用28號或30號1寸毫針,患兒仰卧,左手舒張按壓穴周,快速進針,直刺0.5-0.8寸,然後順時針捻轉得氣,滯針,約1-2分鐘,提插3次,10分鐘行針1次,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張XX,男,10歲。1978年4月5日就診。主訴:自幼患病,近年加重,1-2月發作1次。就診前曾間斷服用抗癇葯及熄風化痰葯予以控制。發作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牙關緊閉,兩目上視,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小便失禁,苔白膩,脈弦滑無力。診斷:癲癇。取穴關元,按上法針刺10分鐘,患兒漸漸蘇醒,少腹部發熱,自覺癥狀減輕,30分鐘起針。以後連針5次,每日1次,未見複發。1987年7月4日隨訪,一切如常。至今無複發。注意事項:勿直刺過深。2歲以下患兒可不留針。按語:針刺或灸關元可調整諸陰經氣,起到根除治療本病的目的。此外本病發作前或發作時針刺療效最好。治療期間不用任何輔助療法。但僅限於先天性小兒癲癇。5.石門【取法】腹正中線上、臍下2寸。【主治】急性尿路感染【機理】石門穴為任脈穴,又為三焦之募穴。三焦為水道,為決瀆之官,主氣化,故針刺該穴可治療泌尿系統疾患。【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李國安:筆者在治療急性尿路感染都採用本法,療效甚好。針刺後,患者大都感到尿痛、尿急的現象減少。每日針1次,一般在4-5次即能控制病情。然後隔日針1次,10次為1療程,以鞏固療效。操作:用30號1.5寸毫針,以舒張進針法,迅速刺入穴位,針尖略為向下,使針感如觸電般的向前陰部放射,留針20分鐘。6.氣海【取法】腹正中線上,臍下1.5寸。【主治】下肢腫脹【機理】氣海穴位於下焦,為生氣之海,有調氣機、益元氣、補腎氣、固精血等作用。灸可健脾益腎,故該穴溫灸可治療水腫等疾患。【刺灸法】溫灸【治療經驗】◎李鳳萍:艾灸氣海穴治療氣虛諸疾特別是對年老腎虛體弱,小便失控以及久病脾虛肢腫力弱、臍下冷痛、婦女痛經有明顯的療效。但應較長時間的治療,包括每次艾灸時間不能少於半小時,每個療程不能少於1個月,可連續幾個療程。操作:用艾條溫和灸法。將艾條點燃後,手持艾條或將其放在熏灸器內,在氣海穴上方適當高度進行艾灸,使病人感覺溫度適宜。每次艾灸30-40分鐘,至患者自覺局部溫熱感,外觀局部皮膚微紅為度。每日灸l次。可連續灸l-2個月。休息1-2星期後可再開始第2療程。典型病例:瑪xx,女,51歲。1988年7月來診。主訴雙下肢腫脹反覆發作20餘年,伴有食後腹脹及左手食、中指關節腫脹疼痛。睡眠、二便正常,舌體胖,舌質淡。脈象細滑。類風濕因子(-)。辨證為脾氣不足,健運失司。治療以艾條溫和灸每日1次,經5次治療無腹脹及下肢腫脹出現。隨訪3個月均正常。7.陰交【取法】在腹正中線上,臍下1寸。【主治】⑴腰疼 ⑵痢疾【機理】陰交穴為任、沖、足少陰之交會穴。腰為腎之腑,中醫認為病在陽取之陰,「從陰引陽」,陰交治療腰痛為對應取穴,溫灸陰交溫補脾腎,可治痢疾及嬰幼兒腹瀉。【刺灸法】溫灸【治療經驗】◎李尊桂操作:取清艾條1支,點燃插入固定式艾條熏灸器內,火力以患者耐受為準,每次60分-120分鐘。典型病例:石xx,男,31歲。1989年4月8日就診。診斷為急性腰痛。患者於1月前因受涼而致腰膝拘攣疼痛、經針刺腎俞、大椎等穴療效不佳,近3天來腰痛加重。來診給予艾條陰交穴灸2小時,2次而愈。譚xx,男,40歲。1987年8月2。日就診。診斷:細菌性痢疾。患者於2天前食飲不潔而致腹痛腹泄、里急後重、肛門灼熱,白細胞13800/mm3。大便查:大量膿細胞。給予艾條熏灸器灸2小時,3次而愈。注意事項:每次灸量要在1-2小時,否則無效。8.神闕【取法】臍窩正中。【主治】⑴腹瀉 ⑵胃下垂 ⑶盜汗、自汗 ⑷蕁麻疹 ⑸過敏性鼻炎 ⑹哮喘【機理】神闕位於臍中,該處在胎兒時以臍帶供給胎兒之營養,為生命的根蒂。故溫灸神闕可大補元氣、健脾胃、益腎氣,對全身都有調節作用。【刺灸法】灸法,穴位敷藥;拔火罐【治療經驗】◎劉之棟操作:艾條灸15-20分鐘。典型病例:胡XX,女,55歲。1987年10月10日就診。診斷:虛寒腹瀉。患者飲食不節,發生腹痛、腹泄、腸鳴。服藥後腹痛減輕,大便仍然每日5-10餘次,便色黃稀,腹痛腸鳴,喜熱喜按,四肢不溫,腰酸怕冷。灸神闕6次腹泄癥狀消失。◎仝祺齡操作:艾條直接灸15-30分鐘。◎文成泰:神闕隔鹽化膿灸治療慢性腹瀉,取得良好療效。操作:先做普魯卡因皮內敏感試驗。後在臍及周圍作常規消毒,臍周皮下注入2%鹽酸普魯卡因lml,繼則將食鹽放臍中,凸出臍上0.5-1cm,穴位上放置棗核大的圓錐體艾炷,以燃盡火滅為l壯,一般5-15壯,對病情輕、病程短的灸5-10壯,灸瘡有少許水液即可。若病情重、病程長的灸10-15壯,使其化膿,灸後以消毒敷料貼敷,隔日更換,直至灸瘡癒合。1次施灸未愈者,可在灸瘡癒合後再進行施灸。典型病例:雷xx,男,40歲。1986年9月12日就診。主訴:腹泄20餘年。大便溏薄,日行2-5次,面色萎黃,神疲肢軟,不思飲食,喜暖畏寒,脈濡緩,舌胖嫩苔白,每因食生冷或油膩之品而便次增多,最多可達1日10餘次,反覆發作,纏綿不已。證屬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治以溫中健脾。採用神闕隔鹽化膿灸,1次後患者即感腹部舒暢,胃納增加,大便轉為每日1次,質地成形,癥狀全部消失,1年後隨訪未曾複發。按語:神闕穴其位正當臍中,屬任脈。神闕隔鹽灸者,是引其入腎。採用化膿灸者是起到持續刺激,以激發經氣,達到溫補脾腎的目的。◎林凌:神闕穴隔鹽灸治療慢性腹泄,每每獲效。操作:患者仰卧,將純白乾燥食鹽研細,填平臍孔,上置大艾炷點燃灸之,每次10壯。典型病例:陳XX,女,30歲。1980年4月10日就診。主訴:腹瀉年余。自述因過食肥甘而發泄瀉,初時每日水樣便10多次,臭如敗卵,腹痛腸鳴。經醫治3天,大便轉溏薄,日4-5次。每當進食油膩之物,腹瀉次數增多,完谷不化,如此遷延年余,醫治無效前來就診。查: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苔白膩,脈濡緩。脈證合參,證屬脾胃虛衰。用上法共灸治10天而愈,一直至今,未見複發。注意事項:注意勿燙傷皮膚。治療時間忌食過於肥甘及不易消化食物。按語:本法乃筆者家傳,經余臨床幾十例驗證無不顯效。說明神闕穴艾灸有健運脾陽、和胃理腸、化寒濕積滯的功能。◎周靜玉:我取神闕穴應用灸法治療腹瀉,每多獲效。操作:取精鹽適量敷於神闕穴上,以填滿臍窩為度。上置0.3cm厚鮮姜1片,以針穿數孔,置大艾炷1枚,點燃施灸,燃盡則換新艾炷。每日灸治1次,每次灸10壯。典型病例:女,36歲。1989年5月29日就診。主訴:腹瀉3年。3年前始,經常腹瀉,每日稀便4-5次,伴腹脹腹痛,喜溫喜按,惡寒,神疲乏力,每因進食稍多或含蛋白、脂肪稍多時,腹瀉加重。在某醫院X線拍片診斷為「過敏性結腸炎」。曾用多種藥物無效。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白,脈沉滑。證屬脾陽虛衰,運化無權。治以溫運中陽。按上法治療3次後,病人腹痛腹脹均好轉,大便日行1次,但仍不成形,復灸2次,大便正常。注意事項:灸治過程中如感覺過熱,可加厚薑片或填加食鹽,謹防燙傷。灼傷要及時處理以防感染。施灸時薑片焦干,更換新鮮薑片。◎盧之分:治療小兒慢性腹瀉,效果卓著,每日灸1次,輕者2-3次治癒,重者4-5次即愈。操作:薄薑片貼在臍中,用艾條懸灸10分鐘,溫度適度,每次以皮膚潮紅為度。典型病例:熊xx,男,7個月。1983年2月10日就診。診斷:小兒慢性腹瀉。患兒3月來,腹瀉青菜綠色便,1日3-5次,質稀、帶粘液。晚上啼哭。予隔姜灸上穴5次,大便轉黃稠,日便1次,晚上能安睡,且食慾較前好。◎趙蔭生:胃下垂是一種常見病,我們試製蓖倍膏敷神闕穴治本病療效較好。治療前先經超聲波檢查證實,確定胃小彎最低點在髂嵴線下的位置,再行治療。操作:蓖麻子仁3g,五倍子粉1.5g,混均搗成糊狀,製成形似荸薺,上尖下圓,大小根據患者臍孔而定。將葯團塞臍,外覆以關節鎮痛膏6-8張,以固定之。貼後每日早、中、晚各l次,以搪瓷杯盛半杯開水,將杯底置於臍膏藥上熱熨,每次5-10分鐘,也可用熱水袋熱敷,以感覺溫熱不燙痛皮膚為度,一般第4天末取掉。貼葯1次,連續3晝夜。如第1次治療期間自覺癥狀明顯減輕,則除去葯團,用超聲波複查,胃的位置如已正常,可停治。如1次治療後未見好轉,休息半天或l天后,進行2次治療,一般以6次為度。典型病例:錢xx,女,40歲。主訴:頭昏、胃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飯後吞酸,小腹脹,失眠,乏力。腹型呈葫蘆狀,消瘦。檢查:鋇餐X線透視和超聲波確定:胃小彎最低點在髂嵴線下3cm。經用藥敷法3次後,胃小彎最低點在髂嵴線上1.5cm,自覺癥狀消失,睡佳,納增,體重增加7-5公斤,重回生產崗位。注意事項:治療時天氣溫度最高以不超過20℃為宜。治療期間適當卧床休息,或減輕工作,適當減少湯、茶飲量,宜採用少量多次飲食的辦法。湯麵、餛飩、稀粥等含水量多的食物暫時不吃或少吃,禁忌房事。如吐血、懷孕者忌用。熱熨時腹部如有較強牽引感,為有效反應,不必疑慮。此法除個別人皮膚過敏外,一般無副作用。◎翟興明、翟潤民:余在臨床上治自汗或盜汗均用此法,一般1-3次可愈。操作:取五倍子炒焦研粉,醋調敷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日換l次。典型病例:王xx,男,60歲。1953年9月21日診。診斷:盜汗。患者自入冬以來,每夜入睡後即通身出汗,醒後汗止,夜夜如斯,經服中西藥未見好轉。予用五倍子敷其神闕穴,只1次而盜汗止,自此以後從未複發。按語:神闕屬任脈居腹前正中央,與命門穴遙對,一屬陽,一屬陰,本穴為神氣通行出入之門戶。今取五倍子以醋調敷,取其酸收之性和穴位之能,故能使陰陽交泰、氣血調和。因此對自汗、盜汗有特效。◎白振琴:神闕穴具有健運脾陽和胃理氣之功,因脾統血,固有「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之說。近幾年來運用此穴拔罐治療蕁麻疹效果很好,每日1次,輕者1-3次,重者3-6次治癒。典型病例:董xx,男,56歲。因受潮濕出現周身淡紅色皮疹,呈團狀癢難忍,夜間難以入睡,反覆發作,已2年余,用抗過敏中西藥均不見效,經用火罐治療6次,癥狀由減輕到治癒,經隨訪至今未複發。◎吳麗艷::神闕拔罐法治癒蕁麻疹,尤以急性者療效顯著。操作:於火罐中貼一小塊較濕的95%酒精棉,點燃後扣於神闕,15分鐘後起罐,反覆操作3次。小兒肌膚嬌嫩,留罐時間可約5分鐘至8分鐘。典型病例:羅XX,女,6歲。1988年9月3日下午就診。診斷:蕁麻疹。身癢,四肢及面部有大小不等風疹團塊、高出皮膚、潮紅、時起時消已2天。經用神闕拔罐後,第2次風疹塊開始消退,癢稍減。第3次起罐後,疹塊消失,留下潮紅色,痊癒。按語:神闕拔火罐,可活血祛瘀、疏通經氣。氣機和利則鬱熱自消。另外,我院住院病人黃xx患支氣管哮喘並伴發急性蕁麻疹,主管醫生予其神闕拔火罐共3次,不但風疹消失,哮喘也止。◎劉天峰:1968年我訪得一位民間醫生運用神闕穴治蕁麻疹有67年經驗。我學得此法後治蕁麻疹、過敏鼻炎、哮喘,療效滿意。操作:準備玻璃罐頭瓶1個,大於臍眼的塑料瓶蓋1個,酒精棉球若干,裝瓶備用。治療時用1枚大頭針扎入塑料蓋,將酒精棉球插到大頭針尖上點燃,立即將玻璃瓶罩在上面。待吸力不緊後,一手向一邊斜拔罐,一手把貼罐口的皮膚往下按凹,空氣即進入罐內可取下。可連拔3次,或1次。3天1療程。若拔罐後水皰,可塗上紫藥水。1療程完後停3天。病不愈可再拔火罐。蕁麻疹1-3療程,過敏性鼻炎5-7療程,哮喘視病輕度重而定。另一個拔罐參考經驗是:病人自覺火罐吸上臍眼無抽吮樣感覺即停止拔罐,可達到病癒目的。典型病例:郭xx,女,36歲。胸背、四肢突起大塊風團,顏色鮮紅、奇癢。診為:急性蕁麻疹。沒服中西藥,予拔罐1次即愈。2年未見複發。翟xx,男,42歲。每遇冷天、翻砂時出現氣味刺激則噴嚏、流淚、滿臉通紅,久治無效。經北京某醫院檢查結果對煤煙、麵粉、冷空氣、冷水、蠟等44種過敏。苦無良法,試求我治療。給在神闕穴拔罐15次,再未犯病。王xx,女,35歲。自述感冒引起哮喘20餘年未愈。面頰紅潤,形盛,咳喘多痰,喉鳴、喉癢,上脘痛,泄瀉,無論冷熱均發病。月經正常。查出過敏源,但無良法。病退在家,曾服中西藥少效,教試自我拔罐,3個月拔罐57次,病癒上班。按語:神闕穴拔罐有強壯和抗過敏的作用。功效能回陽固脫,調理氣機,健脾胃,固根本。拔火罐溫真陽,振脾陽,補氣育陰,斂氣平喘,扶正祛邪。真陽足則肺氣實,邪不可千。陰血足則虛風消。陰平陽密,脈氣調和,氣不逆動,喘咳自愈。◎林建華操作:神闕連續拔火罐100次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6次為1療程,連作1-3療程。典型病例:李xx,女,45歲。1987年9月18日就診。診斷為蕁麻疹。患者於5年前不明原因突然發病,皮膚疹癢,抓之更甚,呈鮮紅色風團塊,數小時內可自行消退,此起彼伏,反覆發作,幾乎每天發病。經用諸葯治療效果不佳,前來就診。用上法1個療程後,明顯好轉,發作間隔時間延長,面積縮小、疹團減少,疹癢程度減輕,3個療程後痊癒,半年後隨訪朱複發。按語:神闕穴與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關係十分密切,是臟府經絡之氣外露的重要門戶。因此,選用神闕連續拔火罐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疏風通絡、祛風止癢、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作用,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9.建里【取法】腹中線上、臍上3寸。【主治】胃下垂【機理】建里穴為任脈輸穴,深部為胃腑所在。里,指脾胃。建里,即健脾胃、和中氣之意。針刺該穴即可治胃下垂等症。【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陳倉子:針刺建里穴治療胃下垂,取得滿意療效。當針刺入建里穴後,針感特彆強烈,腸鳴音亢進,全腹部有顯著的升提感,能達到「健脾安胃,升清降濁」功效。操作:進針2-3寸,有針感後,隨即提插數次,再留針20分鐘,出針後用0.3cm厚布帶環腰束縛,到臨睡前取去,以提高針效。每日針治1次。典型病例:趙xx,男,25歲。1955年10月25日就診。患者有腹脹痛,噁心反胃已3年,多食即感腹部墜脹,泛惡,神疲畏冷,頭暈腰痠,便溏,形體消瘦,舌淡苔薄白,脈細。曾在通縣x醫院X線鋇餐檢查:胃張力減低,胃小彎在髂嵴聯線下9cm。確診為重度胃下垂。攝片和超聲波檢查還提示有雙腎下垂。經服補中益氣丸及中草藥數10劑無效,來我處就診。證屬脾腎陽虛、中氣下陷所致。治當益氣升提為法。用上法針治1次後,胃脘脹痛減輕,精神好轉。30天後諸症悉除。複查證明:胃小彎及雙腎位置均恢復正常。注意事項:對孕婦和有吐血病史者禁用此法。10.中脘【取法】腹中線上、臍上4寸。【主治】⑴胃脘痛 ⑵急性胃炎嘔吐 ⑶癲癇 ⑷郁證 ⑸前頭痛 ⑹高血壓 ⑺水臌 ⑻瘕【機理】中脘穴下為胃腑,為胃之募穴,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交會穴,腑之會穴。又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本穴可調理胃腸,治療各種胃腸疾病。脾胃相表裡,本穴又健脾化痰,可治因痰所致的各種疾患。【刺灸法】針刺;隔姜灸;溫和灸,埋線,放血加拔罐【治療經驗】◎丁良能:取中脘針刺或埋羊腸線,效不佳配足三里、脾俞、胃俞。研究證明:羊腸線埋藏入穴位後可以提高機體的營養代謝作用,使胃十二指腸潰瘍癒合而胃脘痛消除。操作:令病人仰卧,常規消毒,鋪好洞巾,用2%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局麻(術前需作皮試),用18號脊髓穿刺針將1-2號羊腸線2cm,裝入針管,刺入穴位下肌膜層,待有麻脹感後用針芯送入,邊推針芯邊抽針管,不使羊腸線露出皮膚,消毒針眼,消毒敷料外敷,膠布固定(必須無菌操作)。每月埋線1次,3次為1個療程。典型病例:王XX,男,52歲。患胃脘痛10餘年。