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 徐賁 從古代哲學開始,人的思想和道德意義上的好生活就常常聯繫在一起。在柏拉圖那裡,蘇格拉底堅持的是這樣一個信念,由於我們思想,我們能過更好的生活,不只是更幸福,而且是更道德。公元2世紀的印度佛教哲學家龍樹(Nagarjuna)把人的智慧(prajna)、識虛悟空(sunyata)和憐憫之心(karuna)看成密不可分的三位一體。中國明代的王陽明則說,「聖人亦是學知」,聖賢庸愚,若能致知,皆能明德,「見滿街人都是聖人」。思想的基礎不僅是理性,而且是道德的理性。光憑所謂的「理性」,正如布萊克(Max Black)所說,「一個人可以思想再思想,但卻仍然是一個惡棍」。思想需要公正、客觀、持平和判斷。具備這些特徵的思想其實就已經具備了道德的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正義辯護最後轉化成為知識的生活辯護。如果我們堅持知識的生活,堅持生活在一種不為私利所扭曲的公共真實之中,那麼我們所堅持的就不只是一種認知的理想,而且也是一種道德的理想。個人的思想和集體的道德生活之間的必然聯繫在於,思想要求我們確認好生活一定是道德的生活,因為思想本身就具有道德內涵。 把個人(「我」)的思想和集體(「我們」)的行為及行動聯繫在一起,把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聯繫在一起,既是為了表明知識分子介入社會問題的責任,也是為了主張,無論是誰,若要有效地介入公眾問題的討論,都需要儘可能地尊重知識學理,藉助理性分析和實行獨立判斷。一旦理性思考與公共關懷合為一體,那些原本似乎只屬於知識分子的精英特徵也就會獲得普遍的公民社會意義,成為現代社會普通成員都可以具備的思想和行為特徵。理性的公共關懷在不同的現代社會中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側重點,這是因為現代性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社會形態。討論現代性的要義, 正如戈德法布(J. C. Goldfarb)所說,應在於「分辨現代的恐怖(極權主義)、現代的挑戰(首先是相對主義)、現代的成就(如自由主義)和現代的夢想(尤其是民主)」。極權主義、相對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主題是我在本書中討論的內容,在此意義上說,這也是一本關於現代性的書。這裡既涉及現代性自身的矛盾和局限,也涉及它的豐富性和可能性。現代性是人在上帝死了之後,先圖宰制,後行毀滅,繼而從毀滅中再求新生的過程。正是在這個不斷持續進行的過程中,形成了各種相互區別但又相互依存的現代公共政治話語:個人主義和社群、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公共利益和共善、技術官僚和人道主義、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實用和權利、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自由主義和集體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民主和極權。本書正是在對這些話語的思考中展開的。 本書第一部分 「政治和倫理的現代性」集中討論了哈貝馬斯和阿倫特這兩位思想家。他們的政治哲學涉及了現代政治、現代社會理念、現代普遍價值、現代憲政觀和現代人權觀等一系列問題。哈貝馬斯和阿倫特都從具體的歷史經驗,而非某種單一的現代性模式去把握現代性對當今人類現實生存的實際影響。對他們來說,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納粹極權對公共生活的毀滅性破壞是一個不容忘卻的歷史背景,也是一個仍具現實意義的政治經驗。正是由於人類在20世紀所飽受的種種現代政治劫難(納粹、斯大林主義、敗死的革命、冷戰、現代形態的暴力等等),政治專制的極端意識形態控制才應當成為我們今天批判現代性的主要著眼點。無論是哈貝馬斯對憲政和人權的論述,還是阿倫特對極權邪惡和高尚政治的討論,都體現了這樣一種對現代性的批判。現代性既是現代思想批判的對象,也是現代思想批判的理論價值資源。現代性是當今人們生存的基本處境,也是改變這一處境的基本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現代性是別無選擇的現代性,而不是可有可無的現代性。 在現代處境中,從某些現代價值(自由、平等、人的尊嚴和理性)出發,以其普遍性的價值來揭示和批判現代暴力和壓迫,這既是一種社會政治行為,也是一種知識政治行為。作為社會政治行為,這種批判是一種公民性的參與。作為知識政治行為,這種批判則是一種知識場域中的話語立場。知識場域中的話語立場不僅表現為學術理論取向,而且更表現為它所堅持的知識公共性。公共知識分子以公民的身份積极參与,這本 是對形形色色冷漠、悲觀懷疑、犬儒主義、自我流放和精神象牙塔的否定。