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糖尿病 、高血脂、大腸癌,可能都是腸道菌群紊亂惹的禍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我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與生活方式相關的諸多疾病,如大腸癌等也呈快速增長趨勢。目前大腸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惡性腫瘤發病中高居第二位。

事實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人的結腸和直腸統稱為大腸,因而我們所說的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腸癌在我國尤其是城市地區發病率的快速增長與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有關。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三高飲食」,主要特點是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以及少纖維膳食;第二個原因是生活工作節奏快了,體育運動少了。不健康的飲食以及缺乏運動,造成人們肥胖,肥胖的患者也容易發生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有研究表明,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中,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以及大腸癌患者發病率要高於普通人,換句話說就是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另外長期吸煙、飲酒,有慢性結腸炎如潰瘍性結腸炎等,也都是大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當然年齡超過50歲的人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明顯增加,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險性比普通人大3到4倍。

探因

腸道菌群紊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上身」

現在大家都熟悉生態環境這個概念,而不健康的飲食、吸煙、飲酒以及缺乏運動等這些外在環境因素與大腸癌的發病密切相關。腸道菌群就是我們人體的生態環境,上述的環境因素主要是通過影響我們身體的「生態環境」而產生致病作用,腸道菌群可以說是我們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腸道菌群具有1000種以上細菌,在大腸的細菌數量遠遠多於胃和小腸的細菌,數量達到100兆億左右,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包含基因的數目更是是人類基因組的100倍左右。人體腸道菌群是一個龐然大物,腸道菌群承擔了人體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中也有著大量的細菌,腸道菌群具有阻止潛在致病菌在腸道的定植,是保證機體防禦外來損害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屏障,腸道菌群紊亂與感染、炎症、過敏性疾病以及一些惡性腫瘤等發病密切相關,因而腸道菌群被視為具有重要功能的人體「器官」。許多外界環境,如食物、藥物、情緒、運動、包括吸煙、飲酒等可以改變人體的腸道菌群,並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長期不健康的高脂飲食可以改變腸道菌群結構,一些潛在致病菌數量增加,益生菌數量減少,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細菌內毒素過多進入人體循環,在人體外周也造成慢性炎症,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關。所以與其說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不如更準確地說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與大腸癌都是腸道菌群紊亂後的共同結果。這個共同結果還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等。運動則可以改變腸道菌群。

提醒

主動「出擊」及早發現大腸癌

大腸癌的發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大多數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一般要經歷10年以上的時間,大腸癌也可以說是慢性病,並非「不治之症」。大多數息肉患者甚至早期大腸癌患者都可以沒癥狀,只有少數人經過化驗發現大便潛血陽性,也就是說只有經過主動檢查才可能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經過檢查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可經內鏡下切除治療,達到治癒或長期生存的目的。如果等到癥狀出現,則有可能是中、晚期大腸癌,美國研究顯示,大約63%的大腸癌死亡要歸因於不進行檢查。對付發病率不斷攀升的大腸癌的良策就是積極開展無癥狀人群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

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有以下任意一條者視為高風險人群

大便潛血陽性。

父母、兄弟姐妹有結直腸癌病史。

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有大便習慣的改變。

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如便血、貧血、體重下降)等。

另外年齡如超過50歲、長期較多進食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低纖維類飲食,缺乏運動、長期吸煙、飲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也都是大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北大航天中心醫院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朱元民


推薦閱讀:

收藏:動脈粥樣硬化不能做這些事情
高血脂降不下怎麼辦
治療高血脂的幾種中藥
怎麼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血脂高不高看這4個指標,身體出現6個徵兆要去醫院檢查

TAG:糖尿病 | 肥胖 | 血脂 | 高血脂 | 大腸癌 | 腸道 |