患者因受涼勞累,加上飲食不調得了胃痛,經常疼痛發作,噯氣吞酸、腹脹納少,身體消瘦,乏力,不能食甜食,服中西藥無效。於1978年5月10日在中脘穴埋線1次,胃脘痛即止,身體逐漸恢復。觀察10餘年未複發。◎申倬彬: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療胃病,療效滿意。操作:中脘穴常規消毒,用2-2.5寸毫針垂直刺入,進針約1-1.5寸深,感覺酸、麻脹、沉困為度。若針感不滿意,繼續捻針調整針芒的角度,針感滿意即留針3-5分鐘。然後將針退至皮下,扳倒針體用橫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針深約1-1.5寸,針感向劍突胸部放散。復將毫針再退至皮下,翻轉針體,直透建里穴,針感向肚臍周圍傳導,留針2-3分鐘。再將針退至皮下,用橫刺的角度向左右兩側透刺陰都、梁門,針深約1.5-2寸,要求針感向上腹部、兩脅下放散。中脘一針向四周透刺6穴,此6穴均在胃體之局部,是治療脾胃病的要穴。集眾穴之功效於一針之下,使整個上腹部均有針感。典型病例:黃x,男,62歲。以腦血栓形成,癲癇的主訴住內科病室。1979年11月7日突然上腹部疼痛,持續一日一夜不能緩解。經內、外科醫生會診,診斷為胃痙攣性疼痛,建議用針灸治療。同日針灸科會診,檢查上腹部膨滿,疼痛拒按,舌苔厚膩,口氣有傷食味,六脈沉弦。辨證為傷食胃脘痛,宜寬中和胃健脾,消食導滯止痛。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僅針1次痛即止。持續住院1年再未犯胃病。◎喻喜春:用中脘放血治療急性胃炎多能立即止嘔,疼痛亦逐漸減輕,放血1-3次多能治癒,可每天放血1-2次。慢性胃炎及潰瘍也可治,慢性胃炎隔2-3天放血1次,5次為l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可繼續2-3個療程,能逐漸緩解癥狀。潰瘍病依急性或慢性放血法同上,其效亦佳。操作:用細三棱針點刺出血,不見絡脈者點刺拔罐吸血,急性胃炎而體質強壯者出血10-15ml,慢性胃炎而體質虛弱者出血3-10ml。消瘦或多產婦女皮膚皺紋多者吸不住罐則改用他穴治療。典型病例:胡xx,女,23歲。1986年7月10日就診。診斷:急性胃炎。患者在旅途中食物不潔,在車上發生劇烈嘔吐、腹痛已5小時,急病容,體溫38.5℃,脈細數、舌干、苔薄,中脘處壓痛明顯。以細三棱針點刺後,拔罐吸出血約10-15ml,20分鐘後嘔吐、腹痛漸止而入睡。醒後癥狀消失。◎於書庄:治療癲癇、婦女郁證。操作:①隔姜灸。②溫和灸。灸15分鐘左右,以局部紅潤為度。③雀啄灸。將艾卷一端點燃,由遠而近逐漸接近穴位但不接觸皮膚,被灸者由感覺熱到燙痛為1壯,間日1次。典型病例:田x,女,12歲。1985年9月6日初診。現病史:自1982年9月1日晨4時突然抽搐,口吐白沫,1小時後清醒,當即送某院急診。查腦電圖:「大腦中度廣泛異常」,診為癲癇。以後每2個月大發作1次,間有小發作。每次發病前自覺手發厚,隨即發作,喉中痰鳴、口吐白沫,四肢抽描,大發作15-60分鐘緩解,小發作1-10分鐘緩解,醒後心悸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小便時感困難,飲食、睡眠、大便均正常。自病後服藥年余未能控制。於1983年9月6日來我科就診。查其舌質紅,苔白,脈數大。給予針刺中脘、豐隆、內關,公孫、中脘、氣海、關元、太溪、照海60次,歷時9個月癲癇未作。於1984年6月11日晚癲癇又作,醫者繼針①中脘、豐隆、公孫、內關,②大椎、後溪、申脈、中脘、豐隆,③內關、蠡溝、三陰交、瘲脈、人中三組穴53次,歷時6個月發作7次,每次持續5-20分鐘不等。於1985年1月4日來我室診治。余按照前醫針刺內關、公孫、蠡溝、三陰交治療4次,小發作1次。詢其發作多於經期前後,查其經穴膻中、中脘、氣海壓痛,苔白,唇厚、脈沉細,證系肝風痰濁。治宜化痰熄風。隔姜灸中脘7壯,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第1療程中小發作2次。第2療程後,未複發,觀察8個月未見發作。劉xx,女,27歲。1984年6月9日初診。現病史:病因產後嬰兒死亡,精神抑鬱,遂出現突然暈厥,已1個月。發作時自覺胸中悶、兩目昏黑,遂即倒地,不省人事,手足冷,冷汗自溢,醒後神清。病後未服他葯。查其舌質偏紅,苔滿布白膩,脈兩關滑。證系胃氣閉。治宜開閉。溫和灸中脘15分鐘。3日後複診,胸悶舒,頭昏解,病未犯。繼灸中脘以資前效。觀察2月余未發作。◎王耀斌:治療前頭痛,每每神效。當運針後聽胃有水響聲時患者雙目即時明亮、視物清楚,頭痛立止。前頭為陽明經所布,中脘為足陽明胃之募穴,針之以和胃降逆,頭痛立止。為治病之本,每天或2天1次,多數1次愈。操作:用26號4寸毫針直刺3寸深,刺到胃體上。得氣後,拇食指捻轉針柄,用瀉法。患者自述胃中有水響聲,術者也多能聽到水響聲。典型病例:周xx,女,50歲。1974年5月14日就診。診斷前頭痛。前頭昏痛如裹已10年余,曾用中西藥治療稍有好轉,近年來逐漸加重,雙目視物模糊不清,胸脘痞悶、噁心、嘔吐痰涎,飲食減少,食後腹脹,身疲乏力,日漸消瘦,便溏,舌質淡苔膩,脈弦滑。本證系濕盛生痰,痰濁阻遏經遂,清陽不升而致。針刺中脘以和胃降濁化痰,僅1次臨床告愈,隨訪2年未複發。◎薛立功:高血壓病常伴有頭暈癥狀,從祖國醫學立論,外感六淫、內傷臟腑氣血皆可導致本症,而以風火、濕痰、正虛者居多。筆者體會,正虛、痰濕內阻者用本穴療效甚佳。操作: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垂直刺入1寸許,持針不動。左手輕按該穴皮膚深入1-2分鐘,出針閉針孔。典型病例:余xx,女,40歲。眩暈4年。病起4年前,時時頭暈、眼花,經醫院體檢,發現有高血壓病。平時波動在160-190/95-100mmHg之間。每當血壓升高之際,頭眩暈即加重。雖多方治療,頭暈不能根治,故來求治。檢查:血壓為170/100mmHg,心肺未見異常,脈弦細,苔薄白,舌質淡。證屬心脾血虛、肝氣鬱結。當培健脾胃、平熄肝風。處方:中脘。治療經過:矚患者仰卧床上,以左手拇指隨呼氣逐漸重按中脘,半分鐘後患者自覺頭暈減輕。即用右手持針,刺入1寸許,用提插法找到針感,左手再下按5分許,抬手,再按,再抬,至患者覺頭暈明顯減輕為度。出針後測血壓為150/95mmHg。注意事項及禁忌:勿直刺過深,以免損傷內臟。左手按壓中脘穴很重要。進針到1寸後,固定針體。左手繼續下壓該穴皮膚,然後抬起押手。這樣可改變針與該穴皮下組織的位置關係。療效高,且安全。◎秦德銓:水臌與氣臌病人每用此法多能奏效。水臌病人能聽見其腹內有汩汩的水聲即能行水,氣臌病人針後頻頻矢氣即能行氣。此外用本穴治療瘕症效果也佳。操作:治療水臌用1.5-2寸長毫針,針刺得氣後,行子午搗臼術。治療瘕用1.5-2寸長毫針,針刺得氣後,施子午搗臼法,改提插為盤針法,即行捻轉手法後,再將針於穴內輕搖盤轉。典型病例:桑XX,男,36歲。1959年患浮腫病,本人巡回醫療致彼,予刺中脘,施子午搗臼法,留針30分鐘。每次針後即小便增多,水腫好轉。韓XX,女,52歲。患者近年右下腹有一雞蛋大小長形包塊,診斷為瘕。經刺中脘後,前後共10次,包塊消失。11.巨闕【取法】腹正中線上,臍上6寸。【主治】膽道蛔蟲症【機理】巨闕為心之募穴,穴下位臨膽腑。本穴具有舒調膽腑、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故可治膽道蛔蟲症。【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作者闕):在臨床治療中覺得此穴有行氣降逆之功,偶爾應用此穴則使膽絞痛立即停止。操作: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直刺或向下斜刺0.6-1寸,得氣後拇指向後作小幅度快頻率的捻轉,留針20-40分鐘,留針過程中再行針。典型病例:石XX,男,30歲。1988年9月27日就診。診斷:膽道蛔蟲。患者上腹部絞痛發作1小時,自述昨晚進食油膩和酒類等物,當時脘部感到不適,今日上午9時突發上腹部絞痛,即來我院急診室。查B型超聲波為「膽道蛔蟲」。患者1980年膽結石手術治療(取出結石9枚,術後上腹部連此次絞痛發作2次)。刻診上腹部絞痛,無法忍受,面色蒼白,汗出較多,舌質紅,苔淡黃膩,口乾,脈弦數。症屬蟲積阻塞,不通則痛。治以疏肝解痙、驅蛔止痛。先用迎香透四白、陽陵泉、太沖、期門,均不能止痛。改用巨闕穴1針痛即緩解,共留針40分鐘痛消失。第2天來診時痛未再發作。於9月30日複查B型超聲波,除膽管模糊毛糙外,未發現蛔蟲。注意事項:巨闕穴深部有腹腔重要臟器,不宜深刺。12.鳩尾【取法】腹正中線上,臍上7寸。【主治】⑴癲證(抑鬱性精神病)⑵膽道蛔蟲症【機理】鳩尾為膏之原,位近胸腔,有安神寧心豁痰之功,故可治療膽道蛔蟲症,為局部治療作用。【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張家聲:治療抑鬱性精神病、癔病等屢效。操作:病人仰卧後,先叩觸肝脾位置是否正常,如無特殊,在胸骨劍突下5分處經嚴格消毒後,取30號毫針,囑病人吸氣時迸針,針尖略微向下斜刺或直刺1-2.5寸,進針後針體輕微轉動,稍停針,得氣後可將針體上提留針15-20分鐘;如未得氣,術者可行小幅度捻轉,待氣至而留針15-20分鐘;針入鳩尾,針感當向下或向兩脅肋部放射,有時患者可見輕鬆的感覺。隔日針刺1次。典型病例:姚xx,女,19歲。l974年9月中旬就診。代訴:精神錯亂、言語失常2年。診斷:癲證(抑鬱性精神病)。因下放農村引起思想抑鬱,以後變得沉悶、寡言、喜獨處。伴長期失眠,有時煩躁不安。半年後病情加重,妄聞妄想,甚至聞不悅耳之言則驚厥、伴有四肢抽搐。每當遇刺激或勞累時發作。經多家醫院治療無效,故求針刺。形體營養尚可,面色(白光)白,痴呆,見人不語或自言自語,答非所問,食少,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脈細數,苔膩微干黃。證由痰濁內生,蒙蔽心神,以致精神錯亂、言語失常而成本證。處方:鳩尾。經針刺1次後,回答問題比前清楚,面部表情比前舒展;6次後,神志清楚,答合所問,言語較清楚,飲食轉佳,共針15次言行正常。注意事項及禁忌:針刺前先確定肝脾的大小,正常大小者方可針刺;針尖方向略斜向下;雙臂上舉或雙手抱頭仰卧姿勢取穴,可使膈肌等上抬;下針或行針時禁止大幅度捻轉或提插。按語:鳩尾穴為膏之原穴,有安心寧神、寬胸豁痰之功,善治癲癇。因癲證屬陰,其病深,非深刺不能奏效,故鳩尾針刺深度達1-2.5寸,體格肥胖者還應適當加深以中病得氣為度。◎陳倉子:針刺鳩尾穴治療膽道蛔蟲症之疼痛取得滿意療效。操作:取鳩尾穴,局部常規消毒後,使針尖順任脈向神闕穴方向徐徐刺入,至水分穴時止,隨即施行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經針刺後疼痛立即停止。典型病例:張xx,男,19歲。1988年5月15日就診。患者清晨起床後突然發生上腹部偏右鑽頂樣劇烈疼痛,伴噁心嘔吐,時發時止。就診前疼痛已發生4次。患者輾轉不休,劍突下偏右有明顯壓痛,體溫38℃,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診斷:膽道蛔蟲症。治當以安蛔止痛、寬中和胃。取鳩尾,經用上法針刺後疼痛立即停止,隨訪1月未發。13.膻中【取穴】腹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平第4肋間隙。【主治】⑴哮喘 ⑵胸痹 ⑶氣厥 ⑷呃逆 ⑸失音 ⑹乳少 ⑺乳腺炎 ⑻下肢抽痛【機理】膻中穴為八會穴之氣會,位於胸部正中,深部為肺臟所在,肺主氣,司呼吸及宣發肅降,故該穴被稱為上氣海。其具有調理氣機之功,治療各種因氣機不利、氣滯、氣逆等症。膻中又為心包募穴,心主血藏神,故該穴又治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痹證,神志病等。【刺灸法】針刺,溫針;割治;彈撥;埋皮;灸法【治療經驗】◎王春輝:膻中穴治療支氣管哮喘割治法,適宜單純性支氣管炎,或伴哮喘者。如果合併肺氣腫等症,療效欠佳。支氣管炎伴哮喘咳嗽時不宜切皮下脂肪,只取皮下少許淺筋膜,必要時植入4號羊腸縫合即可。操作:向下斜刺或左右橫刺0.8-1.2寸。割治膻中法:①拇指按第4肋間胸骨體兩側連線的中點,作普魯卡因試驗陰性以後,進行常規消毒,範圍在10cm以上,防止縫線切口處感染,採用1%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②以膻中為中點,做1-1.5cm縱行切口(至深筋膜表面),用止血鉗擴張切口,消毒紗布塊壓迫止血(遇個別哺乳期患者較大血管出血者可行結紮)。③用止血鉗提起深筋膜(夾起皮下脂肪)切除之,用止血鉗在胸骨膜表層找過敏點,上下滑動進行刺激。④一針縫合皮膚,酒精消毒,切口處覆蓋紗布,4-6天拆線。典型病例:張xx,男,46歲。氣喘10餘年,受涼即發作,冬季加重,發作時不能平卧。診為慢性支氣管哮喘。服藥暫緩解。1970年9月來我科行割治膻中1次後3-4天癥狀消失。◎張文進:治療支氣管哮喘。操作:常規消毒和局部麻醉後,以穴位為中點,作一長約1cm左右的切口,用止血鉗分離切口,割取穴位深部皮下脂肪約蠶蟲大小一塊,再將止血鉗插入切口深部,給以盡量強的刺激,使痠、麻、脹感向左右傳至乳部,向上傳至天突穴處,向下傳至劍突以下。若當時有咳喘癥狀,應儘可能刺激至哮喘癥狀緩解。然後用三角縫針將1號或2號羊腸線埋入穴位深部2、3段,蓋以消毒敷料以膠布貼牢。典型病例:王xx,男,19歲。1976年4月10日就診。患者咳喘10餘年,開始數年以冬季為重,以後冬夏皆發。診時正值發病,患者呼吸困難,張口抬肩。體檢見胸部飽滿,兩肺布滿哮鳴音,咯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膩,脈沉滑。當即採用本法治療。割治並強刺激膻中穴後,喘息當日凈止。以後又微喘咳,但未服用任何藥物,數日後咳喘消失。之後10餘年來,哮喘從未再發。注意事項及禁忌:1次治療後癥狀消失者,最好再鞏固治療1-2次,每次間隔時間為1個月。以後,在每年的好發季節前1個月再鞏固治療1次。多次割治後局部切口之疤痕會影響麻醉,故麻醉務求充分,以免割治時產生疼痛。◎吳旭初:膻中穴割治埋皮治療藥物及針灸難於控制的哮喘患者,均能減輕及緩解癥狀。短期內發作者癥狀減輕並均能用藥物控制。操作:在膻中穴先作標記,在嚴密消毒後蓋上手術孔巾,局部麻醉,用手術刀在膻中穴周圍切下梭形皮瓣lx2cm。用血管鉗在切口內皮下脂肪層分離開,然後將皮瓣反轉塞入皮下脂肪層,再用絲線在切口處縫合2針,檢查無出血以消毒紗布蓋住創口,膠布口定5-7天後拆線。典型病例:XX,男,18歲。患過敏性哮喘16年。經內科藥物治療難於控制,每晚發作胸悶、呼吸困難,有窒息感,痛苦不堪,予上法治療。術後癥狀當日減輕,3日後哮喘基本消失,2年後複查未發。按語:筆者為不妨礙女性體表美觀及復治需要,還曾試用抵骶之腰俞穴及背部之定喘穴(左右交替使用),也具有相似療效。◎李學武:凡一切氣機不調之病變均可取膻中穴治療,如肺氣不降、胃氣上逆、肝氣不舒、心氣鬱滯等證。操作:以2%普魯卡因腎上腺素在膻中穴皮內作局麻,然後以手術刀切開穴位處皮膚(約1cm)皮下組織,再用蚊式鉗伸進切口來回划動刺激骨膜約1分鐘,然後敷以消毒紗布。典型病例:蔣xx,女,30歲。1981年5月6日就診。咳喘20餘年,四季均有發作而以春秋為重。常由粉塵、寒冷、勞累所誘發。發作時先喘後咳,咳痰黃粘或有泡沫,偶帶血絲,胸悶,心悸。經常服用止咳平喘葯、抗菌素及各種中藥,曾在某醫院作過脫敏治療1年半,無明顯效果。來診時兩肺可聞乾性羅音。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治宜降氣止咳。用上法治療l次後咳喘即明顯減輕,停服止咳平喘葯。1周後在原切口旁又作l次割治,咳喘吐痰諸症均消失,3個月後隨訪未再複發。操作:用30號1寸毫針,斜刺進針,直達骨膜。典型病例:馬xx,男,48歲。1976年7月2這日就診。患者因闌尾切除術後第2天出現呃逆,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制,進食、喝水、睡眠均受到影響。曾注射魯米那等鎮靜藥效果不明顯,又針內關、足三里穴亦不能止。故取膻中降氣平呃。用上法,進針後呃逆即止。留針1小時,呃逆未作。