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讀《史記》? | 國學雜談
點擊音頻,聽李小麗朗讀全文
怎樣通讀
史記?
司馬遷是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流的人物,《史記》是中國文化中第一流的經典。我們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要讀的就是這樣第一流的作品,而不要把精力浪費在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上,畢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除此之外,《史記》作為通史,還可為大家閱讀其他經典提供必備的背景知識,比如讀了《周本紀》,再去讀《詩經》,就會覺得分外親切;讀了《屈原列傳》,再去讀《離騷》,就可深入領會;讀了《史記》世家的前幾篇,再去讀《左傳》《國語》,就容易釐清脈絡;等等。因此,如果我們要發奮讀原典,第一部應該通讀的就是《史記》。
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通讀《史記》並非輕而易舉之事。經典有經典的高度和深度,有身段,有距離。雖然《史記》的文風蓬勃沉鬱、氣貫長虹,但是讀者如果翻開《史記》,先看到的是《五帝本紀》,接下來又是《夏本紀》《商本紀》《周本紀》。這些本紀大多取材於《尚書》《禮記》《逸周書》等文獻,雖然司馬遷作了初步的疏通,但大多還是有難度的。好不容易硬著頭皮讀完了「本紀」,接下來又是「表」,全無可讀性。再看看手頭十冊書,還有古奧的三家注,是不是頓覺艱難?廢書不讀的心思,是否早就有了?筆者相信這是很多人初讀《史記》的痛切體會,因為筆者當年就是如此反覆過好幾次啊。
現在想來,初讀《史記》還是需要點技巧的,有技巧就可以相對輕鬆地讀完。那有什麼妙招呢?很簡單,就是先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地方讀,四面開花、多方聯絡,就可以了。就是說,不要先從第一頁開始,按照順序一頁一頁往下讀,而是從中間讀。此話怎講?
先從《陳涉世家》讀,因為此篇的故事和歷史我們早就接觸到了,讀起來很容易,而且也容易產生興趣。這篇文章開頭勾畫了一個有「鴻鵠之志」而又抑鬱不平的陳涉肖像,接著敘述其起義的緣起和發展過程。我們要重點梳理出兩條主線,一條是陳涉直屬軍隊的部署,主要分兵三路:一支由吳廣率領,圍滎陽,與李斯的兒子李由對峙;另一支由周文率領,挺進函谷關;還有一支由宋留帶領,從南陽入武關。如果手頭有歷史地圖冊,可在地圖上標出每支軍隊的行軍路線。後來,周文所率之兵遭遇到了秦將章邯而大敗。這又引發了吳广部下兵變,繼之而敗。接下來,章邯兵鋒直指陳地,陳涉兵敗被殺,宋留聞訊後降秦被殺。接著這條線索的是「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即《項羽本紀》交待的內容。《陳涉世家》的另一條主線是陳涉派出的徇地者:最先是葛嬰到東城,因立襄強為楚王而被陳涉殺死;接下來是武臣在張耳、陳余勸說下,自立為趙王;趙王武臣派韓廣徇燕,韓廣自立為燕王;接下來田儋自立為齊王,周市立魏咎為魏王。一時間,星火燎原。這些自立的諸侯王本與陳涉站在同一反秦戰線上,為何在其危急時不來救援?想到這個問題,就能領會到司馬遷在文末點出的陳涉敗因:不念故情,任人不善。那麼,那些諸侯王在陳涉失敗後又面臨什麼形勢呢?接著看《魏豹彭越列傳》《田儋列傳》《張耳陳余列傳》,又可由這些篇目預知鉅鹿之戰前的危急態勢。又因為當時諸侯林立,彼此牽連,事件繁多,建議參看《秦楚之際月表》,就可提綱挈領把握當時的形勢,也可真切領悟到《史記》中「表」類文體的高妙。
陳涉世家
《陳涉世家》的兩條線索最終都匯聚於《項羽本紀》。這篇文章除了前面簡短地交待項氏叔侄的家世背景及起事經過外,緊接著就是講項梁在確知陳涉去世的消息後,召集諸將擁立楚懷王。注意這裡提到「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矣」,可翻開《高祖本紀》看劉邦剛起事時的情形。之後,項梁率領諸將抵抗秦軍並救齊,其間與田榮產生了過節,後因不聽宋義勸告而陣亡於定陶。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楚懷王收兵自將,派軍兩路:一路由宋義、項羽率領救趙,後來項羽殺死宋義,在鉅鹿之戰中消滅秦軍主力;另一路由劉邦率領,在秦防守薄弱處的武關攻入咸陽。因為項羽功大,所以有了後來的鴻門宴,有了項羽的分封諸侯、號令天下。未幾,田榮、陳余開始打破項羽安排的秩序,漢王也由四川打回關中。趁著項羽平定齊亂,漢王帥五十六萬士兵襲入彭城,結果被項王三萬多兵力打得落花流水,退到滎陽開始了與項羽的持久戰。在接下來三年半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使劉邦最終取勝?