這種知識公民作用是本書第二部分「公共知識分子和公民政治」中討論知識分子和社會關係的出發點。知識分子的公民性參與不可能從某種意識形態的宏大話語獲得一勞永逸的政治正確性。知識分子政治對現實的反抗是有限度的。知識分子不輕易放棄說不的權利,但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說不的人,他只是在需要時說不的人。關注時代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努力超越現有的意識形態限制,堅持普遍的道德價值,而同時對自身的限制保持清醒意識,這就是現代思想批判。它體現了明確的社會批判目的,拒絕將批判變成精緻而無目的的思想遊戲。在當今學術專門化、知識學院化、知識活動非政治化的社會環境中,精緻思想遊戲化的傾向正在削弱和瓦解思想批判的社會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認識公共知識分子話語的社會政治功能變得越加重要。不同類型的公共知識分子,從西方的阿倫特、杜威、布迪厄和哈貝馬斯到許多東歐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知識話語都體現了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明確的社會關懷,也對各種價值虛無主義都有實際的抵製作用。 本書第三部分「價值認同和群體意識」的文章涉及的是價值共識對形成現代公民共同體和民族國家群體身份的意義。和第一、第二部分一樣,這一部分也以現代公民政治為著眼點,涉及關於公民責任和權利、公民參與、自由平等價值、民族認同和民族主義等一系列問題。討論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要把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或者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對立起來。自由主義的社會契約論和個體原子論並不值得提倡,積極的群體認同所包含的歷史觀和集體觀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在現代公民社會中,憲政是凝聚政治共同體的主要力量,而在憲政體制本身受到外來威脅的情況下,民族國家不僅需要從理性上呼籲公民們保衛憲政制度,而且還需要訴諸民族群體認同的感情力量。儘管如此,民族主義的極端群體主義和原教旨宗教一樣危險。民族主義動輒要求「人服從群體」,國家動輒以民族的名義要求人民作出犧牲。每個自由公民都有權利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民族值得我為之驕傲、與之認同嗎?」「這個國家值得我為她犧牲生命和幸福嗎?」從價值認同來思考群體身份意識,可以使得我們將民族身份與公民社會,而不僅僅是國家,聯繫在一起。民族身份認同並不一定只能是現有民族國家形式的副產品。民族身份可以由集體的價值選擇所塑造,它所體現的公民倫理可以幫助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在這一集體性的價值選擇和思考中,知識分子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知識分子的公共關懷自然不能脫離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批評,這是本書第四部分「文化批評和大眾文化」所側重的方面。這一部分所涉及的文化批評問題不僅包括大眾社會的犬儒主義,而且還包括大眾的弱者抵抗、文化經濟中的文化生產、共同群體的記憶和遺忘等等。文化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知識行為,一種公民參與行為,不是一個學科領域。這是文化批評與人們平時所說的「文化研究」有所區別的地方。文化研究是一個學科領域,它側重於觀察、分析不同形式的大眾文化,如影視、時尚、報刊媒介,乃至餐飲、旅遊等等。文化批評側重的則是分析和評價政治文化、社會觀念與群體價值,它是一種社會性批判。文化批評必定是一種公共知識分子的行為,而文化研究則可以是一種專業知識分子的行為。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的身份並不矛盾,但卻有所區別。薩特曾經說過,一位原子能科學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時不是知識分子,但是當他在反對核武器的抗議信上簽名時就是知識分子。同樣,一位文化研究者在作非政治性的純學術文化研究時不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當他把文化研究與在具體公共問題上的社會批判聯繫起來的時候,他就是一個知識分子。作為一種社會批判,文化批評是知識分子在特定社會環境下以公民身份對他的群體所作的建設性參與。與一般公民參與不同的是,知識分子公民參與特別重視民主社會中參與和討論的質量問題。公開參與和討論並非總能自動產生開明的共識。知識分子是那些努力思考,並以此來克服公眾生活思考缺陷的人。知識分子政治不僅僅關心專門小圈子內的學術之爭和自我定位區分,不僅僅爭取知識權力資源和利益的分配,它更應當致力於為廣大公民群體提供一種特殊的知識,使他們能在計劃自己的生活、設計生活品質和展望未來變革時,作出更理性、更人道的選擇。