3小時後因食水果受寒呃逆又作,再以前法針之又止,留針3-4小時,起針後入睡,直到次日清晨才進食,呃逆未作。◎呂景山:余每遇氣病患者,證屬氣滯者,用下法均有立竿見影之效。操作:用28號或30號1寸針,快速刺入皮下,施以捻轉瀉法,然後再向上、下、左、右平刺,亦施以捻轉瀉法。典型病例:焦XX,女,32歲。1979年10月15日就診。代述:神志不清,抽搐1小時。患者因受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胸高氣滿,四肢握固、抽搐,狀如雞爪,急送我院就醫。查:面色紅潤,呼吸氣粗,瞳孔縮小,舌淡暗,苔白膩,脈弦滑,四肢僵直、不溫。證屬「氣厥」。治宜調氣散郁、宣竅啟閉。取膻中,快速進針,用瀉法。當行針半分鐘後,病人即刻蘇醒。隨訪10年,未見複發。按語:氣厥是指氣機厥逆引起的昏厥而言。本證的特點是發作之後,多在短時間內逐漸蘇醒,醒後不遺留偏癱、失語、口眼喎斜等後遺症。也有個別患者一厥不復而導致死亡。故本病為急證,治宜及時救治為要。其治療大法,以順氣開郁,醒神開竅,啟閉救逆為主。蘇醒之後,法當調理肝脾、培補氣血,以善其後。XX,男,30歲。1976年6月3日初診。代述:失語17天。病起因情志不遂,於工作之際突然啼哭不已,繼則心中明了不能言語,伴有心胸脹悶、夜寐不良、納谷不香。經治未效來診。咽喉未見異常,舌淡暗、苔白膩、脈弦緩。證屬肝鬱氣滯。治宜舒調氣機,散郁利竅。取膻中,以單手速刺進針,在得氣的基礎上,施以強刺激,即快速持續捻轉,在行氣的同時,患者胸高氣滿、咽喉如氣上沖,當行針6分鐘後,則氣上沖胸破咽而出,立即喊出「杜阿拉」之名。起針後,白覺心胸舒暢。翌日二診,言語對答如流。按語:對於器質性失語,多用頭皮針結合體針獲效。屬於功能性失語,則以調氣散郁,行氣利竅為治,主取氣會膻中。魏XX,男,37歲。1980年2月21日就診。胸脅苦悶、呃逆頻發1周余。患者因心情抑鬱而胸脅滿悶、心下痞塞,胃氣上逆,呃逆頻頻,不能自制,夜卧不安,二便自調。舌淡暗,苔白膩;脈弦。證屬呃逆。治宜宣肺理氣,降逆止呃。取膻中,刺法如上述,行針1分鐘後,穴周呈充血狀,紅暈大小達3x3cm。自述:心胸甚感舒暢,呃逆之勢亦減,留針半小時,每隔10分鐘行針1次,起針後狀如常人。翌日呃逆未作。傅XX,男,47歲。1980年6月9日就診。左下肢抽痛16小時。昔罹腰痛,每遇生氣、勞累之後加重,以脹痛為主,甚則抽掣作痛,痛引下肢。近日事不遂心,痼疾又發。左髖、小腿前外側抽掣疼痛,痛引足趾,伴有下肢無力,站立、行走不便,兼見食欲不振、口乾、喜熱飲、咽喉不爽,胸悶不舒,時有神志模糊,大便偏干日更衣1次,小便清長日解10餘次。查:神志清楚,呈痛苦面容,舌紅,苔薄黃,脈弦。患肢不可屈伸,抬舉不能,未引出病理征。證屬「氣痹」。治宜開胸順氣、宣通閉阻。取:膻中。針刺方法同前,行針半分鐘之後,穴周呈3x3cm之充血狀。心胸較前舒暢,左下肢亦感輕快,又行針半分鐘,左髖及大腿疼痛已除,惟小腿外側尚有不適之感。繼針左陽陵泉,針感沿小腿外側向足趾放散,疼痛頓除。翌日二診,患肢活動自如,效不更方繼針膻中,以資鞏固。◎劉炳權:操作:間接灸、艾條灸,每次3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停灸1天後可作第2個療程治療。典型病例:梁xx,女,38歲。1980年7月10日就診。胸中痞結而痛已半年余,每遇情志變化、或飲食寒涼之物尤甚,常痛至不能勞動。患者呈慢性病容,情志憂鬱,舌淡胖大,舌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滑。辨證:情志鬱結,氣機痹阻,寒濕之邪上逆,寒阻而痛。按上法間接灸膻中穴,灸治1療程而愈。按語:灸能溫通胸中經脈、通陽散寒,故能消痞止痛。八會穴中之氣會穴膻中,善理氣機,對胸痹治療有較好療效。◎吳家淑典型病例:張x,女,45歲。1978年10月27日來診。呃逆半年,時輕時重,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曾多方調治療效不顯。查:精神萎靡,面色無華,呃逆聲低,氣不得續,手足欠溫,脈象沉細,舌淡體胖。指壓膻中,患者感覺胸腹舒適。取膻中穴針尖向上卧刺1寸,得氣,輕刮針柄30下,呃逆減輕。留針5分鐘,再刮動針柄50次,呃逆止。留針20分鐘後出針。翌日複診,自述針後一夜安穩,今晨呃逆又作。同上法取穴施術,連針3日,呃逆證除。l個月後因食生冷呃逆複發而來診,如法施治呃逆即止。◎徐岩、丁瑞芬:採用拇指按壓膻中穴治療呃逆,療效滿意。操作:患者仰卧,全身放鬆,醫者以拇指對準膻中穴,先輕後重,按壓2-3分鐘,呃逆即可止住。為鞏固療效,可讓患者側卧休息15分鐘,再按壓膻中穴2-3分鐘。按語:按壓膻中穴能起寬膈降逆作用,故對呃逆有良效。而此法奏效與否,取決於按壓的力度。治療時要先輕後重,循序漸進。必要時採取傳統臀骶按壓法。◎周榮興:本穴治療頑固性膈肌痙攣效果好。操作:用2寸針,快速進針後針尖向下平刺1寸以上,透過中庭,針尖在皮下可達鳩尾處,提插捻轉、強刺激,使針感擴散至劍突周圍,刺激約1-2分鐘,然後留針。每隔10分鐘行針1次,仍強刺激,留針30分鐘。根據病情每日針1次或2次。典型病例:蘇x,男,72歲。因硬膜下血腫行手術清除。術後10天出現呃逆,每分鐘10~20次,雖治未效,已達月余。單取膻中穴,向下橫刺1寸半,捻轉提插,針感擴散至鳩尾周圍,留針期間患者自覺胸部有寬鬆感,呃逆由每分鐘16次減至7次,留針30分鐘。次日自述前一日出針後約1小時呃逆即止,當夜睡眠好,但第2天中午又發。上法再針,留針間呃逆即止。第3日未再發停止針治。但停針後4日呃逆又發,乃連續針治5日(每日1次)後停止治療。1月後隨訪,曾發過2次,但每次發作均輕,持續不到1小時即自止,未作治療。注意事項:本穴較安全,手法強刺激時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不可過強,若不強應稍深針,刺及胸骨膜。勿沿皮刺。◎陳倉子:針刺氣之會穴膻中治療缺乳,獲良好效果。操作:患者仰卧,消毒後,沿皮下向乳房部位刺3-5分,有針感後留針15分鐘。典型病例:趙xx,女,26歲。1988年5月26日來診。產後乳汁分泌量極少已5天。從產後第4天服催奶片、生乳藥水。第5、6天又加服中藥兩劑,乳汁仍極少。查:兩乳房脹硬而痛,舌紅、苔薄黃、脈弦。證屬肝鬱氣滯,乳絡不通。治宜調氣通絡催乳。取膻中,經用上法,針第1次後2小時乳下,共針3次乳汁已如泉涌。按語:膻中穴位於胸中兩乳之間,有振奮胸中大氣、溫通心陽、調理沖任的作用。乳汁雖是精血所化,然必賴胸中陽氣之溫煦和振奮才能運行,故對乳汁不行、缺乳有顯著的治療作用。◎王宗學:膻中穴治療乳汁缺少症,多數患者1次即效。操作:針入穴後輕輕捻轉產生沉感,將針刺方向調向患側,捻針使之感到乳房發脹效果佳。典型病例:李xx,女,23歲。1990年4月2日初診。產後第4天開始下奶,乳汁清稀,第5天乳汁漸多,但因外感風寒發熱而回奶,燒退後經服藥未見好轉。患者一般狀況良好,食慾佳。為高燒傷津致使乳絡不通,乳汁分泌受阻。針刺同上法,留針期間,用溫針法灸膻中,10分鐘後感到發脹,次日來診乳汁增多,連續治療5次而愈。◎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療乳腺炎有效,其優點不直接刺激乳房。乳腺炎初起者消散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消。另外對少乳、回乳也效佳。少乳時如有1/3或一半的乳量則能增加排乳量,有時可達到足量。但若原來根本無乳者其效差。因離別或生病後的少乳收效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可。回乳時放血2-3次即夠。操作;用細三棱針點刺皮膚後,以小罐拔出血。如為乳腺炎則出血5-15ml,少乳及回乳3-5ml。典型病例:文x,女,25歲。1989年7月10日就診。診為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乳養小兒已1個月,1天前發現左乳腫痛,體溫38.5℃,左乳相當12點處腫硬,皮膚略紅,壓痛。用細三棱針點刺膻中後拔罐吸出血液約10ml,當夜痛止,體溫正常。每天放血1次,連續3次而愈。14.璇璣【取法】在前正中線上,胸骨柄中央。【主治】咽部異感症【機理】璇璣穴為任脈穴,針刺該穴具有調理氣機之功,而咽部異感為氣機不利所致,故治該證。【刺灸法】埋針【治療經驗】◎張茵州、徐德鳳、劉守恩:咽異感症患者採用璇璣穴埋針療法,取得了較好療效。操作:常規消毒,用32號0.5皮內針,針柄向天突穴方向平刺,全部進入針體,露出針柄,經酒精消毒後用膠布固定,7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休息3天再施。適應症選擇:①排除各器質性病變,特別是惡性腫瘤者;②只有咽異感癥狀而無吞咽困難,體重不減輕,進食時癥狀而減輕者;③咽部僅有慢性充血及少量濾泡、扁桃體Ⅰ°以內,無明顯炎症者,④喉檢查下咽部及喉部無腫物潰瘍者。15.天突【取法】正坐仰頭,當胸骨上窩正中處。【主治】⑴癔病 ⑵梅核氣 ⑶痰厥 ⑷哮喘、咳嗽 ⑸暴喑 ⑹呃逆 ⑺急性支氣管炎 ⑻急性咽炎【機理】天突穴下位臨咽部及氣道和肺,肺主氣,司呼吸,故該穴有較好的降氣化痰作用。針刺該穴可治療因肺氣不利、痰氣交阻所致的諸症。【刺灸法】針刺,穴位注射;點穴【治療經驗】◎紀青山:治療梅核氣效果很好。每日1次,輕者3-5次,重者8-10次即愈。操作:用30號2寸毫針,先直刺0.2-0.3寸,然後沿胸骨柄後緣、氣管前緣緩慢向下刺入1-1.5寸。患者有麻脹感下傳。典型病例:劉xx,女,48歲。1973年7月3日來診。該患者咽喉部有異物感2月余。於2月前心情不悅,後因食魚而自覺有魚刺扎在咽喉部,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經省醫院喉科查:咽部未發現魚刺。回家後自覺好轉。但每當郁怒之後,就自覺咽喉疼痛。疑魚刺未取出,去查仍未見異常。經服中西藥效果不顯。本次就診前又因郁怒發作較重,不能咽東西,用手摸局部自覺有魚刺樣刺痛而就診。查:咽喉未見異常。舌淡,苔薄白,脈弦滑。取天突,按上法針刺,1次後癥狀大減,3次而愈,至今未發。注意事項及禁忌:針刺天突穴必須嚴格掌握針刺深度和角度,也不可向左右偏斜,以防刺傷血管及肺尖。忌用粗針深刺,以防出血。◎陳倉子:針刺陰維、任脈之會天突穴治療癔病大發作,均1次治癒。操作:先直刺進入0.2-0.3寸後,改向下刺,沿胸骨柄後緣、氣管前緣刺入,約1-1.5寸,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汪xx,女,30歲。代述:患者胸痛、煩躁、善太息已月余。前2天因家務口角後,時而悲傷哭嚎、時而低聲抽泣,或嘻笑逗鬧,心悸惕惕,坐立不安,至夜尤劇、徹夜不眠,經期提前,大便乾燥。舌尖赤,苔白膩中黃,脈弦滑。取天突穴。依上法針刺,患者覺有氣下降至胸,心悸平,留針30分鐘,諸症悉除。◎符世純操作:點天突穴。典型病例:姚xx,女,70歲。因過食湯圓致脘腹脹痛,並伴有嘔吐,吐出物多為痰涎。次日晨在與他人爭吵時突然倒地,不醒人事,目閉口合,呼吸氣粗,四肢厥冷,脈象弦滑。急取人中、內關行強刺激手法,未見反應。因憶起張錫純點天突,遂試之,當即喉中漉漉作響,2分鐘左右,忽發咳嗽,吐出粘痰數口而愈。按語:患者年已古稀,脾胃功能已衰。過食使脾胃運化失常,濕聚成痰。又遇惱怒,怒則氣上,痰隨氣升,蒙閉清竅。而人中、內關雖然能開竅醒神,但無祛痰之力。點壓天突穴可宣肺利痰,並使結聚之痰直接承受刺激,隨咳而排出體外,氣通痰去,陰陽順接,厥證自愈。◎鍾思冰操作:取2-5ml注射器1支,6.5-7號針頭1支,吸2ml魚腥草注射液。令患者頭稍後仰,局部常規消毒後,先直刺2分,然後向下沿胸骨後壁迅速斜刺進針1-1.5寸,令病人作吞咽狀,如病人覺喉內有梗塞感,即回抽無回血始緩緩推葯。此時局部出現刺痛感,並放射至頭、面、胸或背部,有窒息感,每日注射l次,1-7次為l療程。典型病例:鍾xx,男,33歲。1978年元月20日就診。診斷:急性支氣管炎、急性咽炎。患慢性支氣管炎11年,每歲冬日遇寒即發。1978年元月感冒後急性發病,咳喘、喉痛、吞咽不利,咳吐粘稠黃痰、帶腥味,夜間尤甚。經服中藥及注射青黴素未見好轉。查:面紅,劇烈咳嗽,喉間痰鳴,氣急,痰粘稠不易唾,痰色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宜宣肺透邪、豁痰定喘。天突穴位注射。方法同上,推葯時,咽部有刺痛、窒息感,直達腦後及胸部。當晚喘平,喉痛、咳嗽明顯減輕。次日痰液轉清且易唾。7天後,除白天偶咳外,諸症消失。基本痊癒。次年遇寒發病,仍以此法,2次告愈。陳XX,女,36歲。1954年12月20日就診。昨夜受凍後暴喑。查:舌微紅苔白。天突穴位注射。以此法治療1次,次日遂告病癒。注意事項:操作時應謹慎,勿直刺或過深,勿向左右偏刺,以免刺傷肺葉。治療期間禁吸煙及辛辣食物,否則無效。上呼吸道感染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時無效。兒童及老年人不宜用此法。治療前,應消除緊張心理。◎王志珍:運用天突穴治療多種病症,均收到較好效果。操作:用1.5寸毫針,先直刺2分深,繼而針尖向下方,沿胸骨柄內後緣刺入0.5-1寸,每5分鐘行針1次,根據病情決定所用補瀉手法,留針30分鐘。典型病例:路xx,女,28歲。患哮喘8年,每於秋冬季複發。正值秋收季節,勞作1天,當晚回家後哮喘大作,張口抬肩,不得卧,喉中痰鳴聲不絕,口唇青紫,苔薄白,脈浮緊,針刺天突進針1寸。用瀉法,約2分鐘喘止,痰鳴聲停,行針半小時離去,隨訪2年未複發。侯x,男,68歲。3天前無明顯誘因呃逆頻作,聲低弱而頻,晝夜不停,不得睡眠休息。針天突,進針8分,平補平瀉,2分鐘後呃逆聲止。患者昏昏欲睡,少頃便沉沉入睡,留針半小時,行針3次,患者不覺。患者在診室睡眠2小時,隨訪2年未發。16.廉泉【取法】正坐或仰卧、微仰頭,在喉結上方、當舌骨的上緣凹陷處取穴。【主治】⑴中風失語 ⑵外傷失語 ⑶失音 ⑷舌疾【機理】廉泉穴位臨舌本、咽喉,針刺該穴有局部治療作用。腎經循喉嚨挾舌本,故有開舌竅、利咽喉之功,可治療失語、舌疾等病候。【刺灸法】針刺【治療經驗】◎李忠仁操作:合谷刺法。病人仰卧,略抬下頜,單取該穴。用28號2寸毫針向舌根部斜刺l-1.5寸,行提插捻轉手法,強刺激行針1分鐘後將針退至皮下,以30度角轉向左右兩側各斜刺1針,針深約1-1.5寸,各提插捻轉1分鐘後再退至皮下,向舌根部斜刺1-1.5寸,中刺激提插,捻轉l分鐘,患者自覺舌體鬆動、脹感時取針,並令患者伸舌等運動2分鐘。典型病例:孫XX,男,60歲。高血壓史20年,半月前因情緒不暢,突感頭昏、嘔吐,並即伴左側肢體不用,語言不能,急送我院診室搶救。腦CT檢查「左側大腦半球深部(內囊、外囊、尾狀核)巨大血腫(約76ml)」。急診室留觀17天後,因右偏癱及語言不能無改善於1986年6月26日轉入針灸科病房。入院後遂施以廉泉合谷刺,3次後患者即能發音,並可講出簡單字詞,但尚不成句,發音欠清。2療程後已能敘述簡單事情,表達情感,但吐字仍欠清晰。再鞏固1療程後,語言基本恢復正常。按語:廉泉深刺有開舌竅之功,常為臨床治療中風舌強不語、暴喑等要穴。採用合谷刺可以緩解舌肌間拘緊痹阻之患。這樣兩者相輔相成更可提高祛風痰、和氣血、開舌竅之效。◎於殿義:廉泉治療外傷性失語。操作:在頷下、舌骨體上緣中點處,舌骨上方、左右頦舌骨肌之間取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l寸,強刺激30秒,不留針。典型病例:張xx,男,60歲。於1969年12月28日因左眼球損傷,29日行眼球摘除術。30日起床頭昏,隨之嘴不能張,不能發音。用28號3寸針,強刺廉泉1寸深,斜向舌根,出針後,當即發音,說話如常。劉x,男,19歲。1974年3月6日被人用木棍猛擊頭部,造成右顳部開放性損傷,當即昏迷。入院行清創縫合術後,發現不能講話。用3寸長28號針刺廉泉穴8分深,大幅度捻轉提插約20秒,出針時患者大叫一聲,談話如常。◎截鐵城:治療功能比失語,每每1次治癒。操作:用28號l寸半長針直刺1寸深,重捻轉l-2分鐘後,留針20分鐘起針。典型病例:趙xx,女,24歲。1989年10月23日就診。診斷:失音。患者失音2天,因給孩子戒奶著急而不能言語。在當地醫院服藥治療不見效,故求治針灸。針廉泉1寸,捻轉2分鐘時病人即喊出聲,1次而愈。◎王文明:採取向舌根部多向透刺的手法,治療舌部疑難急症獲顯著療效。