《高祖本紀》記載的更為詳細,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劉邦是以戰略取勝,漢方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最後在垓下收緊,而項羽則一步步淪為孤家寡人。劉邦由弱到強的轉化,離不開韓信、彭越、黥布,因此這裡要讀一下這三人的傳記,還有劉賈在南方的活動,要讀《荊燕世家》。而劉邦之所以能夠動無過失,靠的是張良,所以要看《留侯世家》;劉邦能夠長期在前線督戰,又靠的是蕭何後方的鎮守和供給,讀《蕭相國世家》;此外還有衝鋒陷陣的猛將,讀《樊酈騰灌列傳》《傅靳蒯成列傳》,與之搭配的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另外還有策士的遊說,讀《酈生陸賈列傳》。
《鴻門宴圖》 西漢 壁畫
總結一下,上述的篇目一口氣讀完了,就是16篇,近全書的八分之一。緊接下來,劉邦勝利後,政權就徹底安定了嗎?他做了努力,誅滅功臣,大封同姓,可看《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但是,漢廷很快遇到了呂氏專權的插曲,與此相關的篇目是《呂太后本紀》《齊悼惠王世家》《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之後,漢朝進入承平之時,可以把《文帝本紀》《景帝本紀》一起看了,此期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七國之亂,相關的篇目有《梁孝王世家》《楚元王世家》《吳王濞列傳》《袁盎晁錯列傳》及周亞夫的傳記,搭配讀《惠景間侯者年表》。另外再讀記載文、景時期一些著名的官員的篇目,例如《曹相國世家》《張丞相列傳》《劉敬叔孫通列傳》《張釋之馮唐列傳》等。接下來就是漢武帝時期了,這個時期外事四夷、內更制度,列傳從卷108《韓長孺列傳》到卷116《西南夷列傳》敘述的是武帝的開邊拓土,可參看《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封禪書》《河渠書》《平準書》講此期的重大典制。此外,《萬石張叔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汲鄭列傳》《酷吏列傳》反映了武帝時期官僚的眾生相,可視為當時的「官場現形記」。
漢武帝 劉徹
之後,回頭考慮秦末起義是怎麼引起的?秦前又有哪些重要史事?這可以從《周本紀》開始沿著時間順序讀到秦二世時期;也可先重點看秦國歷史,再往上追溯。這裡簡要介紹第一種順序。讀《周本紀》,可以分成兩部分,前部分是西周,講了周人興起、武王克商、周公東征、分封建造,西周中期至共和行政及最後的宣王中興、平王東遷。重點是周初歷史,結合卷31《吳太伯世家》至卷38《宋微子世家》,可以對相關事件有更詳盡的了解。接下來,《周本紀》的東周部分,可以快速讀過,因為此時的權力中心不在周王室,而在晉和楚,因此要重點讀這兩個世家。為了理清線索,要參讀《十二諸侯年表》。進入戰國後,就以《秦本紀》《秦始皇本紀》為經,《趙世家》《魏世家》《韓世家》《田敬仲完世家》為緯,再搭配讀傑出政治人物傳記和《六國年表》。戰國人物列傳是從卷68的《商鞅列傳》至卷88的《蒙恬列傳》,共21篇,重點是戰國四公子和趙國廉頗、藺相如傳及秦國的將相傳。最後,集中讀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者列傳,知先秦學術之大脈。至此,整本《史記》已經基本讀完,剩下幾篇已然不在話下了。
牧野之戰要圖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順序並不唯一,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調整,比如讀過楚漢相爭就回過頭去追溯秦末動亂的原因,也是可以的。這裡只是建議把《史記》篇目分成若干個內容單元,分單元集中地讀,會效果更好些,具體怎麼分就看各人的偏好了。還有,這裡說的只是入門讀法,《史記》僅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有興趣和時間,還要不斷重讀《史記》以加深理解。隨著閱歷和見識的增長,每一次重讀都能悟出新的意義,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推薦閱讀:
※史記 徐玉玉傳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為什麼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趣讀史記-劉邦的權術像內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