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ISBN 978-7-5117-2664-3作者:徐賁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定 價:49.00元出版時間:2015年10月開 本:32字 數:244千字頁 數:368作品簡介 知識分子政治的基礎是堅持關於人的普遍價值。……它拒絕以任何現成的政治正確信條來限制和束縛個人的自由意志和判斷,拒絕以此來阻塞任何形式的公共群體交流。 個人的思想和集體的道德生活之間的必然聯繫在於,思想要求我們確認好生活一定是道德的生活,因為思想本身就具有道德內涵。 把個人(「我」)的思想和集體(「我們」)的行為及行動聯繫在一起,把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聯繫在一起,既為了表明知識分子介入社會問題的責任,也為了主張,無論是誰,若要有效地介入公眾問題的討論,都需要儘可能地尊重知識學理,藉助理性分析和實行獨立判斷。一旦理性思考與公共關懷合為一體,那些原本似乎只屬於知識分子的精英特徵也就會獲得普遍的公民社會意義,成為現代社會普通成員都可具備的思想和行為特徵。作者簡介 徐賁 1950年出生於蘇州。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寫作領域為公共生活、國民教育、公共文化記憶、公民社會建設等。已出版的中英文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文化批評往何處去:八十年代末後的中國文化討論》《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在傻子和英雄之間:群眾社會的兩張面孔》《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政治是每個人的副業》《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明亮的對話:公共說理十八講》《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閱讀經典: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等,並編有《復歸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親徐幹生的回憶文集)。
目錄
序言
第一輯 政治和倫理現代性 理性、倫理和公民政治 憲法愛國主義和民主政治文化 秩序、道義和國際人權 「平庸的邪惡」 公共知識分子和政治存在主義
自由主義和公民共和
第二輯 知識分子和公民政治 科學知識分子和知識政治 知識分子和民主社群:五十年後說杜威 教育場域和公民學堂 薩義德的《東方主義》和後殖民知識分子 道德罪過和公民責任
20 世紀 90 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政治
第三輯 價值認同和群體意識 「後」學和價值相對論 寬容的困惑 寬容、權利和法制 20 世紀 90 年代中國學術爭論和國族認同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
冷漠和不參與
第四輯 文化批評和大眾文化 假面大眾社會的犬儒主義 弱者的抵抗 平反、道歉和現代道德政治 東歐知識分子政治 文化經濟中的福樓拜 文化批評的記憶和遺忘延伸閱讀 《徐賁文集》
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全球正義和公民認同ISBN 978-7-5117-2654-4作 者:徐賁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定 價:69.00元出版時間:2015年10月開 本:32字 數:388千字頁 數:540
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ISBN 978-7-5117-2653-7作 者:徐賁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定 價:69.00元出版時間:2016年1月開 本:32字 數:360千字頁 數:520
推薦閱讀:
※古箏義甲知識知多少?
※尋龍知識---龍之過峽、開帳
※關鍵期 之2--6月 發育狀況 知識
※5月水星逆行即將來襲,趨吉避凶全靠這些知識!
※[經典]四柱八字基礎知識【25】---變格取用五:暗沖格
TAG:知識 | 自己 | 知識分子 | 定義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