一般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耐受力,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輕症急症l、2次可愈。慢性重症痼疾則需按療程針治。常以10次為1療程,不瘥可休息5天,然後進行第2個療程。大多數病例在l個療程內痊癒。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頭後仰充分暴露穴位,同時令其張口,舌上卷暴露舌根(以便觀察掌握針刺的方向及深度)。取3.5寸28號毫針,從廉泉穴進針向舌根透刺(以不透出為度)。首先刺向舌根正中,得氣後強刺激半分鐘。然後將針提至皮下轉向舌根的左右兩側透刺,得氣則強刺激不留針。出針後囑患者做舌部活動1分鐘。典型病例:齊黃氏,女,72歲。1983年3月25日初診。患高血壓、動脈硬化10餘年。1年前無明顯誘因而自覺舌尖發涼,漸及全舌,涼冷不適,味覺欠敏感,溫痛覺減退。查體:舌居中質暗,體胖大邊有齒痕及瘀點,苔厚滑膩,脈沉滑。神志清楚,語言欠清晰,血壓150/100mmHg。辨證:痰瘀交阻,舌竅壅痹。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顯而改用此法針治,隔日1次,7次而病告痊癒,血壓亦降至136/90mmHg。宋xx,男,45歲。1984年11月2日初診。患者10天前偶因酒後惱怒而突然出現舌體麻木,強硬不適,各種感覺功能減退。在家自服藥不效而來就診。查體:形體壯實,語言欠流利,一般狀態均佳,心肺正常,血壓130/80cmHg。舌紅赤,無偏斜,苔黃,脈弦滑。辨證:痰火竄擾,痹阻舌竅。以此法針治2次而愈。◎白振琴:假性延髓麻痹,病機是瘀血與痰濁互結,使上焦氣機閉塞而不通。針刺廉泉穴調氣活血祛痰開竅效果很好,輕者5-10次,重者10-20次治癒。操作:仰頭或仰卧,按取結喉上方凹陷處取之。指切進針,押手食指指甲切壓於穴位上,刺手持針緊靠指甲邊緣將針刺入得氣後用消毒干棉球沿針身壓住穴位,迅速取針。典型病例:孫xx,男,58歲。患腦出血後合併假性球麻痹,進食、進水嗆,每天用鼻飼來維持。針後由進水嗆至能用小勺順嘴角進水,接著把鼻飼拿掉後能進流食,逐漸可吃米飯、饅頭等,共針20次治癒。17.承漿【取法】在頦唇溝正中凹陷處取穴。【主治】⑴口腔潰瘍 ⑵頸項強痛【機理】承漿穴近於口,該穴又有鎮靜鎮痛作用。承漿為任脈經穴,任脈為陰脈之海。頸項痛為病在陽,針刺該穴為病在陽取之陰之意,故可治療口及臨近部位的病症。【刺灸法】針刺;放血【治療經驗】◎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療阿佛他性潰瘍有效。此外對舌炎、流涎效果亦良好。流涎症多為小兒,隔天1次,5-10次後多能治癒。治療時教其養成閉嘴的習慣則不複發。操作:用細三棱針點刺穴位皮膚後,雙手拇、食、中三指濟出血1-4ml,小兒0.5-lml。典型病例:孫xx,女,40歲。1989年9月8日就診。診斷:阿佛他性潰瘍。患者近10年來反覆發作口內潰瘍,每次1-4個不等,因疼痛妨礙飲食,同時有精神緊張及消化不良。查左右頰粘膜及舌尖上各有黃豆大邊緣紅之潰瘍1個,以細三棱針點刺承漿穴皮膚後,擠出血約3ml。第2天複診時只剩舌尖上者仍有輕痛,又放血1次而愈。◎於天源:承漿治療頸項強痛、運動不利,每用必效。輕者單取承漿即可,重者可配合後溪。或每日針1次,針數日。承漿一穴不僅可用於頸部外傷後的疼痛,而且還可用於治療落枕及頸椎病有頸部疼痛及運動不利者。操作:用28號或30號毫針向上或向下斜刺0.3-0.5寸,得氣後以捻轉為主,小幅度提插為輔,留針15-20分鐘。本穴針感以脹痛為主。典型病例:李x,男,27歲。1987年9月24日就診。診斷:頸部外傷。患者來診前1天被撞傷頸部。來診時頸部疼痛,不可左右轉頭。檢查兩側肌肉痙攣,壓痛明顯。當時只針承漿一針,得氣後快速捻針,每分鐘達150次,針感以脹痛為主。捻針半分鐘,囑病人活動頸部數次。如此反覆數次後,留針15分鐘,其間行針3次,留針過程中囑病人反覆活動頸部。起針後病人自述疼痛消失,檢查頸部活動正常。黃藥師 at 2007-10-15 23:41:28督脈穴1.長強【取法】跪伏或胸膝位,於尾骨尖尖端與肛門連線之中點取穴。【主治】⑴泄瀉、痢疾 ⑵痔疾便血 ⑶二便失禁、遺尿 ⑷脫肛 ⑸繼發性閉經 ⑹癲癇【機理】長強穴位於肛門處,肛門為大腸之門戶,有調節大腸之功能,故可用於泄瀉、痢疾、便血、痔疾、大便失禁、脫肛等大腸及肛門疾病的治療。長強為督脈絡穴,別走任脈,又為足少陰和督脈的交會穴,「任主胞胎」、「腎司二便」,故長強可治二便失禁、陽萎、閉經。督脈入絡腦,其支脈和心相連,「腦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故長強可用於治療癲癇。【刺灸法】斜刺,散刺【治療經驗】◎王惠玲:該穴治療嬰兒腹瀉,效果甚好。每日針1次,輕者1-2次治癒,稍重者2-3次治癒。操作:用28號或30號0.5寸毫針,於長強穴周圍或長強與肛門之間輕輕散刺約5-6秒鐘。典型病例:劉xx,男,10個月。1977年7月21日就診。患兒腹瀉2天,每天瀉5-6次之多,呈蛋花樣稀便,有時夾白色乳塊,陣陣哭鬧,食慾減退,體溫正常。經用乳酶生等葯治療效不顯。令其家長露出患兒長強穴處,予上法治療1次,第2天腹瀉次數明顯減少為2次,再針1次以鞏固療效。按語:本法對單純性消化不良效佳,而對中毒性痢疾則應配合現代醫學的搶救措施。長強是督脈的起始穴,具有通暢督脈陽氣,消散肛門部鬱熱和約束肛門的作用,故對無論虛實所致嬰兒腹瀉均宜。◎薛璞:此穴治療小兒泄瀉(消化不良),輕者1次治癒;重者每日針2次,脫水者配合口服補液,3天即愈。在針刺期間要節制乳食。操作:暴露患兒穴區,醫者以左手拇指逆時針揉按長強穴數次,促使氣至,按定穴位,用右手拇食指持28號毫針,視患兒胖瘦,沿尾骨腹側而進針1-1.5寸,左右大幅度捻轉1分鐘,強刺不留針。針後用雙拇指沿尾椎骨背側向上推5-7下。典型病例:王xx,女,8個月。1989年8月15日初診。患兒泄瀉半個月,晝夜10多次,食後稍停即便。便物稀薄,混有奶瓣,狀如蛋花,味不大,低燒,伴有脫肛,經用多種抗菌素和助消化葯不效,故來針灸。視患兒目窩凹陷、神疲面黃,消瘦,舌淡苔白厚,皮膚彈性較差。此乃脾腎陽虛,升降失調。取長強如上法針之。16日二診,大便日4次,為軟黃便,如上法再針長強。17日三診,大便日2次,已成形,繼針l次鞏固療效,脫肛亦隨之而瘥。◎張秀英、張利民操作:取膝胸卧位,用28-30號毫針3-3.5寸,緊靠尾骨腹側面刺入2.5-3寸深,捻轉得氣即可,不留針。典型病例:李xx,男,32歲。患先天性腰脊髓膨出症,手術後大小便仍失禁,於1989年11月初診。取長強穴以上法治療10餘次,大便失禁已控制,遺尿也有明顯好轉。張xx,男,60歲。因受驚嚇出現遺尿,漸致小便失禁,伴陽萎。19年小便不能入廁,屢治無效。患者於1988年9月初診。經用中極、三陰交連治3日無效,後加用長強,當天遺尿明顯好轉,針3日已可入廁解小便,後又鞏固治療l周痊癒。林xx,女,4歲。因受驚嚇而患癲癇已年余,曾治無效。三兩日癲癇大發作1次,小發作每日數次。經人介紹1970年9月求吾診治。見患者面黃消瘦,精神欠佳,兩目無神。用30號2.5寸長針取長強穴進針2寸深,捻轉得氣後拔出。次日來診,昨日癲癇未發作,連續針7日均未有癲癇大小發作。為鞏固療效又兩日1次再針5次,隨訪10年未發作。按語:從醫典所查,用此穴深多在2分~1.2寸之間,我臨床體會深度2-3寸針感強療效好,但必須注意針尖向上,緊靠尾骨內側面斜刺。◎鍾以聖操作:用30號1.5寸毫針刺入長強穴,針尖向上沿尾骨內側面針入0.8寸深,得氣後施以透天涼手法,留針5分鐘。典型病例:李xx,男,37歲。1956年9月5日初診。患內痔10餘年,稍加體力勞動,即痔脫血溢,多種藥物治療不效。查:肛門內痔如棗核大,質軟,舌苔微黃,脈細濡。用上法針長強穴,患者自覺肛門向內、向上收縮。翌日諸症消除,隨訪33年,再未複發。◎翟興明、翟潤民:用長強穴治療小兒脫肛和長期腹瀉,一般1-5次可愈,但要節飲食,忌油膩厚味和難消化之品,以控制腹瀉和大便秘結。操作:暴露長強穴區,先將脫出部分還納,左手按住肛門固定取穴,右手持針沿尾骨內面向上直刺0.8-1寸深,之後輕捻轉,出針,日l次。典型病例:何xx,男,2歲。1979年5月16日就診。患兒因痢疾後引起脫肛不能自收半月余,現大便日3-4次,一有便意,肛門即脫出,痛苦非常,按上法針長強,5次痊癒。按語:長強穴位於肛門附近,可固脫止瀉,屬局部治療作用。對體質好的患兒療效好,對體弱患兒需配灸神闕。◎劉炳權:長強穴治療繼發性閉經針1-2次,即來月經。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每5分鐘捻轉1次。操作:用28-30號1寸毫針,斜刺,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0.5-0.8寸,強刺激不灸。典型病例:張xx,女,32歲。1984年4月6日就診。停經8個月,過去月經周期為28天,行經5天,經色正常。上次來月經時,因感受風寒經水驟停,至今8個月,伴有四肢倦怠,少腹痛,白帶綿綿,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緩。證脈合參,乃寒凝經阻,繼發性閉經。按上法針刺長強穴,經1次治療,翌日複診,已來月經,以後月經皆正常來潮。按語:長強穴為督脈絡穴,通於任脈,「任主胞胎」,故任脈失調即可出現閉經,故長強可治繼發性閉經。2.腰俞【取法】俯卧或側卧,正當骶管裂孔中取穴。【主治】⑴癲癇 ⑵不射精症【機理】腰俞屬督脈穴,督脈循行貫脊入絡腦,其分支聯心,「腦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邪犯心腦可以出現各種神志病,癲癇是其一,故腰俞可治之。《素問◎骨空論》言:「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腰俞又鄰近陰部,故可治不射精症。【刺灸法】斜刺,刺絡拔罐【治療經驗】◎康泰隆典型病例:徐XX,女,24歲。4年來經常出現昏迷,四肢抽搐,數秒即解,每次夜發,發作時伴小便失禁。腦電圖診為癲癇(顳葉)。苔薄脈滑。取腰俞穴,用30號毫針3寸長,向上斜刺3寸深,加齊刺法各向上沿皮刺3寸深,隔日治療1次,15次1療程,療程間隔3日。1療程後發作癥狀減輕,時間縮短,發作間隙時間延長。2療程後腦電圖複查,未見棘波,為治癒。◎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療不射精症、早泄、陽萎有良效。治療不射精症(輸精道通暢者)每天l次,不需間斷。早泄和性淡漠者2-3天放血1次,多5-10次癥狀逐漸改善。操作:肥胖人有時在腰俞穴區出現絡結,用細三棱針點刺後出血3-5ml,或無絡脈則點刺穴位皮膚,拔罐吸血5-10ml。典型病例:謝XX,男,22歲。1988年10月10日就診。患者結婚7個月,夫妻感情融治,性交正常,但不射精,有夢遺,每月2-4次,無手淫。陰莖勃起功能良好,外生殖器發育正常,前列腺無炎症,全身發育佳。精液常規正常,以三棱針點刺該穴後,拔罐20分鐘,吸出血10ml,當時感到疲睏,回家時即刻同房,果然能射精,隨訪4個月,其妻已孕。3.腰陽關【取法】俯卧,於後正中線,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主治】腰骶痛【機理】局部治療。【刺灸法】直刺【治療經驗】◎鮑治安:治療各種急慢性腰骶部疼痛,每日1次,12次為1療程,急性重症一般l-3次而愈。操作:直刺0.5-1寸,捻轉手法得氣,留針20分鐘。或局部拔罐,或指壓按摩。典型病例:XXX,男,48歲。1988年6月2日就診。左側腰部突發劇痛3小時。今晨起床後突然腰痛,活動受限,咳嗽則痛加劇,腰部前屈後伸嚴重受限,腰骶左側至腰眼處軟組織明顯壓痛,局部肌肉緊張。診斷:急性左側腰肌挫傷。按壓腰陽關穴10分鐘,病癒。4.中樞【取法】俯伏或俯卧,於背後正中線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主治】胃脘痛【機理】中樞位於兩側膽俞之間,肝膽相表裡,故中樞通於肝,肝主疏泄,可調暢氣機,促進脾胃之運化功能,所以中樞穴具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之功,可以治療胃脘痛。【刺灸法】斜刺【治療經驗】◎楊楣良:筆者善用中樞一穴治療胃脘痛,必要時再輔以它穴,每奏良效。操作:取坐位或側卧位,向上斜刺,用「蒼龜探穴」手法,上下二點較淺,左右略深,可斜探華佗挾脊穴,手法後仍置針於中樞穴中心,若其痛未完全控制,可再按上法重複1-2次。病重者日1-2次。典型病例:趙XX,男,73歲。1978年7月11日就診。胃脘劇痛伴噁心嘔吐4天。4天前因飢餓中進餐過多,食畢即覺脘部不適,由脹悶至痛,如掣如絞,並噁心嘔吐,曾去某醫院急診,經服藥、脘部熱敷未效。既往有慢性胃病史。患者急性病容,面部痛苦表情,煩躁不安,額部汗出涔涔,上腹部壓痛明顯,舌質淡苔薄中部膩,脈弦滑。取中樞,用上法,10分鐘後,患者即覺胸部舒快,痛緩解,針後熟睡30分鐘後,癥狀消失,出針後欣然而歸。次日又針1次鞏固療效,以善其後。5.筋縮【取法】俯伏或俯卧,於背後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主治】⑴胃脘痛 ⑵中風後遺頸無力症【機理】「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失調,筋肌痙攣則可出現急性痙攣性腹痛,肝脾虧虛,筋脈失養,則可出現頸痿無力。而筋縮穴屬於督脈經穴,位於兩側肝俞之間,其氣通於肝,督脈循行又循項,分支挾臍上腹故此穴可舒肝解痙治療上症。【刺灸法】斜刺【治療經驗】◎李綽成:治療中風後遺症頸無力。典型病例:王XX,男,59歲。1958年冬中風卒倒,神志昏迷。經市xx醫院住院搶救治療,確診:腦出血。出院後左半身癱瘓,上下肢僵屈不伸,不能坐立,頸無力項痿軟,頭不能立伸,數月醫治無效。1959年2月求余出診,始以常規取穴法用它穴,頸無力依然。復補筋縮一穴入針捻動3、5下,其頸立伸,四顧自如,應針而立愈。◎陳倉子:筋縮穴治療胃脘痛及由此引起的腹肌痙攣,均針治1次而愈。典型病例:房XX,男,42歲。1989年9月15日就診。腹痛陣作10小時。患者因長途跋涉,又傷生冷油膩,突發胃痛脹滿,吞酸噫氣,並吐瀉2次,均為不消化食物,服用顛茄片、藿香正氣丸後痛稍緩解,午夜胃痛復大作,勢不可忍,邀我診治。見其面容痛苦,輾轉呼痛,體溫正常,腹平坦,肝脾未觸及,可見腹肌跳動,每分鐘數百次之多,按之板硬、無壓痛,但當手指觸按時則呈攣動抵抗感。舌苔白膩,脈沉緊。始按虛寒型胃痛論治,針取中脘、梁丘(雙)、內關(雙),強刺激瀉法,針後痛未減而更劇,腹肌攣跳更甚,頭汗淋漓,呻吟不止。細察病情,脈證合參,知病在脘部,腹肌痙攣是其主症,病由肝失條達,脾失運化,胃失和降所引起。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受病,故脘痛波及腹肌拘急攣動不休。治當遵「從陰引陽」的經旨,予以柔肝鎮痙,舒筋活絡。取穴筋縮,刺8分深,強力捻轉,腹肌攣動迅速停止,胃痛亦隨之消失,安然入睡。6.至陽【取法】俯伏或俯卧,於背後正中線,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約與肩胛骨下角相平。【主治】⑴胃脘痛 ⑵膽道蛔蟲症 ⑶心痛【機理】人身以背為陽,橫膈以下為陽中之陰,橫膈以上為陽中之陽,本穴正當橫膈處,督脈從下而上,到達陽部,故名至陽。由此可知本穴功可調理陰陽,通利上中二焦之氣機,既可治胸部心肺疾患,又可治中焦肝膽脾胃病,以止痛為長。【刺灸法】斜刺;艾灸【治療經驗】◎邢克利:胃脘痛,只是一個癥狀,很多內臟急、慢性病均可引起,取至陽穴只是針對疼痛之癥狀而言。對於初病均1次止痛。慢性疼痛至陽穴處均有不等程度壓痛感或痠感。一般1次止痛或減輕疼痛。操作:直刺0.8-1.5寸,得氣後行手法的同時,囑患者深呼吸或用手按壓痛處。痛止時起針加拔罐或針刺拔罐留罐20分鐘。典型病例:祁xx,女,44歲。1989年5月9日就診。素有胃病,受寒冷時則發。昨日胃痛又作,服止痛藥不效,來時手按胃脘部,畏寒喜暖,苔白,脈沉細。至陽穴處壓痛明顯。用上法針刺並用手按痛處,訴痛減,行針5分鐘痛止。◎梁棟富:至陽穴治療急性膽道蛔蟲症引起的疼痛,針到痛止,療效顯著。每天針1-2次,若余痛未解取掀針埋至陽穴用膠布固定,以資鞏固療效。操作:選用30號毫針1.5寸,以一單手持針,針尖呈45度角向上快速進針1.3寸許,柔和提插捻轉運針5分鐘,留針30分鐘,有時氣至胸前區有豁然松解的感覺則療效更佳。以瀉法為主。典型病例:劉xx,男,31歲。1980年3月17日就診。患者右上腹陣發性劇痛1天,並放射至右肩胛部,輾轉不安,噁心嘔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及膽汁。診為膽道蛔蟲症。舌紅苔黃賦,脈弦數,曾用阿托品、杜冷丁等葯鎮痛效果不明顯,請針灸科會診取至陽穴,針刺以瀉法,7分鐘後腹痛止。◎伍傑、鄭啟明:至陽穴治療心痛效果好。操作:用28號或30號l寸半毫針向上斜刺5-6分,強刺激,不留針。胃寒、久病體弱者用艾條灸3-5分鐘。典型病例:王xx,女,52歲。1983年7月12日就診。心胸滿悶、心痛陣陣,善太息,遇情志不暢病情加劇或兼脘脹。舌紅苔薄膩,脈弦。取至陽穴,得氣後胸舒痛減。日針1次,經2次針刺痊癒。7.神道【取法】俯卧,於背後正中線,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多夢【機理】神道穴位於督脈上,督脈分支入絡心,又神道穴位於兩心俞之間,其氣通於心,心主神志,邪擾心神則多夢,故神道穴可寧心安神治療多夢。【刺灸法】斜刺【治療經驗】◎喻喜春:用刺絡放血,能改善多夢、神經官能症、抑鬱症癥狀,隔2-3天1次,5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需2-4個療程。治療多夢收效較快,在1個療程之後,多數病例可收到良好效果,有的達到無夢的程度。神經官能症及抑鬱症,治療2-4個療程之後,能使緊張思維放鬆,逐漸活躍起來,主動對周圍事物感興趣。操作:用細三棱針點刺穴位皮膚後拔罐,並留罐20-30分鐘,吸出血10-25ml。典型病例:高x,女,25歲。1989年6月7日就診。診斷:多夢。患者於攻讀研究生中,功課繁忙,又準備出國英文考試,雖記憶力尚好,能入睡,但是夢多,通夜睡眠不寧。用細三棱針點刺該穴位皮膚後,拔罐吸出血約15ml,隔2天1次,4次後,夢明顯減少,又5次後睡夢基本消失,考試成績佳。8.身柱【取法】俯伏或俯卧,於背後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⑴瘧疾 ⑵咳嗽 ⑶呃逆【機理】身柱為督脈穴,位於兩肺俞之間,其氣通於肺,肺失宣降則咳嗽,故可用身柱調肺氣治之。肺主氣,可調節全身氣機,故胃失和降之呃逆亦可用身柱來降逆和胃治呃逆。【刺灸法】點刺放血;刺絡拔罐【治療經驗】◎劉長修:身柱治療單日瘧、間日瘧,多數針l-2次獲愈。經隨訪絕大多數能根治。另外對寒熱似瘧而非瘧的發熱及定時發熱在身柱穴處有壓痛的患者,如前法針刺,一也每多1次獲愈。操作:於發作前1-2小時(發作前1.5小時為最佳時機)取身柱穴(多數穴下有壓痛)。局部常規消毒,左手將穴部皮膚捏起,右手持三棱針點刺1分許。隨即以一手小魚際按於患者風府穴處,另一手小魚際按於尾骼部,雙手同時同力推至針孔,如此反覆推10次左右。推畢從針孔濟出3-5滴血液,揩凈,術即告畢。當日控制癥狀後,次日依法再施治1次以鞏固療效。若施術失機(未能恰在發作前的1-2小時內針刺)一般當日可減輕癥狀,可於下次發作前再依法施治1次即可愈。典型病例:張xx,女,28歲。患者妊娠3月余,又連日發生時寒時熱的發熱症,經化驗查得單日瘧和間日瘧兩組瘧原蟲。因妊娠懼服抗瘧藥物,於1976年3月13日來我處就診。隨依上法施治,1次即控制發作,次日又依法刺治1次而獲愈。隨訪4年未見複發。◎邢克利:身柱穴治咳嗽急性期一般1次即愈,慢性期每周治療1次。一般2-3次治療可愈。對體質虛弱經常易感冒的患兒,可1周溫和灸1次,能促進小兒生長發育,有預防保健之功。典型病例:馬x,女,3歲。1989年1月21日就診。平素易感冒,此次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每晚頓咳重,夜不寧,此屬慢性支氣管炎。取身柱穴用輕點刺手法點刺後,取中號火罐拔於穴上,15分鐘後取罐,用新潔爾滅消毒棉球擦凈血跡。次日複診,症減輕。又於身柱穴用艾條溫和灸5分鐘(以皮膚潮紅為度)。2次治療後已不咳嗽。半年後隨訪,體質比以前強健,從未復感。◎舉拙:小女2歲時,一日偶發咳嗽,白天僅微咳,未加在意。入夜即呈頓咳,咳聲連連,明顯加重。余紿之以撥罐,隱以一針在手,於其身柱穴輕刺1分許,咳頓止,於不知不覺中愈矣。◎喻喜春:多年來,用刺絡放血治療呃逆、背痛、小兒營養不良收效甚佳。呃逆輕者於拔罐吸血當時即可停止,頑固者需放血3-5次。背痛需放血3-7次,日1次。小兒營養不良隔1-2日1次,7次為1療程,休息5日,需2-3個療程,可以改善消化功能與睡眠。操作:治療呃逆及大人背痛用粗三棱針點刺後拔中號罐出血5-15ml,而小兒營養不良用細三棱針點刺後拔小罐吸出血0.5-2m]。典型病例:侯XX,男,45歲。1989年7月10日就診。呃逆2天多。患者於前天吃晚飯時因飯菜皆冷,吃後感到不舒服,隨即出現呃逆。入睡後逐漸停止,當天起床後呃逆複發,每分鐘呃逆20次,用粗三棱針點刺後拔中號罐吸出血10ml,呃逆未止,復拔並留罐20分鐘出血約3ml,呃止。第2天隨訪未發作。9.大椎【取法】俯伏或正坐低頭,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⑴外感頭痛、發熱、惡寒 ⑵頭痛、眩暈 ⑶高血壓 ⑷喉痹 ⑸多發性癤腫、麥粒腫及痤瘡、上口唇腫脹 ⑹陽虛畏寒 ⑺瘧疾 ⑻失眠【機理】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大椎位於督脈由背入項之處,又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交會穴,有「諸陽之會」稱謂,故大椎穴的功用集中表現在通陽解表、退熱祛邪和振奮人身陽氣兩方面。前者之功可治療外感發熱惡寒、頭痛等,後者可治陽虛畏寒等症。瘧疾是由瘧邪侵入人體,伏於半表半里所致,用大椎既可助少陽之樞,又可啟太陽之開,和解少陽祛邪外出治療瘧疾。多發性癤腫、麥粒腫、痤瘡等多由熱鬱血壅所致,用大椎可泄熱活血治之。督脈上循頭項,太陽經行於頭項,大椎穴可通調諸陽經脈,又位於項部,故可治頭項痛。督脈入於腦,其分支聯絡於心,大椎鄰近腦,故可治失眠、頭暈等症。【刺灸法】梅花針;直刺、向兩側斜刺;點刺放血;拔罐【治療經驗】◎邢克利:用大椎穴治療一般外感,多治療1次即愈,對於「流感」常可控制發展。灸之可預防感冒,尤對陽虛之體,可隔日灸4-5次為1療程,3-5個療程即可改善陽虛之畏寒症。操作:用梅花針、三棱針或數枚毫針點刺大椎穴後用閃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鐘,兒童留罐15分鐘。起罐後用新潔爾滅棉球或干棉球擦凈血跡。陽虛之體加艾條溫和灸5-10分鐘,兒童5分鐘。復感者,必須等拔罐處瘀血退後,再行此法治療為好。典型病例:王xx,女,29歲。1984年8月15日初診。頭痛流清涕2天,余無不適,平素易感冒。查舌淡無苔,脈滑。取大椎以上法治之,l次而愈。◎張紅林操作:先用三棱針點刺然後加拔罐,出血3-5ml,留罐5-10分鐘。典型病例:王xx,女,30歲。1989年10月12日初診。頭痛頭暈8天,以後頭部疼痛為主,動則加重,面色(白光)白,兩目無神不欲睜,四肢不溫,喜冷飲,舌紅苔白,脈浮弦。始針至陰、金門、飛揚穴未效。次日取大椎用上法,頭痛減輕,後續治療3次頭痛消失,惟頭仍昏沉,予針刺足三里調理而愈。◎李澎濤:大椎穴深刺治療外感、感染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高熱。七星針叩刺大椎穴治療頭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操作:在發熱患者,取微低頭位,醫者用28號1.5寸針直刺,得氣,做小幅度捻,一息10次,並用力提針。患者先感到肩背酸沉,繼之出現沿督脈的感傳,大部分病例針感可傳至大腿和上臂部,此時,立刻出針,每日1次。頭暈病人,取俯卧位,以七星針輕輕叩刺穴位局部,以局部潮紅或微出血為度,隔日1次,7次為l療程。典型病例:王xx,女,10歲。1988年4月9日初診。患兒4天來咽喉疼痛難於吞咽,高熱煩躁,體溫40.2℃,WBC14000,中性90%,診為急性扁桃腺炎。取大椎用上法治之,10分鐘後,體溫39.4℃,1小時後體溫38.9℃,2小時後體溫37.8℃。次日上午體溫38.2℃,咽痛明顯減輕。再予針大椎,體溫未再超過38℃。注意:大椎退熱深刺效佳,但切勿穿過黃韌帶以免造成脊髓損傷。劉XX,男,50歲。1982年5月12日就診。發作性眩暈時有僕倒2年余。曾診為「腦動脈硬化,基底動脈供血不足」。2年來血壓波動在160-190/110mmHg之間。常服藥,效果不明顯。查:頸部牽拉試驗(-),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弦。證屬:氣血虧虛兼有痰阻。取大椎穴用上法,自覺癥狀完全消失。但血壓未降,後加用艾灸關元穴,血壓稍降。◎李玉彥凱申秀蘭:大椎穴刺血拔罐降壓效速,往往治療1次即有明顯療效。3-5次血壓即可穩定。治療項背痛1-2次可愈。降壓治療每周1次,5次為1療程,治療5次無效者,應改用別法。操作:穴區常規消毒,用三棱針在大椎上橫劃1cm長的痕迹,以劃破皮膚並有少量血跡滲出為度,然後速拔火罐於穴上,留罐5-15分鐘。起罐用消毒干棉球擦凈血,再敷蓋消毒棉球或紗布,用膠布固定,以防感染。每次治療時應在原痕迹稍上或下處操作。典型病例:郝xx,女,33歲。1979年10月初診。患高血壓病7年余,血壓180/l10mmHg。頭痛,以兩顳為甚。眩暈、易怒,少寐多夢,面紅目赤,伴噁心等癥狀。舌質暗,苔薄黃,脈弦。幾年來常服中西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用大椎穴刺絡放血治療,半小時後,血壓下降為150/1O0mmHg,頭痛減輕,全身輕快。二診時血壓170/l00mmHg,又治療血壓下降為148/90mmHg,精神尚好。後堅持每周大椎穴刺絡放血1次,血壓穩定在130/90mmHg,上述癥狀基本消失。◎張忠恕:大椎針刺加拔罐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即時降壓,消除或減輕自覺癥狀效果較好,其有效率男性高於女性;青壯年高於老年;體力勞動者高於腦力勞動者;患病時間短者高於患病時間長者。隔日治療1次,10次為l療程,每療程間隔7日,經3個療程治療無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療方法。治療期間停服降壓藥物。針刺時必須出現下串針感後再拔罐,否則效不佳。操作:選用28號2寸毫針,常規消毒局部之後,直刺1-1.5寸深。不捻針、不提插,患者有下串感時,再在針柄上放一酒精棉球並點燃之,待火燃旺盛時叩上火罐,留針、拔罐20分鐘。◎楊紅甫:大椎穴治療反覆發作的多發性扁桃體炎、多發性麥粒腫、多發性癤腫,治療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一般l-3個療程即愈。操作:用28號-30號1寸半毫針,微向上斜進針1-1.5寸,得氣後輕微提插捻轉,針感向下或向兩肩部放散時,立刻退針。典型病例:王xx,男,28歲。1978年3月6日初診。咽痛,查兩側扁桃體腫大,呈暗紅色,表面有膿點。平素經常發作。取大椎穴,以上法治之,7次後痊癒。為鞏固療效共針3個療程,隨訪3年未複發。辛xx,女,26歲。1989年9月12日初診。患者於3個月前,兩眼交替單發麥粒腫,此愈彼起,經口服紅霉素未能控制發作。近日來兩眼齊發:在左眼上眼瞼近外眥處和右眼下眼瞼近內眥處各生一局限紅腫,眼瞼充血腫脹,有硬結,診為多發性麥粒腫。針刺大椎穴,每日1次。一診後,左眼麥粒腫即消失。二診後,右眼麥粒腫穿破,露出膿頭。三診後結痂,四診後即愈。為鞏固療效,繼續針3次,觀察4個月,未見複發。吳XX,男,35歲。1973年8月21日初診。1年多來患者在髮際、頸後、臀部等處交替發生癤腫,此愈彼起,纏綿不愈,經用抗生素治療,僅有近期療效。今在頸後左右各生一癤腫,色紅,有白頭,燒灼疼痛,突起無根,腫勢局限,診為多發性癤腫。針刺大椎穴,每日1次,7次後痊癒。為鞏固療效,休息3天後又針刺1個療程。◎丁良能:大椎穴針刺、拔罐療法對痤瘡有效。對頭頸部毛囊炎效果也很好。操作:用三棱針點刺或梅花針叩刺大椎穴數下,立即在該穴位上拔火罐,以出血為度,留罐10-15分鐘起罐,用棉球擦去血。3-5天針刺拔罐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5天,再進行第2個療程。典型病例:孔xx,女,24歲。面部生膿疽型痤瘡3年余,初起為多數分散與毛孔一致的小丘疹,周圍色赤,局部刺癢,伴有疼痛,用手擠壓有米粒樣白色粉汁,繼而丘疹頂部發生膿皰,此愈彼起,反覆發作,經中西醫內服外搽均未見效。採用大椎穴針刺加拔罐15次痊癒,隨訪2年未見複發。◎翟興明、翟潤民:用大椎穴治療頭面部癤腫,只要是在未化膿時都有顯著療效。輕者1次可愈,重者日1次,3-5日可痊癒。操作:局部消毒,用三棱針在大椎穴直刺一針,再在穴四角各刺一針如梅花狀,之後再給予拔罐5-10分鐘,日1次或隔日1次,另可用直接灸(無瘢痕灸),或用挑治法均有顯效。典型病例:蔡x,男,50歲。1978年5月17日初診。1個多月前項後髮際處出現散在性癤腫,此起彼伏,遷延不愈,曾用各種抗生素未能控制。今診見有蠶豆大小癤腫5個,分散在後髮際處,紅腫硬結,灼熱疼痛。診為項後髮際癤腫。法宜疏通經氣,泄熱解毒。取三棱針在大椎穴施以梅花刺,刺後拔罐,行罐8分鐘,拔出10ml血,此時患者疼痛頓減,局部皮膚鬆弛舒適,日1次,共5次痊癒。來年隨訪,自治癒後至今未發。◎李仁琴:大椎穴治療陽虛所致的畏寒怕冷,如心陽虛、脾陽虛等效果甚好。一般灸治1次即可。操作;取綠豆大艾炷,直接放於大椎穴上灸之,連灸3壯。典型病例:羅xx,男,36歲。1977年6月14日就診。患者1年前患急性胃腸炎治癒後,經常感到形寒肢冷,6月天氣要穿衣服數件,曾多處醫治,服中藥及單穴治療,療效不明顯,舌淡胖嫩,脈沉緩,證屬陽虛畏寒。灸大椎穴3壯,第3天複診只穿夏衣1件,畏寒已除。◎喻喜春:大椎穴放血治療瘧疾、感冒、頸椎病有好的效果。瘧疾和感冒每日放血1次,2-7次即止。頸椎病隔2-3日放血1次,7次為1療程,休息5天,可繼續行2-3個療程。操作:正坐雙手相抱放於桌上,胖者頭稍低,瘦者頭稍昂,使局部皮膚鬆緊適度,用細三棱針點刺後,拔罐吸出血液5-10ml,小兒放血1-3ml。典型病例:李xx,女,65歲。1978年9月30日初診。患者生活在瘧疾流行地區,一家7口人每年都發間日瘧。患者已發作5次,每次下午2時發作。血檢瘧原蟲陽性。於大椎穴用細三棱針點刺後,拔罐吸血(不一定在發作之前2小時放血),2次後停止發作,5次後血檢瘧原蟲轉陰。◎高萬祥:以思慮傷脾、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針刺大椎穴效果好。操作:用28號2寸毫針,令患者坐位,頭略向前低,針尖向上斜刺1-1.5寸,當患者有針感順脊椎向下時用捻轉補瀉法的補法將針柄向前推7下,然後提起針向左橫刺,針感向左肩部放散時,再將針提起到天部向右側橫刺,針感到右肩時,將針提到原位,輕捻針出針,用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這時患者感到背部發熱舒適。典型病例:張xx,男,47歲。1987年3月1日初診。失眠2年余,起病勞慮過度,開始出現多夢易醒健忘,久之頭暈頭痛,近月余病情加重服藥不奏效,徹夜不眠,心悸、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弱,精神萎靡。取大椎穴用上法治療,當時患者躺在床上即入睡,醒後自覺全身輕鬆,頭腦清楚。次日來診,訴說昨日針後午睡3個多小時,晚飯後又有睡意,從晚8時一直睡到天明,頭痛頭暈基本消失。為了鞏固療效,連針3次痊癒。經隨訪2年來保持良好,再術複發。10.啞門【取法】正坐,頭稍前傾,於頭後正中線入髮際0.5寸之凹陷中取穴,約當第二頸椎棘突上緣取之。【主治】⑴失語 ⑵癲癇 ⑶項、背痠痛【機理】啞門督脈穴,又是督脈、陽維脈的交會穴,入系舌本,又與舌根相應,故有通經絡、開神竅之功,為治療失語的常用效穴。督脈入絡腦,腦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督脈其分支聯繫於心,其經穴啞門又位鄰腦部,故可治療神志病,如癲癇等。【刺灸法】斜刺【治療經驗】◎趙建琪:針灸治療失語,古今醫籍頗多記載,但其療效如何?何者易治?何者難治?則少有述及。筆者曾刺啞門治先天性聾啞,獲著效者甚少,既使有效也難以持久。其治功能性失語(如癔病性失語)則每治必驗。始悟先天性聾啞者,多屬器質性病變,目前尚無法醫治,耳既不聰又怎能學語。功能性失語則原本能語,僅屬一時性舌本經氣痹阻使然,故治之每獲立效。操作:患者俯卧略低頭位,針尖向下頜方向緩慢進針,又可捻轉,邊進針邊觀察患者面部反應,針刺不可過深,應以接近延髓又不刺入延髓為度。針刺時,病人可出現觸電感向四肢放散。典型病例:張xx,女,29歲。1986年9月3日就診。患者平素即急躁易怒,因與丈夫口角後夜間抑鬱而卧,翌晨舌本強硬,不能語言,且不能出聲和哭泣,就近求醫未效。查咽喉未見異常,舌苔白膩,脈弦數。取穴啞門,刺入5分時患者無反應,針入6、7分時患者猛然大吼一聲,四座皆驚,立即出針。囑再吼之,果然又連吼數聲,家屬大喜,但僅能說1、2字。次日如法治之,已可說簡單語句,連針4天言語恢復正常。◎孫六合:失語以聲音嘶啞,不能出聲為特徵,筆者認為只要掌握好啞門穴的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對很多原因引起的失語取之均有顯著療效。操作:取啞門穴時,頭微低,頸部肌肉放鬆,從第2頸椎上緣中點朝下頜方向刺入1-2.5寸,患者全身發顫時即出針。典型病例:李XX,女,26歲。因惱怒生氣,失語2月余,1978年6月邀余診治。患者神志獃滯,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脈弦數。乃刺啞門2.5寸左右,患者全身發顫,突然高呼一聲,其病頓然痊癒。注意事項及禁忌:針刺深度要視患者體質情況而定。一般身體強壯、新得之病,深刺啞門穴至全身發顫效果較好,患者若體質較差、病程日久,啞門穴當淺刺,配以強壯穴位,托里達邪,耐心治療,才獲佳效。啞門穴內上為枕骨大孔,深層為小腦延髓池,粗心刺入可危及生命,故當小心。◎盛廣域:啞門針刺產後感染性腦病失語症、癲癇有效。操作:讓病人坐在扶手椅上,頭稍前傾,用28號2.5寸毫針,於第2頸椎棘突上凹陷處刺向舌根方向。刺入將近1寸左右時不可捻轉提插,徐徐將針刺入,待刺入1.5寸時病人感到沉脹、繼而出現沿脊柱方向的麻脹感或觸電感,立即將針退出。(一般2寸左右)典型病例:張xx,女,30歲。產後持續發熱伴失語、二便失禁18天。神經科診斷為感染性腦病。予各種抗生素治療不效,請針灸科會診。現症嗜卧,肢軟無力,神清,面萎黃少澤,身熱不欲蓋被,無畏寒。有遺便現象,舌紅苔薄黃,脈細數。右瞳孔大於左瞳孔。取啞門予上法治療,針第1次後即出聲,繼針3次而愈。按語:此證屬產後氣血虧虛,邪入化熱,風熱阻於氣道引起的暴因喑,治宜祛風清熱、通竅利咽。啞門是督脈、陽維脈交會穴,督脈主人一身之陽,陽維主人一身之表,故啞門穴本身可以解表清熱通絡,又本穴與舌根相對應,故治上症失語驟效。邢x,男,2歲半。經常癲癇大發作半年余,最多每日發作2-3次,最少每天發作1次,經本院神經科診治效果不明顯。予針刺啞門穴,第7次後發作明顯減少,治療30次已10天未發,共治療69次而愈,隨訪1年未發。◎吳經偉:應用深刺此穴的方法治療項背痛、後頭痛(枕神經痛)、頸椎病、暴喑、癲癇、神經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偏癱、全癱、全身性銀屑病等療效殊佳。操作:向上唇方向進針,穿過皮膚、皮下組織、項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持針手感到阻力明顯減小時,針尖即已到達脊髓外之硬脊膜,進針深度2寸左右。此時針體切忌捻轉!用雀啄術輕輕點刺行針,引觸電樣麻擊感向頭、項、脊背或四肢等病所放射1-5次後起針。隔日或隔數日施治1次。典型病例:史xx,男,27歲。1957年6月6日就診。患者因受寒致項、背部痠、痛、沉、脹感已3年。頸椎X攝片無異常發現。診斷:項背部風濕性肌肉纖維組織炎。曾內服中藥百餘服、紅外透熱等治療無效。經深刺啞門穴(電麻感至項背)隔日1次,共3次治癒。2年後隨訪病未複發。注意事項:深刺此穴用以刺激脊髓,治療局部及全身性多種病症療效雖好,但危險性亦較大。為避免損仿神經根、脊髓和延髓,應特別注意以下5點:①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嚴格按照要求體位坐穩,頭及身體不可晃動;施術後卧床休息片刻。②針尖不可斜向上方刺入,以免傷及延髓。③針尖不可左右偏斜,以免刺傷神經根。④針尖抵達硬脊膜有觸電感時,應立即停止進針,只用雀啄術輕刺激行針,千萬不可捻轉針體,也不留針。⑤對年老、體弱、飢餓者,嬰幼兒及狂躁型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治療者,不宜採用深刺此穴的方法。11.風府【取法】正坐,頭微前傾,於頭後正中線上,入後際1寸處。【主治】⑴後頭痛 ⑵失語 ⑶上眼瞼無力症(目閉不開)【機理】風府督脈穴,又是足太陽、督脈、陽維脈之交會穴。《素問◎骨空論》曰:「督脈者……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其少腹直上者……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奇經八脈考》曰:「其脈……入系舌本」。又足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其經筋分支為目上綱,又有分支別入結於舌本。其經脈循行過後頭部。又督脈總督一身諸陽,而手足三陽經均與目相連。根據經脈所過,主治可及之理論,風府可治後頭痛、失語、上眼瞼無力症。【刺灸法】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l寸。【治療經驗】◎王耀斌:應用風府穴治療後頭痛、失音一般1-2次可愈。本穴向下斜刺可抵頸椎棘突約2.5寸深,切忌直刺或向上斜刺超過1寸深,否則會刺傷延髓。操作:用26號3寸毫針,沿風府穴斜下刺入約2.5寸深直抵頸椎棘突為止,得氣後,拇、食指捻轉針柄用瀉法,約1分鐘停止運針,留針10-30分鐘。典型病例:范xx,男,45歲。1974年7月8日就診。自述後頭痛已一年多,時發時止,時輕時重,近兩個月頻繁,中午及傍晚尤甚,針風府行針1分鐘後癥狀減輕,留針15分鐘疼痛消失。史xx,女,34歲。1976年8月10日就診。因吵架後哭笑不止,遂入睡,醒後神志清楚,不能說話,伴有煩躁易怒,胸脅脹悶,夜不能寐,飲食遞減。診斷:癔病性失語。用中西藥治療無效故前來就診。經喉科檢查未發現異常。針風府,留針2分鐘後該患者哭泣不止,說話如常。按語:此病系肝鬱氣滯,結於咽喉所致,針風府為前病後取,以疏泄鬱結。◎李綽成:目閉刺風府,乃筆者臨床偶然發現,刺針入內,捻動針體數下,其目閉立睜而愈。操作:取正坐位,微俯首,用28號1.5寸毫針,直刺入1寸許以快速捻轉平補平瀉法,局部有脹感。典型病例:楊xx,女,54歲。於1959年10月8日就診。患者上眼瞼無力目閉不開10餘日,素有關節疼痛。人體微胖,體溫正常,納食可,二便無異,苔薄微白、脈沉遲緩而濡。初以鄰近和遠道取穴治之:針風池、攢竹、陽白透魚腰、太陽、頭臨泣、大椎、合谷、太沖等穴,留針良久,起針病無變化,目閉依然。余遂深思沉慮,復補刺風府一穴,入針寸許,捻轉數下,立時眼睜而愈。按語:風府位於項後腦腳正中,深部為第四腦室底,鑒於十二對腦神經均發自延腦,出風府布頭面五官眼區,自與眼瞼關係密切,故刺之而目閉立除。12.百會【取法】正坐,在後髮際中點上7寸處,或於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取穴。【主治】⑴眩暈 ⑵失眠 ⑶頭痛 ⑷高血壓 ⑸脫肛 ⑹遺尿 ⑺子宮脫垂 ⑻癲癇 ⑼小兒驚風 ⑽足跟痛 ⑾頸項強痛 ⑿外感高燒不退 ⒀鼻衄、嗅覺失常【機理】百會穴為督脈穴,居巔頂正中,為三陽五會之所,即足太陽、手足少陽,督脈、足厥陰經俱會於此。故百會的治療作用與這五經有關。厥陰、少陽內屬肝膽,肝膽內寄相火,為風木之臟,主風主動(內風),太陽主開,為一身之外藩,多與外有關。據此,百會有祛風熄風的作用,為治風要穴,可用於風病的治療。如外風引起的頭痛頭暈等,內風引起的眩暈、癲狂癇證,均取百會治之。督脈起於胞中,經肛門部,貫脊而上行;足太陽經絡於腎,其經別入於肛門;足少陽經繫於帶脈;足厥陰經脈循陰器。督脈總督諸陽經脈,帶脈約束諸經,維繫胞宮,腎開竅於二陰。若腎氣虛弱,下元不固,帶脈失於約束,則會發生脫肛、陰挺、遺尿等。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百會可治上症。【刺灸法】針刺,灸,點刺放血【治療經驗】◎孫明一操作:用28號2寸長毫針,垂直刺入,捻轉得氣,卧向前頂穴,捻動30-300下,留針15-20分鐘,中間行針1-2次。灸法:灸3-5壯(小炷)。如用於久病氣虛神衰失眠,用指壓灸法,即當艾炷煙將盡時以拇指隔薄棉片壓熄艾火,逼艾熱透入穴內,循經走串。典型病例:孫XX,男,65歲。1976年2月20日初診。眩暈5年,蹲下起來眼前發黑走路易跌倒。伴右半身沉笨。查面潮紅,舌赤暗,尖邊紅,苔白膩,脈弦數(左脈兼沉細),血壓220/110mmHg。辨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取百會用上法針治,當時眩暈消失。複診,眩暈減輕。仍針百會,共16次,血壓180/100,眩暈已基本控制,頭清眼明,諸症消失。◎申旭德操作:取百會,剪取局部頭髮,塗抹少許凡士林,將黃豆大小之艾炷置於百會穴上,用燃著的線香點燃,任其緩慢燃燒,患者訴痛時稱為1壯,若患者耐痛力差,術者可用手指呈叩診姿勢,在百會穴周圍輕輕叩擊,緩解疼痛,延長灸灼時間,待灸3壯之後,用竹質壓舌板將燃燒之艾炷壓滅,除去灰燼,換上新艾炷再灸,反覆進行,一般需灸50-70壯,約1小時。典型病例:劉xx,女,35歲。頭暈目眩伴視物旋轉欲倒,噁心嘔吐2天。右耳鳴,經某院五官科診為「美尼爾氏病」,服藥不效。脈細弱,苔薄白。採用上法灸百會,隨灸隨問患者感覺,當灸至10餘壯時,患者感到胸部如棄重物,眼可睜開視物而不旋轉,共灸50壯,身上微汗出,諸證消失,耳鳴減輕,自行下地行走,次日上班。注意事項:所灸艾炷多少應根據病情而定,以患者感覺視物不旋轉,噁心嘔吐消失,胸部無緊壓感,身上微微汗出為宜。灸後1周內不洗頭,避免灸處污染,防止感染。高血壓病人宜慎重,血壓過高者不可灸。40歲以上的病人,灸後宜針瀉足三里,以引灸火下行。◎高鎮五:此穴治療頭暈(耳源性、低血壓性、血虛性),療效良好。每日治療1次,重者隔6-8小時治療1次,每日治療2-3次。輕者隔日治療1次。操作:艾條雀啄灸3-5分鐘,每3-5秒雀啄1次,使艾火輕觸皮膚。典型病例:李XX,女,46歲。1985年5月8日初診。近日因天氣驟寒,頭暈伴項部拘急脹楚,活動受限3天。原有頸椎肥大症。查面色少華,血壓116/76mmHg。舌苔薄白,脈細軟。證屬血虛性頭暈。用艾條雀啄灸3分鐘,頭暈即減輕。每日治1次,3天治癒。注意事項:高血壓患者本穴慎用,尤其是雀啄灸法,無針灸經驗的病人可能因治療時情緒緊張而導致血壓增高。◎張令君:治療內耳眩暈症發現病發時,患者百會穴周圍處基本是麻木的,故百會穴處的麻木是該病的特殊陽性反應點,百會穴的知熱感程度,是測量病情輕重的客觀標準。隨著施灸壯數的增加,患者麻木亦隨之知痛,頭重減輕,眩暈漸止。操作:剪去穴區頭髮約指甲大,選用合適大小的艾炷(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黃豆大小,中炷如綠豆大小,小炷如麥粒大小)直接置於百會穴上,從炷頂燃燒至無煙為止(此刻最熱),醫者用右手持壓舌板迅速將艾炷壓熄,壓的力量由輕到重,患者頓覺有熱力從頭皮滲入腦內的舒服感,一般灸40分鐘後,熱力已從頭皮滲入腦向頸椎放射,眩暈漸止,90分鐘,熱力可放射上半身,直到全身發熱,眩暈即可停止。一般灸至120分鐘時為最佳。施術時應1壯1壯施灸,不得間斷,如患者有燒灼痛,應鼓勵堅持,灸後一般不化膿,不需處理,4-6周灸痂自行脫落,新發自生。灸痂脫落之後,洗頭或梳頭時勿撞傷處,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膿應按外科常規處理。典型病例:傅XX,女,58歲。眩暈時發近7年,今晨又突然眩暈,視房屋轉動,不能睜眼,伴有嘔吐,頭重如裹,耳鳴、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舌赤苔白微膩,脈弦細。按上法灸百會穴,1小時後暈止,諸症開始消除,灸至2小時,對答如常人,活動如常。注意事項:本病應在發作時治療,灸治後,禁忌飲酒、濃茶、咖啡等。◎文本超:灸百會穴用以治療因氣血虧虛、腦失奉養所致之眩暈效好。操作:第1次用直接灸:將穴處頭髮剪掉約1.5xl.5cm,取少量艾絨搓如蓮米大小,置於穴位上點燃至盡,連續灸5壯。以後採用溫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1-2小時。典型病例:楊XX,女,45歲。患者平素精神差,易疲勞。今日突覺眩暈,噁心欲吐,微汗出,隨即到某醫院就診,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入院治療不效,自動要求出院。來時眩暈,頭部轉動或俯仰時加重,動則少氣,耳鳴、心悸,聲微,眼花,夜寐不安,乏力納差,記憶力下降,二便、經帶正常,舌淡紅,脈細弱。證屬氣血不足,不能上奉於腦,滋養清竅所致。治療先直接灸百會操作如上所述。次日改用溫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2小時。治療5次諸症明顯減輕,共治療15次愈。◎喻喜春:此穴放血治療頭痛、美尼爾氏綜合征、失眠效果甚好,如感冒發燒頭痛,放血後可即愈,其它頭痛放血3-5次之後能消失或減輕。美尼爾氏綜合征放血3-5次之後癥狀多能顯著減輕或消失。失眠放血3-5次之後,輕者消失,重者減輕。操作:此類病人頭頂皮膚多有水腫、增厚、鬆軟、壓痛,以左手拇、食二指捏緊皮膚,右手用細三棱針皮厚者直刺,皮薄者由周圍向穴位斜刺,針尖不達骨膜,避免彎曲,如血不自出或出不多,用左、右拇、食、中三指從周圍1-1.5cm處向針孔擠壓,使出血1.5~4ml。典型病例:張xx,男,23歲。1985年6月8日就診。患者因感受風寒而頭痛如裂,伴發熱,全身不適,脈數,苔白。診為感冒頭痛,百會穴處壓痛,以細三棱針斜刺,擠血約2ml,當即痛止,當夜熱退,第2天又放血1次而愈。◎廖柏成:艾灸百會穴治腦震蕩後遺症及失眠症亦效佳。操作:針刺後重灸百會穴。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用三棱針點刺出血1-2ml。艾灸20-30分鐘。典型病例:譚xx,女,38歲。1989年5月15日初診。頭痛5月余伴失眠,痛點不定,多在前額、巔頂和兩顳處,經服藥,只能暫時止痛。查舌質淡苔白,脈沉細。取百會穴,針尖斜向患處,然後重灸百會穴30分鐘,1次頭痛減輕,失眠好轉,繼續治療5次後癥狀大減,15次後癥狀全部消失。高xx,女,69歲。1988年1月20日初診。患者2天前因摔倒後枕部觸地,當時昏迷15分鐘,醒後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不能坐立,記憶力減退,四肢無力。經X光片檢查排除顱骨骨折,診為腦震蕩。予輸液抗感染,鎮靜止痛治療,效果不顯。舌紅苔薄黃,脈沉細。予艾灸百會治療,每日1次,4次而愈。黃xx,女,42歲。1989年l月10日初診。失眠2年多,用藥治療,癥狀時輕時重。經用百會穴重灸30分鐘,7天後能入眠,繼續治療7次諸症消失,續治7次,隨訪1年未複發。◎任寶琴典型病例:高xx,女,38歲。幾年來經常徹夜難眠,頭暈健忘,精神恍惚,日漸消瘦,服藥無效。查舌淡紅,苔薄黃,脈細略數。取百會穴,向後沿督脈斜刺進針1.5寸,得氣後行雀啄刺,間歇刺激30分鐘,針感傳遍全頭,然後留針6小時,當日下午起針,晚上安然入睡5小時,連針7次而愈。◎文本超: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的不寐,用百會穴治之,多效。操作:用28號l寸針,針尖向前頂方向進針約0.5寸深,拇指向前捻轉至得氣,留針30分鐘,每日1次,以下午治療為好。典型病例:王xx,男,47歲。因用腦過度,入睡難1個多月,近10天加重,整夜不能入睡,白天頭昏,精神恍惚,納呆,二便正常,舌尖紅,苔薄黃。證屬思慮過度,心血耗損,血不榮心所致。取百會以上法治之,患者當即覺頭部沉重。治療2次後能入睡7小時,3次後痊癒。◎於書庄、曹晶、于振中:灸百會對原發性老年性Ⅱ、Ⅲ期高血壓(虛證,包括少數虛火證(陰虛陽亢))有近期療效。操作:將點燃艾條從遠處向百會穴接近,當患者由感覺燙到燙痛為1壯,然後將艾條提起,再從遠端向百會穴接近灸,如此反覆操作10次為10壯,兩壯之間應間隔片刻,以免燙傷起泡。灸後根據血壓波動情況,可1日灸1次或間日灸1次,或待血壓升高後再灸。灸時火力應均勻。典型病例:陸XX,男,63歲。高血壓病20年,有冠心病史。現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胸悶噁心,口渴便干。查面紅,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結代。血壓170/120mmHg。證系虛性高血壓(陰虛陽亢證)。取百會以上法治之,灸後血壓145/1O0mmHg。按語:灸有溫補、溫通之功。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故灸百會可以行陽氣通人一身之脈,從而使臟腑氣血相互協調,升降功能恢復,達到降壓之目的。但在灸治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取穴要准,即從入前髮際5分之神庭穴至枕骨粗隆腦戶穴之間,凹陷處按之痛是穴。百會穴是高血壓病的反應點,故血壓高時按之必痛,按之不痛灸之不效。夜尿頻、面黃、舌淡苔白、脈無力為辨別虛證的重要體征。◎薛蓮芝操作:醫者左手拇、食指分開百會穴處的頭髮並固定之,右手持已點燃的線香採用雀啄灸7-15次(線香必須接觸穴位的皮膚)。典型病例:謝xx,男,56歲。高血壓病史已3年,近1周經常頭暈、噁心。查血壓160/110mmHg,取百會穴以上法治療後,血壓132/100mmHg。◎王志平:用「指灸百會穴」治療小兒脫肛有效。操作:醫者用艾條1支,點燃用艾條烤醫者手大指內側,以醫者能忍受為度,然後將手大指快速按壓患兒百會穴,重複數10次,每次治療30分鐘。操作時須敏捷,快速,使百會穴處熱力一致。典型病例:李xx,女,4歲。患兒2年前因患痢疾,遷延失治,以致食慾減退,精神倦怠,半年後出現脫肛。初時便時脫出,便後自行收回,經服用補中益氣湯,腹瀉及脫肛有所好轉。後因感冒發燒,脫肛癥狀加重,每次便後不能自行回收,須用手推回,有時用力咳嗽、矢氣、或走路時即自行脫出。患兒神疲乏力,身體消瘦,面色蒼白無華,鼻部出冷汗,舌淡、脈細。證屬脾氣虛弱,中氣下陷。取百會以上法治之,4次後癥狀明顯好轉,咳嗽走路時已不脫出,便後可自行回收。治療7次後,脫肛消失。注意事項:一切實證、熱證所致脫肛,均不能用本法治療。按語:本法適用於小兒,因小兒不能與醫者合作,本身皮膚又嬌嫩,容易燙傷,採用此法可通過手指熱力直接與穴位接觸,收到昇陽舉陷之功。◎張信:百會穴治療脫肛、不寐、巔頂痛、眩暈等病每每奏效。操作:針尖向後或向前平刺1.5寸,深達帽狀鍵膜至患者局部及頭部有沉脹感,留針10-15分鐘,期間運針1次。典型病例:於xx,男,8歲。代述,患兒因久坐寒濕之地玩耍,當夜即感腹痛,欲大便,隨之出現脫肛,以熱敷及以手納回,多治無效。筆者用百會穴以上法治之,2次而愈。◎廖柏成:百會穴治療脫肛、子宮脫垂收到滿意效果。操作:艾條溫和灸。典型病例:王xx,女,24歲。患者2天前分娩後脫肛,形體消瘦,神疲倦怠,少氣懶言,納差。查面色蒼白,舌淡有瘀點,苔白,脈濡細。直腸脫出約2寸,觸之呼痛。予艾條溫和灸30分鐘,每日1次,5次後,脫肛自行回收。用此穴重灸治療遺尿症,每日1次,7次為1療程,一般1-2次即愈,重者1-2個療程可治癒。薛XX,男,15歲,學生。從小遺尿至今,每晚尿床1-2次,多方求醫均無顯效。經余用百會穴針刺加灸30分鐘。1次告愈。◎文本超:百會穴火針治療小兒及青少年尿床無不奏效。一般1次見效,3-5次愈。操作:取14cm直式全齒止血鉗1把,大頭針1枚。酒精燈1盞點燃備用。用止血鉗夾在大頭針針尖後2/3與針柄下1/3交點處,患者坐位,助手持燈於患者右側,術者立於患者背後,找准穴位後,分開穴位處頭髮,用左手食、中指叉開壓住穴周頭髮,固定穴位,右手持止血鉗將大頭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對準穴位垂直刺入1-2mm深即出針。每針1下為l壯,3壯為1次,間隔3天治療1次。典型病例:余xx,男,10歲。尿床8年。自述夜間夢見被人打一下即小便,醒後方知尿床,夏天因出汗多,尿床次數減少,冬天幾乎每晚尿床。曾服藥不效。查舌淡紅,脈細。用百會上法治療1次尿床停止,唯於第8日又做夢,立即醒來,僅尿濕一點。治療4次後每晚能自行起床小便,即停止治療。注意事項:治療當天不可洗頭,平時不可用手搔灸瘡。灸痂20天左右自行脫落,不可用手強行揭去。◎曾祥龍:子宮脫垂用百會隔姜灸,年輕及初患者1-2次即愈,重者5-8次可痊癒。灸治過程中,以患者小腹內有微熱感效果為好。操作:生薑切成薄片,用針刺若干小孔,平放在此穴上,置拇指大小艾炷於薑片上燃之,每次7-8壯,皮膚微燙時即換薑片。每天1次。典型病例:蒲XX,女,24歲。3天前用力過猛而致子宮脫垂,患者神疲肢軟,汗出,面色萎黃,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弱,此乃中氣不足所致。取百會用上法治之,灸治過程中,患者小腹有微熱感,1次即愈。注意事項:治療過程中,避免用力過猛及負重物。禁房事。◎廖柏成:百會穴治癲癇,實證熱證多用針刺法,虛證、寒證多用灸法取得一定效果。典型病例:王xx,男,38歲。癲癇時發時止18年,近幾個月加重,次數增多,發作時,先覺心悸、胸悶,旋即神昏抽搐,口吐白沫,約10餘分鐘停止,即復常態。平時頭昏多夢,否認外傷史。面色蒼白,精神不寧,舌淡少苔,脈細無力。因突然發作用艾條溫和灸百會穴,其立即清醒,經治療2月余,未曾發作。注意事項:小兒囟門未合者慎用。凡灸頭頂,不得過7壯,緣頭頂皮薄,灸不宜多。故臨床多用艾條溫和灸。◎文本超:百會治小兒急驚風每獲良效,多於1-1.5分鐘停止抽搐。操作:用28號1寸毫針,向前頂方向刺0.3寸,提插捻轉強刺激至抽搐停止,留針6-12小時。典型病例:林xx,男,1歲4個月。1988年9月3日初診。患兒平素每遇高燒即抽搐。3天前發燒40℃,到當地醫院就診,診為中毒性痢疾,予以抗炎輸液治療,其間多次抽風,體溫降至39.5℃,家長抱患兒回家,路途中又出現抽搐,家長急邀余診。予上法刺百會穴,30秒鐘抽搐即止。留針返回醫院住院治療,12小時後起針,其間雖體溫仍39.5℃以上,但未出現抽搐。隨訪1年,高燒時未曾出現抽風。按語:督脈入絡腦,百會為督脈穴又位於巔頂,故有蘇厥熄風、開竅醒腦之功,故治小兒驚風效好。但止抽後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臨床觀察,慢驚風取百會穴針刺療效不如治急驚風效好。◎王繼元:治療各種足病(如腳底炎性腫物、足腫、足冷,足底痛、產後足跟痛、足跟滑囊炎、跟健炎、跟墊炎、跟骨骨折痛、單純性足底痛)均有效。操作:以迎隨補瀉法平刺,刺入一針,病症迅速局限在一處或一點時,此時可在百會穴處,前後左右4個方位或8個方位進針,然後術者以左右兩手各持一針柄,同時捻轉行針,捻轉角度以不超過90度為宜,頻率每分鐘150次左右,留針40-50分鐘,出針時雙手同時拔出,同時用雙手中指點按針孔。典型病例:劉xx,女,35歲。關節疼痛20天,近3天來足跟痛不能著地行走。查:雙足微腫,全足底壓痛明顯以內踝下劇烈。取百會穴施補法,全足痛立即局限於外踝下,繼加針至8個方位針刺行上述手法,共針1次全足痛愈。◎高德興:針刺百會穴,一般成人為0.5-1寸,兒童0.3-0.8寸,針刺角度為30-40度沿顱骨斜刺。未滿周歲之小兒則禁刺。操作:治療厥陰頭痛的頭痛、頭暈、目眩等症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30號不鏽鋼針以40度角由前向後沿顱骨斜刺,採取強刺瀉法,留針20分鐘。典型病例:劉xx,女,18歲。因高考用功過度,突感頭痛如裂,伴目脹、噁心,手足逆冷,舌苔白,脈弦。辨證為厥陰風木挾痰上擾清竅,閉阻竅絡。治則:通陽化痰,活絡利竅。取百會一穴以上法治之,頃刻痛止症平。用於項背受風寒,項背強痛時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針刺法同上,但邊進針邊令患者左右活動活動,幅度越大越好,常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典型病例:王xx,男,51歲。晨起即感頸項強痛,動則尤甚,余無明顯不適。舌嫩,苔白,脈浮弦。證屬風寒外襲,經樞不利,氣血瘀痹。法當祛風散寒,通絡宣痹。取穴百會,針刺1次而愈。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的鼻塞、不聞香臭等症時,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由後向前,朝鼻方向刺入,1-1.2寸深,用瀉法,留針30分鐘,7次為1療程,一般針治1至2個療程可取得顯著療效。典型病例:張xx,男,45歲。感冒1周後,鼻流清涕轉為濁涕,鼻塞伴嗅覺失靈,不聞香臭。治而不效。經用上法針刺百會穴7次,濁涕明顯減少,嗅覺恢復正常。2個療程後濁涕消失。若系外感引起的高熱不退、驚厥、譫語及諸經熱邪上壅所致的頭暈、頭脹、頭痛等症,針刺百會時用瀉法,起針後令其出血效果更佳。典型病例:孫xx,女,8歲。初春感寒,頭痛惡寒,高燒不退。體溫39.5℃,伴咳嗽、咽紅。服APC汗出後熱勢稍減,但移時復熾。舌紅,苔白罩黃,脈浮數。證屬風寒外束,肺失清肅,兼有化熱之勢。法當解表散寒,宣肺退熱止咳。先用三棱針點刺百會穴放血,片刻熱退。復以銀翹解毒湯3劑治療而愈。尉XX,男,51歲。1967年冬,因勞累奔波而致虛火上攻,遂見牙齦腫痛,鼻衄下血不止。給予針刺百會穴,10分鐘後血止,復以牛黃解毒丸善後。百會穴為升提陽氣的要穴。治療脾氣不足、中氣下陷所致的脫肛、胃下垂、腎下垂、陰挺等症,療效較好。還可治療陽氣不足之虛脫、休克、低血壓等。急迫時無針,可用單指或圓鈍頭器具,如牙刷把等點按穴位,亦可收到一定效果,並為搶救病人爭取時間。另外,百會穴對急性腰扭傷,不能轉搖身體者,尤其是以腰部中間疼痛為主者,效果更佳,每每針1次即見顯效。針時令患者取站位,邊進針邊令其前後左右轉搖身體,中間可行針2次,再針時亦如上法。典型病例:李xx,女,3歲。代訴:每日脫肛已2月余。經針刺百會,針後加灸15分鐘,配服補中益氣湯7劑煎服。僅針l次後即2日未脫,針7次後脫肛治癒。13.前頂【取法】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髮際3.5寸處取穴。【主治】尿頻【機理】前頂屬督脈穴,督脈循行貫脊聯絡腎,尿頻多由腎陽虛氣化無權,下關不固所致,故用前頂穴可補腎陽促氣化達到固腎澀尿之功,治療尿頻之症。【刺灸法】平刺【治療經驗】◎荊亨泰:此穴治療由腎氣不足引起的尿頻療效滿意,每日或隔日針1次,輕者l次見效,重者3-5天獲效。操作:用28號或30號l寸半毫針,沿頭皮向囟會方向刺入,得氣後,施以輕微捻轉,約1分鐘左右,至頭頂出現熱感為止,留針20-30分鐘。典型病例:安xx,男,56歲。該患者因糖尿病住我院治療。其間,又得口眼歪斜,故就診於本科。自述小便頻數,每小時3-4次,痛苦萬分。余針此穴,行針約1分鐘,自述頭頂發熱且有輕鬆感,留針半小時,次日已能堅持到2小時小便1次,經7次治療,尿頻治癒,每天小便4-5次。14.上星【取法】正坐仰靠,於頭部中線入前髮際1寸取穴。【主治】鼻衄【機理】上星是督脈穴,督脈循行下鼻柱,又上星位於前顱部,鄰近於鼻故此穴可宣洩諸陽熱之氣,是治療各種鼻病之要穴。【刺灸法】平刺,指壓【治療經驗】◎盧靜:上星穴治療鼻衄,療效多佳。一般針刺數分鐘內即可止血,且1次即愈。個別習慣性出血或經久不能止血者,需留針1-2天。針柄不需固定,出針後稍加揉按即可,一般亦留針1次而愈。操作:用28號1-1.5寸毫針,順督脈向上沿皮平刺,得氣後中強度捻轉2分鐘,留針20分鐘。鼻衄嚴重者,可留針1-2天。典型病例:劉XX,女,54歲。患者前1日在家中看書,突發右側鼻腔出血,用冷敷血不止,急到醫院門診就診。當即予油紗條填塞,但仍有滲血由口腔流出,總出血量約200-300ml。現病員頭昏乏力,面色蒼白,血壓110/80mmHg,即收治入院。住院後予抗感染、止血等藥物對症治療,仍出血不止,5日後病情加重,血壓80/60mmHg、血色素9g,且病人煩躁不安,遂請針灸。針刺上星,緩慢小弧度捻針1分鐘,留針10分鐘後無血從油紗條中滲出,又行針1分鐘,留針10分鐘後取掉油紗條,己無出血,繼留針1天。隔日再如上法治療1次,血止,療養數日痊癒出院。◎陶厚福:上星穴治療鼻衄,1次止血。操作:用醫生右手拇指端或食指端,施用瀉法迎經脈循行方向,向後方由輕至重用力推壓1~2分鐘後鼻衄自止,再持續2分鐘以鞏固療效。典型病例:蘇XX,男,28歲。患者突然鼻腔小量出血,兼發熱、咳嗽、口渴引飲、大便結燥、舌質紅、苔黃、脈洪。患者雖立即採用草紙揉團塞鼻,冷敷額、頂部,但鼻血未止,仍繼續外流。我偶然相遇,立即指針上星穴,2分鐘後鼻血自止。為鞏固療效繼續推壓該穴2分鐘,經1次治療而愈。若出血量多者,推壓該穴止血後,鼻腔內再充壓藥棉,以增強和鞏固止血效果。15.素髎【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當鼻背下端之鼻尖處。【主治】⑴鼻病 ⑵休克 ⑶急性腹痛吐瀉【機理】素髎為督脈穴,位於鼻尖,故可治療鼻病,屬局部治療作用。《醫經理解》曰:「人之胚胎,鼻先結形,故謂是太始之骨髎也。」所以古人將鼻看做人一身之始,可見素髎位居鼻祖可謂人之陰陽之始。臨床上之急症多為陰陽突然失調甚至陰陽離絕,取用素髎治之,可平衡陰陽,使之陰平陽秘,化險為夷。素髎又為督脈穴,督脈入絡腦,分支聯心,刺素髎又可調督脈,開竅醒神,寧心安神治療神志病。【刺灸法】斜刺,點刺出血;隔蒜灸【治療經驗】◎甘健行:餘20多年前患酒皶鼻,內外用藥,經年不愈,乃用毫針(26-28號,0.5寸)刺鼻尖素髎穴(針尖略向上,刺入3-4分,以鼻中隔出現脹感為度)。每日l次,每次留針l小時左右(帶針午眠)。出針時,輕輕捻轉,緩緩退出,不按針孔。在留針過程中,鼻頭紅色範圍逐漸收縮至針孔周圍(直徑0.2cm左右),其餘部分顏色接近正常。出針1小時後,針孔周圍的紅圈又逐漸擴大到整個鼻頭。每天反覆如是,而鼻頭的顏色卻越來越淡,堅持針治月余遂愈。本病多因肺胃積熱上蒸,復遇風寒外束,血瘀凝結而成,或因嗜酒,酒氣熏蒸所致。毫針雖微,但能「通其經脈,調其血氣」。進針皆以快為貴,但徐出而不按針孔,是為瀉法,《內經》所謂「疾而徐則虛」是也。故能瀉肺胃之積熱,化凝結之瘀血。取素髎者,肺開竅於鼻,胃脈挾鼻,經脈所過,穴位所在,主治所及也。◎曾祥龍:余用素髎隔蒜灸治療酒皶鼻,獲極好療效。每日灸1次,輕者4-5次即愈,重者6-9次治癒。操作:患者仰卧,取獨頭大蒜1枚,切成薄片,用針刺若干小孔,置放在鼻尖上,上放適當大小艾炷點燃,連續燃燒7壯。皮膚覺燙時即換蒜片。每天1次,7次為1個療程。典型病例:曾xx,男,43歲。1973年11月3日就診。其人酷嗜酒,長期以來,鼻尖發紅如櫻桃,大便干,小便時黃,舌質紅,苔微黃,脈微數,診斷為酒皶鼻。用素髎穴隔蒜灸,每天1次,6次而愈。注意事項及禁忌:鼻尖皮膚嫩,注意換蒜片,以防灼傷鼻尖;鼻尖有輕微潰破者禁忌。◎喻喜春:用素髎穴刺絡放血治療酒皶鼻、嗅覺障礙、幻嗅症3種疾病皆有效。酒皶鼻初發者放血5-15次之後,每隔2-4天放血1次,有的能基本恢復正常,病程長而癥狀厲害者隔2-5天放血l次,5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2-4個療程之後癥狀亦能減輕。治療嗅覺障礙急性者效果最佳,每天放血1次,2-5次即可,慢性者隔2-4天放血1次,5次為1療程,2-3個療程之後其嗅覺恢復或改善。對幻嗅症如香味、腥味等,連續治療6-15次之後,有的停止半年至2年不複發。操作:酒皶鼻之脈絡顯著增粗增多,皮膚鬆軟增厚者,用細三棱針點刺後其血自流,取低頭位而讓其血流入一燒杯中,放血由5-25ml不等,皮膚薄者點刺後雙手拇、食、中三指擠血2-5ml。典型病例:周xx,男,27歲。患者從25歲開始鼻子皮粗發紅,熱天更甚,用中西藥治療無效。此為酒皶鼻,用細三棱針點刺,每次出血10-20ml,隔3-4天1次。2個療程之後,紅腫顯著減輕及大小基本恢復正常。◎張振暉:素髎穴不僅對急慢性鼻腔疾患有其獨特的療效,而且對小兒驚厥、鼻衄以及一切危急暴症,刺此一穴,往往能收到起死回生,針到病除的奇異效果。操作:用1寸或寸半28號毫針,於鼻尖與鼻中隔中間向眉心方向,刺入5分至1寸。針至緊實不澀不滯為度,留針30-40分鐘。典型病例:常xx之親屬,女,55歲。忽然鼻衄不止,中西醫施治數小時無效。余趕至時,鼻孔出血勢如泉涌,塞鼻即由口中湧出,閉嘴即由鼻中噴涌,危急萬分。「急則塞其流」,急刺素髎穴一針,如此危症,竟應針而止,後因出血過多,護送醫院輸血數百ml。1987年8月既望夜,縣衛校學生郝xx叩門求救,自稱脘腹劇痛,吐瀉頻作,已折騰半夜,臉唇皆白,冷汗淋漓,六脈似無。用三棱針點刺素髎穴,出血10餘滴,令其卧床休息片刻而愈。16.水溝【取法】仰靠或仰卧,於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取穴。【主治】⑴急性腰扭傷 ⑵癲狂、癔病 ⑶習慣性便秘 ⑷急驚風【機理】人中穴在臨床常用作急救首選要穴,止痛要穴,用於各種急症,尤以神志昏迷為獨長。這是因為:人身之督脈、任脈,一陽一陰,猶如天地,古稱天、地、人為三才,地氣通於口,天氣通於鼻,而本穴正居口鼻之間故有人中之稱,可見本穴可溝通天地之氣。任督二脈,任脈總納諸陰經,督脈總督諸陽經,督脈又入絡腦,其分支和心相聯繫,故二脈失調,陰陽失於交合,便會出現神昏、癔病、驚風等證,用人中以開竅啟閉,寧心安神治之可立效。又督脈貫行腰脊,故對急性腰扭傷用人中疏通經脈常立桿見影。督脈循行過肛門,又人中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交會穴,手陽明經屬大腸,肛門為直腸之末端,足陽明經屬胃,胃為六腑之長,故人中又可通腸導滯治便秘。【刺灸法】斜刺;指壓【治療經驗】◎梁粹英:人中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筆者體會對針刺人中後,雖癥狀大部分減輕,但仍感局部不適的患者,還可配合阿是穴、委中穴拔火罐10分鐘,可增強療效。操作:用1.5寸毫針,挾持進針法,呈25度角速刺人中穴,直達鼻中隔,強刺激捻轉行針1分鐘後,可見病人眼淚奪眶而出,繼續行針半分鐘後,減弱行針強度,並讓患者站立緩緩活動腰部,待患者自述痛減時停止行針,囑其加大腰部活動範圍,並作前後左右屈伸動作。再行針2次至病人自覺疼痛消失,腰部活動自如即可。典型病例:李xx,男,33歲。因不慎將腰扭傷,疼痛難忍,不能彎腰及坐卧,行走困難,經他處治療無效,於次日上午來診。查體:腰骶椎正中部壓痛明顯,觸之僵硬,動則痛甚,活動受限,需他人攙扶方可忍痛行走,舌苔紅暗,苔薄白,脈沉弦澀。診為急性腰扭傷。治宜宣通散瘀,疏通經氣,活血化瘀。取穴人中用上法操作立時而愈。◎方宗疇、羅慶道、肖維芳、趙青、李美琪、朱瑋:用人中穴治療急性腰痛多1-2次即愈,慢性腰痛5-10次可愈。操作:針尖向上斜刺,針向鼻中隔,深0.3-0.5寸,用瀉法,針感要求局部脹痛,眼球濕潤。典型病例:趙xx,女,45歲。主訴腰痛2天,因抬重物不慎將腰扭傷,當時劇痛不能動,由同伴送至我院治療。取穴人中,用瀉法,留針15分鐘,同時讓患者活動腰部,起針後諸症消失而愈。◎喻喜春:人中穴放血治療癔病、昏迷、鼻出血3種情況很有效果。癔病於發作時放血能立即停止,但不能根治。治昏迷輕者立蘇,重者每天放血1-2次,連續1-5天多能清醒。粘膜破損之鼻出血,為局部原因引起者,當時有收縮血管止血作用。操作:用細三棱針點刺該穴位皮膚後,雙手拇、食、中三指擠出血1-3ml。典型病例:XX,女,19歲。患者曾多次在考試時發生抽搐、失語、不能執筆。此次數學考試難以解答最後一題時又出現上症,由其監考老師送來就診。此乃癔病,用細三棱針刺水溝後,擠出血約lml,當即癥狀消失。◎呂建平:人中穴治療習慣性便秘,效果滿意。操作:用食指按揉人中穴,每日數次。典型病例:李x,女,20歲。自訴大便乾燥3年余,便時肛門疼痛,時有鮮血。囑其每日按揉人中穴數次。2天後,便燥、便血已愈,自述經常按揉人中穴,大便通暢,未再複發。◎劉之棟:人中治療休克,驚風,癔病效果較好。急性病每日針l次,慢性病隔日1次。操作:用28號1寸毫針,向上斜刺0.3-0.6寸,得氣後拇指向後緩慢捻轉約1分鐘後取針。典型病例:馬xx,男,3歲。患兒3天前精神不佳,煩躁哭鬧,食慾減退,今身熱突然抽搐,神志昏迷,兩眼直視,牙關緊閉,頸項強直。其家長抱著孩子前來就醫。診為急驚風。針刺人中1次,患兒神志清楚,兩眼能活動,四肢抽搐停止。17.齦交【取法】正坐仰靠,提起上唇,於上唇系帶與齒齦之移行處取穴。【主治】⑴痔瘡 ⑵急性腰扭傷【機理】齦交屬督脈穴,督脈循行過肛門貫行腰脊,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理,故齦交穴可治療痔疾、急性腰扭傷。【刺灸法】斜刺,挑刺【治療經驗】◎候升魁:齦交穴治療內痔、外痔或混合痔療效理想。尤其是對止痛、消腫和止血,針後即可顯效。根據臨床觀察痔瘡患者大多在齦交穴處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狀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贅生物(可稱為痔點),如察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針直接將贅生物挑掉即可,療效尤顯。操作:術者右手持已消毒好的三棱針,針體與患者上唇呈平行方向,用針尖前1/2的一側平面部輕輕上下按壓穴位表面處2-3次,然後用橫刺法由該穴之側唇系帶一側迅速刺入,針尖出對側後向外挑破唇系帶,挑後用消毒干棉球按壓,令患者閉口即可。1周後按上法再行挑治1次。一般患者做2-3次。典型病例:魏xx,男,45歲。自述患混合痔己6年,1年前曾手術治療,但術後不久又經常出現便秘、肛門灼痛,有時便帶鮮血,近1周來加劇,藥物治療無效來診。查該患者於齦交穴下有一芝麻大的痔點,當即挑掉此物。第2天高興來診,說:針後晚間就不疼了,今晨大便通暢無血。1周後來診,自述感到肛門有時不適,又進行了第2次挑治,1周後來診自述無不適,又進行了第3次挑治,至今未有複發。注意事項及禁忌:消除患者怕痛的恐懼心理以防暈針。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此法。◎張黨紅、趙佩蘭:齦交穴治療急性腰扭傷,效果滿意,一般針刺1次即愈。操作: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在齦交穴(在急性腰扭傷後2-8小時,大多數病人齦交穴處出現一小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結,可做為取穴的標誌)沿口唇方向左右水平於小結後側進針,用強刺激手法快速捻轉。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逐漸減輕時,停止捻轉,令患者緊閉口唇,將毫針夾於兩唇之間,留針5-10分鐘,留針期間,同時囑患者做下蹲、俯仰或旋轉腰部等運動,隨著疼痛逐漸減輕,不斷加大活動幅度。至腰部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後取針。典型病例:賀xx,女,45歲。6小時前因彎腰抬重物用力過猛,扭傷腰部,不能活動,經當地區院推拿、按摩治療不效,由家人抬來就診。檢查見患者表情痛苦,彎腰屈膝側卧位,局部稍有紅腫,壓痛明顯。診斷:急性腰扭傷。查齦交穴處可見一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結,即於該小結後側沿口唇方向水平行透過,用瀉法,強刺激,快速捻轉,患者即感覺腰部疼痛減輕,可以活動。留針10分鐘,囑其作下蹲運動,疼痛消失,行動自如。◎張殿龍:治療急性腰扭傷l次痊癒。齦交穴治療急性腰扭傷對痛點在脊柱正中(督脈)上的療效最佳。對痛點在脊柱兩側(膀胱第一、二側線)取配支溝穴優於單取齦交一穴。對骨質增生性腰痛也可緩解癥狀。操作:取坐位仰頭,翻起上唇取之。針尖向鼻中隔並稍斜向內刺0.5-l寸深,得氣後,用提插與捻轉相配合刺激量較強的瀉法,施術應在1分鐘以上,病人流淚為度,留針時令患者活動腰部和來回走動3-5分鐘,反覆運用手法1-2次,一般l次治癒。典型病例:王XX,男,37歲。晨起提搬污水桶突發腰痛,當即身軀直彎不得,寸步難行。查痛位在脊柱正中,用此穴此法1次痊癒如常。◎林建華:齦交刺血治療急性腰扭傷、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甚者寸步難行、精神緊張者頗見療效,輕者1次治癒,重者3次痊癒。操作:仰靠坐位,醫生用左手將患者上唇提起,齦交穴充分暴露,右手持三棱針快速點刺放血3-5滴為宜,最後用消毒干棉球壓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後囑其輕輕活動腰部半小時。典型病例:王xx,男,25歲。患者因搬運大米時用力不當扭傷腰部,活動受限,疼痛難忍,步行困難。查:腰部無明顯腫脹,但腎俞區有明顯壓痛點,舌脈無明顯變化。辨證:急性腰扭傷。首先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用上法點刺放血,並囑患者輕輕活動腰部、5分鐘後自覺腰部疼痛減輕、活動功能改善,活動半小時後病情大減,行走彎腰較靈活,次日又治1次痊癒。 注意事項:不宜刺得太重出血過多,亦不宜刺得太輕,出血量少也達不到治療目的。注意用消毒干棉球壓迫止血。黃藥師 at 2007-10-15 23:42:32經外穴1.內迎香【取法】鼻孔內上部外側之鼻粘膜上。【主治】⑴扁桃體炎 ⑵咽炎【機理】內迎香位於鼻內,肺開竅於鼻,胃經起於鼻,大腸經挾鼻孔,三經均與咽喉關係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瀉肺與手足陽明之熱、消腫止痛。【刺灸法】竹針刺放血【治療經驗】◎劉榮泉:此法來源於一老中醫家傳秘方。筆者運用內迎香放血治療各種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滿意的效果。急性發作者,一般針刺1-2次即可明顯好轉或痊癒。特別是對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屬痰熱火毒瘀阻,久治遷延不愈者,針刺3-5次後,大都可痊癒,且一般不再複發。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籤,將一端削成三棱針樣尖端,製成竹針,常規消毒後備用。從竹針尖端起,向下量取相當患者中指1同身寸長,做一標記。針刺時,令患者坐位,背及頭的後枕部靠於牆上,以免針刺時移動位置。將竹針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針尖一端緊貼於鼻孔外側之粘膜上,針尖所到之處即是穴位。醫者左手持針,用右手拇指彈擊針柄,針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不同,出血在數滴或數10滴後自止。如出血過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壓迫止血。咽部一側患病,只針患側鼻孔即可,咽部兩側患病兩鼻孔都針,3日針l次,一般不超過5次。典型病例:李xx,女,50歲。患扁桃腺腫痛,反覆發作已3年,每年約發5-6次,屢用抗生素治療,需1周或10多天方可緩解。此次感冒後咽痛又發作。咽痛,咳嗽,口渴喜涼飲,雙側扁桃腺紅腫,高突對峙,咽喉只留一小狹隙,吞咽困難,舌紅苔黃,脈滑數。以竹針如上法刺兩鼻孔內迎香穴,出血數10滴,當即覺咽間舒適,疼痛大減,後又針2次而愈。宋XX,女,46歲。半月前患感冒,經服藥治療,寒熱已退,但咽痛不解。來診時症見:咽喉紅腫充血,痛連耳根及頷下,吞咽困難,口渴惡熱,汗出,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洪大而數。當即刺兩內迎香出血,5分鐘後咽部疼痛減輕。第3日來診,咽喉腫消大半,又針1次而愈。2.金津、玉液【取法】伸舌,當舌下系帶兩側靜脈上。【主治】⑴急性胃炎嘔吐 ⑵舌腫脹 ⑶急腹痛【機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於舌竅者刺之有效。嘔吐為胃氣不降,舌為心苗,胃之經別屬胃散脾,上通於心。故刺舌又有調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刺灸法】放血【治療經驗】◎翟興明、翟潤民:對急性嘔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對重舌腫脹、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癒。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術者左手用消毒紗布捏住舌體向外向上翹起,右手持三棱針在舌下正中兩側靜脈上點刺出血。典型病例:童XX,男,35歲。患者於昨日早飯後,泛泛欲吐,日10餘次,用藥未效來診。當即用三棱針在金津、玉液處點刺放血,只1次嘔吐止而愈。肖xx,男,45歲。舌咽部疼痛、繼則不能言語,曾治無效。舌體腫脹,轉動不靈,兩側扁桃腺腫大潮紅。體溫、血象無異常。針刺金津、玉液放血,術畢舌體運轉如常,並能喊出聲音,共治2次而愈。◎趙永久:用刺舌下出血法,對急性乾嘔腹痛、舌下腺炎症、急性扁桃腺炎、口腔炎、暴喑失語等病症療效滿意。病情複雜配用它法(如宿食探吐;惡寒、手足逆冷加刺井穴;熱性吐瀉加用十宣、曲澤、委中,重度休克,挑刺膏肓俞等)。操作:令患者張口伸舌,醫者左手持棉球夾舌,向上翻捲舌體,暴露穴位。右手持三棱針速刺舌下兩側紫脈出血,待血色由黑變紅自止,以溫鹽水漱口即可。典型病例:余xx,男,16歲。自覺吸入一口冷氣後隨即臍至脘腹陣陣攣痛不解,欲吐不出,欲瀉不便,頻頻乾嘔,煩亂不安。查體無外科急腹症,舌下紫脈顯露,苔白,脈弦緊。辨證:寒邪傷及中焦、升降失司而致胃腸攣急腹痛。速刺金津、玉液出血,片刻病癒,酣然入睡。3.腦橋穴【取法】後髮際中點上l寸,再旁開1寸處。【主治】⑴神經性頭痛 ⑵足跟痛【治療經驗】◎郭效宗典型病例:姜xx,男,38歲。l964年春季感冒後,前額經常脹痛已5年,在某醫院診神經性頭痛。服藥不效。神經系統未見明顯病變,表情痛苦,舌淡紅,苔凈,脈弦滑。取腦橋穴。端坐位,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1.5寸針垂直刺入1寸許,行小幅度捻轉、提插至多1分鐘,不留針,多數患者頭頸有些緊迫感,往返提插3次,每次提插9下、捻轉9下、上下刮9下,退針時左手拇指壓於針孔下方,緩緩出針,針尖至皮下稍停快速拔針,按閉針孔。每日針1次,針第2次時,頭痛明顯減輕,頭脹仍不見好。第3次針時頭痛已止,頭脹減輕。共針12次,愈。陳xx,女,50歲。主訴:兩足跟痛3年多。3年前因不慎摔倒,右肩關節脫位,手法複位,留兩足腕酸痛、活動不便。最近1年來,兩足痛發展至足跟部位。取腦橋穴,針後當時足跟部痛減輕。每日針1次,補法,連針5次癥狀控制。續針12鞏固。4.副神經點【取法】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上1cm處。【主治】落枕【方法】彈撥【治療經驗】◎劉桂良:本穴治療落枕用彈撥方法,另外還可治療斜頸、副神經麻痹。操作:患者正坐,用拇指或食指端在患者患側副神經點(可摸到條索狀)進行彈撥,狀如彈琵琶,用力均勻,由輕到重,結束時再由重到輕,彈撥範圍以副神經點為主,由點到線作上下往返約10分鐘,然後配合按摩法,約20分鐘左右完畢。典型病例:張x,女,27歲。患者因昨晚受涼,今起床後發覺右側頭頸疼痛不適、頸部不能轉動。檢查:右側頸項肌肉緊張,在風池穴與翳風穴之1/2處有一壓痛點,觸摸到條索樣物。用以上方法一次治癒,癥狀當即消失,功能恢復正常。
推薦閱讀:

 【經穴治病】
韭菜的治病功效與食療方
天干地支治病學,通過天干地支的生克看命主疾病狀況
打吊瓶等於慢性自殺?
已有40531人接收 | 藥師佛留下一個治病法寶,見者無病無災,財運亨通!

TAG: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